国是什么结构的字,古代什么级别的武官称的上是将军

2024-03-07 08:15:05 18阅读

国是什么结构的字,古代什么级别的武官称的上是将军?

古代武官体系是比较复杂的,但将军这一称呼并不复杂,因为它并非是严格的职位划分,多数情况下是一种尊称。就好比现在我们去某机关办事儿,如果不清楚某个领导的职位,称呼“某主任”绝对不会错。如果非要严格定义“将军”的概念,一般可以认为是高级军事将领的统称,但不同朝代都有不同表现,或是高级武官、或是军政要职、或是爵号。

国是什么结构的字,古代什么级别的武官称的上是将军

按照《墨子·非攻中》“昔者晋有六将军”的记载,六将军“即六卿为军将者也”,也就是春秋时期的军将通称为将军。而春秋的战争都是贵族之间的“火拼”,所以能成为军中将领的也都是贵族阶层,这就注定了“将军”的尊称内涵。

这里体现最明显的就是项羽,这个很看重贵族身份的西楚霸王。在鸿门宴上,刘邦投其所好的解释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以王公贵族和士卿的阶层差距来博得项羽的宽恕,这里也体现了将军的尊称之意。

除了尊称,其实在战国时期也出现了实实在在的将军官名,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记载的四方将军(前后左右),但这只是将“上卿统兵”具体化,可以理解成给带兵将领的一个名分。真正创立将军官职的是秦汉时期,是有具体任职的,比如西汉的前将军官职,赵信、李广、韩增、萧望之、何武都曾受任过。

秦汉时期的将军称呼

说到汉代武官官职,很多人并不陌生,一部《三国演义》让诸多将军家喻户晓,汉末乱局的始作俑者被广泛认为是大将军何进,这个大将军其实就是汉代最高军事职位,但不常设,只有战争需要时才设置。如果不设大将军,那么就是三公之一的“太尉”(东汉时常称大司马)视为最高军事长官。如若设置了大将军一职,太尉一般就给与朝堂元老加做虚衔,二者都是月俸三百五十斛。

在此之下分别是骠骑将军(某些时期性质等同于大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方将军,这些将军是正经八百的将军称号。当然,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在西汉前期属于因人设岗(卫青、霍去病),当时是最高军事统帅的象征,并不能视为太尉之下。

这些将军封号有可能空置,有可能也是虚衔,统兵与否还要看实际任职。比如曹操表刘备为左将军,实际也没有给他军队,但这个虚衔带来的实际意义并不是将军尊称那么肤浅。这个封号代表着刘备可以开府,从而招揽幕僚、请命将军府属官、募集规定数量的兵员。

将军府的重要属官主要有军师、长史(首席文官)、司马(首席武官)、从事中郎(参谋)、参军(参谋)、主簿(秘书)、各曹掾属(各部门主管,如粮食、军备等)。

按照汉初的规格,大将军、骠骑将军,位次丞相;车骑将军、卫将军、前后左右将军,位次上卿,只有这些将军具备开府的资格。将军级别理论上可统属五部,每部校尉一人(与将军府军师,军师祭酒,长史,司马等级别相当),军司马一人(分部二把手),军假司马一人(军司马副手,可设可不设)。比如三国时代的乐进,史载“遣还本郡募兵,得千余人,还为军假司马、陷陈都尉。”

说到乐进,就以曹魏军队编制为例讲讲,曹操在《步战令》中规定每部校尉统兵800,这个只是下限,战争时期能募集更多的兵员也不会打乱整编,所以校尉统兵基本上在800-1200左右,相当于今天的团长。

三国里经常见到“部曲”这个名词,这就是校尉统部,部下设曲的意思,曲是部的下属编制单位。曲设军候一人,相当于营长;曲的下属单位是屯,有屯长一人,相当于连长;屯下是队,有队率一人,相当于排长;队下是什伍,有什长、伍长,相当于班长、组长。

特殊职位

除了上述常规配置外,还有些特殊部队编制,比如汉武帝时期于京畿郊区扩编的北军,下属八部,由八校尉统领,即著名的北军八校尉:中垒,虎贲,屯骑,步兵,射声,越骑,长水,胡骑(不常置)。此八校尉规格要比普通校尉高,相当于太守级别,放在今天可以等同于首都卫戍部队的旅长。

到东汉时期北军整编成五校尉,一直沿用至两晋。而在汉末更为出名的是西园八校尉,即上军校尉蹇硕、中军校尉袁绍、下军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助军左校尉赵融、助军右校尉冯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于琼,蹇硕负责统一指挥。与北军不同,西园八校尉都是一种“兼职”状态,为首的蹇硕乃是小黄门(宦官之首),袁绍乃是虎贲中郎将,鲍鸿还是北军的屯骑校尉。

在两汉时期,校尉级别几乎没有被称为将军的,而且区分明显,比如《三国志》记载衣带诏时提到过“先主方食,失匕箸,遂与承及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同谋”,校尉就是校尉,将军就是将军,即便是特殊身份的北军八校尉之一也只能称校尉。

再看另一些特殊职位,例如别部司马,这个就是一个军或部没有统领时,它的临时指挥官就叫别部司马,级别根据军队规模可大可小,小规模等同于普通校尉,大规模则会加授杂号将军。这种部队的性质有点类似特种兵、独立团,尤其是战争时期以精锐临时组建比较常见,所以名将常常都有别部司马的经历,如关羽、曹仁、孙坚等。

别部司马看似级别不低,但也不能称将军,例如孙坚,他是讨伐黄巾时募集了千人规模的军队才被表请为别部司马。张温代理车骑将军时开府讨逆,这才正式将孙坚招募为属官参军,然后累积军功被拜乌程候。此时即使要对其尊称,也是称其侯爵,侯爵才是他的最高荣誉。孙坚真正能被称呼将军的是袁术为其表请的破虏将军、兼豫州刺史,孙破虏的称号就是这么来的。

其实在汉朝官职中,若要表达尊敬,并非只有将军称呼,比如军师将军和军师祭酒,前者无非就是加个将军称号,连杂号将军都算不上。而《汉书》中注解“礼,饮酒必祭,示有先也,故称祭酒,尊之也。”祭酒就是首席幕僚的意思,也是表达尊敬之意,与之相仿的军师中郎将亦是如此。

由于汉末各割据势力并不能达到某种官阶高度,所以诸侯为了笼络下属,招揽幕僚,只能因人设岗,在诸多官职后边加上尊敬或重视的后缀,军师中郎将就是刘备首创,于赤壁之战后授予诸葛亮的“杂号将军”,因为此时刘备最高身份也只是左将军,他能请表的也只是左将军府军师一职,后缀中郎将无非就是表达尊崇。

汉代武官确实是以中郎将为分水岭,至少升迁顺序大致是由军司马、军假司马、都尉升至校尉;校尉要么干一辈子,要么升迁中郎将;中郎将以虎贲、羽林为首,仅次于将军称号,但由于起源于皇帝近卫军,所以尊称将军无可厚非。

一般来说能做到虎贲、羽林,这就离拜将出征不远了,因为这是一个将军成长的台阶,也是最容易得到出征机会的职位,一旦出征,则会拜杂号将军,根据出征目的拜为四镇、四平、四安将军(平乱基本拜讨虏)。不过也有人认为中郎将要尊于杂号将军,因为杂号多是虚衔,中郎将则有实际兵权。跨过中郎将和杂号将军之后就是正经八百的将军称号,即前文说的那些。

汉代还有些高级武官,虽然没有将军之称,但级别也绝对称得上是将军行列,比如卫尉,属于九卿之一,掌管皇宫各门守卫,官位高于各路中郎将,与四方将军地位不相上下。再比如执金吾,地位与卫尉也差不多,这种一般会加将军称号,但若未加,同僚也可以将军称呼。比如李广担任过未央卫尉,《汉书》记载:“后四岁,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另外到了汉末三国时代,各势力根据汉代官制进行调整,创立或修改了一些武官,如曹魏的五支精锐中央军:武卫(虎豹骑),中垒,中坚,骁骑,游击,都由一名将军统领。以虎豹骑为例,曹纯统领时,还未有武卫设置,所以曹纯只担任过虎豹骑督,这个官职也就是校尉级别,称不上将军。

但在武卫设立后,曹魏先设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时期改为武卫将军,名将许褚就分别任过这两个职位,这便不是杂号将军,而是名分很重的将军。其余四个同理,如中垒将军司马炎;中坚将军张辽、曹真;骁骑将军曹仁、曹彰;游击将军夏侯兰、乐进、陈泰。另外曹魏中军统帅设置中领军、中护军,这两个职位都是心腹才能担任,前者夏侯渊长期居之,后者曹真、曹休都担任过。

总体上,汉代的将军称号不是很随意,除了正牌将军封号,一般是实职武官中郎将以上可称将军,特殊职位,尤其是禁军高级将领也可以将军尊称。到了三国时期,因人设岗造就了一批将军称号,还有私募军队的头领也常被手下称呼将军,这也要看募集所得的军队规模。

隋唐以后的将军称呼

由于三国乱世因人设岗带来的影响,将军“门槛”在两晋开始逐渐降低,但规律还是一样的,分为虚衔、实权、尊称三个方向。到了隋唐时期勋官制度产生以后,以上三个方向就被统一规定于一个界限,能不能称将军看看级别就知道了。

勋官制度曾在《木兰辞》里有所体现,即“策勋十二转”,按照勋官制度的规则,花木兰是被晋封上柱国了。以从五品骑都尉往上,称呼将军几乎都是合理的。后来朝代基本上也都是按照从五品作为一个分水岭,在其之上都能称将军,所以“勋”可以视为今天的军衔。

比如宋朝,骑都尉作为从五品勋,在从五品级别的武职官和散官都视为将军。如职官殿前马/步军都虞候、防御使、捧日/天武/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团练使、诸州刺史;武散官游骑将军、游击将军。即使是官制改革,也不与勋制冲突。如宋徽宗时期定武臣官阶五十三阶,第十一阶为亲卫大夫,这对应的也还是从五品勋爵,所以抗金名将岳飞真正意义上能被称为将军的,是他从武功大夫提拔至亲卫大夫。

明朝也可按照上述规律辨别,但清朝将十二转勋官制度废除后,就不能以此区分清朝的将军了。清朝将将军作为爵号纳入宗爵体系,实际上的军事将领除了特别任命外也都去除将军名称。而且清朝军队体系有八旗和绿营之分,八旗驻守各地的设有将军,绿营只有提督;满人授将军称呼,汉人没有(年羹尧这样的比较特殊)。所以清朝是不能尊称某高级武官为将军的,除非他真有将军授予,否则还是职称后缀大人较为妥善。

综上,古代将军称呼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汉代作为封建官制的奠基者,在称呼上比较严格。但随着勋官制度的诞生,武官晋升的途径更加清晰明了,为了营造军人杀敌立功的气氛,从朝堂到军营都逐渐放宽将军称呼的界定,再结合职官名称、勋爵名称,大致就产生了从五品的将军分水岭。当然,如果按照今天的军衔来定义,少将以上才称呼将军的话,那么分水岭估计就只能是从三品往上了。

乌鲁木齐的新冠病毒是哪来的?

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我国采取了几乎是全世界最严格的管控模式。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终于使我们在这场全球抗疫战争中率先取得了阶段性胜利。然而在全国整体疫情形势趋于稳定的大背景下国内一些地区陆续出现了疫情反弹的现象:先是邻国俄罗斯疫情形势的突变使黑龙江边境的绥芬河口岸面临较大的境外输入压力,接着哈尔滨、牡丹江等地出现聚集性疫情。黑龙江聚集性疫情爆发后全国各地就像当初支援湖北一样对黑龙江展开了支援。

在全省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全国各地的支援下黑龙江全省125个县市区从5月7日起都已成为低风险地区。然而就在黑龙江全省转为低风险地区的这天吉林省舒兰市确诊一例本土病例,由此打破了之前吉林全省73天无本土新增病例的纪录。截至5月10日舒兰最新通报11名本地确诊病例且均为5月7日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5月10日辽宁省沈阳市政府网站通报:沈阳市新增1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而该病例为舒兰市聚集性疫情的关联病例,这意味着舒兰市的聚集性疫情已出现跨省传播现象。

舒兰聚集性疫情发生以来全市人民迅速投入战时状态,在经历17天艰苦细致的防控工作后大体控制住了疫情。就在人们刚从舒兰疫情的缓解中得以松口气的时候北京新发地的疫情再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如今北京在经历一个月左右的抗疫斗争之后已初步取得胜利,目前北京的疫情防控工作正处于巩固阶段。这边北京疫情的余波尚未完全过去,而远在西部边陲的新疆已出现疫情反弹的苗头:7月1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一位24岁的女子被确诊。

同一天新疆还发现了3例无症状感染者。在此之前新疆的疫情防控措施一直都是很严的:尤其是乌鲁木齐即使在全国陆续解封的五六月份仍是高度管控的。可以说新疆直到7月15日之前防控措施一直是非常严格的。7月19日最新通报的前一天的全国疫情数据显示:7月18日0时-24时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6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例(广东2例、山东1例)、本土病例13例(均在新疆);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1例疑似病例为境外输入病例(在上海)。

截至7月18日24时新疆(含兵团)现有确诊病例30例、无症状感染者41例,均在乌鲁木齐市,现有2705人正在接受医学观察。7月18日国家卫健委已派出专家组赴疆调查。在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中持续追根溯源是一大重点,因为只有找到源头才能彻底隔绝病毒的传播途径。目前专家组正在对乌鲁木齐疫情的源头进行调查。在官方的调查结论出来之前我们的一切推测和分析都只是推测和分析,至于最终的结论只能由这次赴疆调查的医学专家们做出。

在官方的调查结论公布之前我只能和大家谈谈我个人的分析。这只是对乌鲁木齐疫情源头可能性的推测,而在官方结论公布之前我们所说的也只能是可能性。我个人倾向于认为乌鲁木齐这波新冠疫情是当地原发这种可能性不太大。在7月15日新疆的疫情防控措施一直都是很严的:尤其是乌鲁木齐即使在全国陆续解封的五六月份仍是高度管控的。无论疆内或是疆外的人员进入乌市在上车前都需要扫两个码:一个行程码,一个进乌登记码。行驶途中列车员会隔一会儿测一下体温。

正是在如此严格的管控措施下才使乌鲁木齐得以在7月15日之前连续149天保持着无新增病例的纪录。在如此严防死守的状态下还出现了疫情反弹的现象。应当说在这种情况下当地出现原发疫情的可能性不太大:在149天无新增且严格管控的前提下病毒很难得以传播。新冠病毒是以人类或动物的组织器官作为传播介质的,所以减少人际接触就是遏制疫情蔓延扩散的一种有效手段。那些地广人稀的地区因此也就相当于拥有了阻隔病毒蔓延的天然地理屏障。

新疆恰恰符合地广人稀的特点:新疆的面积占我国陆地面积的六分之一左右,几乎相当于贵州省、河南省、江西省、山西省、山东省、辽宁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苏省、浙江省、重庆市、宁夏回族自治区、台湾省、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18个省级行政区加起来一样大。如此广袤的地域在无形中起到了阻隔病毒传播的效果,加之新疆在管控力度上比内地更为严格,所以新疆各地之间以及与疆外地区之间的人流量其实是相对有限的。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而言:新疆这波疫情由外部输入的可能性相对更大。北京新发地疫情来自于国外的冷冻产品,哈尔滨疫情来自于回国人员。这两次疫情都可以看作境外输入。由于乌鲁木齐已经连续149天零新增,所以乌鲁木齐的疫情很可能是由境外或者境内外地输入的。境内外地病毒进入乌鲁木齐相对单纯:一般是外地人员或者由外地返回乌鲁木齐的人员带入。境外输入的可能性也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上目前国内外疫情情况颇为悬殊。

如今中国已步入疫情防控的第二阶段,而其他一些主要国家还处在大爆发的第一阶段。如今美国的累计确诊病例已突破380万,巴西已突破200万,印度已突破100万,俄罗斯已突破70万......截至北京时间7月19日6时30分左右全球已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14374436例,与此同时全球累计死亡病例也已达到603002例。如今全球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剩下朝鲜、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三国仍保持着0确诊的纪录。新疆作为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行政省区有着长达5690公里的陆地边境线。

新疆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个国家接壤,所以疫情疫情防控的内外压力都比较大。与新疆接壤的八国中印度和俄罗斯的累计确诊病例数量分别位居全球第三和第四。哈萨克斯坦前段时间所谓出现比新冠肺炎致死率更高的不明肺炎后被官方辟谣,哈萨克斯坦官方证实其境内近期出现的肺炎疫情就是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新疆和哈萨克斯坦的贸易往来非常频繁,所以哈萨克斯坦疫情形势的变化也可能波及到新疆。

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推测。事实上迄今为止我们对新冠病毒的了解依然是相当有限的,甚至可能某一天我们今天关于这种病毒的很多结论可能会被推翻。关于乌鲁木齐这波疫情的源头最终还是要以官方调查结论为准。我们现在所能做的是学会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必要的话应当坚持家里和上班场所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尽可能减少在路上闲逛的时间,不去人流量密集的地方。如今疫情并未过去,我们仍需对此保持警惕。

什么是教育学?

以下内容为浙大教育学在读本科生亲身描述:

近来遇到不少老同学和亲戚朋友

交谈不过三句话就会面临这样的灵魂拷问:

“你是读哪个专业的?”“教育学。”“哦,那你教的是哪个科目?”哪个科目???

教育学的学生难道不是毕业以后去当老师的?

嗯。我们可以选择加入光荣的人民教师队伍,

但我们也可能成为你们的训导主任,甚至校长,甚至教育部长,甚至…

也可能名列教材编写组、课程研发组、技术支持组、高考改革方案专项研究小组等等。

看到这里你应该明白了,

教育学专业≠各类普通师范专业

许多家长和学生一贯以来都存在这样的误解。

其实教育学所涵盖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

一线的课程教学只是其中的一个方向,

其余还有比如教育政策研究、课程方案改革研究与实践、教育行政管理等等方向。

不同的学科方向也会和其他专业,

比如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等有所交叉和融合,

因此在本科生阶段如果你选择了教育学专业,

那么你将接触到社会科学领域各类专业的相关课程,

成为优秀的“全能型”人才。

教育研究

教育学研究的问题是广泛而深刻的。

有解释教育理论与教育规律的问题。

例如教育发展的历史与思潮、教育的本质问题、教育与人以及社会的关系等等。

也有比较前沿而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比如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实践、教育治理体制的创新变革等等。

还有走“技术流”的现代教育科技问题。

比如在线课程开发制作、数字化学习资源与管理平台的建设等等。

主修课程

现在普通高校基本都实行了大类招生

教育学专业属于社会科学大类

需要修读的大类必选课程主要有:

【 思政类课程、外语类课程、高等数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基础等。】

其中比较值得关注的是外语和经济学基础课程。

在之后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时,往往会接触到大量的外文文献资料甚至外文教材,因此无论你的目标是卓越的成绩,还是日后在教育研究领域有所发展,外语都是一件重要且实用的工具。

高等数学和经济学相关课程对于我们文科生来说那可是“绩点杀手”一般的存在,但是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和模型建构的能力对于日后修习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测量学以及政策研究之类的课程却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即便进入了大学在数理学科的学习上也不能够松懈喔。

经过大一整个学年通识学习的奠基阶段

接下来就会逐步接触到各方向的主修专业课程

上文已经提到,教育学是一个系统的学科

与其他各类社会学科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教育学的专业课程也都与其他各学科相交叉融合

有分析教育中的形而上学问题的课程,

如中外教育史、教育哲学与伦理等;

有分析教育中的社会现象和个体的“人”的课程,

如教育与发展心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等;

也有探讨教育活动的具体领域和实际问题的课程,

如国际与比较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教育理论与设计、教育领导与管理、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统计与测量等等。

低年级阶段以教育学原理和教育史等理论性课程的学习为主,意在积累教育学基础知识和锻炼文献阅读和自主学习能力,进入高年级后课堂内会增加许多问题研讨和展示以及实践环节,对学生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等专业能力要求提高。

总体来说,本科生阶段需要掌握的课程内容比较广泛,所追求的是“博”与“通”,学生主要需要了解教育学各方向的基本理论,熟练掌握基础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而如果有意愿在教育学领域继续深造,到研究生阶段则可以细化专业领域,进行“专”而“精”的系统学习与研究,具体的专业方向有教育史、比较教育学、教学与课程论、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学等等。

培养方案

浙大教育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长这样子滴:

【 教育学专业面向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学校教育机构、教育科研机构、继续教育机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培养能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政策学等学科知识和技术的人才。】

目标1:具有从事教育研究与实践、教育管理与规划、教育咨询与培训等工作的专业能力

目标2:系统掌握国内外教育基本理论、技术、政策、方法

目标3:具有精深教育专业知识和扎实实践能力

目标4: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

目标5:成为高层次教育专业人才和教育领域领导者

准确来说,想要成为教育专业的拔尖人才,

你需要拥有这些学识、能力与素养:

· 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敢于担当的社会责任感· 掌握教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前沿理论和发展趋势· 熟悉我国的教育方针与教育法规,跟进最前端的教育政策与改革方案· 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教育科学研究和实践运用的基本方法与专业素养

就业方向

教育学看上去是理论性较强的一门社会科学

许多家长和学生不免担心就业的问题

但事实上目前教育行业总体还是呈现出来一片向荣的趋势

教育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非常乐观的

以浙大教育学院2019届毕业生为例

(升学率)

(就业率)

(单位流向)

一次就业率竟然高达97.76%

是不是忽然感觉自信心暴涨

教育学专业毕业生可以选择从事的岗位有

基础教育、综合文科师资、高等教育人文教育方向的教学与研究;

政府机关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办公、文秘、专业技术与管理等等。

我们就其中几个主要的就业流向具体谈一谈

1.高等教育单位(即普通高校)

在普通高等院校从事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这是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史、比较教育学、教育与课程论等理论性比较强的专业方向毕业生的主流选择,但入职高校的门槛相对来说是很高的,往往需要博士以上学历,所以有此意向的同学就要早做准备了。

2.中等、初等教育单位(即中小学校)

中小学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是我国深化改革所关注的要点,具备较高的教育理论专业素养的人才正是中小学校目前紧缺的对象,同时中小学教师及行政人员的薪资待遇水平也在持续地增长,因此越来越多的教育学毕业生选择投入到中小学校教育事业中,需要注意的是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教师资格认定是必不可缺的,本科高年级时期就可以提前准备起来。

3.政府及事业单位

公务员铁饭碗对于毕业生们的吸引力仍然是不小的,国内的教育相关政府和事业单位每年会开放一定的招聘名额,对于教育专业的同学来说这也是个不错的选择,但教育行政岗位本身所招考的人员数目非常有限,因此还需要提前做好面对公务员考试激烈竞争的心理准备。

4.教育与培训机构

随着学生家长们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教育与培训机构发展前景也非常可观,近年政府政策上对于教育与培训机构的规范和管控越来越严格,机构对于教育领域的专业人才需求迫切,因此入职教育培训机构也是众多教育学毕业生们所青睐的去向,但机构待遇高、升职空间大等等福利的背后也承载着不小的工作压力和激烈的竞争,这也是择业时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5.新技术教育领域

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与线上教育的迅速发展使得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同学们迎来了就业的春天,在新技术教育领域从事教学媒体和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包括去各级师范院校和中等学校教授教育技术学课程,以及去各级电教馆、高校和普教做教育技术人员等新技术教育领域的岗位都是不错的选择。

6.出版社、报社

在出版社、报社,尤其是和教育相关的出版社和报社从事教育类图书的策划和编辑工作,这也是近年教育类专业毕业生的一个主要去处。

相关院校

如果你已决心入读教育学专业,

接下来就该面临选择高校的难题了

根据2017年第四轮高校学科评估的结果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两所高校是国内仅有的教育学科双一流院校,

如果你期盼在教育研究领域有所发展,

那么这两所院校独特的学科优势和优质的专业资源一定会让你注目,

再有北京、上海一线城市加持,地域的优势也足够让人心动。

如果你有着严重的“名校情结”

那么北大、浙大、清华、厦大等名校也是不错的选择

院校能够提供的丰富资源和广阔平台也足够让你施展才能

如果难以面对超高的分数壁垒和过大的竞争压力

那么南师大、华师大、东北师范大学等等“211”院校不妨纳入考量范围

院校本身有着浓厚的教育氛围和不错的科研资源以及实践机会,同样是值得关注的

此外,其他一些“双非”类的区域一流师范大学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比如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师范大学、绍兴文理学院等等省属及市属本科院校

往往同样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鲜明的地方特点

教育专业也有着不错的发展空间

选择专业院校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

名校、资源、地域、竞争压力……

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没有一个答案是最优解,

所以还是从心选择最向往、最适合的院校就好

说到这里

相信各位对于教育学科和教育学专业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其实简单地说

教育学就是一个专注于人与社会发展的学科

人的本质与成长、人类社会的根基与发展、人与社会的关系联结……

这是一门将人的善良、仁爱与担当都根植其中的学科

而教育本身就是一项以“任而爱人”为核心的事业

一项继承前人之精神、担负未来之重责的伟大事业

如果你有意来到教育这片土壤探一探

那么不妨pick一下教育学专业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