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一国,巴沙尔是属于什么样的人物
一边一国,巴沙尔是属于什么样的人物?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大水牛,无授权禁转!
自从叙利亚内战爆发以来,世界各大媒体纷纷把总统阿萨德.巴沙尔当成主角。他不是网友口中的“医生”那么简单,也不是西方评论家口中的暴君形象。
出身贵胄
(巴沙尔更像一位学者,而不是中东政客。主要是他受到的是西方教育,青年人的思想理念和老一代人完全不同)
1965年巴沙尔出生于大马士革。他在公众眼中的形象完全是一个学者的气质。他的家族属于一个少数人口的派别,他和其父叙利亚前总统老阿萨德气质迥异。
尽管是官二代,巴沙尔没有“衙内”的习气。他在大马士革行医期间就是一名普通医生的样子。就任总统以后他仍然以普通家庭形象带着家人出现在街头,让长期处于威权统治下的叙利亚民众感觉新颖,很多青年人崇拜他。
(夫人阿斯玛,年轻的时候是个大美人,她深入民心深受国内民众喜爱)
巴沙尔妻子阿斯玛,气质高雅。她拥有高学历,有英国和叙利亚双重国籍。属于另外一个宗教派别。阿斯玛和巴沙尔的结合成为国内两个宗教派别团结和解的象征。
巴沙尔的亲民举动主要和他从小接受的西式教育和留学有关。中东的威权统治手段已经和世界潮流不合拍。选择亲民作风也是顺应时代潮流。
从医人到治国
(前总统老阿萨德,他信奉的是武人和强权政治,和儿子巴沙尔从理念到个人气质完全不同)
尽管出身政治家族,巴沙尔起初对政治毫无兴趣,他的理想是做医生。父亲老阿萨德也是予以大力支持。早期他曾在国内学医,后来又在英国攻读硕士学位。他的命运随着一场车祸而彻底改变。
1994年,巴沙尔的哥哥巴西勒车祸身亡,他是老阿萨德培养的接班人。由于巴沙尔的弟弟年幼,父亲要求他回国参政。相对兄长的丰富资历,巴沙尔可谓是一张白纸。这难不倒天才的老爸阿萨德,他精心为儿子准备好了一切。先是入伍,中尉军衔,在装甲部队任职,一年后变成上尉。接着去军校学坦克指挥,毕业以后是少校。1996年又去深造,提拔为中校。不久,又去学飞行,升为上校。
(巴沙尔长兄巴西勒,因为他车祸身亡,巴沙尔的命运从此改变)
为了政治资历增加经验,1995年30岁的阿萨德就开始从政。先是出现在国际外交舞台,接着在国内做个人形象宣传,逐步建立在民众中的影响力。此外,在父亲的支持下,他以反腐为机会除掉几个高官,增加了个人威望。
2000年,老阿萨德突然去世。为了稳定政权的交接,叙政府紧急修宪,将总统任职最低年龄从40岁改为34岁,为巴沙尔扫清法律障碍。复兴社会党将巴沙尔提议为总统唯一候选人。副总统将他的军衔从上校提升为大将,任命他为武装力量总司令,军方也开始宣誓效忠。此后巴沙尔竞选为党魁。2000年7月作为唯一的候选人,巴沙尔成为总统。至此,国内所有权利被他一人掌握。2007年和2014年又高票连任,成为西方媒体口中的“独裁者”。
(马希尔阿萨德,当初过于年轻,所以才让二兄巴沙尔执政,)
圆滑的政治
如果说老阿萨德铸就和稳定了叙利亚的国际地位和国内形势。那么今日面对欧美的紧逼和国内矛盾的局面,巴沙尔的灵活让叙政府屡屡柳暗花明。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夕,巴沙尔就在国际上呼吁制止美国,战争爆发以后,美国指责叙利亚暗中支持武装分子从边境进入伊拉克作战。面对美军的指责,巴沙尔迅速关闭边境,化解了危机。2005年黎巴嫩汽车炸弹事件让叙政府面对国际指责,巴沙尔从黎巴嫩撤军又逃过一劫。2011年国内街头出现反对示威的民众,巴沙尔没有镇压,反而让步迎合反对派的要求。2013年,欧美以化武事件为借口企图动武,巴沙尔极力配合核查,还把境内的化学武器送到境外,再次让美国扑空。
这些措施都让现政权延缓了生命,哪怕不是永久性的。
(“洗衣粉”危机那次,就是用政治外交手段解决了,避免了入侵)
不是唯一的掌门
就任总统以后,巴沙尔就在政治和经济方面试图改革。
比如不准神化领导人,鼓励媒体自由性,民众的游行权利放开等等。
经济上大搞信息业和旅游业,允许私人开银行引入市场机制。
(巴沙尔在民众中有一定的支持率)
但是原有的官僚体制毫无所动,经济体制改革催生了一批权钱交易的新权贵。贫富分化差距越来越大,中产阶级的财富开始缩水。2011年前后,叙利亚的1/3人口每天的收入不到2美元。政治改革也遭遇失败,很多人被捕或者流亡国外。2012年,巴沙尔接受《华尔街日报》记者采访时很无奈地说:“改革成效取决于你是否是这一艘船上唯一的船长,我不是。”这句话暗示了巴沙尔和既得利益集团之间的改革斗争无力局面。
(内战爆发以后,整个国家都毁了,面临分裂的危险)
在外界看来,巴沙尔的举动很矛盾,一方面受西方民主自由文化影响,另一方面又恢复其父亲的威权统治模式。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他不仅是那个西方教育下的青年人,更是叙利亚国内现有官僚体系的代表。目前他只能选择稳定政治局面,这就是宿命。
底线
如果说巴沙尔会在国际政治上做一些让步,但他不会一直妥协。
内战爆发以后,欧美和一些阿拉伯国家都要求巴沙尔下台,虽然他曾声称如果能挽救叙利亚,他就辞职。但是巴沙尔背后的既得利益集团不会放弃,让权不是他一个人说了算。后台有人要求继续维持统治。其次,即使下台,流亡国外,叙利亚也回不到和平。
海牙监狱中死去的米洛索维奇,被绞死的萨达姆,特别是被殴打致死的卡大佐,都告诉巴沙尔,向西方妥协投降不会得到善终。所以,面对外界压力,巴沙尔选择了坚守底线。
(巴沙尔和叙利亚政要合影,他是重要的利益集团代表人)
前途未明
2015年,俄罗斯介入叙利亚内战,叙政府军又开始满血复活反攻。巴黎的袭击平民事件又让西方政界看到可以利用叙政府打击极端武装分子反恐的作用,于是松动了立场暂缓了对巴沙尔的攻势。
(和普京合影,获得俄罗斯的支持是续命的关键)
多年的内战让叙利亚国内四分五裂也失去了一部分民心,支持巴沙尔的派别才占全国总人口的12%。出于反恐战争的需要,IS极端武装分子需要被西方打击,这件事转移了大部分巴沙尔的压力(现在大部分武装分子被消灭了)。但是2018年土耳其开始越境武力介入,国内反对派武装分子又有人支持继续作战。战局再次走向不明。由于巴沙尔背后有伊朗和俄罗斯的支持,使其被武力下台的可能性很小,渐进式和平交权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他还会统治叙利亚一段时间,但可能不会像其父一样老死在总统宝座上。参考资料:《多面雄狮巴沙尔》有什么意见,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请支持毅品文团队的各种原创文章及实体书,独立专业有种有料)
普京还会再婚吗?
如果普京再婚,将弊大于利。2013年6月6日,普京宣布与相濡以沫30年的妻子柳德米拉·普京娜离婚。既然没有爱情了,那就“放手”!这本也无可厚非。因为,这起码说明了普京的“开放和勇气”。可是,由于普京的铁粉们太崇拜普京,所以将普京离婚上升到了“伟大”的高度。他们说普京之所以离婚,一是为了给柳德米拉“自由”。二是为了“更彻底”的服务于俄罗斯。普京铁粉们“好心办了坏事”,用这种“高大上”的词汇将普京绑架在了“道德”层面。使普京不敢“再婚”了!如果“再婚”的话,就对不起铁粉给他戴上的“高大上”帽子。所以,普京在被记者追问这个问题时,至少非常肯定的说过三次“现在不会”。
普京是1983年7月和柳德米拉登记结婚的,之前,两人也曾热恋过。婚后,柳德米拉给普京生了两个女儿。柳德米拉陪伴普京度过了在德国的克格勃岁月,应该说,两人是有很不错的感情基础的,也算是一对“恩爱夫妻”。可是,感情这种东西确实很难“理解”,再加上时间的“消耗”,有些爱情也就慢慢的转化为了“亲情”。当激情不再时,有人选择“将就”,也有人选择“放手”。这两种选择其实都“无可厚非”!而普京,选择了“后者”。作为一国总统,能够不顾及“影响”而选择“放手”,起码说明了普京思想上“不保守”,也很有“勇气”。当然,“伟大”自然也谈不上。
去年12月20日,普京出席了一场记者招待会,在提问即将结束之时,有位记者追加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请问总统先生会结婚吗?”普京的回答是:“只要是正常人都会结婚,不过,这是我的私事”。其实,普京结不结婚“无所谓”!走不走“形式”也不是那么重要。俄罗斯毕竟是个世界性大国,在这个靠实力说话的世界上,缺了一个“夫人礼仪”的环节,也并没有人“低看”普京。俄罗斯照样在国际上“叱咤风云”。再者,人们都对普京“不携夫人”的做法习以为常了。而依照普京的个性,如果少了这个环节,说不定能够更好的发挥他的随性和“潜能”。
至于普京有没有“红颜知己”的问题,我觉得应该是“人所共知”的事情。亦或说是个“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问题。可以这样说,普京是目前这个世界上名头最大的“王老五”。而普京睿智,果敢的个性;令人羡慕的身体素质,能开飞机,驾潜艇的技能,使很多女性将其视为了“男人中的男人”。而他在国内比美国总统在国内“大得多”的权力运用,更容易让人崇拜。试想,这样的“王老五”怎么可能没有女士“追”呢?事实上,关于这方面的传闻着实不少。只是因为普京特殊身份,加之这是人家的“私生活”,所以才没法证实而已。
关于普京“红颜知己”的传闻,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但是,也只能是传闻而已!至于原因,大家都心知肚明。在普京离婚之前,关于他的传闻几乎没有。但在离婚后便逐渐多了起来。也许是普京已经成为“单身”的原因,毕竟少了顾虑。有传普京和一名间谍英雄比较亲近,有传普京和邓文迪有过互动,等等。不过,传闻最多的当属俄罗斯的艺术体操“皇后”阿琳娜·卡巴耶娃。这名家喻户晓的体操巨星有着近乎完美的身材。退役后从事过一段时间的“模特”生涯,后从政进入了俄罗斯议会,成为了一位杜马议员。普京是2013年离婚,在2014年5月,卡巴耶娃突然被任命为俄罗斯一家国控传媒集团的董事会会长。自此,关于卡巴耶娃是普京“红颜知己”的传闻就逐渐多了起来。
自从卡巴耶娃在传媒集团任职后,她反而变得“深居浅出”了!明显没有了以往的“曝光度”。偶尔的出行,也总是“前呼后拥”。所以,也就使吃瓜群众更大胆的“想象”了!其间,曾爆出过卡巴耶娃“生子”的传闻。后来,卡巴耶娃也大方的承认了!不过,在“好事者”追问孩子的父亲时,卡巴耶娃说:“别问了!总之是个优秀的男人,也是个可怕的男人”。其实,话说到这个份上,已经没有再问下去的必要了!今年5月份,莫斯科的一家媒体曾报道过卡巴耶娃在一家医院生下双胞胎的消息,但没过多久,这则消息就没了。在俄罗斯,卡巴耶娃的消息现在是越来越少了,似乎成为了禁忌。关于普京是否有女朋友的问题,有网友直白的说:自古美女爱英雄!有,那才正常。
从法律层面和俄罗斯的现实状况来说,普京的执政已经进入“后普京时代”。尽管普京使俄罗斯重回了世界政治和军事舞台的中心,但经济和民生却是普京绕不过去的“坎”。俄罗斯权威民调机构“列瓦达中心”在11月6日发布了一个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有59%的民众希望俄罗斯进行一次“大变革”,而在去年同期,这个比例只有42%。这足以说明,俄罗斯民众有了“改变”的想法和渴望。自去年“延迟退休年龄”造成的集会抗议风波以来,今年的地方选举前又一次爆发了多起抗议集会。尽管抗议活动最终被“打压”下去了,但地方选举结果却又一次给俄罗斯政府敲了警钟。即便是在俄罗斯的“心脏”莫斯科,统一俄罗斯党当差点失去了执政“优势”。显然易见,普京在接下来的任期内,必须收敛强硬的手段,潜心搞好经济和民生。否则,俄罗斯的局势肯定不会是“一片祥和”。而在此情形下,他不太可能会考虑“再婚”的问题。假如普京确实有“红颜知己”的话,也会等到他卸任后才会给予对方“名分”。
泽连斯基赴美国见拜登?
泽连斯基去美国只是要钱和武器,俄乌冲突要迎来大变革吗?,不太可能,美国佬不可能把战争扩大化,把自己拉下水,援助乌克兰的武器装备也是有限制的。高精尖武器装备不太可能援助乌克兰的。第一怕把毛熊惹急了,二是怕被其他国家学去了,援助主要是去库存的东西。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1日访美,稍早与拜登总统会面,目前正在国会发表演说,他表示,所有和我们乌克兰人一样珍视自由和正义的人,我希望我的尊重和感激之词能引起所有美国人的共鸣」,并强调俄罗斯的暴政已经失去对乌克兰的控制,现场如雷掌声不断。
泽连斯基在国会上表示,尽管困难重重、厄运连连、愁云满布,乌克兰并没有倒下,乌克兰依然活跃。这让我有充分理由与大家分享我们的首次联合胜利」,称乌克兰不畏惧,且赢得了这场胜利,这给了乌克兰鼓舞全世界的勇气,美国赢得了这场胜利,欧洲也赢了这场胜利。
泽连斯基表示,俄罗斯将永远不会再影响我们的思想,俄罗斯人只有在他们心中击败克里姆林宫时才会获得自由。并指美国和乌克兰在这场战役中是盟友,明年将是一个转折点,届时乌克兰的勇气和美国的决心将保证乌克兰的自由,即捍卫自己价值的自由。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21日晚间对美国国会两院联席会议演说,感谢美国人民、国会与总统对乌克兰的鼎力相助,他说,面对艰难局势,乌克兰没有一蹶不振,依然生气勃勃,乌克兰永不投降。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形容这是历史性演说;泽连斯基在圣诞节前夕来到,向美国人民贺节并动之以情,他说,就算这个圣诞节,面对攻击的乌克兰人无电可用,乌克兰人心中的信仰之光不会熄灭;数百万乌克兰人都有同样愿望,祈求胜利。
称从未要求美军代乌克兰上战场
自己的仗自己打,泽连斯基说,乌克兰从未要求美军代替乌克兰人上战场,他保证乌军会善用美国的坦克与飞机;美提供给乌克兰的金钱不是慈善捐款,是对全球安全和民主的投资,乌克兰会以最负责任的方式运用。
拜登宣布军援乌克兰18.5亿美元
国会近日将表决拨款法案,其中包括对乌克兰安全、经济与人道援助的449亿美元;拜登总统稍早与泽伦斯基会面,并共同举行记者会,宣布军援乌克兰18.5亿美元,包含一套爱国者飞弹防空系统、海马士火箭系统弹药、迫击炮装备和战术安全通讯系统等。
我们有了大炮,是的,非常感谢,但这样够吗?老实说,不太够。泽连斯基在国会说,乌克兰需要美国的支持来进入战争的转折点,以赢得战争,他认为关键点就在明年。
为什么中东好多国家都叫什么斯坦?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和300万平方公里的领海面积、173万平方公里的专属经济区。中国是世界上陆地边界线最长的国家,也是全世界陆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中国陆地边界线总长2.2万多公里,与14个国家接壤。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万千米,与韩国、日本、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六国隔海相望。在中国的14个陆上邻国中有8个国名中都带有“斯坦”这一后缀。
由前苏联加盟共和国演变而来的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吉克、乌兹别克、土库曼这五个中亚国家的国名都带有“斯坦”这一后缀。巴基斯坦的国名中也带有“斯坦”一词。事实上阿富汗的英文名其实叫Afghanistan,只不过汉语中没把“斯坦”翻译出来。此外国际上也有“印度斯坦”这样的说法,西亚还有一个巴勒斯坦国。除了这些主权国家的国名之外“斯坦”被用作地名后缀的例子还有很多。
雷吉斯坦、达吉斯坦、锡斯坦、胡齐斯坦、库尔德斯坦、俾路支斯坦、鞑靼斯坦、吐火罗斯坦.......为什么“斯坦”会被频频用于国名地名的后缀呢?可能很多人都注意到:这些名称中带有“斯坦”的国家或地区大多信奉伊斯兰教,信奉印度教的印度斯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外。在所有这些名称中带有“斯坦”后缀的地名中“巴勒斯坦”是最为独特的一个,因为它的“斯坦”后缀完全是由于汉语翻译造成的。
如今“巴勒斯坦”一词实际上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巴勒斯坦国;二是指巴勒斯坦地区。在过去的两千多年间“巴勒斯坦”一直是一个地区的名字,也就是说传统意义上的巴勒斯坦是一种地理文化上的概念,而从来都不是指的一个国家。直到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以分治的方案后才有了“巴勒斯坦国”这个概念。综合百度百科和汉语辞海的定义:巴勒斯坦地区是指位于地中海与死海、约旦河之间的地区。
古代的巴勒斯坦地区包括今天的以色列国和巴勒斯坦国,还包括今天的黎巴嫩南部地区、叙利亚西南部地区、约旦、红海北部地区和埃及的西奈半岛东部等地。相比之下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区已是相比古代巴勒斯坦地区缩小了不少,但在今天的巴勒斯坦地区事实上存在着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两个政治实体。巴勒斯坦地区在上古时代被称为“迦南”,直到公元135年罗马人镇压了当地犹太人的起义后才将其改称“巴勒斯坦”。
罗马人所起的这个“巴勒斯坦”的名称本来写作PALESTINE,后来逐渐转写成Palestine。本来正确的读音应该是“非利士丁”,然而汉语在进行翻译时将其译为巴勒斯坦。巴勒斯坦的国名中本来并没“斯坦”这个后缀,所以这完全只是汉语在音译过程中使用音近字造成的结果。除了巴勒斯坦这个特例之外其他被用作地名的“斯坦”其实都写作stan,所以“巴勒斯坦”这一国名中的“斯坦”和其他地名中的“斯坦”是完全不同的。
stan最早起源于古波斯语的来源,指的是人居住或聚集的地区。在我国东北人会问你是哪旮瘩的,云贵川人问你是哪个坝子的,山西人会问你是哪条梁子的,而在古波斯人们会问对方是哪个stan(斯坦)的人。在斯坦前面加上前缀就表示某一民族聚居的地区:哈萨克斯坦就是指哈萨克人居住的地区,乌兹别克斯坦就是指乌兹别克人居住的地区,库尔德斯坦就是指库尔德人居住的地区.......
那么有人会问巴基斯坦难道是指巴基民族居住的地区吗?事实上巴基斯坦并没一个叫巴基的民族。巴基斯坦的国名其实是将伊斯兰教概念中的“清真”(paki)与“地方”(stan)所组成的一个复合词——“清真的土地”。“达吉斯坦”则是将突厥语的“高山”(dage)与波斯语“土地”(stan)的组合——“高山之地”。“努里斯坦”是将“光明”(Nuri)与“土地”(stan)的组合——“光明之地”......
这些地名中的stan(斯坦)和英语中的State一样都是用来表示地方、地区、区域、土地的含义。波斯萨珊王朝时期随着帝国的扩张使stan(斯坦)一词的使用逐渐普及起来。如今一些国名中并不带有stan(斯坦)的国家当年也曾被波斯人称为xx斯坦:希腊被称为玉努尼斯坦;亚美尼亚被称为阿尔明尼斯坦;格鲁吉亚称为格尔斯斯坦;中国被称为秦那斯坦(秦人生活的土地).......
拉丁语的“尼亚”其实与波斯语中的“斯坦”一样是表示地方、地区、区域、土地的含义。这个词的词根其实是“-ia”,在汉语里这一词根除了可以翻译为尼亚之外还可以翻译为利亚、西亚、地亚、吉亚、比亚、维亚、尼西亚等等。世界上带有“-ia”这一词根的地名有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坦桑尼亚、澳大利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哥伦比亚等等。
世界上还有不少地名是以“-land”作为后缀。这个来源于日耳曼语的词汇和斯坦、尼亚一样是指地方、地区、区域、土地的含义。这其中比较典型的有England(英格兰)、Scotland(苏格兰)、Ireland(爱尔兰)、Netherland (尼德兰)、Poland (波兰)、Finland (芬兰)、New Zealand(新西兰)、Maryland(马里兰)......事实上英格兰这个词的本意就是英格兰人的土地。
啤酒瓶上为何却有中国文字?
朝鲜作为我国的一个邻国,近几年来还是发展的很不错,国家也日益趋于安定。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也就喜欢出国旅游,朝鲜自然也成为了很多游客的选择,因为离中国比较近。据去朝鲜旅游过的网友说,朝鲜的美食还是让人流连忘返的,特别是朝鲜的烧烤让人回味。
而且在朝鲜人吃烧烤的时候,基本上每人都会配上几瓶啤酒,这种啤酒就是当地的大同江啤酒,去这里旅游的游客也都会品尝一下这个当地的特产啤酒。网友们说这款啤酒喝起来十分的甘甜,苦味并不是很重,就连一些不怎么喝酒的女士喝了之后也觉得可以接受。
大同江啤酒对于朝鲜的男子而言,简直就是不可或缺的一种饮品,他们如果隔上几天不喝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据游客们说这种啤酒大概要卖10元人民左右,这个价格与我国的啤酒想差不多。而朝鲜政府也意识到国民对这款啤酒的喜爱,于是每个月都会发放定量的啤酒票,朝鲜人民凭票购买啤酒只需要几毛钱,还是特别实惠的。
大同江啤酒之所以这么好喝跟它的水质还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它的制造工艺主要来自于欧洲。据一位网友称他在朝鲜喝大同江啤酒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十分奇怪的问题,他发现啤酒瓶上印有“青岛啤酒”的字样。青岛啤酒不是我们国家的吗?为什么朝鲜啤酒瓶上会有这样的字样呢?难道是盗版?原来是因为当初大同江啤酒曾派人到青岛啤酒厂学习过技术,所以也就带回去了一些瓶子的制造技术,后来大同江啤酒厂商在制造的时候,有一部分啤酒瓶是含有这样的字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