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春吃萝卜还是白菜,你们那里有没有过年必吃的食物
咬春吃萝卜还是白菜,你们那里有没有过年必吃的食物?
我的老家山西,春节饮食多种多样。#丁酉新春#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这首民谣道出了北方的传统年俗。中国有句俗话:不蒸包子,要争气!过年蒸包子,也有争气的含义,另外象征来年的日子会蒸蒸日上。馒头是发面做的,蒸的时候会发起来, 所以也象征会发财,发家。同样我的老家,每到春节临近,家家户户都忙碌起来,蒸各种各样的馒头,其乐融融。
烧肉丸子,是一道由猪肥瘦肉等为食材烹饪而成的美食。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是我们那里春节不可缺少的一种美食。
油食子,山西小吃,色泽深红,酥脆香甜。小米粉200克,精面粉100克,面粉300克,红糖100克,植物油50克,食碱适量。也是山西各地春节必备美食。
这三样美食,都是我大山西各地,春节必备美食。
南京人立春是怎么过的?
谢邀!南京已在昨天(2月4日)迎来了“立春”节气,也是五九的最后一天。
残腊初雪霁。梅白飘香蕊。依前又还是,迎春时候,大家都备。宠马门神,酒酌酴酥,桃符尽书吉利。五更催驱傩,爆竹起。虚耗都教退。交年换新岁。长保身荣贵。愿与儿孙、尽老今生,神寿遐昌,年年共同守岁。——晁补之
二十四节气之立春:
何谓立春?立春,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即太阳到达黄经315°时。
立春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孟春时节的开始。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祈求丰收。回来之后,要赏赐群臣,布德令以施惠兆民。这种活动影响到庶民,使之成为后来世世代代的全民的迎春活动 。
你了解立春的历史文化吗?
你的家乡有没有这些习俗?
据记载,春秋时就有周天子率三公九卿到东郊祭祀迎春的仪式。自秦代以来,中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地开始。
江浙地区立春日要祭祀土神、句芒神(春神),占风向,望云气,占岁成。
《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宋朝时,立春前一日,地方官送春牛入宫,立春当日,正午时分,春官用柳条鞭打之,谓之“鞭春”。盖打春习俗始于宋。
立春习俗
(1)送春牛
汪曾祺先生在文章《岁交春》中,就记述了他的故乡高邮送春牛的情形:“立春日有穷人制泥牛送到各家,牛约五六寸尺许,涂了颜色,有的还有一个小泥人,是芒神······送到时,用唢呐吹短曲,供之神案上,可以得一点赏钱······”推而广之,大约江南送春牛仪式都差不多。我在家乡没有见过。
(2)贴春牛图
有的地方是在堂屋墙上贴一幅画在黄纸上的春牛图。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过去在农村,立春时节,农民都喜欢买一本老黄历,作为劳动生活地参考。老黄历上面一般会印有“春牛图”。
(3)咬春
北方一些地方立春日要吃萝卜,谓之“咬春”。吃生菜,食春盘。《月令广义》卷五:“唐人立春日,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杜甫《立春》“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这里的生菜就是我们常吃的韭菜。而在南方则是吃春卷。春可咬可吃,有趣有诗意。
(4)戴春胜
“胜”,古时人们的一种头部饰物,有人胜、华胜、幡胜等多种形式,可用多种材料制成,其中纸制最为方便。春胜各有地方特色。
(5)其他一些地方习俗
我的家乡立春日,妇女要用红布缝制雄鸡,五彩布条作尾巴,缝在小孩子衣袖上,谓之“戴春鸡”。或者简单点就用五色布条缀于孩子衣袖。更小的孩子除了戴春鸡,还要给孩子眉心用朱砂点一点红。就连大牲口也要打扮一下,头上系红布条迎春。而在山西乡宁等地习惯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胸前或衣袖上。广州地区则在立春日击鼓驱疫,祈求平安。
陕北一些地方立春日要画红。清晨起来,在院墙、大门、粮囤、磨盘、树干上画个红十字,牛、羊、猪等家畜头上也要用朱砂画上红十字,以表示喜气洋洋、红红火火迎春到。
春天来了,但对全国大多数地方来说仅仅是春天的前奏,春天的序幕还没有真正地拉开,北方大部分地区还是冰天雪地。但人们明显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立春一日,百草回芽,水暖三分。”细细闻,会嗅到夜晚空气中有一种淡淡的清新的香甜气味,不再是秋冬季灰尘、落叶味。
“春打六九头 ”,“五九六九河边看柳”,人们开始走出家门,去自然界寻觅春的信息。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春风吹散了梅梢雪,迎春花开了,黄灿灿的招人眼。
“吃了立春饭,一天暖一天。”天暖了,日子长了,不能再日日游玩闲逛,俗语“人误地一天,地误人一年。”勤劳的人们过完新年,便开始新一年的劳动工作。
南京人的立春
刚刚过去的2018年1月下旬,我国中东部经历了这个冬天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影响最重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陕西、河南、安徽、江苏、湖南等地都遭遇了同期数一数二的冷,这份严寒还要延续到2月上旬。
今日(2月4日)就是“立春”节气,也是五九的最后一天。不少人都以为一到立春,春暖花开也就不远了,不过在南京并不是这样,一般来说立春过后,南京还会经过40天甚至更长时间才会进入真正的春天。近期南京天气:今天多云,明晨局部有雾,-5℃到5℃;明天晴到多云,-6℃到1℃;后天晴到多云,-8℃到1℃。
今天5时28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据悉,气候学上,以每5天的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10℃的始日定为春季的开始。
虽然如此,小编还是在冬日的清晨,感受到了阳光的暖意。今天小编为您介绍南京立春吃什么以及“老南京”如何过立春,一起了解一下南京立春节气的习俗。
1、炸春卷
立春到,说到老南京最主要的年俗,就是炸春卷了,这叫“咬春”。“立春”这一天,民间有“咬春”的说法,过去人“咬春”是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现在的老南京“咬春”一是尝美食,二是图个吉利。
《岁时广记》记载:“京师富贵人家造面蚕,以肉或素做馅……名曰探官蚕。又因立春日做此,故又称探春蚕”。后来蚕字音谐转化为卷,即现在的“春卷”。古时常用椿树的嫩芽为馅,元代用羊肉为馅,现今则多以猪肉、豆芽、韭菜、韭黄等为馅,也有用荠菜做馅,谐音“聚财”。
春卷以薄面皮包馅,用油炸制而成,皮一般用麦面,也有用鸡蛋皮、豆腐皮的,馅料分南北两派,北方多用韭菜、豆芽、肉丝等,南方多用白菜、肉丝、虾丝、海米、芹菜、豆沙、水果等。春卷色泽金黄、外皮酥脆、肉馅鲜嫩、香气诱人,除了立春,平时也会经常吃。
2、春饼
每年立春日,南京人有吃春饼的风俗,名曰“咬春”。吃春饼的风俗古已有之,晋代有“五芋盘”即“春盘”,就是将春饼与菜同置一盘之内。唐宋时立春吃春饼之风渐盛,皇帝并以之赐近臣百官,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翠缕红丝,金鸡玉燕,备极精巧,每盘值万钱”。民间也用以互相馈赠。
春饼发展到今天,形式因地而异。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大如团扇,或小如荷甲。同时要配上时令菜炒制的和菜,如韭黄等切丝炒。有的地方还讲究用酱肚丝鸡丝。吃时要用春饼将和菜包起来吃,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取吉利的意思。
吃春饼时,每人面前最好放一只干净的平碟子,将春饼置于其上,放上和菜或其他炒菜,卷好,拿着吃。在吃春饼的同时,还可以配些汤水来滋润。春饼宜配绿豆稀饭或红豆小米粥等。但若有一碗酸辣汤,或其他汤类,亦无不可。
3、萝卜
过去“咬春”就是买个萝卜来吃,因为萝卜味辣,取古人“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之意。
那么老南京“咬春”为什么要嚼萝卜呢?根据《明宫史饮食好尚》记载:“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名曰‘咬春’。”南京人从古到今都爱吃萝卜,气候土壤环境也很适合种萝卜,种出来的萝卜鲜嫩多汁,吃起来十分爽口。不只在立春这天,南京人爱吃萝卜是出了名的,甚至还流行“南京大萝卜”的说法,形容淳朴、热情、保守的南京人,可见南京人和萝卜极有渊源。
立春时,老南京餐桌上还常多些荠菜、大葱、韭黄等春天的时令蔬菜,也有“咬春”的意思,既为防病,又有迎接新春的意味。唐《四时宝镜》记载:“立春,食芦、春饼、生菜,号‘菜盘’。”
老南京的立春民俗
古人“鞭春牛”
打春牛的习俗在很多地方依然保留
今天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春是一年中的第一个节气。如今,立春已经不那么为人关注了,但在南京的历史上,立春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
立春这天要“打牛”
南京地方志学者陈济民告诉记者,“立春”,在明清时代的南京,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
陈济民介绍,古代的南京,每到立春,都会由地方政府出面,举办新春庆典。从江宁(南京旧称,不是指现在的江宁)府衙到东郊的大路上,挤满了围观的人群。江宁知府带领着江宁、上元两县的官员和地方士绅,前往东郊,举行隆重的打春祭拜仪式。
打春祭拜仪式,首先要准备一只用泥塑成的耕牛。然后由一位盲人拿着五彩笔涂画牛身。仪式开始后,知府(太守)手持“五花棒”(用五色纸包裹的芦苇秆子),鞭打泥塑的春牛,这叫做“打春”。象征性地打几下后,知府将“五花棒”扔在地上,芦苇秆散落一地,任人拾取。
接下来,现场鼓乐齐鸣,祭祀活动达到高潮。锣鼓声中,两名穿着节日服装的年轻男子,抬着泥塑的春牛,在人们的簇拥下前往南京城区的闹市,供人欣赏,这叫做“送春”。
有时候,还会制作一些小土牛,送往一些大户人家。这些人家无不受宠若惊,燃放鞭炮迎接,并准备茶点款待送牛来的人。《白下新春词》中描绘过这种迎春活动:“东郊迎迓土牛回,晓日瞳瞳曙色开,夹道儿童齐拍手,府衙前看打春来。”
全家一起来“咬春”
陈济民介绍,“鞭春牛”是立春的一个主要民俗,表达了农耕时代人们对耕牛的重视,对风调雨顺、获得丰收的期盼。除了“鞭春牛”,过去南京人的“立春”还有其他一些有趣的民俗。
南京人家到了立春,全家还要团聚,人们首先拜神,这叫“接春”;然后,晚辈向长辈拜年,表达敬意,祝愿家庭和睦,这叫做“拜春”。
拜春完毕后,全家人围坐一起吃春饼,叫做“咬春”。春饼是种什么食物呢?陈济民介绍,春饼起源于唐朝,当时叫做“春盘”,宋代以后叫做“春饼”。清代南京的春饼很有名气,薄薄的春饼要卷上韭黄、荠菜、冬笋、肉丝同吃,吃起来别有田园风味。清代诗人袁枚酷爱南京春饼,形容为“薄如蝉翼,大如茶盘,柔润绝伦”。
陈济民说,清代的春饼是卷着吃的,而现在的春卷是油炸着吃的,春卷很可能是从春饼演变而来的。
说说唱唱,要钱要米
明清南京的立春日,还有一种名为“村田乐”的民俗活动。陈济民介绍,立春“村田乐”起源于明代,最初仅仅在南郊一个叫做“冯家边”的地方盛行。所以夏仁虎《金陵岁时记》中记载,直到民国初年,南京民间还有“南乡冯家边人惯说吉利话”的俗语。
后来,“村田乐”发展到东郊孝陵卫一带,郊区农民们到了立春前后几天,常常三五成群,背着细腰鼓,打着小铜锣,沿街说唱舞蹈,有趣的是,这也叫做“打春”。城内居民们见到了,往往会给一点钱。明代人笔记中说,明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访中看到这个民俗,非常感兴趣,还特地命令翰林院的翰林们给“打春”农民唱的曲子填上歌词。
立春这天,城里城外,大街小巷,三三两两,敲敲打打,说说唱唱,要钱要米,为节日增添了节日气氛。陈济民说,过去南京俗语“腊鼓鸣,春草生”,说的就是这个风俗。
立春民俗渐渐消失消失
从清代中期以后,“打春”风俗在南京市区渐渐绝迹,但在郊县依然盛行。
陈济民介绍,几十年前,高淳等地还有“打春”的民俗,唱春人走街串巷,敲打铜锣腰鼓,说吉利话,唱的调调有十几种调门,音韵婉转,清雅流畅。唱春人往往很有才,能够见到什么唱什么。比如看到这户人家在喝茶,就能唱到茶叶的来历、产地,全国有哪些名茶等。
如果两个唱春人相遇,就会“赛唱”PK,各亮绝活,这下,围观的人就更有耳福了。
“可惜的是,如今立春的种种民俗都已经消失了,而且容易和过年的民俗混淆起来。但立春在传统中国人生活中所占的地位,是不应该被忘却的。”陈济民说。
俗话说“立春一日,百草回芽”,尽管严寒的日子并未离去,但温暖也不会太远了。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特别的日子。新的一年,有什么梦想需要实现的,就从这里开始吧。
紫金山综合整理|部分素材来源:金陵晚报、南报网、三联生活周刊、新华网
紫金山编辑 黄琪
叔字加偏旁再组词?
加偏旁木,组椒
组词造句,,青椒,立春养生,健康咬春,白菜青椒,阳气生发,春饼馅料,鸡蛋豆芽,粳米煮粥,帮助消化,萝卜丝饼,强健脾胃,虾仁韭菜,补肾首选,乌发明目,常食猪肝,关怀送上,安康相伴!
上海人过年吃什么?
上海年夜饭吃什么:红烧鲫鱼
上海各地区红烧鲫鱼主要的差异在调料上,一般有:葱姜、酱油、糖、味精(不勾芡),离上海市区较远的地区则不放糖。有的地区用葱取代木耳,即葱烤河鲫鱼。“扣红烧鱼”寓意年年有余,也是过年时候的吉祥菜。
上海年夜饭吃什么:全家福
全家福,到现在还有很多上海人家过年过节会吃的一道菜,所以这道菜也是老八样菜里面流传时间最长,最受欢迎的一道菜啦。当属过年必点菜第一名。食材丰富,满满的一大砂锅,一端上桌过年团团圆圆的气氛就十足啦。在上海小孩的记忆里,年夜饭里少不了还有一碗“全家福”。里面的食材多得不可思议:肉圆、肉皮、冬笋、熏鱼、黄芽菜、线粉……虽然每家人放的东西多少会有些不同,但有样东西一定会有--那就是蛋饺。因为蛋饺形似“元宝”,颜色金黄,所以也有着“发财”的美意。
上海年夜饭吃什么:肉皮汤
热气腾腾的肉皮三鲜汤,看似只有肉皮和葱末,简单反而更考验厨师的功力。这道菜的好坏,肉皮质量很关键。次一点的肉皮比较薄,咬上去老且口感腻,而上乘的肉皮发出来很“蓬”,满口腴香,再加以长时间熬制的高汤,味道自然“嗲”。肉皮在“老八样”中的扣三鲜中也要用到,而且一定要铺在所有食材最下面,这样才能将高汤和其他食材蒸出来的鲜美全部吸入囊中。
上海年夜饭吃什么:蛋饺
蛋饺是上海人过年必吃的,年夜饭最后一大锅的汤里必有蛋饺,取它长得像元宝的好彩头。正宗的上海蛋饺,是在灶批间里,用铁勺做出来的。小年夜,昏黄的灯光下,一只煤饼炉子,风门关得很小,炉口的火只见一点暗红。
上海年夜饭吃什么:烤麸
烤麸,上海人过年讲究极多,菜名需讨口彩,所谓烤麸即是靠夫,寓意家里的男丁来年取得更高的成就。上海人最常做的就是四喜烤麸,烤麸搭配香菇、木耳、花生米,成四喜,酱红香醇,鲜香入味,口感有糯有脆,夹一筷入口,烤麸的毛孔全部打开,甜咸鲜的酱汁涌出,正是烤麸最感动味蕾的瞬间。
上海年夜饭吃什么:醉鸡
醉鸡,用的蹬鸡(阉鸡,春节前特别紧俏,价钱飙百元朝上),肉极细腻,肥厚,洗净后用盐腌制,放水里煮,煮后的汤,亦可放些黄芽菜吃;待鸡冷透,斩块,置入玻璃瓶中,排齐,摆一排撒层盐,最后倒入5年陈的花雕,浸透,封盖至不漏气。吃时用小碟盛个5、6块即可出客,极扎台型。
上海年夜饭吃什么:八宝饭
上海人过年必吃八宝饭。各地的配方大同小异,上海的标配有糯米、桂花、红枣、薏米、莲子、桂圆等果料,再佐以糖、油等调味,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美,寓意圆满美好。
上海年夜饭吃什么:春卷
过年的餐桌上如果有肉丝荠菜春卷应景,似乎是很有面子的事。一般都包荠菜肉丝或黄芽菜肉丝馅,包成一只只小枕头的模样,入锅油炸至金黄色,跟醋上桌,吃得吱溜吱溜,这是上海人年夜饭上觉得很幸福的事。
上海年夜饭吃什么:熏鱼
上海人年夜饭菜单中,熏鱼少不了。上海人习惯用青鱼中段来做熏鱼,去头去尾,片成1cm厚的薄片,入滚油炸透,至金黄出锅,放入调好的酱油中浸几秒,待味道吃进鱼肉中即可捞出,口味兼具鲜、甜、香、浓、脆。
上海年夜饭吃什么:龙虾片
龙虾片,年夜饭餐桌上不可缺少的小食,因为做起来极费油,所以平时家里难得做次,阖家团员之际,正好摊薄了成本;所有龙虾片中,最好的口味还属于原上海虾片厂产的“鸽牌”龙虾片,虾香浓郁,滋味鲜美,色泽光亮,脆性极高,无论大小朋友,都对其滋味无所抗拒。
上海年夜饭吃什么:皮蛋
皮蛋,阖家团圆之际,不管会不会喝酒的人,总不免小酌几盏,此时,万不能少的冷碟即是皮蛋,但切忌:大年夜吃皮蛋,万不能放豆腐。琥珀般的皮蛋,用细绳切开,均匀摆盘后,再用酱油和芝麻油调一份蘸料,蘸些酱油,咬一口,清爽适口,香而不腻,后味悠长。
北方大部分地区吃春饼咬春?
我们上海也是吃春卷,春卷有各种馅料,一般甜口的有豆沙春卷,咸口的有白菜肉丝馅,还可以加香菇,另外最近几年也有新的口味加入,比如榴莲肉,芒果肉,各种水果也可以加入,还有咸口的荠菜肉陷,三丝虾仁,韭黄虾仁,胡萝卜萝卜丝馅料,反正根据自己的喜爱都可以做!哈哈脑洞大开吧!
看下图教大家包春卷步骤:
第一步,把馅料放在一角 图1
第二步,把角翻起来 图2
第三部,把两边往中间折 图3
第四部,外继续往上卷 这里注意顶角沾点馅料的汤汁,因为最后要把它粘住固定不散开 图4
第五部,最后顺势卷起粘住,就好啦!
炸的时候锅里放油,中小火两面翻转,炸至微微发黄即可,不然炸过头会焦哦,因为基本上里面的馅料已经是炒熟的再包进去的,所以中小火炸一下加热就可以了!
大家可以多做点,包好不要一般,半成品放冰箱,要吃的时候拿出来一炸就可以了,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