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子的寓言,韩非子一书总结了天下大事嘛
韩非子的寓言,韩非子一书总结了天下大事嘛?
没有。《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韩非的朴素辩证法思想也比较突出,他首先提出了矛盾学说,用矛和盾的寓言故事,说明“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道理。值得一提的是,《韩非子》书中记载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最著名的有“自相矛盾”、“守株待兔”、“讳疾忌医”、“滥竽充数”、“老马识途”等等。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关于傻人做傻事的寓言故事?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出自韩非子的说理文《五蠹之中》,列举了一个宋国人因在田间捡到了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子,因而不再去务农,天天守在树桩旁希望再次得到兔子,然而这个人最终还是没有所得,被宋国人耻笑。
韩非子原意是旨在强调变革的重要性,如今成为了家喻户哓的成语典故。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买椟还珠原意是买来装珍珠的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买者取舍不当,次要的东西比主要的还要好。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这两个还都算挺傻的吧揠苗助长滥竽充数农夫和蛇叶公好龙那个不是古代寓言故事?
“揠苗助长、滥竽充数、农夫和蛇、叶公好龙”中的“农夫和蛇”不是出自中国古代寓言,出自古希腊的《伊索寓言》。
揠(拔)苗助长,汉语成语,拼音是:yà miáo zhù zhǎng,意思是:把苗拔起来,帮助其成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最后事与愿违。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滥竽充数,汉语成语,拼音是:làn yú chōng shù,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占着位置,或拿次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也用作自谦的话。成语最早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滥竽充数”。
《农夫和蛇》出自《伊索寓言》,《伊索寓言》相传为公元前六世纪被释放的古希腊奴隶伊索所著的寓言集。故事的中心是说,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对那些恶人即使仁至义尽,他们的本性也是不会改变的。
叶公好龙,汉语成语,拼音是:yè gōng hào lóng (叶,现读yè,旧读shè),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出自汉·刘向《新序·杂事五》:“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以写龙。于是夫龙闻而下之,窥头于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综上文献所述,后世提炼出“叶公好龙”这个成语。
老子韩非列传译文?
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请教礼的学问。老子说:“你所说的礼,倡导它的人和骨头都已经腐烂了,只有他的言论还在。况且君子时运来了就驾着车出去做官,生不逢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我听说,善于经商的人把货物隐藏起来,好像什么东西也没有,君子具有高尚的的品德,他的容貌谦虚得像愚钝的人。抛弃您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您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些对于您自身都是没有好处的。我能告诉您的,就这些罢了。”孔子离去以后,对弟子们说:“鸟,我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是龙吧!”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于是就离开周都。到了函谷关,关令尹喜对他说:“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于是老子就撰写了本书,分上下两篇,阐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离去,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说:老莱子也是楚国人,著书十五篇,阐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时代的人。
据说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活了二百多岁,这是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的啊。
孔子死后一百二十九年,史书记载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有的人说太史儋就是老子,也有的人说不是,世上没有人知道哪种说法正确。总之,老子是一位隐君子。
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做过魏国的将军,封地在段干。李宗的儿子叫李注,李注的儿子叫李宫,李宫的玄孙叫李假,李假在汉文帝时做过官。而李假的儿子李解担任过胶西王刘卬的太傅,因此,李氏就定居在齐地。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庄子是蒙地人,叫周。他曾经担任过地漆园的小吏,和梁惠王、齐宣王是同一时代的人。他学识渊博,涉猎、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他的中心思想却本源于老子的学说。他撰写了十余万字的著作,大多是托词寄意的寓言。他写的《渔父》、《盗跖》、《胠
你好韩非子这套书讲的主要内容?
《韩非子》,是韩非主要着作的辑录,共二十卷,五十五篇。有人认为书中部分篇章是后人伪造,胡适甚至断言其中只有七篇是韩非本人所作,但实际上《存韩》大部分都出自韩非之手,仅有后半篇是李斯的言论。《韩非子》一书,主要表述了韩非生平的思想理论,有大量统治者控驭臣民的政治哲学,受到历代统治者的喜爱。蒲阪圆在《增读韩非子题辞》中还说诸子百家中“唯韩非书最切世用”,由此可见它的实用性有多强。
《韩非子》一书有很大的实用性,其文章风格也很具代表性,如《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文章构思巧妙,描写大胆,语言幽默,于平实中见奇妙,很耐人寻味。韩非子还善于将抽象的道理通过浅显的寓言故事和丰富的历史知识进行阐述,形象而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