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的师傅是谁,霍元甲与大刀王武什么关系
霍元甲的师傅是谁,霍元甲与大刀王武什么关系?
大刀王五不是霍元甲的师傅。
大刀王五原名叫做王正谊,,字子斌,因他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人称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
王正谊一生行侠仗义,曾支持维新,靖赴国难,成为人人称颂的一代豪侠。位列民间广泛流传的晚清十大高手谱中,与燕子李三、霍元甲、黄飞鸿等著名武师齐名。
陈真为啥要杀霍元甲?
霍元甲打败了陈真的师傅独臂老人,独臂老人被战败后,因为自己年事已高,加上伤心过度,最后含恨而死,独臂老人在临死的时候,告诉陈真不要为他报仇,陈真的武功不是霍元甲的对手。
独臂老人死后,陈真几次刺杀霍元甲都没有成功,他只好想办法拜霍元甲为师,再寻找机会刺杀霍元甲。后来师徒两人抛弃前嫌,成了一对真正的师徒。
陈真的徒弟是叶问吗?
陈真不是叶问的徒弟,是霍元甲的徒弟。霍元甲,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烈,充满传奇色彩。
叶问(1893-1972年),本名叶继问,是广东佛山的大族富家子弟。叶问从小受到家庭严谨的儒家教育。从7岁起便拜“咏春拳王”梁赞的高足陈华顺(人称华公)为师学习咏春拳。自收叶问为徒后,陈华顺则不再接受任何人士拜门学技,叶问成为陈华顺封门弟子。
谭嗣同的师傅是谁?
大刀王五。王正谊(1844-1900年)京师武林名侠。字子斌,祖籍河北沧州。因他拜李凤岗为师,排行第五,人称"小五子";又因他刀法纯熟,德义高尚,故人人尊称他为"大刀王五"。王正谊一生行侠仗义,曾支持维新,靖赴国难,成为人人称颂的一代豪侠。位列民间广泛流传的晚清十大高手谱中,与燕子李三、霍元甲、黄飞鸿等著名武师齐名。
黄飞鸿和霍元甲谁更厉害?
黄飞鸿和霍元甲皆是清末民初的武术大师,分执南北武术界“牛耳”。黄飞鸿在广州开办了“宝芝林武术馆”;霍元甲在天津开办了“精武馆”。当时有“北元甲南飞鸿”之说。
古语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话虽如此,二人总要分个你高我低吧?可惜历史上二人从没交过手,黄飞鸿和霍元甲谁更更厉害呢?我们只能从二人各自的生平一窥究竟。
首先笔者开明宗义发表观点,霍元甲要比黄飞鸿厉害的多,霍元甲的武功要甩黄飞鸿10条街,何以见得?不妨听我从头说起。
(霍元甲画像)
霍元甲(1868~1910年)是天津郊区静海县小南河村人,出生于一个武术世家。他的父亲霍恩第是迷踪拳第六代掌门人。霍家以迷踪拳名扬天津卫,霍恩第还开设了“霍家镖局”,以看家护院、走镖护镖为生。
迷踪拳是由古老拳种“燕青拳”演变而来的,以实战为主。大家也知道,为人看家护院和护送钱财这行业,没有真本事行不通。“遇魔杀魔、遇佛送佛”,没两下子谁买你的账呢?
霍元甲就是在这种氛围下偷学了老爸的迷踪拳。讲真不是老爸偏心不教他,实在是霍元甲小时身体很单薄,霍恩第怕他辱没了迷踪拳的“威名”。
但是不久一件事改变了霍恩第的看法。
(霍元甲和父亲霍恩第影视形象)
原来京城有两个少林寺出家的高手,听说天津这片霍家拳很牛逼,二人想踩着霍家拳而扬名立万。于是来挑战霍家拳。
霍恩第起初没把二人放在心上,这种事太多了,让儿子霍元栋、霍元贞打发二人就算了,谁知一交手两个儿子败了下来,比武过程中霍恩第也看到了,挑战者二人身手不凡,“这是高人,非我亲自出马不可!”霍恩第迈步要迎战。
这时霍元甲站了出来说“杀鸡焉用宰牛刀”,老爸暂且休息片刻,孩儿代劳。霍恩第疑惑不解,元甲会武术?
当时霍恩第不知道元甲偷学迷踪拳这事。阻拦已经来不及了,霍元甲飞身上步,用偷学来的迷踪拳稳扎稳打、以一敌二,眨眼间就把两个彪形大汉放趴下了,二人爬起来狼狈逃走了。
(霍元甲影视形象)
霍恩第从此改变了自己的看法,把平生绝艺倾囊相授,霍元甲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最后成了“第七代”迷踪拳的掌门人。
总结一下,霍元甲的师傅其实就是他的父亲,他学的迷踪拳是实战拳种。黄飞鸿的情况如何呢?黄飞鸿是广东佛山南海县人,据说他3岁学武,13岁随老爸黄麒英沿街卖艺,广州流行舞狮,黄飞鸿最初的学的就是这样的“舞术”。
黄麒英会武术确实不假,他主要是卖“跌打损伤膏药”的武师。后来在广州开设了“宝芝林”医馆,黄家的拳种都是花架子,好看不中用,学武是为开医馆服务。
黄飞鸿的师傅也是他老爸黄麒英,黄麒英死后他接了“宝芝林”的生意。如果黄飞鸿像电影演的那么牛逼就不会最后窝囊而死了。
(黄飞鸿的画像)
电影上说他会许多拳种,比如铁线拳、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五郎八卦棍、无影脚、舞龙舞狮……。电影表现的黄飞鸿无所不能,实际历史上他死的很惨。
黄飞鸿接手“宝芝林”后,1924年他的商铺被人一把火烧了,假如他那么牛逼有人敢欺负他?换做霍元甲他们敢吗?
想当初霍元甲只身闯天津,天津地面上的地痞混混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反观黄飞鸿,面对商铺被烧,儿子失业,连吓带气不久就死了。据说他死后都没钱入殓,最后还是他徒弟猪肉荣出钱安葬了师傅。
黄飞鸿死的时间是1925年4月17日,他死的时间历史记载很清楚,但是他出生的日期语焉不详,有的说他生于1847年,有的说生于1856年,前后相差十几年,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清朝离现在并不遥远,清朝的书籍五花八门,假如黄飞鸿很有名望历史会没有记载吗?(黄飞鸿影视形象)
从这一点看来,黄飞鸿年轻时是个默默无名的人物,估计就是一个花拳绣腿、“打把势”江湖卖狗皮膏药的艺人。
一个实战武术家,一个花架子,两者比较你说谁厉害呢?
从后来一件事推断也能看出二人谁厉害。1909年春,英国大力士奥皮音来上海挑战中国功夫,言谈中,带有轻蔑口吻。当时上海闻人陈有美、农劲荪、陈铁生、陈公哲等“广邀天下武林高手,登台与赛,以显黄魂。”
既然是广撒英雄帖,假如黄飞鸿当时很牛逼肯定在邀之列,问题是没见黄飞鸿来迎战。反倒是霍元甲挺身而出,没出手就吓跑了洋人大力士,武艺的最高境界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由这件事来看,黄飞鸿和霍元甲谁厉害岂不是立判可见吗?
把黄飞鸿吹上天始作俑者是他的徒弟猪肉荣。
(林世荣画像)
黄飞鸿的徒弟叫林世荣,本在广州以卖猪肉为生,人称“猪肉荣”,黄飞鸿死后,林世荣去香港开设武馆,期间培养了众多弟子。
林世荣武艺精湛,在清末举行的首届广东武术比赛获得了第一名。林世荣在香港授徒期间,收了一个在报社工作的徒弟叫朱愚斋。朱读过私塾,颇通文墨,黄飞鸿去世约十年后,他开始在香港《工商晚报》连载小说《 黄飞鸿别传》,谁知大受欢迎,朱愚斋一发不可收拾,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黄飞鸿的小说。
小说的内容,据朱愚斋说几乎都是从林世荣处听来的黄飞鸿逸事,里面明显有不少虚构之处。就这样黄飞鸿”由过去一个默默无闻的人物,变成了现在的传奇英雄。以后加上香港电影的渲染,黄飞鸿不红也难。
(猪肉荣的影视形象)
综上所述,按照真实功夫来看,霍元甲是真正的武术家,在“上海比武大会”后,当时的浙江总督陈其美曾邀霍元甲为革命军培养武术人才,陈其美想用“裂变”的办法为孙中山输送大批的武术精英,可惜霍元甲不久就死了,这个计划也搁浅了。
最后说明一点,陈其美的侄子,国民党中统的负责人陈立夫也是霍元甲的徒弟。从民间到官府,霍元甲的功夫无疑是最厉害的!
文/秉烛读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