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国精神的核心内涵包括哪些

2023-02-22 15:44:03 96阅读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国精神的核心内涵包括哪些?

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包括爱国精神、奉献精神、自强精神、创新精神、团结精神、协同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求真务实、奋勇争先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中国精神的核心内涵包括哪些

为何要弘扬中国精神?

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的基础和渊源,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在当代的继承和发展。故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同时,需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永远朝气蓬勃迈向未来

中国精神的特点和实质?

中国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统一。弘扬中国精神应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自己的骨肉同胞,爱祖国的灿烂文化,爱国。

要坚持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相统一,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尊重和传承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必须坚持立足民族又面向世界。要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人类社会发展,增强国际竞争新优势。

要自觉树立敢为人先的志向和信心,敢于担当,敢于超越,追求卓越,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等待,不观望,不懈怠,投身实践。

请问古代的唐宋时期与现代文化的区别是什么?

唐宋文化是继先秦文化之后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并列的两座高峰,两个王朝在连续上虽然只间隔了短暂的五代十国时期,然而开放、外倾、飞扬的唐文化却与封闭、内敛、淡雅的宋文化有着旗帜鲜明的区别。

这种区别体现在审美观念、诗词绘画、生活方式、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这里我们将分别从这些方面举例说明唐宋文化的区别。

关于女性的审美,唐人以肥硕、端庄、雍容为美。是典型的北方的大家闺秀式的美。例如我们熟悉的杨贵妃就非常符合唐人的审美观。

白居易在《长恨歌》里用“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的句子描写她。宋人则以以苗条、柔弱、清瘦为美。是典型的南方的小家碧玉式的美。“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我们熟悉的李清照就给人以这样的感觉。

宋瓷

从瓷器的形质上也可以看出区别两个时代的审美观念。唐三彩是唐代瓷器的典型代表,其色彩绚丽,富丽堂皇釉质备受后人推崇。宋代的青瓷、白瓷则给人一种清淡典雅、纯净高洁的感觉。

唐人喜欢雍容华贵的牡丹,喜爱牡丹的富丽堂皇与王者之气。唐人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 诗句赞美牡丹的天香国色。宋人则偏爱淡妆素雅、高洁傲岸的梅花。“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更能体现出宋人努力追求梅花孤芳自赏、远离尘嚣、遗世独立的人格魅力以及梅花清瘦典型、品质高洁、不屈不挠的坚强品质。唐诗描绘更为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折射出文人士子渴望开疆拓土、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描写的是琵琶女的苦楚辛酸;“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述说的则是帝王贵妃的纸醉金迷。不论是“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诗仙李白;还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诗圣杜甫;亦或是一心“收取关山五十州”的诗鬼李贺;无论是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还是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人的诗中无不透露着诗人作为唐人的那种壮志与豪情,自信与豪迈。宋词则更多地把视角收缩到闺房之内、青楼之上,擅长于抒写细腻深微、委婉含蓄的感情。同时宋词则更趋于理性,更具有说理性、思辨性。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和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名句。都是以朴素的自然现象阐发诗人对人生的哲思。即使是“老夫聊发少年狂”豪放派代表苏轼,也会写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温婉之词。即使是“醉里挑灯看剑”的辛弃疾依然会写出“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的纤柔之句。所以婉约之风始终是宋词的主流,鲜有的豪放词风只是点缀红花绿叶的苍枝峻骨。绘画书法方面,唐人李思训、李道昭父子金碧山水画雍容华贵、绚丽辉煌;吴道子佛像绘画 “吴带当风”;韩干画马雄健肥硕无不给人一种热烈奔放的气质和精神。唐人的书法轻盈华美,潇洒婀娜 。张旭、怀素狂草奔放不羁;颜真卿正楷笔画端庄肥厚,充满浩然正气。宋人米芾、米友仁父子水墨写意山水画含蓄缥缈、空淡朦胧 ;马远《寒江独钓图》,夏圭《松溪泛月图》则暗含一种有无相生的哲学辩证法。老气横秋的瘦金体是宋代书法的代表。北宋书法四大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更加注重于规矩、法度。

唐王朝由于处在少数民族、汉、南、北各种文化高度融合的时代,所以唐人的生活方式自由开放 。

饮酒是唐人的主要生活方式。“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可以看出唐人热烈奔放、令人陶醉的感性世界。

由于宋朝所处的社会背景和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规范。宋人的生活方式较为严肃、拘谨 。

所以品茶就成为了宋人主要的消遣方式。“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 一毫无复关心事,不枉人间住百年。”则可以品味出宋人在品茶时那种对理性的享受、人生的感悟。唐人好舞剑,“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给人一股磅礴的气势,有力的豪情。宋人喜吹箫,“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 则透露出一种千回百转、呜呜咽咽的黯然神伤。

唐文化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所以文化精神较为开放活泼,有着兼容包并的特点。

我们经常听到的“三教熔一炉”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为了统治的需要,唐朝皇帝将和自己同姓的道家创始人老子尊为太上老君,道教也迎来了其发展的高峰期。此外,盛唐时期的佛教也备受统治阶级推崇,例如洛阳白马寺的修建,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些大型石窟的主要雕塑及壁画几乎都是这一时期修建的。然而儒学才是唐王朝的意识形态。“以儒治国”始终都是唐王朝统治者奉行的治国主张。唐王朝继承和发扬了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结合儒家倡导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试图通过科举取士笼络读书人,巩固李唐的江山社稷。唐代儒学的代表人物就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

宋王朝由于受到外族的侵略,所以文化精神比较委婉含蓄,其显著特点就是内敛封闭。

宋代理学是宋王朝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思想,是宋代儒学家在传统儒学在思想领域受到释、道的挑战之后在唐代儒学基础上又吸收了释、道的一些精华之后沉淀出来的一种“新儒学”,事实上为了有更好的生存空间,各种思想只有返本开新,与时俱进。所以宋朝时期是儒、释、道三种思想相互吸收、各取所长的一个过程。例如我们熟知朱熹,周敦颐、张载、二程、陆九渊、王安石,邵雍等理学学者。他们都是在在相互争鸣、论辩的同时又互相影响,互相借鉴、吸收之后的再次超越,从而形成了异于前代的独特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经》中古人对于文化的诠释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

由于唐宋两个王朝所面临的是不同的政治环境、经济基础、文化环境。其必然会孕育出不同的能够代表各自文化性格的文化产物。两者虽然性格迥异,却有着无法割舍的内在联系。无论如何,唐宋文化都是构建中国文化殿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对中华民族的性格养成和民族精神的影响还会持续。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