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宪成的对联,顾宪的风声雨声读书声的全诗
顾宪成的对联,顾宪的风声雨声读书声的全诗?
是顾宪成,写在东林书院的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关于激励我们学习的对联?
关于激励我们学习的对联有:
1、顾宪成《名联谈趣》
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译文:
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
读书人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
2、韩愈《增广贤文》
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
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
译文:
如果你想要成功到达高耸入云的知识山峰的山顶,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
如果你想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畅游,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船。
3、欧阳修《悔学》
上联:玉不琢,不成器。
下联: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
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制成器物。
如果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
4、梁启超《莅山西票商欢迎会学说词》
上联: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下联:心似平原野马,易放难收。
译文:
学习就像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如果你努力则会前进,不努力就要后退。我们的心就像平原的野马,野性不驯,放它走,就很难再叫回来了。
5、姬昌《易经》
上联: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下联: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
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
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
说五幅对联并说出意思?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无涯苦作舟。 ——此句出自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此句在《增广贤文》中有收录,是其治学名言,旨在鼓励人们不怕苦多读书,只有勤奋才能成功。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现悬于东林书院依庸堂内的一副著名对联。此联为明东林党领袖顾宪成所撰,后来人们用以提倡"读书不忘救国",至今仍有积极意义。上联将读书声和风雨声融为一体,既有诗意,又有深意。下联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雄心壮志。风对雨,家对国,耳对心, 极其工整,特别是连用叠字,如闻书声琅琅 。 这副对联是劝勉读书人要以经国济世为己任,至今仍有启迪、教育意义,也就是要求读书人不仅要读好书,还要关心国家,关心政治,关心天下之事,多用心用体会世间百态,学以致用,而不要死读书,读死书。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此联是清朝大文人邓石如自题于书房的楹联。春风有包容接纳万物的博大情怀;文辞笔墨如秋水一般,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何等气度,何等清高。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花永开。 ——春天代表欣欣向荣的景象,一年四季都是春天的话,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欣欣向荣、兴旺的样子;万紫千红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斑斓,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一年四季如春,天天百花盛开,形容社会蒸蒸日上、生活红红火火,这是个美好的祝愿的意思。此联联概括了祖国百花争艳,万物生辉的繁荣景象,讴歌了新时代的新面貌,尽情地抒发了春联的创作者对祖国日新月异的美好生活的赞颂。
简单的励志的关于学习的对联?
关于激励我们学习的对联有:
1、顾宪成《名联谈趣》
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下联: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译文:
书院里,无论是周围环境的声音还是读书的声音都很好听。
读书人小到家事,大到国家大事,都要关心。
2、韩愈《增广贤文》
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
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
译文:
如果你想要成功到达高耸入云的知识山峰的山顶,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
如果你想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畅游,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船。
你所读过的书中哪句对联最经典?
本人喜欢对联,从小就喜欢,家里老爷子会写毛笔书法,因此四邻八舍没到春节前都会备好红纸来请他老人家帮忙写春联,而本人就是一个责无旁贷的助理。老爷子接到红纸,先要剪裁,裁好后,根据要写的对联字数,叠成若干“格子”,一个格子一个字。他写我来扶着红纸,没写完一个字,我都会把红纸往上递一递,他来写下一个字,父子经常相视一笑,灰常默契。那时本人还是一个小学生,有时候让帮忙的邻居多了(多的时候能达到几十户人家,每家都得写很多对联、斗方、条幅等,本人家中还要备好墨汁和茶水,哈哈),老爷子不愿意老写重复的,老是“肥猪满圈”和“抬头见喜”也有点烦不是。于是乎也找了不少对联书,有时候还会征求本人意见,记得有一个街坊,家里刚刚开了一个卖香油的磨坊,想在石磨上贴一个,老爷子问我贴啥合适,我正好翻书看到一个“百业兴隆”,于是乎以此作答,得到老爷子赞赏,看到自己的意见被采纳,心情极美,那时本文不过小学二三年级的样子吧。今年父亲都已经去世十年了,想想父子一起创作春联的日子,鼻子酸酸的。
总之耳濡目染,对对联略知一二,看了不少对联书,也自己创作了一些对联,如果都拿来分享有点多呀,这里只分享几个吧:
一个是写弥勒佛的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一个是成都武侯祠对联: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一个是谐音双关联:
因荷而得藕(因何而得偶?)
有杏不须梅(有幸不须媒。)
最后分享一代伟人毛泽东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是他年轻时候畅游湘江时的自勉联,很多人都知道:
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水击三千里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有的书或者人把“水击”说成“击水”是错误的,因为对联要求很严格,必须上下联相对的字词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才行,所以人生只能对水击,而不是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