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双减,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什么二年级数学

2023-02-19 12:24:03 100阅读

什么是双减,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什么二年级数学?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减数,可以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减数的和。

这是:连减的简便计算,

什么是双减,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减去这两个数的什么二年级数学

是:减法的结合律:a-b-c=a-(b+c),

2021年教育局是否规定初三不能进行月考?

2021年国家教育部发出中小学实施"双减"政策,即降低中小学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

对应山西省教育厅出台文件,初中阶段不能举行月考,周考,只在期中,期未举行校内考试,而且不能出现具体分数,排名等。所以教育局对初三月考不提倡,不组织。

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的奖状有什么区别吗?

学校颁发的 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奖状,虽然都是一种荣誉,对学生的肯定和鼓励,但是还是有区别的 。在学生生涯中,特别是在中小学阶段,很多学生考试结束之后,都会获得很多奖项。最常见的两种奖项,一个是,三好学生奖状,一个是,优秀学生奖状。那么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奖状,究竟有哪些不同呢?

三好就是指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而不只是学习好而体育方面落后别人。三好学生是所有学校都有的奖项含金量高。优秀学生就是各方面都会很突出,就是学习成绩会很好,品行好,三好学生可以是优秀学生,但是优秀学生不一定是三好学生。要是真的去区分的话,我觉得三好学生应该是指政治思想品德好,学习好,身体素质各方面都好,属于各项指标,平均发展。优秀学生指的应该是,学生的管理能力比较好,对班级贡献比较大,乐于帮助同学,团结友爱,乐于奉献,而且也热爱学习,讲文明,懂礼貌,爱干净。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其实都是学校老师给学生的一种荣誉称呼,对学生的肯定,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

三好学生的评选标准是需要学生全面发展,并且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成绩。并且我认为最重要的则是品德,因为作为一个学生,如果品行都不端正的话是无法列入三好生的。一般来说班级所评定的三好学生是真的三好。拿到三好生学奖状的孩子一般都是父母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如今的教育改革也在提倡,不再颁发给学生,三好学生的奖状,在老师的内心,只有那么几个综合能力表现突出的孩子才够格拿综合性比较强的三好学生奖状。如果说老师在排座位的过程当中会有内心的倾向,会受很多因素的干扰,在评定三好学生的过程当中,他们一般都会公正,客观公平。

对于那些优秀学生、三好学生的证书,这都是班级里面或者是年级里面成绩最为拔尖的那些学生。这样的学生普遍成绩较为优秀,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所以说优秀学生和三好学生这样的证书,才是对孩子学习能力的肯定和鼓励。相对来说含金量要高于优秀干部类的证书和奖状。但是总得来说。不管是优秀学生还是三好学生,最起码能够说明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得到了老师们的肯定和同学们的肯定。也是可以证明孩子是足够优秀的。获得了优秀学生的孩子,那么固然是对孩子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肯定。那么获得了优秀干部的孩子,也并不是就意味着这个孩子不够优秀,则可能孩子在学习的方面没有太多的天分,或者是没有真正的在学习上下功夫。但是却可以说明孩子在班级管理工作当中。

对家长来说,孩子是否拿到奖状并不是最重要的事,过去只属于过去,包括奖状也是如此,它只能证明一个孩子在过去的某个学习时间的阶段里综合表现比较突出。未来才是家长和孩子应该去为之努力和奋斗的。不论是优秀干部还是优秀学生都是学校对于学生的肯定和鼓励,大家客观看待,毕竟我们培养优秀的品质和学习习惯比这些证书更加有意义。

相差数是什么意思?

从这个数学老师让孩子背概念这一点,显然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数学老师。从你的描述看是小学低年级的和差问题。我是王老师,致力于小学数学的精品问答!和差问题应该是二年级入门级的课外拓展应用题题目。和差问题顾名思义是已知两个数(大数和小数)的和与差,来求两个数的问题。

和差问题

① 基本的数量关系式是:小数=(和-差)÷2,大数=(和+差)÷2。

这里面对应你的描述里就是总数是大数和小数的和,相减数是两数的差。大数是两数中稍大的数,小数是其中稍小的数。

王老师一直反对强记硬背公式,简单的题型还能应付,直接套用,复杂题型往往就不会变通了。

如果孩子不理解公式是怎么来的直接背,是有悖于数学是一门逻辑思考的学科,这个老师应该去教语文或英语去。数学在于理解和运用,不理解很难举一反三的。下面就通过图示详解下和差问题。

② 和差问题讲解步骤

先从孩子熟知的,容易理解的题型进行导入

【举例1】已知鸡鸭数量一样多,共50只,求鸡鸭的数量?

数量一样多,共50只,直接50两等分就可以了

→ 鸡鸭数量同为:50÷2=25只。

只要学过了除法(平均分配)概念,相信孩子都能理解并做出来。

【举例2】现在鸡鸭数量不一样多了,鸡鸭数量之和还是50只,鸡比鸭多10只,求鸡鸭各多少只?

鸡的数量比鸭多,就是大数,鸭的数量为小数。

建议画个线段图,辅助理解。一样多的概念孩子容易理解,那就往一样多上面去靠。

怎么才能使鸡鸭数量一样多呢?

思路一,把多出的10只鸡丢掉后,鸡的数量和鸭的数量就一样多了。总数自然少了10只。

→ 50-10=40只,鸭的数量没变化

所以鸭的数量为20只,也就是(50-10)÷2

→ 小数=(和-差)÷2

思路二,调来10只鸭子,这样鸭子数量和鸡的数量也是一样多了。总数增加了10只。

→ 50+10=60只,鸡的数量没变化

所以鸡的数量为30只,也就是(50+10)÷2

→ 大数=(和+差)÷2

从熟悉的旧题型入手,来理解新题型,比较符合孩子认知特点,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另外通过变一样多这个思考策略,帮助孩子梳理题目本质的数量关系式是怎么来的。只需要学会通过直观图解,不需要背公式。为什么我们的孩子数学学得累,都是被这样不负责任的老师错误方法教的。

巩固练习题

家长可以试着把上述方法教给孩子,为了巩固所学,特备几道练习题,供您参考,欢迎评论区留下答案。

① 甲乙两班共有学生98人,甲班比乙班多6人,求两班各有多少人?

② 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为18厘米,长比宽多2厘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③ 有甲乙丙三袋化肥,甲乙两袋共重32千克,乙丙两袋共重30千克,甲丙两袋共重22千克,求三袋化肥各重多少千克?

欢迎关注王老师头条号及数学专栏

学习更多好玩有趣的数学辅导方法

形式主义是怎么产生的?

近代形式主义肇始于康德。形式主义在认识上采取的办法就是把大量的材料,即把已经熟悉的和整理就绪的东西搬进他们的领域里来;而且由于他们专门爱去注意奇特的和新奇的东西,他们就更好象是已经掌握了人类业已有所认知的一切其余的材料,同时还占有了尚未整理就绪的材料;这样,他们就把一切都归属于绝对理念之下,以致绝对理念仿佛已在一切事物中都被认识到了,并已成功地发展成为一门开展了的科学。但仔细考察起来,我们就发现他们所以达到这样的开展,并不是因为同一个理念自己取得了不同的形象,而是因为这同一个理念作了千篇一律地重复出现;只因为它外在地被应用于不同的材料,就获得了一种无聊的外表上的差别性。如果理念的发展只是同一公式的如此重复而已,则这理念虽然本身是真实的,事实上却永远仅只是个开始。如果认知主体只把唯一的静止的形式引用到现成存在物上来,而材料只是从外面投入于这个静止的要素里,那么这就象对内容所作的那些任意的想象一样不能算是对于上述要求的满足,即是说,这样做出来的不是从自身发生出来的丰富内容,也不是各个形态给自身规定出来的差别,而勿宁是一种单调的形式主义。这种形式主义之所以能使内容有差别,仅只因为这种差别已经是现成的而且已为众所熟知。

同时,这样的形式主义还认为这种单调性和抽象普遍性即是绝对;并断言凡不满足于这种普遍性的人,都是由于没有能力去掌握和坚持于这种绝对的观点。如果说在从前,用另一方式来想象某一东西的那种空洞的可能性,曾经足够用以驳倒一种观念,而空洞的可能性,即,普遍性的思想,又曾具有现实知识的全部积极价值,那么现在,我们同样地看到,这种非现实的空洞形式下的普遍理念被赋予了一切价值;而且我们看到,区别与规定之被消溶,或者换句话说,区别与规定之被抛入于空虚的无底深渊,就等于是思辨的方法。现在,考察任何一个有规定的东西在绝对里是什么的时候,不外乎是说:此刻我们虽然把它当作一个东西来谈论,而在绝对里,在a=a里,则根本没有这类东西,在那里一切都是一。无论是把"在绝对中一切同一"这一知识拿来对抗那种进行区别的、实现了的或正在寻求实现的知识,或是把它的绝对说成黑夜,就象人们通常所说的一切牛在黑夜里都是黑的那个黑夜一样,这两种作法,都是知识空虚的一种幼稚表现。

形式主义既然在备受指斥和谴责之后,还又不断再生了出来,可见它的缺点虽然已为众所周知,但在绝对现实的知识没完全明了它自己的本性以前,形式主义将不会从科学里消失掉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