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起坐正确姿势,说明身体比较健康
仰卧起坐正确姿势,说明身体比较健康?
年纪越大的人,越希望自己的身体健康。
而到了55岁以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懂得“千金难买健康身”的道理。
也许,并不是所有人都向往长寿,但是相信多数人,都不想病恹恹的活着,都想要健康地生活!
那么,55岁以后,如果你能做下面这几个动作,说明你的身体还不错哦。
55岁以后,能做这4个动作,说明身体比较健康,是长寿体质!
1、8秒不倒8秒不倒,是日本科学家发明的,测试人体衰老程度的简单方法。
做法:将双眼缓缓闭上,单脚站立,测试自己能坚持多久不倒。
55岁以后,如果进行这项测试,能坚持8秒不倒的话,说明身体衰老的速度较慢,身体还算比较健康。
2、握拳30秒做法:握紧拳头30秒,血流会受到阻断,然后打开手掌,观察血流是否能恢复正常。
55岁以后,如果通过这个测试,在10秒之内,手掌恢复正常,说明你的血管弹性好,比较健康;
若超过20秒以上,才能恢复,那么很有可能是血液开始粘稠,血管逐渐老化。
3、40个仰卧起坐仰卧起坐,通常来讲是年轻人喜欢的运动,很少有中老年朋友去尝试。
做仰卧起坐,不仅是考验人的腰腹力量,还考验着人们肾脏的健康程度。
如果在55岁之后,1分钟之内还做40个仰卧起坐,那么,说明你的腰、肾都处于比较健康的状态了,是长寿的体质。
4、双手拎重物55岁以后,用两只手,分别拎6斤重的物品,感觉一下手臂会不会酸痛。
相关数据显示,不常锻炼的人,在25岁左右,会达到最大肌肉力量,之后便进入衰退期。
在55岁以后,这种衰退,会更加迅速。一旦缺乏肌肉力量,人就容易受伤,甚至会患上关节炎、骨质疏松等疾病。
所以,55岁以后,如果还能轻松用两只手,各拎6斤重物,而不感觉肌肉酸痛,则说明身体还算硬朗。
55岁以后,有这5个习惯的人,更易健康长寿!1、坚持0.8分生活
健康的心脏,每0.8秒跳动一次,这是人体循环的最佳状态。
烹饪时,用盐量若能从1勺改为0.8勺,不仅能保有食材的生鲜原味,对肾脏的负担,也会相对减小。
三餐饮食,不宜吃到十分饱,8分饱刚刚好。
2、坚持每天一杯茶
有关研究指出,与不喝茶的人群相比,那些爱喝茶的人,其死亡风险会降低24%。
这项研究显示,一杯300毫升的茶水,其抗氧化效果,相当于1.5瓶红葡萄酒、4个苹果、7杯鲜橙汁!
所以,要坚持每天喝一杯茶水,来满足味蕾和养生的双重需求。
男养肾:
鸡头参茶:具有补气养阴和益肾的功效,尤其对于精血不足,和腰膝酸软等症,具有良好的疗效。
中医认为,鸡头参,性味甘平,主归脾、肾两脏,为气阴双补之品,是平补脾、肾气阴的良药。
男人日常饮用,对延缓衰老,改善脾、肾不足,有一定疗效。
女养颜:
刺玫菊茶:刺玫菊,是一种野生的小玫瑰花,性温,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作用,可调理血气、促进血液轮回。
还能够温养人的心肝血脉,舒发体内郁气,起到镇静、安抚、抗抑郁的作用,对缓和情绪,美容养颜有帮助。
3、坚持每天走6000步
每天坚持走路,能锻炼心肺功能,对身体的损害也相对较小。
55岁以后,每天坚持走路,为保证锻炼效果,至少要走40分钟,大约为6000步左右, 这样身体素质会越来越好。
4、坚持每天听音乐
55岁以后,每天要花时间去听一些轻松,欢快的音乐,有助长寿。
相关研究显示,听音乐,有助于增强睡眠,增强免疫力。
对5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每天花时间听音乐,对降低血压也有很大的帮助。
5、坚持“常想一二”
俗话说,人生在世,如意之事不常有,不如意事常八九。
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人意,至少还有一二成是快乐的。
所以,55岁以后的朋友,不要每天想不如意之事,要常想“一二成”好的事情,要懂得知足常乐,这样身心才能达到最佳的状态。
55岁以后,坚持“3慢、2快”,你会更健康!3慢:
1、慢走路
人每天都得走路,但55岁以后的中老年朋友,走路宜慢不宜快。
慢步缓行,可以防止跌跤而造一系列的伤害。
体质较差的老人,应使用合适的手杖,以求增加腿的支撑力。
2、慢饮食
55岁以后的中老年人,视觉、嗅觉和味觉,会普遍衰退,所以更要注意饮食的速度。
吃饭的时候,要细嚼慢咽,这样有助于消化,还可避免把碎骨、鱼刺等卡在食管等处,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慢起床
55岁以后的中老年人,多数会存在高血压的现象。
所以在早上起床的时候,要慢一点。
可以先静躺3分钟左右,伸伸懒腰,使关节充分舒展活动,然后再慢慢起身下床。
避免因起床过快,体位忽变,造成头晕以及血压的波动。
2快:
1、便得快
便得快,主要是说,大便和小便排泄的通畅,没有便秘或者是尿频、尿不尽的状态。
2、睡得快
睡得快,主要是说,入睡的时间短,睡眠质量好,且睡醒后头脑清醒,精神饱满的状态。
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麻烦联系删除!
仰卧起坐每次做几组?
关于组数:对某一个肌肉部位的练习最多一次可做四组。每组个数:对于俯卧撑和仰卧起坐而言,每组的个数取决于你的单次最多能做的次数,比如你一次能做50个,那么你每组的个数至少是这个量的60%,也就是说你要做30个。组与组之间的间隔:组间隔一般是30秒到3分钟不等,我推荐你间隔时间为2分钟。
如果你执行这个锻炼计划的话,那么你每周除腹肌外同一部位的锻炼次数不能超过2次。每次锻炼之间至少要间隔48小时,两次腹肌锻炼之间的间隔要大于24小时,要让肌肉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如果你要增肌的话,还要配合高蛋白质、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饮食结构。
按照这个锻炼方法的话,两个月内就会有明显的效果
健腹轮平板支撑和仰卧起坐?
【三种训练方式,我们一个个把它们pass掉】
这三个训练方式目前来说都不在主流的腹部训练中,因为它们都存在一定的弊端。要么收益低对腹肌募集感差,要么针对性不够。
你需要一项真实有效的腹肌训练计划,不是一个动作而是多个动作组成的,让你的腹肌受到不同角度的刺激。我们先说这哥仨的弊端,然后说一下如何更高效的进行腹肌训练。
我是white犀牛!接下来为你详细解答
🔻健腹轮训练动作原理需要使用一个小型推动器,双手抓握两端后推送滚轮前后滑动,
初学者可进行跪姿缩短收缩力距,然后过渡到腿部伸直做推送式。
弊端动作难度较大,你的其他部位会参与借力。与其说练习腹肌,其实对大腿前侧还有背部肌肉都有刺激,目标不够集中。
而且该动作对肩关节的柔韧性也是很大考验,你的注意力往往都集中在推送器械的肩膀和手臂上,从而忽略腹部。
所以使用健腹轮是很好的训练身体控制力的训练方式,你的全身肌群都会参与发力,不能完全做到针对腹直肌。
🔻平板支撑训练动作原理双手弯曲手肘和小臂支撑身体,大臂垂直于地面,腿部向后蹬直。
收紧核心,整个身体与地面平行,平稳呼吸保持静态姿势。
弊端腹部始终保持等距拉伸状态。由于是固定动作无有效的腹肌收缩,所以刺激也就不够强烈。而且一些动态训练都能起到的燃脂效果平板支撑也不能满足。
靠坚持时长无法评判腹肌强度。没有次数做考量,你能坚持长时间也许是手臂或核心在发挥作用。
注意核心并不是只指腹肌,包括后腰、下背部、髋部等等,身体的整个中段都属于核心。
所以平板支撑是能很好的提高核心力量,但是由于是静态动作,局限性大,无法对腹部形成有效刺激。
🔻仰卧起坐训练动作原理膝盖弯曲固定住,双手虚掩耳后,使上身抬起从而达到收缩腹肌的目的。
弊端动作效果类似与仰卧卷腹,但是缺乏合理性,由于身体幅度大(最后停留在坐姿上),所以对腰椎有一定影响。
而且你的身体后链进行动作的角度完全大于腹部,运动收益很小。
所以进行仰卧起坐的方法并不合理,不但腹肌收益小,长期练习对腰椎还有背部都有一定影响,也是是三种练腹训练当中最不提倡的。
🔻切实有效的训练动作和计划①卷腹系列
相比仰卧起坐,卷腹在最高点只是做到抬离双肩和上背部,既能对你的腹直肌形成有效收缩,还不会对你的脊柱施加过多压力。
传统的仰卧卷腹,可以双手交叉放在胸前或虚掩耳后,随着训练深入可以将腿部略微抬起,进行V字卷腹。
②举腿系列
进行整个腹部的下腹训练,通过腿部上抬带动腹肌收缩会更加高效。你的上身平躺于地面保持固定,抬起双腿来形成对腹部的有效刺激。
从仰卧屈举腿开始练习,进一步强化髋屈肌后进行直举腿,然后慢慢过渡到杠上,进行悬垂式举腿动作。
③训练计划
高次数不代表高有效肌肉刺激的次数。建议按时间计算每组的训练量,这样会很专注在动作的标准度上,而不是次数上。
举腿和卷腹交叉练习。进行一个举腿动作后休息一下进行卷腹动作,以此类推逐渐增加难度。
这些训练细节需要注意:尽量避免用餐前后1小时进行。注意呼吸,腹部收缩过程中呼气拉伸过程中吸气。
对你的关心写在最后:每个人对一种训练动作都不一定完全适用,而我们能做到的就是避免一些难度大、收益小的训练动作,尽量选择高效动作来增加容错率。
卷腹和举腿对腹肌的刺激是很干净利落的,就是完全以腹肌发起的训练动作,根据我建议的细节,设定好训练计划然后抓紧行动吧。
🔻你认为哪种动作对腹肌的刺激更有效?认同我还是有更好的训练方法?评论区说出你的想法~
🔻点赞➕转发、感谢支持~
仰卧起坐的姿势有什么区别?
仰卧起坐的姿势有区别,熟练的人做的很完美。起做很顺利 入学的人有点儿迟钝 仰卧起坐是非常费劲儿
怎么独自一人做仰卧起坐?
仰卧起坐的正确做法如下: 身体仰卧于地垫上,膝部屈曲成90度左右,脚部平放在地上。
平地上切勿把脚部固定(例如由同伴用手按着脚踝),否则大腿和髋部的屈肌便会加入工作,从而降低了腹部肌肉的工作量。
再者,直腿的仰卧起坐会加重了背部的负担,容易对背部造成损害。
根据本身腹肌的力量而决定双手安放的位置,因为双手越是靠近头部,进行仰卧起坐时便会越感吃力。
初学者可以把手靠于身体两侧,当适应了或体能改善后,便可以把手交叉贴于胸前。
最后,亦可以尝试把手交叉放于头后面,但每只手应放在身体另一侧的肩膀上。
千万不要把双手的手指交叉放于头后面,以免用力时拉伤颈部的肌肉,而且这亦会降低了腹部肌肉的工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