罂粟怎么读,缅甸果敢族是属于华人华侨吗

2023-03-27 18:28:04 91阅读

罂粟怎么读,缅甸果敢族是属于华人华侨吗?

是!

要了解“果敢族”的来历,必须首先了解果敢地区的历史演变。

罂粟怎么读,缅甸果敢族是属于华人华侨吗

缅甸果敢地区与我国云南省临沧地区的镇康和耿马两县交界。这一地区在清光绪二十三年 (1897年 )中、英《续议滇缅界务条约附款 》签订之前,一直归属中国云南版图。

果敢又名麻栗坝。关于“果敢”名字的由来有两种说法:“果敢 ”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英国殖民统治者引用的新名,英文名称叫“Kokang”,来源于科干山的音译;“果敢”二字系由掸语变音而来,“果”是掸语的九,“敢”是户口,意思是这个地区由九户人家组成。明末以前,果敢地区为不毛之地,只有少数“老葫人 ”居住,原始森林密布,毒蛇、猛兽出没。

清顺治十五年 (1658年) ,南明皇帝朱由榔出逃缅甸,在缅人和清朝平西王吴三桂的夹击与围剿下,其部分随从及军士逃入科干山深处隐匿避难。康熙二十九年 (1690年) ,由于中国封建王朝的残酷统治,民不聊生,边境居民遂徒步迁往科干地区开荒谋生,或依籍贯或依民族形成部落,各自为政,互不相属。

原籍南京应天府上元县柳树湾大石板的汉人杨高学,明末迁居大理,后娶顺宁 (凤庆)一商人之女为妻,生子杨映,明末清初迁至科干落籍,落脚火烧寨,归属“兴达户”部落。“兴达户”部落在各部落中发展最快,势力渐大,成为后来果敢的发展基地。1730年,杨映之子杨猷才被推选为首领。乾隆二十三年 (1758年) ,杨猷才病故,其长子杨维兴继职,此时其辖区范围已超过“兴达户”三倍。乾隆六十年 (1795年) ,杨维兴长子杨有根袭父职,次子杨有泮助理执政。随着辖区范围的扩大,邻近部落纷纷请求保护,杨有根即将“兴达户”改为“果敢”。道光二十年 (1840年) ,在杨有根之子杨国华袭职期间,云南总督念其捍卫边防有功,奏封杨国华为“世袭果敢县令 ”,并颁发封印。

同治十三年 (1874年) ,杨国华之子杨春荣袭职,此时果敢辖境,东至尖山寨,南至滚弄,西至勐汞长箐山,北至慕泰、红岩。从清朝初期开始,果敢地区汉族逐渐增多。杨姓最终成为地方势力,并采取邻近土司的做法,统治了当地的其他少数民族。

雍正八年 (1730年) ,杨猷才即以“诰封奉正大夫 ”之名行使职权。道光年间,杨氏正式受封“世袭果敢县令 ”,从而取得了合法的汉族土司统治权,果敢地区的独立性由此形成。原镇康傣族土司既不放弃这块一直隶属于自己的领地,但实际上又管束不了果敢新崛起的杨姓汉族土司。

1885年第三次英缅战争后,缅甸锡袍王被英帝国主义者放逐印度西海岸。次年 1月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后被划为印度的一个省。1887年,英军北上木邦 (登尼) ,木邦土司降英,英国以缅北的摆夷地区归其管辖,其治下共设 48个茅扎 (小土司 ) ,辖境几乎包括整个北掸邦,果敢亦被列入木邦治内。虽然英国委任果敢土司为“世袭果敢训政布司 ”,但果敢土司仍坚持自己的独立自治性。

1890年,英军进逼佧佤山,顺道进入果敢,密探边境,拟向镇康、耿马推进,企图占领中国边境领土。英国殖民者利用木邦土司与果敢土司交好的关系,唆使木邦土司困桑董红拉拢果敢土司投向英国。据光绪十七年 (1891年)随英国暗探队至果敢的张成瑜在其所著的《侦探记》中说:“麻栗坝 (果敢)亦是一个土司,因木邦土司与之交好,洋人使之叫来投。兼之 ……凡相连之土司都被木邦土司说来投降。故洋人不费半分彩礼,安享麻栗坝地方。”

在光绪二十年 (1894年)签订的《中英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 》中,果敢及北丹尼划归中国。后因中国清政府将勐乌和乌德割与法国,英国即借口清政府违约,力翻前议,威逼清政府重议边界条款。

光绪二十三年 (1897年 ) ,中、英双方在北京重议并签订了《中缅条约附款 》,又将果敢和北丹尼划入英属缅甸版图。至此,世属中国云南省镇康而在清后期曾一度独立自治的果敢正式成为英属缅甸的一部分,以汉族为主体的、风俗文化与镇康相同的果敢各族人民变成了英属缅甸国民。

1948年 1月 4日,缅甸获得独立,当时的果敢土司杨振材被选为缅甸首届上议员兼掸邦财政部长,杨振声任果敢地区下议员。二杨从自己的私利出发,在缅甸首届国会中提出“果敢系缅甸领土,果敢人民应当享受缅甸的合法公民权益”的议案。此议案经国会通过,被载入缅甸宪法。1962年 2月,中、缅两国划界,果敢被正式划入缅甸版图

66年果敢进入其历史上最为动荡的年代,反政府武装日渐增多。1965年,先前被政府军打败逃往泰国的杨振业率部回到果敢,与彭家声联合反抗缅甸政府。拥有 150多名武装人员、亲政府的罗星汉则与政府军联合,围剿杨、彭二部。于是,果敢逐渐形成分裂、割据局面。

1967年初,杨振勋也率原土司部分武装从泰国返回果敢,加入彭家声的反政府行列。与此同时,杨振业则率部向政府军投降,反戈一击,同政府军围攻杨振勋和彭家声。结果杨振勋败走,彭家声则被迫率部退入中国境内,接受缅共领导。其部队经过训练,改编为缅共人民军果敢一支队,彭家声任支队长。从此,果敢进入了新时期,转而成为缅共东北军区果敢县。此后,彭家声的部队成为缅共人民军东北军区的主力之一,彭家声的官也越做越大, 20世纪 80年代初已官至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

20世纪 80年代末期,在国际形势急剧变化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影响下,缅共及其所领导的武装斗争也走到了尽头。

1989年 3月 11日,时任缅共东北军区副司令的彭家声伙同彭家富、杨茂良、刘国喜、赵启源、李忠祥等东北军区高级军官率部发动兵变,宣布脱离缅共,成立缅甸民族民主同盟军 (简称果敢同盟军 )。彭家声出任同盟军司令,杨茂良任副司令兼参谋长。3月 31日,果敢同盟军与政府和解,成为 1988年以来第一支与政府签署和平协议的少数民族武装,其辖区被中央政府划为掸邦第一特区,彭家声兼任特区政府主席。为巩固和发展军事力量、维持生存,该部大力发展毒品产销, 20世纪 90年代末期,罂粟种植面积近 20万亩,年产鸦片约 200吨,先后发现海洛因加工厂达 10个,成为名副其实的种毒、贩毒武装。

1992年 10月,果敢同盟军发生内讧,杨茂良兄弟打败彭家声兄弟,杨茂良出任果敢同盟军总司令兼特区政府主席,彭家声率残部 600余人投奔其女婿林明贤。1995年 10月 22日,彭家声在佤邦联合军、掸东同盟军和克钦独立军的支持下,对因内部分裂、力量大大削弱了的杨茂良部发动突袭成功,重新入主果敢。经过缅甸政府的协调,果敢被一分为三,彭家声、杨茂良、孟萨拉三家各霸一方。彭家声控制老街坝区和清水河一线,重新出任掸邦第一特区政府主席和民族和平民主阵线主席;彭家富任果敢同盟军司令。

经过两次彭杨内战和一次果敢与江西 (杨茂良与孟萨拉)的争斗,现在的第一特区仅存有果敢地区,位于中缅边境南段 92—145号界碑之间,与我国的边境线长 172. 063公里,平均纵深 40公里,面积 2700平方公里,人口约 18万。该地区以汉族为主体民族 (占该地区总人口的80%以上) ,其余民族有缅、掸、崩龙、傈僳、佤、苗等。该地区的居民绝大多数人操汉语云南方言,仍然保留着“云南人 ”的风俗习惯,并于 1983年被缅甸政府正式定名为“果敢族”。

综上所述,笔者有了两点结论性的认识:第一,所谓“果敢族”,就是现今生活在缅甸果敢地区的汉族;第二,更进一步地讲,所谓“果敢族”,事实上就是缅甸华侨、华人中的“云南帮”

(五)文化教育情况

现今的果敢地区,在文化生活上可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自由之邦,各种文化的影响都可以在这里大行其道。在广播方面,整个果敢地区可以收听美国……音、亚洲……电台、台北国际之声、英国 BBC以及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一些地方电台的节目。

在电视方面, 1999年,果敢地区先后出现了果敢特区电视台和老街电视台,均属私人办台。果敢特区电视台建在老街澳洲娱乐城,该台除经营老街有线电视网外,还有两个频道的节目采用无线发射,功率分别为 100瓦和 50瓦,台标为果敢同盟军军旗 7个连环加中文“果敢特区电视台 ”字样;老街电视台分别建在老街双凤城和南天门山,双凤城以 100瓦发射机发送节目,台标为果敢同盟军军旗 7个连环加中文“老街电视台 ”字样,南天门山建有 50瓦和 10瓦发射机,转播老街台信号和香港卫视中文台节目。

由缅甸政府主办的缅语电视台建在老街东城,功率为 100瓦,主要转播缅甸政府办的缅语节目。老街电视台和果敢特区电视台播出的节目内容主要是特区的政策法规、奇闻轶事、开业庆典、婚丧嫁娶以及港澳台故事片。

在果敢地区老街市,可以较为清晰地收看 20多个电视台的节目。除上述果敢特区台、老街电视台、缅甸政府办的缅语电视台外,还可以收看掸邦电视台、果敢电视台、香港卫视中文台、中国中央电视台、云南电视 1台、湖南卫视、四川卫视、福建东南台、山东卫视、上海卫视等。

果敢属全民信教的地区,绝大多数人信奉上座部佛教,少数民族中也有信奉基督教和原始宗教的。目前,整个果敢地区共有主要佛塔、寺庙和宗教活动场所 8处

一特区和果敢县政府办有《果敢特区报 》、《果敢民族报 》、《果敢法制报 》、《果敢画报》等政府报刊,均采用中文。办报的主要技术人员许多系从我国特别是镇康、耿马等县的退休人员中招聘。

第一特区政府鼓励私人办文化,发展文化市场。近年来文化娱乐市场发展迅猛,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管理自由化,黄、赌盛行。现有百家乐、歌舞厅、卡拉 OK厅、印刷厂、电子网吧、按摩厅、书店、音像店等上百家。

果敢现有各类学校 130多所,在校学生近 2万人。所有学校均由特区政府牵头发动地方商人和民众捐资开办,属民办教育。教育经费来源主要靠收取学费 (不同年级采用不同的收费标准,最高的为每学年 700元人民币,最低的为每学年 150元)、摊派、捐赠等。教师工资有薪给制和食物加现金制两种,经济发达地区以薪给制为主,经济欠发达的山区以食物加现金制为主。

教师有近 95%以上从我国 (主要是临沧地区)招聘。被聘教师中有退休教师,有近几年自费毕业的师范类学生,还有部分是来自我国的打工者中有一定学识的人员。教学用语和教材文种基本上为汉语和中文。果敢曾一度使用过南洋版和台湾版中文教材,现基本上使用云南省九年义务教育制教材,只是从中国聘请了几位较有经验和学识的退休教师进行简单修编,再重新印制发给各学校使用。

近一两年来,果敢已开始直接从我国引进教材。学校课程设置为:国语、算术、自然、历史、地理、尺牍、体育、音乐、美术等。各中、小学还特别重视文艺宣传教育

果敢地区的汉族主要系由六次大的移民浪潮所带来:

一是追随南明皇帝朱由榔逃缅并流落该地的明末官兵的后裔

二是因留恋这片土地而落地生根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上的一些马帮商贾

三是明末迁居大理,清初又由大理迁居果敢并成为果敢第一代土司的南京应天府上元县柳树湾大石板人杨高学的后裔

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国民党远征军以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活跃于“金三角”的国民党残军中被打散而流落此地定居的国民党老兵

五是在缅共统治时期入缅参加缅共的中国知青及其他人员

六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来到此地的中国移民。这就使得这一地区的汉人按籍贯来讲比较复杂,就老一代移民来讲,除人数居多的云南人外,还有来自四川、贵州、江苏、湖南、湖北、辽宁、浙江、江西等地的人。例如,生长在果敢并在果敢发迹的一代大毒枭罗星汉的祖籍就是江苏南京,到罗星汉正好是第十代

“果敢族”(或“果敢人 ”)与毗邻的我国镇康、耿马两县山水相连,双方边民同居一座山,同饮一江水,同奉一尊佛,形成了婚姻互通、教民同堂、朝夕相伴的人际关系。

其中,镇康县有2镇 (南伞、勐堆)、1乡 (勐棒)、12个村 (办)、88个自然村与果敢相连,有 9个民族跨界而居,国境线长 96. 358公里;耿马县有 2个乡镇与果敢接壤,国境线长 47. 35公里,共有 68个村民小组 11204人生活在边境沿线,仅河外乡,姊妹各居一国的,就涉及 400余户 3800多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果敢人深受中国历史、政治、经济、传统和现、当代文化的深刻影响。

果敢地区与我国毗邻的边境地区有着特殊的密切的互动关系,在这里,缅甸主流社会的影响远不及中国的影响。中国人身处果敢,很少有身在异国他乡的感觉。这种关系只要你身临其境、在作为果敢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老街城内走上一遭,就会深有感触:绝大多数人的长相是中国人的长相,讲的是汉话云南方言,用的货币是人民币,看的主要是中国电视台的节目,书店里卖的是中国出版的中文书籍 (其他文种的书倒成了奇货) ,店铺的招牌绝大部分是用中文书写的,学校使用的教材是中国出版的中文教材,甚至其财政的预算和结算也用人民币。总之,其与中国的联系远胜于其与缅甸的联系。可以说,与我国的关系决定着果敢的兴衰成败

缅甸政府将生活在果敢地区的华人定为“果敢族”,这就赋予了其民族学的意义,使其名正言顺地成了缅甸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缅甸政府此举意欲何为?

原因是多方面的,深层次的原因虽难以揣测,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将特殊地理区域内的这一特殊群体与缅甸其他地区的人数约达 60万之众的华侨、华人区别开来,使他们在政治和经济上失去对母国的依赖以及寻求母国保护的可能,以利于对他们实施管理。

因为他们与缅甸其他少数民族反政府武装一样,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从地理、历史、政治、民族、经济、社会、文化等众多方面与中国有着天然的、斩不断的密切联系,既是反政府的少数民族武装组织,又与种毒、制毒、贩毒有关,不但常常给政府制造麻烦,而且因其贩毒活动,也影响了缅甸的国际声誉,除去其华侨、华人身份,显然便于对其实施管理和治理。

但是,这却在民族学上引起了混乱,使学术界对其民族识别和民族分类的科学性产生了怀疑。事实上,他们与生活在缅甸其他地区的众多华侨、华人一样,都是汉族,而将原本是同一个民族的人划分成两个民族 (即“华侨、华人 ”和“果敢族”) ,这本身就是不科学的,不符合公认的人种学和民族学的原理。事实上,所谓“果敢族”,只是华侨、华人中的一个按籍贯划分的帮派,如潮州帮、广肇帮、福建帮、海南帮等。因此,可以称他们为缅甸华侨、华人中的“云南帮 ”(他们中绝大多数属云南籍)

引自

《缅甸的“果敢族”:族称、来历 、状况及跨国互动》

王士录,研究员,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东南亚研究所,昆明

本文系笔者在临沧地区 (已于 2003年 12月经国务院批准改为地级临沧市 ———编者注)、耿马县、耿马县孟定镇、镇康县、镇康县南伞镇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在赴缅甸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撰写而成。在此,谨对为本次考察提供了直接和间接帮助的相关部门和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你感知到的确定是存在的吗?

你好,这个问题我是这样理解的:

首先要知道感知到的是什么?然后才能确定它是存在还是不存在。

什么是感知?感知即意识对内外界信息的觉察,感觉,注意,知觉的一系列过程。感知可分为感觉过程和知觉过程。

从这个定义就可以知道,感知是感受和觉知。也就是意识遇到外在的事物所产生的反应。

在佛教中把这个过程分析的非常透彻:唯识中把心的八个作用分成: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

前五个(眼耳鼻舌身)是感,第六个(意识)就是知。

感知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怎么产生的呢?以眼识为例:

要有能够让我们看到的事物,如果没有这个对境,那眼识就不可能产生了。还要有完好的眼根。通过眼根取所缘境,能取是这个眼识,所取是这个境。

比如,我们看一个人,他要在我们的眼前,我们的眼睛也完好,才能够产生看这个人之后的结果,也就是“感知”。

同理,耳朵听声音;鼻子闻气味;舌头尝味道;身体有触觉都是一样的作用。当眼耳鼻舌身和色声香味触相结合产生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

这些就属于“感”——对内外界信息的觉察。

这些“感”好像照镜子,人来就看见人,物来就看见物。感到“冷”就是冷,感到“疼”就是疼。只是照这个境界而已,没有分别的。

而知就不一样了,“知”——意识的作用。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要第六意识来分别。这个第六识一起启动,就有了分别:“这个是男人,长的好帅”;“这个是牛粪,好臭啊”。

有了这些“知”,意识依据第七识(我执)就开始分别执取:“帅哥我喜欢啊”;“牛粪真恶心”等等。

感知到的确定存在的吗?

感知到的确定是存在的吗?存在!但只是相对的存在。

因为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感知的过程:要有能够让我们看到的事物,如果没有这个对境,那眼识就不可能产生了。所以,既然感知“到”了,就一定有个相对存在、能让我们感知的事物。

因为“到了”就说明已经得到感知的结果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感知到的是确定存在的。只不过它是相对的存在而已。

相对的存在:

刚才已经分析过了,所有感知到的,都是眼、耳、鼻、舌、身遇到色、声、香、味、触的时候所产生的感和知,那么这些感知都是相对的。根尘相对集合起来的幻心,不是真实的,是虚假的。

从实质上来说,无论是能被感知到的,还是所感知到的,都是相对存在的,都是因缘假合的,都是相对的。所谓:“世界宛然有”。

既然是相对的存在,就不是绝对的存在。因为这些存在都是因缘暂时的作用而已,因缘随时都在变化。简单说:无论是感知,还是被感知到的,都是相对存在的,都是因缘和合的,都是随时变化的。

举例来说:物质都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又由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本身还可以细分为质子和中子,如此细分下去有夸克、光子、中微子等等。

目前最流行的量子力学来说:“态叠加原理和坍缩。”这个理论就非常有意思,简单说:你的手机确定在那里吗?它在同时也不在!

量子力学中,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手机在不在那里,你必须要进行观察才能够确定。一旦你观察到,那手机的存在状态就坍缩了,它就从原来在却也不在的叠加状态变成了在那里的唯一状态。

换句话说,如果你不进行观察,那么手机就是在也不在的状态。

真实的空性:

那么从真实的角度来说,一切的存在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绝对的就是空性。

佛教的“诸法皆空”,是说万事万物没有一个永恒的存在。空性不是没有了才空,而是一切法本身就是空性,也就是色即是空。

色本身就是空,为什么是空呢?所有的物质都是因缘暂时的假合,随时变化的,没有一个恒常不变的事物真实地存在。

《金刚经》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不要说你感知到的是不存在的,你感知不到的也是不存在的。一切都是空性,而已!

谢谢。

旅行中的所谓艳遇?

人生何处不相逢,我和我老公就是在旅行的时候相识,刚毕业那会单身又自由,节假日里说走就走的旅行就成了我日常消遣的方式之一。

2009年端午节我独自去了青岛的奥帆中心,一个人沿着海边骑着自行车,一边沐浴着海风,欣赏着沿途的风景。

不远处跟在我后面的是一位年龄与我相仿的帅气小伙,两个人一前一后的行走在路上有段距离了。

后来也不知道怎么了,为了避让行人,没有把握好方向盘,慌忙之中连人带车狠狠的摔倒在了地上,膝盖和手掌都破皮流血了,动都不能动。

正在伤心难过之际,只听到后面有辆自行车靠近了过来,把我抱起来直接打车去了附近的医院。

当时还没回过神来,心都快吓掉了,也想过要拒绝反抗,看到他那张帅气而紧张的脸后,很快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从医院出来后,他把我送到了酒店,要了我的微信,留了一张名片就走了,还没来得及谢谢,以为就再也不可能见面了。

没想到的是,他担心我行动不方便,没人照顾,第二天带着行李搬到了我现在住的酒店,忙前忙后的帮我敷药、吃饭、聊天解闷,很快两个人就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伤好了之后,他带我去了附近的一家西餐厅,第一次两个人这么正式的吃饭。

伴随着了一首I love you的歌曲,他单膝下跪向我表白了爱意,顿时还引起了周围客人的一阵轰动,幸福而尴尬。

当晚伴着微微的醉意,我们邂逅了人生又一个第一次。

旅行结束后,我俩为了追逐爱情汇聚到了一个城市,所有的忙碌只为更好的相聚,从此就再也没有分开过,直到现在。

感恩遇见,如果没有这趟旅行,我也不可能遇见生命中这位最重要的人,人生最美不过是初见,一切都是刚刚好。

什么样的女人会让人感到可怕?

一、心机女。这种女人唯自己天下独尊,身边的人都是她利用的对象,为达到目地,不惜一切卑鄙的手段。最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出满满的优越感,眼睛长在头顶上,瞧不起任何人。

二、愚蠢的女人。做事没有原则性,随便就能想信别人说的话,处理不了人际关系和家庭关系,还喜欢嚼舌头,搬动是非,丝毫不考虑后果。

三、尖酸刻薄的女人。实际上就是心肠坏,说话总是阴阳怪气的,从来不说让人舒服的话,到哪里都跟别人吵起来,小事也能捅大。说话还净说半截话,让听的人如鲠在喉,只想远离。

四、没有廉耻。说话做事没有底线、可以说、做出各种不要脸的话和事情,这样的人迟早会犯罪害人。

五、表里反差大、这种人心理也不正常。表面上光鲜亮丽、干净整净的一个美女,身上穿的、手里用的,都是精致又有品味的。而实际上,住的房间又脏又乱,根本不整洁;

心理不正常:总有自己的一套歪理,违背基本的人伦道德和常理。

六、喜欢赌博和说谎的女人。不务正业,不想通过自己的双手辛勤工作,生了孩子不管,尽不到为人子女、为人父母和为人妻子的责任,这样的女人基本已经废了。

最后,那种没有什么情绪表达的,闷葫芦性格的女人,骨瘦如柴的手偏偏留了很长夸张的指甲,倔强又很凶,从来不笑的女人。虽然不算可怕,但真没法与这样的人交朋友。

上等气质女人的意思?

答:一共有以下几点

1魔鬼身材:造物主的杰作,让人惊叹的花姿蝶影。但它不是人造的硕胸、肥臀、蜂腰的性感。她的肢体语言不会作放浪的暗示,却对女人的韵味把握得恰如其分。即使她不动不摇,依然春光如泄,读上去像一首风情诗。

2天使笑容:她笑起来像天使。不会淫笑、狂笑。而是娇嗔地笑。带一点点女人的矜持,带一点诱惑。

3服饰:不求性感,但求情调。不追寻品位格调,却醉心于女人的韵味。她也穿坡璃丝袜,但在她看来,黑色的网眼袜过于性感招摇;她更倾向选肉色或藕色丝袜,那可以使她的修腿更迷人她腿上的风情更显得含蓄与收敛。

4眼神:春色荡漾,勾人魂魄,但绝不狂野。读得出明媚、却不滞涩。眼神里读得出风情万种。

5音色:充满磁感,悦耳动听。但闻其声,足以人想入非非。即使嗲,也不让人感到妖冶;适度缠绵,不会使人腻恶。

6香水:她不想选用更典雅的香水,也不想选用过于强烈、性感的香型。她愿意在氛香中存在,而且这芳香又比较迷人,那她便是一首风情小诗,足以引起别人注意,阅读她使人、感到别有韵味。

7天性:她相信风情是与生俱来的,展露风情更需要天赋。卖弄风情,只会是蹩脚的表演。风情需要自然地流露。在调制风情的过程中,因天性使然,她永远是个天才的调酒师,色泽品味俱佳,不会失手,更不会不到位。

8修养:她相信修养与天性是小鸟的两只翅膀,共同展翅才能在风情世界里飞翔。缺失天性万万不能,有天性而无悟性同样不能。悟性的一半来自修养。它需要修炼学识,修炼人格、修炼文化,真正地理解女人风情的本质,张扬得有板有眼,敛放得当。把女人生命中美好的娇艳释放出来,又不走火人魔地使自己沦落于卖弄。

9身份:女人可以扮演多种身份。每一种身份,都可对应风情的浓度。当她成为恋人时,她可以有西施般的风情;当她成为妻子时,她便有娇妻般的情怀;当她成为母亲时,她的风情就比较成熟,更具有慈母情怀:当她半老徐娘时,她虽然风韵尤存,但毕竟经历了太多的人生沧桑.风情也就变得醇厚、浓重,充满质感起来。这是风情的四季风景;是主流社会设定的文化公设。在边缘地带就难说了。因极度地张扬风情便会陷落红尘,风情会沦为风尘中的罪恶,这时,风情就变成了红罂粟。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