鸳组词组,永远在一起的词

2023-06-18 09:30:05 47阅读

鸳组词组,永远在一起的词?

天长地久,鸳俦凤侣,白头偕老,海誓山盟,不离不弃,天荒地老,寸步不离,相依为命,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百年好合、携手同行、形影不离,如影随形、朝思暮想、牵肠挂肚,天长地久,海枯石烂,海誓山盟,矢志不渝,一生一世,至死不渝,百年好合,白首不渝,地老天荒,曾经沧海,心心相印,情有独钟,如胶似漆,比翼双飞,

鸳龟是什么意思?

鸯龟

鸳组词组,永远在一起的词

yāng guī

鸯龟 基本意思

龟的一种。相传能食蛇、犬。

鸯龟 详细解释

龟的一种。相传能食蛇、犬。

《太平广记》卷四六五引 沉怀远 《南越志》:“ 初寧县 里多鸯龟,壳薄狭而燥,头似鹅,不与常龟同,而能囓犬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介一·摄龟》﹝释名﹞引 苏恭 曰:“鸯龟腹折,见蛇则呷而食之,故 楚 人呼呷蛇龟。”

英文翻译 Turtle

相关汉字 鸯 龟

鸯龟 相关词语

鸯锦 鸯浆 鸯摩 飞龟 鸯窭利摩罗 纵鹤放龟 毛寳放龟 支床有龟 毛宝放龟 十朋之龟 援鳖失龟 长眉魔龟 基极 揪斗 识义 契机 犯颜 绸绸 嫺熟 鸣棹 衅过 儒流

鸳鸯湖畔鸳鸯伴?

“鸳鸯湖畔鸳鸯伴”的续句颇有难度,难在“鸳鸯”二字的隔两个字重叠。至于上下句词语结构的对应,一般人都可兼顾。

以下续句,就教于大方之家。

鸳鸯湖畔鸳鸯伴,麒麟岭上麒麟居。

鸳鸯湖畔鸳鸯伴,乌龟池里乌龟栖。

鸳鸯湖畔鸳鸯伴,凤凰林顶凤凰飞。

鸳鸯湖畔鸳鸯伴,狻猊崖里狻猊踞。

与洞房花烛相似意思的词语?

鸾颠凤倒,男欢女爱,郎情妾意,鸳鸯交颈,翻云覆雨,春宵一刻,良辰美景,百年好合,浓情蜜意,相亲相爱,如鱼得水,情意绵绵,雨沾云惹,儿女情长,山盟海誓,卿卿我我,双宿双飞,鸳俦凤侣,风情月思,调风弄月,情天孽海,柔肠百转,秋波盈盈,眉目传情,眉开眼笑,脉脉含情,形输色授,难舍难分,娇鸾雏凤,雨恨云愁,心有灵犀,碧海青天,情窦初开,才子佳人,如胶似漆,欲生欲死。

白衣卿相柳永对宋词的贡献有什么?

你所不知道的柳永,一首宋词,竟引起了“国际战争”

一场战争,仅仅起因于一首流行歌,一首宋词。

01、奉旨填词引祸端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耸人听闻,但却是事实。这场战争发生在北宋朝王与金国之间,而罪魁祸首,则是诗坛上那首大名鼎鼎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词中的“钱塘”就是杭州的别名。民间曾有一句谚语:“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尽管属于夸张之词,但也足见苏杭的富饶美丽是由来已久的。

这首词的作者,许多人都知道,就是“奉旨填词”的诗人柳永。

这首词写得极为动人出色,把繁华富饶的杭州描写得秀丽无比,天下绝伦。这对在荒凉草原上讨生活的少数民族——金人眼里,这样的地方简直就是天堂。

柳永的这首词传到了国际上了,连金国国主都拜读了他的大作。正因为名气如此之大,才在后来引起战争的祸端。

普通人读了,都会对杭州向往不已,更何况是金国领导人完颜亮。完颜亮不是普通人,他是历史上著臭名昭著的暴君,也是个大野心家。据《金史》记载,他曾对自己臣子高怀贞不无骄傲地表达过自己的“远大”志向:“吾有三志,国家大事,皆我所出,一也;帅师伐远,执其君长问罪于前,二也;得天下绝色而妻之,三也。”

口气狂妄至极,可知完颜亮所谓的“三大志向”分别是政治独裁、军事侵略、好色成性。当他读到柳永的那首词后,经过一番浮想联翩,立马就激起完颜亮那颗富有侵略的野心来。

垂涎之意油然而生。

就因为这首词,完颜亮对大宋发动了一场战争。

不过,词人柳永的形象在文学史上,并不是很好。因为他既是个一流的诗人,同时有时娱乐界里的大“明星”。

因而他的身份很复杂,至少有两重身份。

柳永的词,甚至受到当时诗坛大腕宋东坡的赏识,曾赞誉他“不减唐人高处”,可见宋东坡对这位民间“草根诗人”的认可。

02、其不过“娱乐圈”的一文人

柳永身处娱乐界,是个“流行歌”词作家。这与他的底层生活有很大关系,与其他众多政界诗人相比,他没有任何地位,仅仅混迹在下层群众中,完全是个“草根诗人”。但是他的名声却如日中天,在民众群里口耳相传,传遍大江南北,乃至被国外的金人得知。

这位风流浪子,大半生落魄无依,甚至躲在青楼戏院里混迹。按现在的说法,柳永是个名副其实的娱乐圈里的“明星”。

首先他是一个词作家,他每做一首新词,立即就会被歌妓谱曲,随之在青楼坊间广泛流传。以致于当时人这样说:“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由此可见,柳永的词非常畅销,只要有人吃饭生活的地方,都有人会唱柳永的词。他简直是北宋“草根诗人”的模范代表,这个地位无人可及。

这里需要解释一点。在古代,诗歌与音乐基本是一家,没有清楚地分界线,诗就相当现在的歌词。许多时候,一首好的诗歌,往往都会被谱成曲,然后传唱。

所以,一首好诗,同时也是一首“流行歌”。

这一点也不为怪。

比如,当时的宋东坡最著名的《念奴娇》就是当时北宋歌坛中的一首广为流传的流行“劲歌”,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则是最流行的伤感情歌,而他的其他许多词作也都是当时风靡一时的流行歌。

据宋朝俞文豹编撰《吹剑续录》中讲,苏东坡在家里休息,有一个幕士平时喜欢唱歌,动不动就哼两句。苏东坡便随口问了一句:“如果拿我词比柳词相比,你觉得怎样?”

那个人也喜欢柳永的词,但他在人家苏东坡手下混饭碗,自然不好意思只赞赏柳永的词,所以他回答说:“柳郎中的词,需要十七八的女孩儿,手执红牙拍板,细声低唱‘杨柳岸,晓风残月’;而学士您的词则不一样,那可得需要关西大汉,手执铁板,高声大唱‘大江东去’才行。

苏东坡一听,笑得是人仰马翻。

这段故事中那个朋友的评价没有任何褒贬,苏东坡本人也没敢说自己的作品就高人一等。由此看来,柳永的词虽然多为妓女写的,但水平跟诗坛大腕苏东坡至少不相上下。

不过话说回来,从民间传唱的流行度上来看,柳永几乎是北宋时代最红的“流行歌王子”,这个称呼一点也不为过。

但是,柳永不像其他诗人那样,他大半生几乎没有什么政治地位,只能在各种坊间漂泊,其中他最经常浪荡的地方,则是青楼。

而柳永的词几乎都被歌妓唱遍,甚至跟妓女们打得火热。

无怪乎,一个风流浪子的形象,在历史上出现了。

但是,风流背后却隐藏着这个诗人一生的悲伤和愤懑。这得从诗人柳永与中央最高领导宋仁宗之间的故事说起。

柳永几乎属于那种典型的“愤青”,愤起来时简直能把皇帝气死。他之所以大半生没有功名,不得不混迹于青楼戏坊之间,完全跟他这种狂傲不羁的个性有直接关系。

有位哲学家说过:“性格即命运。”这话一点不假,正是那样的另类的性格才导致了柳永落魄的人生。

柳永的家族并不是寒门,他算是个干部子弟。他的老爹、叔叔都是进士出身,官运还可以,甚至他的哥哥、儿子、侄子也都是进士。在这个家族中,柳永并不笨,相反他才华横溢,则是属于拔尖的。

但是一场小小的事件,却毁了他的前程。

最开始年轻的时候,柳永参加了两次科举考试。第一次他进京赶考,可能是因为怯场,不幸落榜了。第二次呢,大概是由于没发挥好,再次落榜了。

向来自恃才高狂傲自负的才子,竟然两次名落孙山,这自然觉得太伤人自尊了。所以,第一次落榜还能承受住,但第二次的落榜对柳永的打击实在太大了,心理素质脆弱的他,一下子情绪就上来。

怀才不遇是古代文人最普遍的情绪,一旦失意,很容易就被激发出来。才子不免写了一首词,抒发一下自己的郁闷之情。

这首词叫《鹤冲天》

实话说,这时一首好词。不过,词中的牢骚味实在太浓了,简直比山西老陈醋还要浓厚。词中充满了郁闷、不满、自负、怨恨,甚至自暴自弃,总之,消极情绪占据了整首词。

不想,柳永的词名气太大了,随便写了这么一首,被丢在青楼里,一被传唱,一下子竟传到中央领导宋仁宗的耳朵里。这首词明显是对政策不满,对科举制度不满,甚至是对皇帝本人不满嘛,皇帝不能不调查一番。

宋仁宗很惊讶,也很生气:这首词是谁做的?

左右一回答,柳永就倒大霉了。

宋仁宗当时没有发作,但是心里却暗自记下了这个人,记下了这么一个狂傲的书生。也许心里还在说:小子,你等着瞧。

三年后,经过一番辛苦复读,柳永再次来到京城,参加公务员考试。从前两次名落孙山,这次幸好没有怯场,也没有发挥失常,甚至还超常发挥,高出分数线许多,终于顺利过关。

通过考试,还得需要皇帝在花名册亲笔圈点之后,才会张榜公布。

所以,考完试的柳永胸有成竹地只等着金榜题名。

然而,事情没他想象那么一帆风顺。当宋仁宗拿到花名册圈点时,突然看到“柳永”这个名字,神经一下子绷紧了。

皇帝便问:这是不是三年前落榜后写过《鹤冲天》的那位考生?

考官如实回答。

一经确认,皇帝立马怒火冲天,而不是“鹤冲天”了,便用红笔把柳永的名字抹掉,并在旁边批注:“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随之索性还发了一句话:“既然这个年轻人这么狂妄,从此以后让他填词好了,不用考功名了。”

金口玉言啊,皇帝随便的一句话,就像一道圣旨,也像一道刑罚,给柳永的公务员前程判了死刑。柳永的名字一被人事部抹除,柳永这几年白辛苦了,进士当不成了,官也当不成了,甚至连生计都成问题了。

其实,更惨的是,柳永他以后连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都完全丢了,也即意味着他未来的仕途无望,只能做一个名副其实的“白衣卿相”了。

听到仁宗皇帝亲自把他拉进黑名单,柳永心理滋味自然很不好受,但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冷酷的现实。既然皇帝老儿亲口说让自己去填词好了,那么何不将计就计,就按照他的“金口玉言”来呢,看他能拿我奈何?

于是,柳永每次作词时,索性声称是“奉旨填词”,一下子身价就提高了许多,当然稿费也就提高了不少。皇帝听到柳永打着“奉旨填词”的旗号,在民间贩卖诗稿,虽然心里不爽,但也无可奈何。

一年中秋,柳永听说老朋友孙何刚升任为两浙转运使,要来杭州。整日游荡在杭州成的柳永便连夜写了一首词,第二天呈献给了这位长官。

这首词正是鼎鼎大名的《望海潮》。

柳永赠送这一首词,无非是想赚得一些稿费。好歹这时自己的身价不低,而且对方是老朋友,另外还是大官,稿费自然不会太低。

柳永人家混口饭吃,这样做也无可厚非。

所以,柳永在这首词中不免极尽描写只能事,色彩强烈,意象丰满,稍显有些夸张,尽管也有些赞颂歌舞升平之嫌,但描写也还基本属实,把杭州的风貌形象地展示了出来。

才子一出笔,自然非同凡响。

没想到这首词,竟然不胫而走,传遍大江南北,乃至在十年后传到大金国的领域里。

金主完颜亮向来喜欢读书,读到柳永的这首词,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首先吸引他的不仅仅是柳永的文采,更主要的是柳永文采之下所展示的杭州繁盛景象。

百万金军南下,欲洗劫大宋

这简直是人间天堂!完颜亮这时心里直痒,口水直流,恨不能自己坐上大宋王朝的皇帝宝座。大宋的普通老百姓都能居住在这样的人间天堂,享受着这片大好河山,自己身为一国之君,却在荒凉的草原上整天喝西北风。

完颜亮强烈的欲望被刺激起来了,野心骤然爆发。

据宋人罗大经笔记《鹤林玉露》记载,此词流传到金国,完颜亮亲自御览,当读到词中所描写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时,既羡慕又兴奋,于是心生侵略的野心。

一首诗竟蛊惑了外国读者,看来柳永如果投身当今的广告界,肯定会很吃香的。

果然,第二年,完颜亮就迫不及待地率领二十七万大军,号称百万雄师,分兵四路南下进攻大宋。目的就是为了洗劫大宋,夺占美丽富饶的吴越之地。这正是强盗的心里,自己没有的东西,就想从对方手中抢来,据为己有。

这是事实,并不是传说,因为有诗为证。没多久,当金主完颜亮途径扬州时,他抑制不住自己的欲望,写了一首七言绝句《南征至维扬望江东》:

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

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

古时吴、越之地即今天的江浙一带,“吴山”指的就是浙江杭州。所以,这次完颜亮南征大宋的目的很明显,正是企图将江浙的美丽资源据为己有。这一点其实跟当今的美国攻打伊拉克一样,无非是为了抢占人家的资源。

可见,正是柳永的那首词点燃了完颜亮胸中那点熊熊的欲望之火。

公元1161年六月,完颜亮的大军度过淮河,很快抵达安徽境内。同时,他又派工部尚书工部尚书苏保衡率领战船600余艘,从胶西海港出发,准备直逼杭州。

不幸的是,完颜亮出师还没几天,金国后院起火,内部发生政变。他的皇弟完颜雍乘机发动政变,积极篡位,在辽阳称帝,从名义上废掉了完颜亮。同时,完颜雍一边派兵切断了他的归路,一边又派人与宋朝议和。

在这种情况下,完颜亮仍然死心不改,一味进军。结果,在陈家岛金国海军遭遇宋将的突然袭击,以致全军覆没,元气大伤。

十一月,完颜亮率领军队企图跨过长江,但运气不好,再一次吃了败仗。野心不死的完颜亮并没有罢手,反而从安徽和州抵达扬州,打算从瓜州度过长江。

眼看完颜亮就能望到心目中的那座天堂——杭州了,但是不幸的是,就在发兵前夕,军中发生了叛变。完颜亮被部将砍伤,接着又被用绳勒死了。

完颜亮一死,这场战争也就没戏了。

就这样,这场金宋战争最终以宋军胜利而告终。不久,在金国新君金世宗完颜雍的议和下,两国恢复了和平,太阳照常升起。

青楼混迹过余生

当时的柳永也绝对没想到自己的一首词,竟能引起一场干戈。但是,这场战争发生的时候,柳永本人早已不在人世了。

再说,自从被皇帝的御笔拉进“黑名单”之后,从此柳永就无缘功名了。他不得不从科场转向情场,一头钻进烟花巷陌之中,寻求生活,寻求生活的慰藉。

他在大大小小的青楼里,专门给那些歌妓写些歌词,一边赚点生活费,混口饭,一边把自己的风流性情完全释放在这个场所里。所以,在烟花巷里到处流传着这么一句:“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柳永的个人魅力之大,可想而知。

正如当年风流诗人杜牧“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那样,把同样自己的生命消耗在青楼坊间里了。

这一耗,就耗去了柳永十七年的光阴。

然而,风流才子似乎没有放弃功名,他一直耿耿于怀。

公元1038年,柳永不得不通过“作弊”,改名为柳三变,这年他才终于考中了进士,勉强当余杭县县官,此时他已经51岁,年近花甲。

但他这么一个风流才子,并不适合官场生存,他水土不服。在官场的一再倾轧排挤下,柳永毫无抵抗之力,没做几年官,便干脆辞职不干了。

据《岁时广记》记载,晚年的这位才子更加穷困潦倒,竟然病死在一间和尚庙里。还是从前青楼的那些妓女们对他念念不忘,集资总算把他葬在了枣阳县花山下。以后每年清明节,游人都会来到柳永的坟墓前祭拜他,当时人称“吊柳七”,或称“吊柳会”。

一个狂傲的才子,竟然以如此悲惨而又浪漫的结局而告别人生了。后人有诗题柳永墓云:乐游原上妓如云,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及众红裙。

没想到,几年后的那场战争发生,但然是因为他的一首词。

尽管柳永的一首词引发了战争,但这不能就栽赃嫁祸于他,认定他为罪魁祸首。柳永是无辜的。一位诗人的本职工作就是写好作品,进而才能流传广远。这两点,柳永都做到了。

至于战争的爆发,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柳永的这首词太有魅力了。

主笔:岳朗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