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磨豆腐,二十三烙火烧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三烙火烧?
谢谢悟空邀请!
这个不一定,那天都行。
腊月二十三烙火烧,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这都是人们代代相传,留下来的说法,其目的是引导人们有序的安排生活,毕竟临近过年的时候,事儿很多,人也比较忙,有这样的文化思想指导,一件件事情都能,在年前处理的很妥当 。
题目说的大概是老一辈人的年前做事的一种状态,腊月二十三做馍馍炸油饼拉果子,二十四打扫各房子卫生清理一年中积累的灰尘和垃圾,二十五做豆腐做粉条做五花肉等。因为那时候的物质相对匮乏,过年才叫真正的过年,是一年中食物最丰盛的时候,但是这各种各样的美食都是要家庭女性成员一样一样做出来的,不像现代人基本靠买。
假如说传统文化里面没有这样的生活方面的指导,对于农村来说就比较乱套,一个村子里面做各种事情都是需要大家相互帮忙的,独门独户自己是玩不转的,比如:今天腊月二十四,村里有几家杀猪的,有几家在扫房子,还有几家在做馍馍做豆腐,这些事情除了打扫房子,厨房里做吃食自己一家人就搞定了,但是其他的事情需要村里人的帮忙,如此一来,各家干各家的事情就很难找到人帮忙,隔天到自己家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也找不到人,这样就会耽误大家的事情,不能使生活如意且有效率的进行。有了这样的习俗大家都约定俗称,很多事就简单了。
再比如:村里杀猪基本都是几家约好的某一天同时动手,一家家的都有人帮忙也热闹,老一辈人磨豆腐做粉条这些活计都不是一家人就能完成的,需要几家人合起来一起做才能做快做好,如果是老一辈干过这些事情的人就很清楚,我六七岁的时候家里也自己做粉条做豆腐。现代人生活条件比较好,过年除了必要动手做的吃食以外,其他的都能买到,能买到谁还自己费劲去做啊!也就越来越少的人能体会到这种大集体互相帮衬过日子的乐趣了。
现在基本也没人把这种习俗当回事,当然也没关系,年前你觉得那天想干这些事情,干就行了,社会在变化,文化当然也会发展,文化是引导和服务于生活的,以前的某些习俗不适合如今的社会了,当然也会在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发生改变。
题目中的这种说法,只是为了能人们能在集体中繁忙的时间段更好更快的做事情,跟迷信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现在有些人用有色眼镜看待传统文化,这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传统文化就是一种生活的规范和技巧以及趋吉避凶的美好愿望,你可以照做也可以不做都没有关系,又不会阻碍人们的正常生活,社会中的一切在发展中优胜略汰,文化同样也是如此,祖先们其实是很有智慧的,他们在不断的总结生活方方面面的经验。
作者的回答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沧海桑田专注于有趣的诗文写作,喜欢的请大家关注噢!后续更精彩!
为什么要在腊月二十五磨豆腐吃?
腊月二十五磨豆腐的风俗也是从前的做法了,现在的人很少去磨豆腐了。记得我小时候过年之前,家里拿着一小袋子黄豆,交给专门做豆腐的豆腐坊加工豆腐,另加加工费。然后用两个大盆把豆腐端回家,把它们都在室外,腊月天气冷一直吃很久不坏。
那时候家里过年的熟食很少,毕竟富裕的人会买一挂猪下水自己处理干净的,煮上一锅猪头肉,这就是过年的肉食了。家庭条件一般的人家就多买一些豆腐,把豆腐做成各种菜品,丰富了过年的餐桌。豆腐的谐音是“都福”,所以,豆腐也是吉祥菜品,讨个吉利。
豆腐的做法在我们山东老家有很非常多的码吃法,介绍4种常见吃法。
1、花椒水腌制豆腐泡。把豆腐沥干水分,切成均匀的方块,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捞出,可以多炸一些,放在一个盆里。然后另外一个锅里放适量花椒和盐,加水煮沸,放凉后把花椒水倒进豆腐泡的盆里,腌制入味后,豆腐泡很清口好吃。
2、鱼头炖豆腐。鲤鱼鱼头处理干净后煎下,然后加姜片、葱段爆香,再加适量胡椒粉,倒入开水,把豆腐切成小块放入锅中,煮10分钟左右,适量放盐煮一会,最后放蒜苗末,起锅放入汤盘内。鱼汤和豆腐都是白色的,一道健康菜品。
3、自己腌制臭豆腐。把豆腐切成大块放在笼屉上蒸熟,拿出放凉后切小块,像豆腐乳大小那样,找一个玻璃罐头瓶子彻底清洗干净,晒干水分,把豆腐块放在瓶子里,不要压碎了,放适量的盐,盖上盖子等豆腐自己发酵,闻到瓶子里的臭香味了,就发酵好了。是那种闻着臭,吃起来很香的口感。
4、香椿芽凉拌豆腐。生豆腐切成小丁放盘里,新鲜的香椿芽或者在冰箱里存放的香椿芽,切成碎末撒在豆腐上,淋上香油和酱油,清口好吃的一盘菜就完成了。
我们家乡泰安有三美,白菜、豆腐和水,也许是泰山脚下的水质好,做出来的豆腐水嫩嫩的,我现在在沈阳,总感觉这里的豆腐太粗太硬了,口感不好。
一会去超市买菜,也图个“都福”,买上几款豆腐回来炸豆腐泡腌制一些。朋友们,你们春节的美食准备充足了吗?
现在农村还有家家磨豆腐的吗?
可以肯定的说,现在乡下腊月二十五磨豆腐的很少有了,但也不是一家也没有了。因为以往春节前,要先办年,就是置办过年用的物品,赶年集买鞭炮买鸡鱼肉,买新衣,也要置办下够吃完整月的食品,豆腐也是其中之一,还挺重要,因为豆腐,也作都福,一家人都有福,吉祥如意,年夜还要和馒头水饺一起压锅里,代表来年五登都丰收!所以乡下办年,不只是置办年货,还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预祝向往!也是对过去一年的总结告别,对自己辛苦一年的奖励!既往开来!
儿时记忆里 父母一大早,就推磨磨豆子,差不多到傍晚才做成豆腐,一盘热气蒸藤的豆腐端上来,再有点辣椒水,小咸菜,煎饼,大葱,一家人围座在一起,这日子真的温暖如春啊!
现在故乡有一家家做豆腐的专门店,不再家家做豆腐了,可年夜的水饺里一定还有那白嫩柔香的都福的!没有了亲自做豆腐的辛劳,但浓浓的都福香依然香飘万户千家!
磨豆腐是啥习俗?
民俗:腊月二十五.磨豆腐是啥习俗?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其实这些过年的老话俗语都不是为了琅琅上口,而随意胡诌编制的,其实每句都有一定的说法和一些来历,二十三是送灶王爷上天言好活的日子,不给灶王爷整点糖瓜甜甜灶王爷的嘴,汇报时候会说不好听的话的,吃了糖瓜则不同了,说话甜甜蜜蜜全是好活。
二十四扫房子的传说是一个坏神仙,为了报复百姓,在玉皇哪里谗言,并且是说自已经把坏的百姓家里做了标记,标记就是谁家有蜘蛛网就是谁,只待玉皇下令,玉皇听信了这坏神仙的谗言,决定腊月二十四晚上去行动,却不料被二十三就去汇报工作的灶王爷听见了,灶王爷是谁啊!那可是我们的一家之主,肯定是向着我们的,赶紧下来给我们说明情况,大家在二十四早上就开始大扫除,将里里外外清扫的干干净净,晚上玉皇派人过来一看,根本没有蜘蛛网的那家,禀报玉皇后,后来了解到了实情,将哪坏神仙也做出了惩罚,但二十四扫房子的习俗却保留了下来。
二十五磨豆腐,二十五也叫迎玉皇,传说在这一天,玉皇会下界亲临,去了解民间实际情况,因为腊月二十三灶王爷虽然做过了汇报,觉得灶王爷说的民间难处有些夸大,玉皇是作为细心之人,还是觉得自己走一遭比较靠谱,当玉皇来到百姓家之后,看到这户人家正在磨豆腐,玉皇没有见过这是何物,取来一些尝了一尝,觉得味道难吃而且相当的粗糙,很是难以下咽,回去之后立即安排给民间分发金银财宝,在除夕夜财宝会从天而降,降落到每户人家,其实玉皇吃的不是豆腐,而是制作豆腐剩下的豆腐渣,所以相当难吃,但为了能够每年都有财宝领取,每年的腊月二十五还是要进行磨豆腐的。
这些民间习俗都是对于来年远景的一种期盼,尤其是在过年期间,更是要往好的方向走,说好活,民间过年的习俗颇多,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在过年期间你的农村老家,都有什么习俗呢?欢迎大家补充评论留言,谢谢。
24千克的黄豆能磨豆腐30千克每千克的黄豆能磨豆腐几千克磨1千克的豆腐需要黄豆几千克?
解答
考点: 整数、小数复合应用题
专题: 简单应用题和一般复合应用题
分析: 25千克的黄豆能磨豆腐30千克,根据除法的意义,磨1千克豆腐需要黄豆25÷30千克,则用45千克黄豆能磨豆腐45÷(25÷30)千克.
25千克的黄豆能磨豆腐30千克,根据除法的意义,每千克黄豆能磨豆腐30÷25千克,根据乘法的意义,用每千克黄豆可磨的豆腐数量乘黄豆数量,即得45千克黄豆能磨多少千克豆腐.可列式为:30÷25×45.
25千克的黄豆能磨豆腐30千克,45千克是25千克的45÷25倍,根据乘法的意义,45千克黄豆能磨30×(45÷25)千克.
解答: 解:根据题意可列式为:45÷(25÷30),30÷25×45或30×(4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