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雷,难道地产行业的好日子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
暴雷,难道地产行业的好日子真的一去不复返了吗?
“宁可不接工程,也不要为了业绩而承接工程,经营口对准市政、基建、财政项目,房地产项目要慎之又慎”!公司高层会议的记录里的领导讲话如是说。
在工程行业摸爬滚打近十年,见证了行业的兴盛和繁荣,也目睹了行业的没落与惨淡。去年340家开发商宣布破产,郑州春节期间新房交易20套。刚过春天,地产却进入了寒冬,建业地产结构调整,死不承认裁掉了61%的员工,名门地产简单粗暴放假3个月。高周转的时代已经到来,如同郁亮所说,地产进入了黑铁时代。
毫无信心的需求者郑州去年春节销售销售了16万套,最高的2016年销售了33万套,不是房子太好卖,而是需求太旺盛。反观现在,市场冷静得可怕。或许是大家“买涨不买跌”的从众心理,或许是疫情经济双重压力下的无奈之举。尽管中央出台降准、降息,地方也纷纷出台限跌令,可没有信心的需求者,让楼市成为了一潭死水。
随便问一个人,随便在网上搜一搜,得到最多的是:“房价还会继续跌”。而有些地方又存在着房价腰斩、膝斩、脚斩,跌倒吐血的购房者无力偿还贷款,法拍房纷纷出现。
焦虑不安的供给者去年年底,我负责项目的甲方董事长莅临现场,对进度十分不满,但他仍然没有改变一贯的强硬姿态,当着我的面训斥他们的高管,又是力度不够,又是执行力差,总之我们的进度不利,就是他们的管理不够强硬。而他最务虚的一句话就是:“不要担心我们拖欠的那一点点工程款,我手里有十几个亿的资产,你们不要有顾虑,只管推进就可以”!
是的,放在前几年,正在进行的工程约等于钱,而如今却变成了烫手山芋,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本来成本增加,利润下滑,但利息却在持续攀升。无奈之下只能降价变现,越降价越没人购买,走进了死循环。
惴惴不安的下上游在这样的背景下,谁会再投资增加供给,增加了供给没有需求,又有谁来承建、谁来供应材料。年前和一个长期承接恒大精装修项目的老板吃饭,联系材料供应商,业务很难达成。喝了一口酒,他慢吞吞的说到:“以往,这些供应商听说我接了恒大的活,纷纷上门,表示愿意垫资,如今他们只想不接到我的电话”。同样的,我们集团下属的商混站也实行了现金交易的制度。
再下游的劳务年前工程款回收都不太顺利,有些年后还在持续的走着讨薪之路。而农民工也在家里,不像往年,十五之前就纷纷离开了家。
房地产早晚都会走到这一步,往日的好日子一定是一去不复返,接下来将会慢慢的平稳过渡,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P2P都不可信了?
说都不可信,太绝对了...不过,p2p本来就是监管缺失的产物,我自己就雷了3个平台,目前很后悔..连上海国资委的联璧和斐讯,和华夏万家
都坑死我了,那是全民诈骗,联合京东,苏宁,国美,推啥,智千汇,蜂雷,各种广告,目前就是死皮懒脸不管,斐讯那么多地,厂房,为啥不卖掉赔偿投资人??
国企绿地集团暴雷?
绿地爆雷,这个说法并不严谨。
因为对于绿地来说,只是有债务展期而已,并没有实质性的债务违约,即便违约也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对于绿地这样的国企,它的控股股东是谁?能眼睁睁看着它自生自灭吗?显然不会,毕竟作为民企的恒大,都有官方力量介入开展风险化解工作呢。
那么绿地酒店作为绿地集团诸多业务中的一项业务,在这个时候,酒店作为通常来说的优质资产业务,它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继续好好经营,多给绿地贡献现金流而已。
力压四通一达的龙头怎么了?
从你身边那些已经变得懒散、邋遢、萎靡不振的顺丰快递小哥身上,就可以看出顺丰已经完蛋,贵重物品我现在只用京东快递和EMS。
P2P平台接连暴雷?
问p2p能投, 和问股票能买吗 都是一个问题, 有得买股票赚钱,有的买股票亏倾家荡产。 应该问 具体的平台的, 具体的分析。 如果p2p 不加撸毛收益,单纯收益就是10左右, 有啥必要买呢, 还天天担心,你还要加上精力成本,心态成本, 对比起来这个投资 很划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