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五渣,RYU月轮实力怎么样
战五渣,RYU月轮实力怎么样?
S4赛季的PYL所在LGD战队确是命运多舛,春季赛第一轮的狂扫13积分!但是到了此轮时候仅仅拿到3点积分!最后也是以一分之差无缘季后赛。接踵而来的便是队里ADC选手Styz的离队门事件。让LGD本可匹敌UZI和zero的下路组合瞬间崩溃。然后便是S4大赛国服最后一张决赛门票了,和OMG的苦战中虽然PYL发挥出色不过最终还是憾负OMG。只能说PYL整个人都不好了。
不过由于LGD今年冬天的强劲引援,Imp的加入让PYL的辅助才华可以尽情发挥。和UZI比肩的ADC,也让给LGD在下赛季的实力有了质的提升。
两伊战争时双方各有几个装甲师?
两伊战争期间,伊拉克有6个装甲师,两个独立装甲旅;伊朗4个装甲师,两个装甲旅。伊拉克比伊朗优势相对要大,运用的战术比较成功。
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初期,伊拉克六个装甲师:
第二军团三个装甲师——第六、第九、第十装甲师;
第三军团三个装甲师——第三、第十、第十二装甲,两个独立装甲旅(第十、第十二);
伊朗军队(驻扎在伊拉克边境的)有三个装甲师,另一个一年后才组建:
第十六、第八十一、第九十二装甲师,两个装甲旅(第三十七、第八十八);
而另一个伊斯兰革命卫队的“纳杰夫·阿什拉夫第八装甲师”是在1981年9月29日“Operation Samen-ol-A'emeh”(萨蒙·奥尔·阿梅)行动之后才组建的。该师是第一个利用缴获的伊拉克坦克组建的伊朗装甲部队。
两伊战争期间,双方展开的最大一次坦克战是“纳斯尔行动”(Operation Nasr)。
“纳斯尔行动”发生在1981年1月5日-9日,是两伊战争期间的一场重要战役,也是两伊战争中双方展开的最大一次坦克战。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军队首先入侵伊朗。当时伊朗国内政局动荡,正规武装力量被削弱,包括伊朗空军。但伊朗空军还是有力的打击了许多伊拉克军事和工业目标,伊拉克的攻势随即减缓,双方陷入城市战中。到11月,伊拉克的进攻完全停止。
尽管如此,由于伊朗军事实力不如伊拉克,加上当时美国的制裁,使伊朗没有足够的零备件以及设备来维持其战斗力。因此,伊朗在用兵方面比较谨慎,以保存实力为主。尽管伊朗正规军和民兵顽强抵抗减缓了伊拉克的进攻,伊朗还是耗费三个多月的时间才将其增援部队部署到交战前线。
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后,伊朗前西方盟友特别是美英两国对伊朗实施制裁,当时号称世界第五大军事力量的伊朗军队一落千丈。而与此同时,伊朗国内一支新兴的武装力量开始崛起,这就是“伊斯兰革命卫队”。由于伊斯兰革命卫队与原来的伊朗正规军之间彼此都不买账,双方矛盾冲突不断。并缺乏协调互助,且各自为战,结果严重阻碍了伊朗对伊拉克开展有效的军事行动。不过,伊斯兰革命卫队独立开展行动并收获不少,受到伊朗国内民众的广泛认可。
在此情况下,伊朗总统巴尼萨德说服了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由他来指挥伊朗正规军开展行动。巴尼萨德亲自坐镇前线,着手制定行动计划,准备对伊拉克军队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攻势,行动代号就是“纳斯尔行动”。此次行动全部由伊朗正规军来进行,如果行动取得成功,对巴尼萨德来说,不单在军队,同时还在政治环境动荡的伊朗政界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纳斯尔行动”计划于1981年1月5日进行,由伊朗正规军从胡齐斯坦省的迪兹富勒(Dezful)市向苏桑盖尔德(Susangerd)发动进攻。伊朗胡齐斯坦省是伊拉克军队主要攻击的省份。担任主攻的伊朗部队是:第十六装甲师、第九十二装甲师的三个装甲旅以及第55空降旅。
具体操作就是,伊朗装甲部队从胡齐斯坦省东北部渡过卡尔赫(Karkhen)河,穿越苏桑盖尔德和阿瓦兹两市,然后沿卡伦河西岸向前推进。与此同时,被伊拉克围困的阿巴丹(Abadan)城内的伊朗军队展开突围,与来自北方的装甲部队汇合。
理论上来讲,这次行动如果能够出其不意的话,有希望取得胜利。伊朗为此战而集结的装甲部队规模比伊拉克大。然而,巴尼萨德毕竟是文职总统而非军事家,他根本没有去了解,伊朗军队开展联合作战行动的实际能力。俗话说,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巴尼萨德的计划存在很多缺陷,具体有以下几点:
1、“伊斯兰革命”期间,原伊朗国王的军队遭到大规模清洗,许多高级将领以及大批军官或逃亡国外或被监禁等等,军中缺少用兵将才。
2、即使在革命爆发前,伊朗装甲部队也很少进行实战演练,革命爆发后就更不要说。
3、致命的一点,革命后,伊朗很多正规部队被解散,一时半会要征召起来谈何容易!而支援装甲坦克的步兵本来是由伊斯兰革命卫队负责,可此次行动巴尼萨德却将革命卫队排除在外。面对相当重要的缺少坦克支援步兵问题,巴尼萨德只能用第55空降旅来代替。
4、雪上加霜的是,伊朗没有足够的直升机、火炮以及弹药来支援空降兵快速跟进。
5、发起行动的地理位置选择错误。苏桑盖尔德周边地形泥泞,且容易爆发季节性洪涝,以至于形成沼泽泥潭。这种地况下,伊朗的装甲坦克岂能正常发挥作用?结果会造成坦克行进速度缓慢,步兵只能尾随坦克跟进,而坦克两翼就空空荡荡。部队前进队列越拉越长,伊拉克空军随时会侦察到。
根据以上几点就可得出结论,结果就是伊朗必败,也是意料之中!
“纳斯尔行动”具体实施情况
1981年1月5日,在经过短暂的炮击后,伊朗军队开始发动进攻,伊朗军队架设浮桥越过卡尔赫河。由于地面泥泞,300多辆坦克只能在事先铺好的道路上行进。因此道路窄,伊朗军队被迫列成4个纵队前进,前面3个装甲旅,最后是步兵支援部队。由此整个装甲部队两侧翼完全暴露出来,就好比一个人,将自己的肋骨送给别人打。从伊拉克侦察机发现伊朗军队的动向后,就已经决出胜负了!
伊拉克马上调遣第10装甲旅部署在伊朗军队前进路上,并且将坦克车体隐藏在战壕中只留炮塔在外,炮口朝下士兵从塔顶观察敌情。同时在道路两翼也部署了坦克,准备随时打断伊朗的“肋骨”。另外,伊拉克军队还有大量直升机协同作战,它们包括Mi-8,BO-105,Alouette III(云雀III)和Sa-341/342“瞪羚”等武装直升机。一切准备就绪,伊拉克军队守株待兔即可。
1月6日,由于侦察能力差,面对陷阱,伊朗人丝毫没有察觉。当目标出现后,伊拉克人狩猎开始,同时从三个方向对伊朗军队展开攻击。被打蒙的伊朗军队企图突围,可损失惨重。又试图发挥坦克的机动优势,可一离开道路就马上陷入泥潭,接踵而来的就是伊拉克的炮弹,伊朗第一装甲旅很快就几乎殆尽。
但伊朗军队还是毫不畏惧,没有丝毫撤退的迹象,反而重新组织准备再次发起反攻。结果可想而知,伊朗第二装甲旅的结局也一样。虽然伊朗的“AH-1J眼镜蛇”直升机加入了战斗并摧毁了几辆伊拉克坦克,但这种努力收效甚微,依旧减轻不了伊朗地面部队的压力。
更为残酷的是,拥有反坦克武器的伊拉克机械化步兵也加入了战斗。对于伊朗军队来说,这简直就是一场大屠杀。而伊拉克空军又把伊朗的渡河浮桥炸了,还没来得及过河的伊朗空降兵只能望河兴叹!这下可好,伊朗装甲部队的退路都被掐断啦。
到1月8日,伊朗的反攻仍然毫无章法,两个装甲旅几乎全灭。第三装甲旅却仍然组织反攻,可依旧毫无进展,最终决定停止行动撤退。在此关键时刻,伊朗工兵立下汗马功劳,迅速将浮桥架设好,使最后这个装甲旅成功脱险。
在伊朗军队溃败的同时,被围困在阿巴丹的伊朗军队准备突围与装甲旅汇合。可结果还是徒劳,伊朗军队在损失惨重的情况下被迫退回城内。
此役产生的具体后果
这次惨败对于伊朗军队来说后果极为严重。伊朗损失214辆坦克,约100辆自行火炮,几架“AH-1J眼镜蛇”直升机等,第十六和第九十二装甲师损失惨重。很多陷入泥泞的伊朗坦克被伊拉克缴获,一些甚至卖给了约旦。
而伊拉克只损失45辆坦克和50辆其他装甲车,他们的损失被弥补回来了。
不久,出于危险境地的巴尼萨德与一名伊朗空军飞行员一起叛逃国外。在肃清伊朗政局后,伊斯兰共和党的政权得以巩固,国内局势逐渐稳定。伊朗政府大力改革,伊朗军队得以重振。伊朗革命卫队与正规军团结一致,协同作战,伊朗的军事能力不断提高,最终走出阴霾!
由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东计划主任安东尼·科德斯曼和美国国家安全领域独立国防顾问亚伯拉罕·R·瓦格纳合著的《现代战争的教训》(第二卷:伊伊拉克战争)第10章这样描述到:
“事实上,伊拉克缴获的装备如此之多,以至于能够在巴格达郊区上演一场令人难以置信的演出。这并没有包括伊拉克的全部收获,而只包括可以立即使用或很容易修复的装备。伊拉克的消息人士称,自三月份以来,伊拉克共俘获了1298辆坦克,155辆装甲步兵战车,512门重型火炮,6196门迫击炮,5550支无后坐力步枪和轻武器,8050枚火箭推进榴弹,60694支步枪,322支手枪,6156个通讯设备,501台重型工程设备,454辆卡车,1600辆轻型拖车,16863个化学防御装备和16863个骨灰盒........最近失败之后,伊朗在南部几乎没有防御能力,当时只有不到200辆坦克。”
玩游戏时一个战五渣逆风局如何翻盘?
王者荣耀游戏中最怕遇到逆风局,逆风局各种情况都会发生,比如队友吵架,比如有人挂机,这样往往游戏就输了大半了,那么逆风局该怎么玩呢?今天给大家带来逆风局玩法思路,一起来看看吧。
1、一旦遇到逆风局(玩王者荣耀肯定能遇到逆风局),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猥琐发育,千万不要乱了自己的节奏,每一个位置需要在自己的战线上猥琐发育,更不要去浪,也不要去对面野区浪。对面若有优势肯定会推己方防御塔,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把兵线控好,利用防御塔,逐渐的拉进经济差。
2、第二点就是对刺客来说,刺客在逆风局中的作用相当的重要,由于刺客的灵活性比较强,输出也很高,逆风局刺客要做的就是及时打野发育和游走Gank,要眼观三路,一旦有一路发生小规模团战,及时支援,以多打少,逐渐扳回局势。如果碰到大逆风,刺客还需要多出几件防御装,在保证自己生存的前提下,打出输出。
3、在逆风局中对于其它位置来说,法师型英雄主要是打控制和输出,逆风局中法师需要的是保证自己的生存,不断的打出控制和输出,所以法师出对装备,出点肉装很有必要;而战士要做的就是出肉装,多抗一会对面的输出,为己方英雄提供更大的输出空间;射手型英雄需要多出输出装,在战士为自己提供空间输出的时候,打出最大输出伤害;辅助和坦克则需要保护好己方的后排,防止被切。只要五个位置齐心协力,逆风局翻盘还是很容易的。
总而言之,碰到逆风局千万不要摆烂挂机,更不要骂队友,要调整好心态,不要乱了节奏,猥琐发育,越挫越勇,就可以很容易实现翻盘。当然以上只是小编的个人意见,估计大多数农药玩家都有打逆风局的心得,希望广大农药玩家越打越好,早日上王者。
RNG小虎居然以1955票稳居榜首?
LPL赛区“评选五渣选手”,万万没想到RNG战队的小虎居然以一己之力,完败其他四人。毕竟小虎也是打出过许多厉害的战斗,但是现在以1955票稳稳的拿下了五渣的榜首。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LPL第九周战五渣评选,上榜的分别是VG战队辅助Aix、RNG战队中单小虎、V5战队打野Pepper、BLG战队上单ADD、TOP战队ADCLokeN。有趣的是RNG战队的小虎莫名其妙的拿下榜首,总票数的83.4%一个人就夺得了1955票。关于小虎的以如此大优势拿下战五渣的榜首,其实是很吃惊的。就在不久之前,小虎配合UZI以二人之力对抗对面五人。最后UZI和小虎的默契配合之下,居然拿下了击杀三人,剩下两个残血逃窜。最重要的是小虎和UZI两人居然都没有死,真心是打出了奇迹!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小虎和UZI配合的第一次。早在S8赛季的时候,小虎就与UZI两人配合对抗敌方五人,UZI完美无瑕的拿下四杀!可以说这种种奇迹般的战绩在身,小虎怎么也不应该算战五渣呀!但是现实却是小虎以一己之力,完败其他四位战五渣。这就不得不说小虎在最近的几场比赛的表现了,实在是让人惊诧这真的是小虎吗?最近RNG战队迎接了二连败,在与IG的对战中,小虎的发挥令人感到了恐怖。拿到了瑞兹的小虎,居然Rookie的球女虐打,最终球女以8/0/8的记录获得了比赛的胜利。有趣的是小虎独自一人就贡献出去了五个人头,没有发挥一丝的作用,整局比赛持续22分钟宣告结束!在随后与SDG战队对战中,小虎的发挥更是凄惨。在第一局使用冰女的时候,被SDG战队的飞机吊打。在最后一波小虎再次犹豫不决,由于小虎的迟到,RNG战队第一局比赛宣告了失败。甚至在最后时刻,RNG战队送了飞机一个四杀!那么这位战五渣榜首小虎的实力究竟如何呢?其实小虎的实力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心态却是非常的不稳。这也就导致了小虎在比赛里面的发挥十分的飘,有的时候可以说是拯救团队的英雄,但是有的时候有真心拖了团队的后腿。希望小虎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发挥最好的实力面对每一局比赛。
巅峰期的关东军能打过德国第6集团军吗?
关东军,1919年就在东北成立,驻扎在金县、大连地区的“关东州”而得名,其巅峰时期拥有15个步兵师团,多个独立混成旅团,两支陆军航空兵部队,拥有兵力80余万,但对外号称百万之众。
保卢斯上将(战败前刚被希特勒任命为陆军元帅)指挥的德国国防军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战败前,已由德国B集团军群划归德国顿河集团军群管辖,总兵力将近30万,拥有榴弹炮、迫击炮等各类火炮3500门,坦克、装甲车约1000辆,战时获一支空军航空兵火力掩护。
下辖有3个步兵军,1个装甲军,3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步兵师,14个步兵师,1个高炮师等。
此外,有集团军直属部队,包括4个工兵营、2个烟雾发射器团、2个迫击炮团、4个轻型榴弹炮团、4个重型榴弹炮营,3个重型炮兵营等。
第6集团军是德国国防军的精锐部队,战斗力非常强悍,仅第24装甲师带头冲锋,率1个摩托化师和2步兵师,就突破俄军顿河防线,将苏军逐出了卡拉奇。
击溃了苏军约12个师,5个装甲旅,进逼阿勃加涅罗沃地区,苏军被迫抽调斯大林格勒方面军5个集团军的兵力组建新的东南方面军。
所以,一旦第6集团军装甲部队打头阵,率摩步师和步兵师进攻,即使关东军兵力数倍于德军,在地势平坦的开阔地带爆发冲突,也是日本关东军所无法阻挡的。
原因很简单,关东军由于却乏坦克和重型火炮,所以难以让德军装甲部队的凌厉攻势停滞下来,在钢铁的大比拼中,缺钢少铁的以轻武器为主的日军,只能败下阵来。
当然,换成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地方,即使德军有装甲部队和重型榴弹炮,也不一定能攻下来,日军轻重机枪特别是三八步枪的精准射击,将令德军第6集团军付出高昂的代价,所以日本关东军也并非一无是处,所谓被德军吊打,那是不太现实的。
关键看在什么地方打仗,倘若是山地战,日本关东军就未必吃大亏,由于德军机械化部队的优势不能发挥,所以日军反倒可以发挥轻武器精准射击的优势,给德国步兵以大量杀伤。
所以关于巅峰期的关东军与德国第6集团军的对垒,这曲关公战秦琼的大戏,个人以为只能是半斤八两,各有优势,也都各有软肋。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