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显是谁的儿子,唐朝李显有几个儿子叫什么名
李显是谁的儿子,唐朝李显有几个儿子叫什么名?
唐中宗李显有四个儿子,长子李重润,第二子李重福,第三子李重俊,第四子李重茂。
1.长子李重润:即“懿德太子”。生于683年,原名李重照,为避武则天讳,改名李重润,生母是韦后。701年,被武则天仗杀,年19岁。706年李显再次即位,追封为懿德太子,陪葬乾陵,号墓为陵。
2.第二子李重福:庶人。生母是后宫某氏,初封唐昌王,705年封谯王。710年,李重福起兵造反,事败,投漕渠自杀,碎尸示众,废为庶人,以三品礼下葬,年31岁。
3.第三子李重俊:即“节愍太子”。生母是后宫某氏,初封义兴郡王,705年封卫王,706年立为太子。707年7月,李重俊率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造反,史称景龙政变,攻击皇宫失败奔终南山为部下所杀。唐睿宗即位,追封为节愍太子,陪葬定陵。
4.第四子李重茂,即唐殇帝。也是幺子,生母是后宫某氏。初为温王。710年5月,立为太子。3天后即位,改年号为“唐隆”,时年16岁,史称唐殇帝。6月,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拥立唐睿宗李旦复位,废黜李重茂,恢复其温王爵位,先后幽禁于集州、房州。714年,李重茂忧郁过度而死,年20岁。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被立为皇太子。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皇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光宅元年(684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圣历二年(699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神龙元年(705年)复位。中宗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唐中宗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去世,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陕西富平)。
李世民与武则天圆房当夜?
李世民可是皇帝,是大唐帝国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可是住在皇宫中的,这皇宫中如果房梁会掉落的话,那只能说发生了地震或异象。
武则天的父亲是武士彟,原本是个商人,因为资助唐高祖李渊起兵反隋,唐朝建立后,武士彟作为功臣受封为工部尚书,后转为荆州都督,正式从商人进入权贵。而武则天正是因为父亲功臣的身份才得以进宫,武则天进入唐太宗李世民的后宫时只有14岁。
武则天除了自已父亲的这一层关系外,武则天还与当时唐太宗李世民的燕德妃有亲戚关系,燕德妃的母亲与武则天的母亲是堂姐妹,也许武则天能进宫当上才人,也有燕德妃的功劳,要知道当时的后宫可不是什么人都能进,能进入后宫并且有品级的人,非富即贵。
所以14岁的武则天一进宫就做了才人,才人虽然地位较低,但总算在后宫有个品级,武则天进宫当年,李世民已经40岁了。40岁的李世民正值壮年,而14岁的武则天则刚刚进入生育年龄,按理说,完全有机会生育子女的。
当时的唐太宗李世民有一位皇后,就是长孙皇后,而且妃子的话,包括武则天在内有记载的就有14人,李世民是否与武则天同房,这个是有争议的,从历史的角度看,有可能同房,但没有生育子女。
当然了,唐朝没有像清朝一样详细记载皇帝的同房记录,但是唐太宗并不是个好色的皇帝,相反是个勤劳的皇帝,其与长孙皇后及各位妃子的关系都不错,虽然李世民抢了他弟弟李元吉的老婆,但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如果李世民与武则天有同房,并且房梁掉落的话,那么时间应该是在武则天进宫之后的638年开始,到李世民去世的649年为止,这中间的11年间,除了李世民晚年身体原因,这中间也只有不到十年的时间。
根据史书的记载,唐朝在633年京城长安发生地震,之后直到677年京城长安又发生了地震,在这两次中间,长安没有发生地震。
633年,武则天只有10岁,还没有进宫,677年,李世民早已去世,所以李世民与武则天同房时,肯定不会发生房梁掉落的情况,那可是皇宫啊,戒备森严,又是大唐帝国的首都,而且当时正是唐朝的盛世,也排除有人作乱的可能,谁敢在李世民当政期间作乱啊,李世民可是玄武门之变登位的,对于作乱轻车熟路。
那么当时武则天与李世民同房时,有没有异象发生呢?应该也没有,反正没有记载,像闪电、龙卷风这样的异象,应该不会发生在皇宫。
所以李世民与武则天同房时,房梁会掉落,纯属瞎编,无非就是小道消息,或者后人编撰出来的故事,目的就是为了说明李世民没有和武则天同房,是因为有上天阻止(房梁掉落),其实这种说法很可笑。
作为李世民的才人,武则天肯定与李世民有过同房,只是没有生孩子罢了,李世民的最后一个孩子是出生在634年,在这之后,李世民就再也没有生育过子女。
虽然从634年之后,李世民没有生育子女了,但总是男人,也有需求,而且有一堆女人,自从武则天638年进入后宫,实际上李世民的生育能力就没有了,所以武则天没有生育孩子。
按常理来说,武则天想要保住荣华富贵,肯定要生育子女才能保住,但是没有,因此武则天在唐太宗李世民去世之后就得离开皇宫出家,因为她没有生过子女。
武则天与李世民没有生育子女的原因是因为李世民这个时候已经没有生育能力了,或者生育能力低下,导致武则天生不出,并不是因为他们没有同房,或者同房时房梁掉落下来,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你想想看,如果皇宫中皇帝与妃子亲热时房梁掉落下来,那应该是多么尴尬的事,而且这是对相关人员要掉脑袋的事,以唐朝时期的建筑质量来看,这是极其不可能发生的事,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武则天与李世民肯定是同房了,但是没有生孩子,也没有在同房时房梁掉下来。
唐幺宗是李世民的儿子吗?
唐玄宗是李世民的曾孙子。李世民过来是李世民的第9子唐高宗李治,再过来是李治的儿子中宗李显,然后是李显的弟弟睿宗李旦,再过来是上述两兄弟的母亲武则天,再过来是中宗复位,(中宗死的这一下有一个李重茂继位了一小会儿),睿宗又复位,再过来才是睿宗的儿子唐玄宗李隆基继位;
武则天的几个儿子?
一代女皇武则天一共有四个儿子,他们分别是李弘、李贤、李显、李旦。要说这四个儿子中最出色的,我认为非李弘莫属。
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子,也是武则天的第一个儿子。652年出生,656年武则天当上皇后后,他以嫡长子的身份被立为太子。李弘四岁被立为太子,自小便被当成储君来培养,其人聪明、仁孝,很得父亲李治的喜爱。
唐朝当时大量征兵,那些逃跑或者逾期没有报到的士兵都会被处死,家属也会被连坐,李弘向唐高宗进言,那些被连坐的家属太无辜,请求免除他们的刑罚,高宗应允了。
后来高宗出行洛阳,让太子李弘监国。此时正值旱季,城中闹灾荒,士兵没吃的就用树皮来充饥。李弘知道后,就派家仆给他们发放粮食以保证供给。李弘也因此以仁德闻名天下。
李弘本来是李唐最优秀的继承人,却在公元675年出行洛阳的时候突然去世,年仅二十三岁,唐高宗对爱子的离世非常伤心,追谥他为“孝敬皇帝”,并按照天子的礼仪给他下葬。父亲追谥已故的儿子为皇帝,这在中国整个古代史中都很少见,可见唐高宗是多么疼爱这个儿子。对于李弘的死,后人也是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李弘向来体弱,在洛阳是病死的。一种说法是李弘是被母亲武则天毒死的。原因是李弘在监国期间曾经为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两个异母姐姐说好话,而他的这两个姐姐是母亲武则天的死敌萧淑妃生的,李弘因此得罪了母亲。后来唐高宗因为向来体弱而有让李弘提前继位的想法,这样本来独揽朝政的武则天的权力就会被收走,所以武则天为了权力就毒杀了儿子李弘。不管真像是什么,武则天这个最优秀的儿子就这么英年早逝了。
李弘死后,他的弟弟李贤被立为太子。李贤是唐高宗第六子,武则天的第二子,他容貌俊秀,而且文采飞扬,曾经召集文官注释《后汉书》,还请来王勃做他的老师,如果他不当太子,估计可以做一位颇有文学成就的富贵王爷。可是他偏偏做了太子,而且还有一位野心勃勃的母亲。李贤做太子期间表现也是可圈可点,曾经三次监国也都完成的不错,可与母亲武则天的关系却非常紧张。如果说李弘是不是武则天毒死的,我们还不确定,但李贤是死于武则天之手却是毫无疑问了。武则天先是在宫中放出传言,说李贤是武则天的姐姐武顺与唐高宗生的孩子,先让人们质疑他的正统性,然后又频繁的用书信斥责他不孝,使他越发感到恐惧和不安,做事情也就越来越不靠谱。
后来武则天看时机成熟了,就派人诬蔑李贤谋反,并在东宫搜出了百副铠甲做为证据,李贤因此被废为庶人幽禁起来。三年之后又被流放到巴州,684年唐高宗去世后不久,李贤就被武则天派人逼着自杀了。至此,武则天两个可堪重任的儿子都死了!
李贤在680年被废后,武则天第三子李显被立为太子,他是武则天的儿子中最无能的一个。由于老实懦弱,李显得以不被母亲忌惮而在唐高宗去世后顺利登上帝位。但懦弱无能的人偏偏又娶了个强势又不安份的老婆。李显刚登上皇位,便要提拔他的岳父韦玄贞为侍中(几有可能是韦后吹的枕边风),辅佐大臣裴炎以韦玄贞没有功绩为由给拒绝了。李显大怒说:“我把我的天下给韦玄贞都可以,更何况一个侍中!”裴炎把李显这话告诉了武则天,武则天大怒废了李显,把他贬到了房州做庐陵王,此时的李显做皇帝还不满两个月。李显被贬房州后每天都过的提心吊胆,生怕哪一天自己就跟哥哥李贤一样被赐死。在经历了十几年这种苦楚生活之后,李显于698年被接回洛阳,重新被立为太子。这次他变聪明了,夹着尾巴做人,再也不敢逞强了。到了705年,武则天病重,朝中大臣发动神龙政变,武则天被逼退位,李显第二次做了皇帝。由于在房州那些难熬的岁月里,都是老婆韦氏陪着,所以再次登基以后,李显对韦氏是百依百顺。不但让韦后把持朝政,就连韦后给他戴绿帽子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这韦后还不知足,最后伙同女儿安乐公主把李显给毒死了。李显也是武则天的儿子中,活的最窝囊也是死的最窝囊的!
最后来说武则天的小儿子李旦,李旦是弟兄四个里面最识实务,也是结局最好的一个。684年,做了五十多天皇帝的李显被废后,李旦登基为帝,为唐睿宗。李旦看到三个哥哥那样的结局,所以很聪明的选择了做个傀儡,自己什么都不管,全凭母亲武则天安排。686年,武则天说要还政给他,他连忙推辞说自己无能不能主政,请求武则天继续主政。由于他态度诚恳,武则天也就对他放心了。690年,李旦又多次请辞帝位,要母亲武则天称帝,武则天称帝后李旦被降为皇嗣。
710年,唐中宗李显被皇后韦氏毒杀后,韦后便立李重茂为皇帝,自己想学武则天一样临朝称制。李旦的第三子李隆基联合姑姑太平公主,发动唐隆政变,杀了韦后和安乐公主,逼迫李重茂让位,李旦第二次坐上了皇位。但随之而来的就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两大势力的角逐,李旦怕自己成为儿子和妹妹斗争的炮灰,就在当了两年皇帝后禅位给李隆基,自己做太上皇享清福去了,直到716年病逝。
武则天的四个儿子,不管优秀也好,平庸也罢,有这么一位热爱权势的母亲,注定了他们的一生都是磨难重重的!
李治和唐高宗的故事?
说起唐高宗,许多人应该比较熟悉。公元628年6月,李治出生于长安东宫的丽正殿,三岁时被封为晋王。李治天资聪颖,行至有方,宽以待人,以孝悌出名。李世民曾问他:“《孝经》中什么最重要?”李治回答说:“最重要的是孝道啊,在年幼的时候侍奉父母,到了长大之后侍奉君王,以此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李世民听后大为喜悦。在他九岁时,文德皇后长孙氏去世,他悲痛欲绝,哀悼之情使旁人都为之动容,唐太宗看见后,认为孺子可教,不久之后就任命李治为右武候大将军。但当时的太子却不是李治,而是李承乾。
当时的太子李承乾又是什么样的一个人呢?
揠苗助长
李承乾出生于太极宫,承乾殿,他的名字是唐高祖李渊所取的,意为“承继皇业,总领乾坤。”在他八岁时,李世民便将他立为太子,住入东宫。
在早期,无论是在待人接物、管理政务等方面,李承乾都做的很好。可是唐太宗李世民却还不满意,想让自己的太子变得更好,于是派了十个正直的大臣去辅佐李承乾。这些大臣每天在李承乾身边劝谏他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在百般打击之下,李承乾变得越来越不自信,再加上他患有足疾,于是更加自卑。唐太宗此举,可谓是揠苗助长。在这种情况下,李承乾的压力越来越大,想要找一个人能够倾诉自己的情绪。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喜欢上了一个太常乐人,以此放松心情。不料李世民知道后大发雷霆,认为身为太子,怎么能够与一名乐人勾搭在一起,并下令处死那名太常乐人,以此想要震慑李承乾,规范自己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