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老生鼻祖,京剧谭派的传人还有几个

2023-02-17 06:50:04 75阅读

京剧老生鼻祖,京剧谭派的传人还有几个?

京剧界有句老话“无腔不学谭”,谭派是梨园界的一个传奇。说一下,我知道的谭派,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正。

谭派创始人

谭鑫培先生,京剧泰斗,主工老生兼武生,是三庆班老旦兼老生谭志道的儿子。拜京剧鼻祖程长庚为师,取众家之长,大胆的进行了唱腔改革,把徽派、汉派、京派巧妙的汇合在一起,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谭派唱腔。他有一副“云遮月”的好嗓子,嗓音宽厚婉转,风格清新嘹亮,与孙菊仙、汪桂芬并称老生新三杰,新三杰中谭鑫培的艺术成就最高。1905年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使京剧达到了一个高峰,1917年70多岁的谭鑫培被军阀陆荣廷逼迫带病演出《洪洋洞》,演出一个月后病情加重,一代宗师与世长辞。

京剧老生鼻祖,京剧谭派的传人还有几个

一代宗师谭鑫培(图片源于网络)

谭派特点

我对比了同一时期谭鑫培和其他人的唱片,觉得谭派最大的魅力是把徽音和湖广音衔接的很自然。一段唱腔听的时候很平淡,但听完会不由自主的去回味,那个韵味是很浓郁的,一旦回味完又想再去听,出现了无限循环的共鸣。

谭派传人

谭家是第一梨园世家,家中成员很多都是唱京剧的。从谭志道到谭正岩,谭门七代,薪火相传一个世纪。

家传是谭派的主流,除了家传还有很多入室弟子,京剧前后四大须生都是谭派传人,他们的流派都是从谭派衍化而来,写一些有名的谭派传人。

谭小培,谭鑫培第五子,唱腔猛的一听很像谭鑫培,但仔细听会发现他的嗓音比他父亲的要浑厚些,灌制了不少唱片,虽然一直是唱二牌老生,但对谭派的传承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不愧是谭派第一人。

谭派第一人谭小培(图片源于网络)

王又宸,谭鑫培二女婿,弃官下海,唱腔上得到谭派精髓,韵味浓,还稍微带点孙派的味道,嗓音那真是好,很亮堂。

王又宸(图片源于网络)

贾洪林,被称为“小谭鑫培”,可惜后来嗓子坏了就给谭鑫培当配演了。

谭富英,谭鑫培的孙子,谭小培的儿子,嗓音清脆洪亮,宽厚有力,在谭小培和余叔岩的教导下继承谭派和余派精华,发挥自身优点,形成了质朴大方,简洁自如的新谭派。1933年和雪艳琴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戏曲片《四郎探母》,如今舞台唱的谭派大部分是新谭派。

新谭派谭富英(图片源于网络)

王琴生,谭小培弟子,谭富英师弟。票友下海,多才多艺,嗓音又宽又圆,后来从事教学工作,对谭派的传承作出了很大贡献。

谭徒梅友王琴生和梅兰芳(图片源于网络)

王则昭,谭小培关门弟子,谭富英师妹,女老生,嗓音浑厚还有点沙,她唱的谭派很有韵味的。

王则昭(图片源于网络)

谭元寿,谭富英的儿子,谭门第五代传人。嗓音比较高亢有力,快板唱的明快潇洒很有特点,扮相帅气。

超级帅的谭元寿(图片源于网络)

高宝贤、孙岳、马长礼、李崇善、殷宝忠、这五位是谭富英的弟子。

马长礼的刁德一(图片源于网络)

李崇善(图片源于网络)

谭孝曾,谭富英的孙子、谭元寿的儿子,谭门第六代传人。嗓音高亮,音色更接近谭富英先生,七十多岁依然在传承谭派,很让人感动。

谭孝曾(图片源于网络)

谭元寿先生有40多位弟子,出名的有张克、王平、崔英、卢松,他们都活跃在舞台上。

张克(图片源于网络)

王平(图片源于网络)

谭正岩,谭元寿的孙子、谭孝曾的儿子,谭门第七代传人。遗传了家族的好嗓子就是缺点宽厚,刚开始唱的很像小生,现在老生味越来越浓了,身段是学谭元寿先生的,扮相英俊,进步很大,继续加油吧。

谭正岩(图片源于网络)

谭孝曾弟子也有很多的,我知道有张博恩、吴响军、李钊、白智鑫,青年谭派演员们努力学艺吧。

张博恩(图片源于网络)

吴响军(图片源于网络)

最后祝福谭派艺术生生不息、兴旺发达。

中国京剧院一级老生演员有多少?

于魁智、张建国、杜鹏、杨赤、朱强、张元智、等等。其中于魁智代表作《杨家将》、《四郎探母》、《野猪林》、《打金砖》、《伍子胥》等;张建国代表作《白帝城》、《范进中羊》、《龙风呈祥》等;杜鹏代表作《四进士》、《李陵碑》、《赵氏孤儿》等;杨赤的代表作《西门豹》、《李逵探母》等;朱强代表作《赵氏孤儿》等;张元智代表作《群英会》等;

杨宝森和谭元寿什么关系?

京剧因为是比较早的开班办学的艺术,所以他们并不是很讲究辈分传承,而且京剧是一门比较开放的艺术,这些规矩比较少。但是如果两个人遇在一起,谭元寿必定要叫杨宝森一声世叔。因为两个人都是梨园世家子弟,他们的先辈都是认识的,杨宝森的祖父杨桂云与谭元寿的曾祖父谭鑫培是同时代的演员,应该是比较熟悉的。

而且杨宝森与谭元寿的父亲谭富英年龄差不多,又同时名列四大须生,是同辈论交的,所以谭元寿必定得叫杨宝森一声世叔。至于说师承关系倒是没听说过。谭富英是余叔岩的弟子,杨宝森虽然是学余派然后创新出杨派,但是杨宝森并没有成为余叔岩的弟子,倒是他的堂哥杨宝忠是余叔岩的入室弟子。

中国京剧的主要流派和创始人是?

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被公认的主要流派大致如下:

老生:谭派—谭鑫培,汪派—汪桂芬,孙派—孙菊仙,汪派—汪笑侬,王派—王鸿寿,刘派—刘鸿声,余派—余叔岩,言派—言菊朋,高派—高庆奎,马派—马连良,麒派—周信芳,新谭派—谭富英,杨派—杨宝森,奚派—奚啸伯,唐派—唐韵笙。

武生:俞派—俞菊笙,李派—李春来,黄派—黄月山,杨派—杨小楼,盖派—盖叫天。

小生:程派—程继先,德派—德珺如,姜派—姜妙香,叶派—叶盛兰,俞派—俞振飞。

旦角:陈派—陈德霖,王派—王瑶卿,梅派—梅兰芳,程派—程砚秋,荀派—荀慧生,尚派—尚小云,筱派—筱翠花,黄派—黄桂秋,张派—张君秋。

老旦:龚派—龚云甫,李派—李多奎,孙派—孙甫亭。

花脸:何派—何桂山,金派—金秀山,裘派—裘桂仙,金派—金少山,郝派—郝寿臣,侯派—侯喜瑞,裘派—裘盛戎。

丑角:萧派—萧长华,傅派—傅小山,叶派—叶盛章。

求京剧老生流派师承关系代表剧目?

京剧的流派习惯上以创始人的姓来命名,各行当被公认的主要流派大致如下: 老生: 谭派——谭鑫培,《定军山》、《秦琼卖马》;汪派——汪桂芬;孙派——孙菊仙;汪派——汪笑侬;王派——王鸿寿;刘派——刘鸿声; 余派——余叔岩《上天台》、《捉放宿店》、《击鼓骂曹》、《阳平关》、《连营寨》、《空城计》、《武家坡》、《汾河湾》、《卖马当锏》、《珠帘寨》、《桑园寄子》、《托兆碰碑》、《洪羊洞》、《四郎探母》、《打渔杀家》、《御碑亭》、《打侄上坟》、《天雷报》、《二进宫》、《失印救火》、《乌龙院》、《乌盆记》、《翠屏山》、《打严嵩》《琼林宴》《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言派——言菊朋《让徐州》、《卧龙吊孝》; 高派——高庆奎《逍遥津》、《斩黄袍》、《辕门斩子》、《哭秦庭》; 马派——马连良《借东风》,《甘露寺》,《青风亭》; 麒派——周信芳《四进士》《徐策跑城》《萧何月下追韩信》《清风亭》《乌龙院》等; 杨派——杨宝森《洪羊洞》、《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桑园寄子》、《文昭关》; 奚派——奚啸伯《范进中举》、《白帝城》、《失空斩》、《杨家将》、《十道本》、《四郎探母》、《空城计》、《上天台》、《击鼓骂曹》、《法门寺》、《白蟒台》、《苏武牧羊》、《二堂舍子》、《红鬃烈马》、《二进宫》、《乌盆记》、《三娘教子》、《白毛女》、《霓虹灯下的哨兵》、《奇袭白虎团》等; 唐派——唐韵笙《甘宁百骑劫魏营》《长坂坡》《艳阳楼》《金钱豹》《铁笼山》《刀劈三关》《古城会》《驱车斩将》《闹朝扑犬》《绝龙岭》《摘星楼》《追韩信》《徐策跑城》《未央宫》等。 武生:俞派——俞菊笙《挑滑车》、《长坂坡》、《艳阳楼》、《铁笼山》、《青石山》、《英雄义》、《金钱豹》、《赵家楼》、《金沙滩》、《晋阳宫》、《混元盒》、《百草山》等;李派——李春来《花蝴蝶》、《白水滩》、《狮子楼》等;黄派——黄月山《伐子都》、《独木关》、《巴骆和》;杨派——杨小楼,长靠戏《长坂坡》《挑滑车》《铁笼山》,箭衣戏《状元印》《八大锤》《艳阳楼》,短打戏《连环套》《落马湖》《安天会》,昆曲戏《林冲夜奔》《宁武关》《麒麟阁》,老生戏《法门寺》《四郎探母》《战太平》;盖派——盖叫天:《打虎》《狮子楼》《十字坡》《快活林》《鸳鸯楼》、《三岔口》、《白水滩》、《一箭仇》、《洗浮山》、《鄚州庙》、《闹天宫》等。 小生:程派——程继先《临江会》、《群英会》、《雅观楼》、《岳家庄》、《探庄》、《八大锤》、《九龙山》、《借赵云》;德派——德珺如《罗成叫关·小显》、《飞虎山》、《监酒令》、《孝感天》、《辕门射戟》、《白门楼》;姜派——姜妙香。《监酒令》、《辕门射戟》、《白门楼》、《借赵云》、《黄鹤楼》、《罗成叫关》、《小宴》、《飞虎山》、《状元谱》、《连升店》等;叶派——叶盛兰《柳荫记》、《白蛇传》、《桃花扇》、《周仁献嫂》、《九江口》,《西厢记》、《赤壁之战》《群英会》、《借东风》等。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