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中国通过现代丝绸之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关于丝绸之路的故事,中国通过现代丝绸之路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现代丝绸之路主要是一带一路发展贸易往来,经济建设等。
有哪些关于驼帮的故事?
2008年4月9日,经过数天行车颠簸,最终,驻足在喀喇昆仑山脉深处的一个小村庄——新疆叶城县伊力克西合修乡苦鲁勒村。
村民主要以畜牧业为主,近几年,随着政府对乔戈里峰地区的不断开放,苦鲁勒村饲养骆驼及一批驮工向导队伍渐渐兴起,因为,从中国境内北坡攀登乔戈里峰所需的物资和交通工具必须依托骆驼来完成。
事实上,在新疆地区,骆驼自古以来就是非常重要的交通工具。据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逸周书》记载,匈奴、月氏等民族所在地区出产的骆驼非常出名。汉代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西域地区的骆驼养殖业发展迅速,骆驼数量动以万计。在丝路重镇上,还有专人养殖骆驼,提供给过往旅人和商队使用。
如今,随着公路、铁路和航空运输业的发展,新疆广袤的戈壁沙漠地区早已不再将骆驼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但在自然条件同样恶劣的喀喇昆仑地区,骆驼运输却如星星之火,萌发出了新的生机。近几年,随着当地政府对乔戈里峰地区不断开放,苦鲁勒村的骆驼养殖业及一批驮工向导队伍渐渐兴起。
这些柯尔克孜族驮工身处偏僻的昆仑山脉深处,见过世界上著名的登山队、登山家不计其数,几代人无数次牵着骆驼游弋在往返乔戈里峰崎岖的山路上。
柯尔克孜族驮工师傅在高原极地生存有着丰富的经验。他们用特殊的口哨指挥骆驼,掌握熟练的技能在骆驼身上捆绑物资,从选择行走路线、观察气象到过河的最佳位置,无不彰显着他们的聪明睿智。毫不夸张地说:哪里有几条河、哪里是峡谷、哪里有清澈的水源、哪里适合扎营,他们轻车熟路。
从2008年至2012年,在四趟喀喇昆仑摄影旅行中,那几位和我在几十天里相濡以沫的柯尔克孜族驮工向导丹尼尔、阿尤甫、萨拉、托乎纳扎提、阿米尔、吾曼勒、帕拉哈提及常年生活在苦鲁勒村的乡亲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在高原极地生存那种坚韧的意志与骆驼的情感留下的一幕幕耐人寻味的情景让我难以忘却……
Picture & Story
喀喇昆仑山脉深处的苦鲁勒村,是离县城最远的柯尔克孜族村落。这里海拔3500米,距新疆叶城县250千米。从叶城始发,沿219国道(新藏公路)零公里处由北向南行驶,途中需翻越库地、麻扎达坂。还需在库地镇和伊力克后山哨卡接受公安边防和解放军某团边防连严格检查后,才能抵达苦鲁勒村。每次进入喀喇昆仑腹地拍摄,都是在村里租用骆驼和聘请驮工师傅。村民主要以畜牧业收入作为经济来源。近几年,随着当地政府对乔戈里峰地区的不断开放,村里饲养骆驼和驮工向导行业渐渐兴起。每次出行,村里聚集许多老乡为我们驼队捆绑物资和送行。
画面中的女主人是驮工托乎那扎提年轻的妻子,怀中抱的和紧紧依偎在她身旁的孩子是托乎那扎提的两个儿子。托乎那扎提的妻子坐在地上时不时擦擦留在脸庞上浮着的泪水,大人小孩一句话都不说。驼队在启程前,忙碌中的托乎那扎提这才走到妻子面前,分别在两个儿子的小脸蛋上深深地亲吻着,妻子抱着孩子起身,一双蓝色的眼睛含情脉脉,久久端详着即将离别的丈夫,她深知,丈夫的出行,又是一次生死离别……
驮工师傅从各家村民用石头搭垒的驼圈中牵出骆驼组成驼队,为登山探险家、摄影人提供运输服务。尤其是,从中国境内攀登乔戈里峰所需的一切物资,只有依靠骆驼是唯一的交通运输工具。
帕拉哈提是整个驮工队伍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他的研判能力和悟性都非常好。每日清晨,寻找走失的骆驼是他的拿手好戏,他能根据地面上食草的覆盖率判断出骆驼的去向。
驮工师傅每次出行,最繁琐的事宜就是搭建、拆卸帐篷,在骆驼身上捆绑物资的每个细节彰显着娴熟的技能,令人钦佩。从2008年至2012年,四趟喀喇昆仑摄影归来,没有发生丢失、损坏一件物品。
驼队离开村子行走不到三个小时,就要沿着河谷一侧的盘山道走进河床,河床里排列着密集的鹅卵石,骆驼只能在石头缝隙中寻找落脚处。接下来,又要攀爬“一线天”路程中最险要的一段。驮工们吹着只有骆驼才能听懂的口哨,护送驼队走过这段修建在崖壁上的“天路”,一侧是陡峭的岩壁,另一侧的深不可测的万丈深渊。几年中,已有六峰骆驼在这段路程中坠入峡谷,命归黄泉。
自带的干馕饼就着冰冷的雪水是驮工师傅们每日的午餐。
里拍摄世界第二高峰—乔戈峰,深藏在喀喇昆仑深处棵勒青河上游的冰川景观,翻越阿格勒达坂是必经之路,达坂顶部海拔4820米,2008年4月12日,在达坂北坡遭遇暴风雪。柯尔克孜族驮工师傅阿米尔和阿尤甫顶着风雪捆绑物资,准备翻越路线最长、坡度陡峭,而且是在乱石中行走的阿格勒达坂。
清晨,驮工师傅在捆绑物资前,做的第一件事宜就是整理驮包,把每个驮包都要掂量掂量,尽可能做到把重量一致的驮包搭配在一起,捆绑在骆驼身上,确保骆驼在行走的过程中保持平衡。
由于气温突然骤降,只能躲避在阿格勒达坂北坡山麓下一间用石头搭砌而成的冰冷屋子,这里空气稀薄、呼吸困难,大家蜷缩着身子,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翌日清晨,雾霭弥漫在绵延起伏的山谷,驼队在驮工师傅的引领下步履艰难地翻过阿格勒达坂。
驼队的时速大概在3千米/小时,每天行走的时间按6小时计算,一天下来,最多也就行程20千米。四年、四趟喀喇昆仑之行,大部分的时光都耗在驼背上。
喀喇昆仑深处,气候变化无常,屡遭风雪严寒的侵扰是家常便饭,驼队顶着戗风在乱石中寻找着行走的路线。
驼队攀上阿格勒达坂顶部稍作休息后,就要沿着南坡一路向下走进棵勒青河,随着海拔不断降低,空气中的含氧量也在渐渐增加,颇感身体舒适的惬意。
在喀喇昆仑平均海拔4500米的高原,驼队经过一天艰难的行走,体能殆尽。每到宿营地,驮工们迅速卸下骆驼身上的驮包,最让驮工担心的是,不能让骆驼即刻卧下歇息,必须站足三小时后,才能放开自由觅草。这样可以避免骆驼腿部肌肉萎缩。傍晚,驮工师傅吾曼尔和帕拉哈提不顾一天的疲倦依然守护在骆驼身旁,提防骆驼卧下。
一天行程结束,驮工不顾个人的饥饿,首先拾柴、生火,烧热水为骆驼烫制玉米面团,每峰骆驼只能享用三个面团,是主人对骆驼一整天艰辛的旅途给予的奖赏。
驮工师傅非常珍爱骆驼,图中这峰体格较大的骆驼是2012年6月前往喀喇昆仑棵勒青河上游特拉木坎力冰川的领队骆驼。由于气温回升快,导致河谷中融雪水量猛增,在渡河时,这峰领头的骆驼任凭吾曼勒怎样抽打,就是不领驼队趟河,气的吾曼勒不小心用缰绳抽在这峰骆驼的眼睛上,傍晚,吾曼勒融化盐水,为这峰骆驼做眼睛消炎治疗,而且每天多给他增加三个面团作为过失的补偿。
深藏在喀喇昆仑山脉屋脊上的棵勒青河,为叶尔羌河的上游河系,河谷长上百千米,最宽处有两千米,平均海拔4500米,整个河床里布满大小不均、灰色的砾石,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天河”。骑在骆驼身上,身处寂静,空旷的河谷,只能在驼蹄踩在砾石上发出“沙拉 沙拉”声的伴随下缓慢前行。
驼队在渡河前,总是先由一名驮工起着毛驴探路,摸清河水深浅程度后,整个驼队才开始渡河。
迦雪布鲁姆冰川末端,危机四伏,险象环生。冰体坍塌不断,冰下河流湍急。2010年5月31日下午4时20分,驼队在这里渡河到达对岸滩涂不到五分钟,就发生千吨冰块倒塌的场景,险些将驼队连人全部葬身于冰体下。迄今想起来心有余悸。
安扎在迦雪布鲁姆侧碛的宿营地背依陡峭的群峰,另一侧是落差50米高冰川终绩垄,堆积形成巨大的天然坝体。这里平均海拔4500米以上,极度缺氧,含氧量不足城市的40%。天气变幻莫测,4月15日深夜,一场大雪,使气温降至零下23度,骆驼卧在地上忍受着寒冷的疾苦。
除了每次用骆驼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外,还有三头毛驴相随,虽然,毛驴的耐力远远不能和骆驼相比,但它的机动性很强,在主要的拍摄区域,都是依靠毛驴短途运送摄影器材。
选择春秋两季进入喀喇昆仑深处,主要为了避开棵勒青河上游的突发性洪水。
拍摄乔戈里峰,沿棵勒青河顺水而下,河床中央水流量很大,形成多处“九曲十八弯”牛轭河曲现象,迫使驼队迂回绕来绕去。驮工师傅经验丰富,只要邂逅湍急的河流,他们总是抱着骆驼脖子向上一跃,骑在骆驼的脖颈上顺利趟河,大概估算,趟河的次数至少在50次。
清脆的驼铃声回荡在喀喇昆仑山谷,叠印着来自昆仑驼帮的身影。
四进四出喀喇昆仑,令人最蹊跷的是,四进风雪迎人,四出阳光明媚。每次拍摄结束,在返回途中,总是晴空万里,紫外线极强,虽然在脸上涂抹了厚厚的防晒霜,依然不能避免脸面龟裂、嘴唇肿胀,双眼雪盲的高原疾痛。
快要回到村里,不用吆喝抽打,骆驼都会加快步伐奔走。驮工师傅们也抑制不住将要见到亲人的心情。只要走进有信号区域,迫不及待掏出手机向家人报平安。
2021年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事例?
2021年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做出的贡献,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为各国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动力;推动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积极发展周边关系。中国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为什么要带上薇娅和韩红?
其实马云这次云火锅活动,不仅邀请了薇娅和韩红,而且还有张国立、张丹丹,张国立和张丹丹是这次活动的主持,其实马云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他一直把自己看得很低,自称是乡村教师代言人,一手创立起了阿里巴巴商业帝国,然后功成而退,一直坚持做公益事业。
马云是一位很接地气的企业家,他之前也曾给中国女排队员清空购物车,这次云火锅活动,更是受援鄂护士王琦在3月8日的邀请,王琦希望等疫情结束请马云吃火锅,马云毫不迟疑就答应了,还略带调皮的说:“咱约起!!别告诉喝啥酒,有多辣,只告诉我时间和地点。”
马云为什么要带上薇娅和韩红
一、出于友谊。我觉得是他们本来就是很好的朋友,私底下关系都很好,而且韩红和薇娅正面形象都很好。请韩红和薇娅也算是好友聚餐。
二、两人都对这次抗击疫情做出过巨大贡献。尤其是韩红这么多年为了公益事业奔走呼告,自己花了很多钱做公益,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在疫情发展最快时期,韩红的公益团队率先支援湖北,即使这样,在公益捐款由于数额过多,账目不能及时公布,引起很多质疑,韩红那时候挺着压力,依然争分夺秒的为湖北筹集抗疫物资,自己差点病倒,马云邀请韩红,也是表达对韩红在这次抗疫期间做出巨大贡献的肯定。
薇娅在武汉疫情刚过,民生经济急需重启时,通过自己网络带货的优势,联合人民日报多次开展助力湖北,为鄂加油的公益带货活动,帮助武汉经济复苏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尤其是为湖北的复工复产做了大量宣传,解决了湖北复工的燃眉之急。而且她也多次被邀请帮助农民带货滞销农产品,薇娅为湖北的贡献确实也是有目共睹。
三、薇娅还是安徽人,近水楼台先得月。而这次火锅之约就在安徽举行,所以马云带薇娅也是情理之中,薇娅自带很大流量,通过这次活动薇娅也表示要多家乡多宣传,其实也算是一次成功的营销,不过初心都是很好的,实实在在的帮助家乡发展。
马云参加这次活动非常用心马云在6月6日来到合肥应邀安徽援鄂医疗队这次火锅活动,和参加援鄂的医疗队66人一起吃火锅,线上还邀请6600名其他援鄂医生共同参加云火锅活动,并给他们送去一份火锅大礼包,马云将这次活动时间定在6月6日,线上线下6666人在周六晚6点06准时开始,其实就是取六六大顺之意,希望一切尽快好起来,也是庆祝这次抗击疫情圆满成功。
树立一个好榜样这些援鄂护士医生冒着生命危险,果断驰援武汉,本来就是一种医者担当,这种为国家、为社会付出的人。就应该得到表扬,给国人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形象,而相对于那些诋毁国家付出、侮辱国人的方方、许可馨之流,现在看起来真的令人憎恶,我们更应该把公众的目光引向那些为国家默默付出,默默奉献的人,马云这次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榜样。
文/木月先森,欢迎大家点赞关注,向每一位为抗疫做出贡献的人致敬。
驼铃的故事情节?
讲述了西行驼队一路经历火山、雪崩、风沙、大漠等自然险阻以及狼群突袭,九死一生达到当时的罗马帝国,随后满载货物返程,巧遇天降圣水,在亲人的期盼中安然返回长安的征程。
会跑的实景演艺驼铃传奇秀,由华夏文旅集团董事长夏春亭担任总策划、总导演、总编剧。 在编撰驼铃传奇的过程中,以“一带一路”为主线,深入挖掘大唐传统文化,追寻驼队丝绸之路上的踪迹,以正能量传播西安最辉煌历史时期的文化传奇。
演出首创的移动的舞台,移动的观众,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丝绸之路上的狼道遇险、雪山崩塌、强盗杀戮、佛光普照以及大唐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