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藩,建文帝为什么削藩

2023-03-06 20:35:04 71阅读

削藩,建文帝为什么削藩?

因为,势力日益壮大!威胁到了皇权

为什么到了东汉末期还出现夺嫡之争?

引言:推恩令跟夺嫡之争之间联系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推恩令对夺嫡之争的影响很小很小。第一、何为推恩令?

西汉建国时期,刘邦大肆分封诸侯王,这些诸侯王在自己的领地内可以收税,可以铸币,有自己的王公大臣,有自己的完整军队。

削藩,建文帝为什么削藩

这些诸侯王在汉室刚立,根基不稳之时有巩固中央统治的功效,但是在汉室彻底掌控天下之后,这些诸侯王就成了国家最不稳定的因素之一,这也是刘邦为何屠杀功臣的原因之一。

到了汉景帝时期,皇帝的强势削藩导致了七国之乱的爆发,使国家元气大伤,从此汉景帝再也没有了大幅的削藩动作。

等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上台后,听从大臣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成功的将诸侯王的威胁消灭了。那么什么叫推恩令呢?

汉室的诸侯王我们都懂,嫔妃多孩子自然也多,但是这么多孩子只有一个能获得继承权,而其他的孩子在世子登基之后就没有了身份,更没有了财产,只能碌碌无为的过一生。

而“推恩令”规定:这些不是世子的孩子也能像汉室的皇子一样,能够拥有自己的封地和称号,这些封地都需要诸侯王在自己的封地上分封,美名其曰推恩令。

第二、推恩令的影响

“推恩令”可以说是诸侯王的次子跟庶子的福音,他们从一个有名无实的主子,摇身一变,成了当家做主的诸侯王,那诸侯王的次子和庶子以及嫔妃们自然是举双手双脚的赞成。

而诸侯王的封地也会因为这一次次的分封而不变的变小,国力变弱,最后变成一户普通人家,比如东汉末年的刘备,就自称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这就是推恩令的成果,未发迹的刘备可是以卖草鞋为生。

当然,诸侯王都不是傻子,他们知道这是皇帝在把自己身上的肉一块一块割掉,他们也想反抗,但是后宫的嫔妃和次子庶子不同意啊,比如淮南王刘安,他跟衡山王拒绝推恩,甚至还密谋造反,最后刘安被自己的亲孙子,庶子刘不害的儿子刘建亲手举报,两王最后畏罪自杀。

所以说,推恩令的主要作用是分裂诸侯王,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抑制多嫡之争。当然,这一政令的确可以抑制夺嫡之争,但是这主要是指那些没有野心,没有能力的人,他们只想富富贵贵的度过一生,有了这一政令,他们自然没有了夺嫡的想法。而对那些有野心,有能力的来说,夺嫡是为了更大的权力与享受,推恩令并不能影响他们的“雄心壮志”。

第三、为何有多嫡之争

在推恩令颁布之前,无论次子还是庶子或多或少都有夺嫡的心,但是推恩令颁布之后很多人就放弃了夺嫡的心思。

但是诸侯王的世子与其他兄弟相比,无论是封地,权力还是财富,世子都是碾压其他兄弟的,他们仍旧具有税收,铸币的权力,拥有自己的王公大臣和军队,而其他兄弟除了有点钱之外,无权无兵,对那些权力欲重的人来说自然是无法忍受的,而且即使夺嫡失败之后,只要当上诸侯王的世子有点兄弟之情,他们还是会拥有自己的封地跟财富,比如曹植(幸运),所以有机会为什么不争一争呢?

结论:“推恩令”的确能影响夺嫡之争,但是影响并不大,所以即使到了东汉末年仍旧存在多嫡之争。

以上内容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大家来讨论,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

李世民削藩带来什么后果?

李世民没有削藩

在唐代只有唐代宗、德宗、宪宗、穆宗朝历次削藩,但都是先成后败,暴露了节度使制度的弊端,唐王朝也为藩镇所灭,这为宋代提供了教训;

吴三桂如果服从康熙?

如果吴三桂真的同意康熙的撤藩,那么等待他只能是死亡,因为失去权力的吴三桂什么都不是。

吴三桂是明朝末年的大将,被委以镇守山海关的重任。

明朝灭亡后,吴三桂本想投降李自成,没想到李自成抓了吴三桂家人再加上爱妾陈圆圆被霸占,吴三桂愤怒之下和李自成决裂,因此李自成率军攻打山海关。

吴三桂本来实力不如李自成,因此在李自成的打击下,吴三桂被灭是迟早的事。迫于无奈吴三桂只能求救于已经占据东北的清朝。

清朝摄政王多尔衮趁机要求吴三桂投降称臣,最后无奈吴三桂只能投降清朝。

清朝打败李自成入关,迅速占据中原,逐步统一全国。吴三桂自己的力量精锐已经损失殆尽,面对着这种情况无力反抗只能给清朝征战天下,因此吴三桂迅速成为清朝统一全国的功臣,最后被封为平西王,镇守云南。

吴三桂镇守云南二十多年,到了康熙年间,康熙面对吴三桂三藩势力决定撤藩。这个决定惹起了吴三桂三藩势力的不满。

吴三桂之所以不满就是因为一旦撤藩失去兵权,等待吴三桂等人的只有一死。

康熙已经表示在吴三桂三藩的主要人员的老家辽东给吴三桂等人安排好了土地住宅,他们原有的爵位品级不变,待遇绝不会降低,可以说吴三桂却不想就这样养老。

第一,功臣的下场让吴三桂后怕。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这句话吴三桂是十分清楚的。他给清朝立下了大功,成为平西亲王,镇守云南,作为异姓已经达到大臣能得到的极点,而这也正式异姓大臣的危险点。

随着清朝统治的巩固,清朝就不需要他们这些武将了,功高盖主这是皇帝不能容忍的,因此吴三桂就成了头号目标,吴三桂能够活下去的资本就是手中的兵权一旦撤藩,他就是一个普通老头,要杀要剐只能听康熙的,因此在吴三桂看来顺从削藩,放弃兵权,只能等死。

第二,清朝不可能放过吴三桂。

虽然康熙表示让吴三桂等人回辽东养老,但是吴三桂毕竟是汉族降将,清朝统治者对吴三桂等人并不放心,毕竟吴三桂背叛了明朝,又是被迫投降清朝的,他不可能同清朝一条心,因此为了以防万一,吴三桂被秋后算账很有可能。

汉朝刘邦怀疑梁王彭越谋反,最开始并没有杀彭越,只是把他流放蜀郡,但是吕后表示这是放虎归山,刘邦听了改变主意,直接杀了彭越。

吴三桂如果同意削藩,回辽东养老,那么那些大臣一定会劝谏康熙杀掉吴三桂以绝后患。

康熙为了清朝统治稳固,宁肯错杀也会杀了吴三桂。

第三,忠于明朝和李自成的人也不会放过吴三桂。

吴三桂投降清朝,还帮助清朝统一天下,被汉族士大夫视为最大汉奸,被万人痛恨。

在吴三桂的打击下,李自成和南明覆灭,吴三桂甚至杀了南明永历帝,可以说吴三桂把所有汉人都得罪绝了,没有退路了。

因此当时很多人都想杀吴三桂,可是吴三桂地位在那里,保护周密自然不可能成功。

可是吴三桂一旦被撤藩,回到辽东就是一个普通百姓,他的安保再怎么投入也不如当初作为镇守云南时手握兵权安全,因此吴三桂没了权力就只能等死。

因此吴三桂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同意撤藩,毕竟这件事关系他的生死存亡。

建文帝削藩湘王为什么不反?

因为各诸侯里他的实力最弱。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