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孝,奉孝不死卧龙不出是什么意思

2023-03-03 09:12:03 97阅读

奉孝,奉孝不死卧龙不出是什么意思?

奉孝,指的就是郭嘉

“郭嘉不死,卧龙不出”这句话在三国里面经常被引用。从字面上去解释,很多人通常会理解为:郭嘉如果没有死,诸葛亮是不敢出山的。

奉孝,奉孝不死卧龙不出是什么意思

首先,这句话根本就不是诸葛亮说的,所以我完全无法理解您问题“诸葛亮知道自己跟奉孝不分伯仲”这个前提是怎么冒出来的。然后,这句话是用来调侃郭嘉死亡与诸葛亮出山时间巧合的。

且奉孝乃知孤者也的意思?

且奉孝乃知孤者也:而且郭奉孝是知我心的人。出自《与荀彧追伤郭嘉书》。

原文:郭奉孝年不满四十,相与周旋十一年,阻险艰难,皆共罹之。又以其通达,见世事无所凝滞,欲以后事属之。何意卒尔失之,悲痛伤心!今表增其子满千户,然何益亡者!追念之感深。且奉孝乃知孤者也,天下人相知者少,又以此痛惜,奈何奈何!

译文:“郭嘉死时不到四十岁(实际是三十八岁),跟随了我十一年,同生死,共患难。遇事通达,处事果断,无犹疑,我本打算对他托以后事,谁知如此早就夭亡了,我非常的悲痛伤心。今上表增加他为千户侯,但是这对于亡者又有什么用呢,只是徒增悲思。而且郭奉孝是知我心的人;天下间相知者本就很少,因此又更加痛心难过。为之奈何啊!”

赤壁战败后曹操说奉孝若在孤何故于此?

我们永远不能高估一个谋士在领导者心目中的地位。同时我们永远不能低估一个知己对另一个知己的影响力。郭嘉郭奉孝是曹操的知己,如果赤壁之战时,郭嘉在世,曹操必不败。

1.郭嘉与曹操是真正的相见恨晚,惺惺相惜,如鱼得水。

公元196年,27岁(虚岁)的郭嘉在荀彧的推荐下遇到了42岁的曹操,彻夜相谈后,曹操大喜曰,日后辅佐我成就霸业的必是此人;国家也大喜悦,这才是我要辅佐的人。

少校请大家注意:史书并未记载这一夜他们谈论了什么。但这一夜过后,曹操与郭嘉相互引为知己。

这让我们想起刘备与诸葛亮,三顾茅庐时,诸葛亮是拿出了三分天下的隆中对,才让刘备一见倾心。是从业务层面征服了刘备。

而曹操与郭嘉那一夜彻谈,并没有讨论天下大事,但却不妨碍他们互相欣赏,那就只有一个原因,他们互相视对方为知己。

2.公元196到207年,这11年,郭嘉对曹操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曹操对郭嘉言听计从。

官渡之战,是曹操与袁绍争夺北方的决定性战役。也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操的几万兵战胜了袁绍的几十万大军。甚至在开战之前,曹操都没有信心能打得过。

作为知己郭嘉从曹操自身性格出发,提出了曹操10胜,袁绍10败论。而并没有提详细的作战计划。最终恢复了信心的曹操,一举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

作为军事参谋长(他是军师祭酒),郭嘉在这场战役中,他的作用很小。但作为曹操的知己,他在曹操最心灰意冷的时候,给他打了一剂强心针。

3.赤壁之战曹操到底败在哪?

按《三国演义》说法,曹操败在了三条计策之下:

(1)周瑜的反间计(杀了蔡瑁,张允,失去了唯一的懂水战的水军大将)

(2)黄盖的苦肉计(黄盖诈降,驾驶着装满火药的小船,火烧了曹操的舰队)

(3)庞统的连环计(庞统,让曹操把所有的大船用铁锁连在一块儿,这样烧的时候一个跑不了)

4.如果当时郭嘉活着会怎么样?

如果郭嘉当时活着,蔡瑁张允死不了,因为郭嘉肯定会让曹操三思而后行,而曹操也一定会听他的。因为曹操对郭嘉一直是言听计从,而当曹操冷静下来之后,很容易看出这是周瑜的反间计。所以蔡张二人不会死。

如果蔡瑁张允二人不死,庞统的连环计就肯定不会成功。蔡张二人不会让曹操将大船用铁锁首尾相连。因为水战没有这么个打法。

而如果庞统的连环计没有成功,那黄盖的苦肉计就没有演下去的必要了。因为黄盖苦肉计,根本目的是为了火烧战船。

所以如果郭嘉当时在赤壁之战曹操就算不会大胜,也不会大败。郭嘉能力挽狂澜。

亦如奉孝什么意思?

亦如——也像的意思。

奉孝——奉行自己的义务,孝顺父母,孝顺长辈的意思。

亦如奉孝——形容的是一个人好像是在奉行着孝顺之道的意思。

如果说一个人经常的奉行着这个孝顺之道,也就是相当于这个人可以通过孝顺的方式体现自己的孝顺的一个情节,这个人可能就是一个特别善良的人,所以他对他的老人是照顾的十分细腻。

奉孝真实历史?

奉孝是东汉末年曹操的军事,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