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发生在哪里,怎么看荀子的性恶论
孟母三迁发生在哪里,怎么看荀子的性恶论?
荀子的“性恶论”与亚圣孟子的“性善论”相对应,孔老夫子也有对“人性”的相关阐述,有“人之初,性本善”这样的话流传于世,也就是说“性恶论”并不被普遍看好,但是的确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正因为人性本恶,所以才有了“教育”,只有后天的教育,才能让人心向善。
一、荀子简介:荀况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 也是先秦思想之集大成者,可以说是整个春秋战国思想理论的总结者。其思想和社会实践对战国末期的社会政治和思想学术的发展,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他提出的“性恶论”,在中国教育史上开创了与教育“内省说"完全相反的教育“外铄说",促进了教育理论的发展荀况重视以儒家经籍为内容的文化知识传授,他根据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结合当时的形势,对孔子所编订的“六经”进行了继承和改造,对经学的发展有很大的贡献。由于荀况的传经,先秦儒家经籍得以保存,使后世中国封建社会教育有了经典的教科书,为其文化、思想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先秦 荀子《荀子·性恶》: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从荀子的《荀子·性恶》原文里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荀子非常重视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但是通过后天的教育可以变善。荀子关于“性恶论”与教育作用的观点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性伪之分”:
荀况批评了孟子的“性善论”,认为孟子的根本错误在于后天的“伪”与人先天的“性”混同起来,不懂得性伪之分。人性指人的先天素质、人的自然状态;“伪” 泛指一切通过人为的努力而使人发生的变化。荀子认为人之所以“恶”,就是因为人生来好利,为争夺利益就产生暴力,所以说人性恶。
(二)“性伪之合”:
性与伪是有区别,甚至对立的,又是联系与统一的。 性与伪就是素材与加工的关系,没有素材,就无以加工文饰;而缺乏加工文饰,素材永远是那么原始和不完善。只有素材与加工的结合,“性伪之合" ,才能实现对人的改造,实现对社会的改造。
(三)“化性起伪”。(即教育的作用) :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着“化性起伪”的作用。教育作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
①人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做成某件事的根本所在,只有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更好的适应大自然和人类社会发展。)
②环境的作用。(环境对个体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比如我国国代的“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是又有“出淤泥而不染”的说法,也就是说不能过分夸大环境的作用。)
因而,“ 化性起伪”是环境、教育和人的努力的共同结果。荀子也很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认为教育能够统一思想, 统一行动,使兵劲城固,教化民智。
三、“性恶论”的现实教育意义:1.人的贵贱、智愚都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和学习。从侧面告诉我们要重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利于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正确的人生态度去积极进取。
2.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作用,但人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环境可以影响人的发展,但不起决定作用,人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更好地适应环境,使自身得以更好地发展。
3.学习与教育是人素质高低和命运好坏的决定性因素。这里荀子突出了教育的作用,提倡人们通过后天的学习和接受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对一些出身寒门的学子所普遍接受,成为很多人奋斗路上的“座右铭”。
4.个人也要努力去积累知识。环境、教育和个体努力,三者协调有序,人才的造就才成为可能。其观点具有唯物主义因素,荀子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的代表。对后世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部分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结语:荀子的“性恶论”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辩证法观点,他强调了个人努力、环境、教育三者的联系和相互作用,教育人们应该去适应社会,凭借个人努力,主动接受社会教育才能使个体得到积极发展。他的“性恶论”虽然听起来不是很积极,但是其深层次内涵却教育人们积极奋发,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也突出了教育的重要性,告诫后世主动学习才能拥有更美好的生活和精彩的人生。
多年不联系的同学突然打招呼?
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多年不联系的老同学,突然给你发条微信,或者打个电话,无非就是以下这几种情况,我都亲身经历过,未来某一天,你们也会遇到的!
第一,不是结婚就是生子,总之都是喊你去随份子!2016年10月25日,我记得非常清楚!那天我跟媳妇刚刚从三亚度蜜月归来,早上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他刚一开口,我就听出来是谁了,曾经的高中同学老张!当时我们经常一起踢球,关系还算不错!但高中毕业后,虽然都在同一座城市,但除了同学聚会碰见过两次,平时基本没有联系了!一晃已经7-8年过去了,怎么突然给我打电话呢?
原来他一周后就要结婚了,想邀请我去参加他的婚礼,还说当年的“老K足球队”都联系到了,就差我了!我们都没怎么寒暄,他就直奔主题了,甚至都没问问我是否结婚了!说实话,毕竟我们很多年都没联系,而且当初关系也没那么铁,他的行为,让我感到很不舒服!于是,我敷衍几句,告诉他,到时候我一定去!
挂了电话,我就把这事跟媳妇儿说了!她给我的建议是:“你们真的算不上朋友,只是老同学而已!老同学,也仅仅只是三个字而已,代表的只是曾经的回忆和经历!他这样做,无非就是拿曾经的情义变现金,人品不咋地!既然他好意思张口,咱们就好意思拒绝!
不要难为情,更不要自作多情,你去或者是不去,结果都是一样的!不是咱们舍不得几百元的份子钱,而是这样的朋友不值得交!”
最终,我听了媳妇儿的话,找了一个理由没去参加婚礼,也没有给他转红包!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就是社会的现实!
第二,诉苦,求助,借钱俗话说,谈钱伤感情!从小到大,我从来没向任何人借过钱,并不是我家不愁吃不愁穿,而是我特别不喜欢欠人钱那种感觉!不仅如此,我也很少借给别人钱,并不是我小气,而是因为我也特别不喜欢向别人讨债的感觉!
去年年底,也不知道谁建的群,把我拉进来了,里面全是当年小学同学!十几年过去了,谁还认识谁啊,我没怎么聊天,但是有一两个人单独加了我,后来也没说话!年初,突然有一天,其中一个在微信上跟我打招呼,发了一句“兄弟,在吗?”说实话,当时的我真的受宠若惊啊!媳妇儿正好看见,她对我说:“别回了,肯定没啥好事,如果跟你借钱,你借不借?”
我没听媳妇的话,回了一句“嗯,在呢!”然后,他就说:“我厚着脸皮,请你帮给忙,最近我刚出了车祸,下夜班回来,撞上了电杆子,人没事,车子废了!(还给我发了车祸的照片)于是拿出家里家当换了台新车,这个月家里的生意上周转不开了,信用卡倒了好几张,还是不行,你能借我3万块钱吗?2万也可以?半个月内,一准还给你”
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不得不再次向媳妇求救,她先瞪了我一眼,然后说:“又不听我话,非要回复!哼!不能借!首先,这老同学你熟吗?多少年没见面,没联系了,你了解他现在的真实处境吗?再者说了,哪有发微信借钱的,怎么也得打个电话吧,语音都可以,万一是他的微信号被盗了呢!最关键的是,咱们现在都不知道他住哪,做什么生意的,连他长什么样子你都忘了吧!这钱如果借了,到时候他微信一拉黑,你哭都没处哭去”
最终,我又一次听了媳妇儿的话,跟那位老同学说,母亲刚刚做完一个大手术,家里没有富裕钱,不好意思了!他只回复了一个“没事,我懂”,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谈钱伤感情,但彼此之间本来也没啥感情,也就谈不上谁伤害谁!
第三,推销产品,拉你入伙干微商!这种事情,我相信大家都遇到过,尤其是那几年微商比较火爆的时候,总会有老同学加你微信,然后直奔主题,发给你一段文字或者二维码,文字一般都是卖产品的广告,二维码都是他们微商建的群!
一般她们会这样说:“老同学,在吗?给你介绍有一款XXX面膜,非常好用,咱们班那谁也在用,反馈效果非常好!(发一个反馈的截图,其实都是假的)现在正好搞活动,在我这拿货更便宜,而且保证真品!另外,如果你一次性消费满588元,就可以成为我们的代理……”
有些人最后还会多发一句毒鸡汤:“女人必须要有自己的事业,尤其是宝妈,不仅要变的更美丽,还要能赚钱,赶紧加入我们的团队吧,看看我们老大,上个月刚提的玛莎拉蒂……”
做微商的,拉人做代理的一般都是女性,对于以上这种情况,我媳妇儿遇到过很多次,她一般很少回复,都是装作没看见!她心里清楚,那些都是套路,因为天上掉馅饼的事从来不会有,便宜就是当!
第四,曾经的初恋或者追求过得人,受伤后向寻求短暂的温存!这种事,并不是所有人都会遇到,但遇到了也不一定是啥好事!说说我的经历吧!上高中时,情窦初开的我曾经追过我们班的班花—阿月!她长的很漂亮,性格也很好,落落大方!当时她有很多追求者,而我应该算是最不起眼的那一个!但我却是最痴情,最执着的一个!这是高中毕业时,她对我的评价!最后的结局很遗憾,你是一个好人,但我们真的不合适,还是做好朋友吧!
大一时,我们依旧保持联系,一有机会,我还会习惯性的对她嘘寒问暖,依然没有放弃追求她,也曾一度幻想我们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直到她有了男朋友后,我彻底死心了,而她好像也忘记我的存在,慢慢的,我们就相忘于江湖了!大学毕业后的第二年,有一天晚上,她突然给我打电话,看到手机屏幕上显示的名字时,说实话,当时我还有一些小激动!
她是哭着给我打的电话,原来,她跟谈了四年的男朋友分手了,原因是那个男的出轨了,还打了她!我一边听她哭诉,一边安慰她!说实话,如果是刚上大学那会,我会想尽一切办法,尽快赶到她身边!我心里清楚,她现在也需要一副肩膀!但是,一转头看着正在厨房打扫卫生收拾,累的满头大汗的女友(也是我现在的媳妇儿),我克制住了自己的情感,只是告诉她一定要坚强,不要想不开!随后,我给她最好的闺蜜打了电话……
随后,我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媳妇,没想到她非常理解我,没有生气,也没有吃醋,反而对我说:“我知道你心软,如果放心不下,就过去找她,好好安慰人家一下,你放心,我不会拦你的!但不管多晚,别忘了回家,我会一直等着你!”
媳妇的话,就像一把刀插在了我蠢蠢欲动的小心脏!我紧紧的抱住媳妇儿,那一刻我什么也没说,只是在内心深处,和曾经的阿月说了一声再见!
第五,群发祝福以及各种投票,砍价和点赞的链接我记得郝云曾经有一首歌,叫“群发的短信我不回”,而生活中的我,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每每到了节日,尤其是春节,手机就会响个不停,原来是短信,现在都是微信!有意思的是,很多发送祝福的人名,比那些祝福的文字还要更陌生!因为很多人,已经很多年没有联系,如果不是这种群发的消息,甚至你都忘了他的名字!
一般这种群发的祝福文字,我一个也不回,因为真的没有啥意义!他的祝福,是蒙着眼睛发送的,连发给谁了都记不清,你又何必放在心上!还有那些投票,砍价,点赞的链接,如果不是好朋友多次相求,我从来都不会点!因为如今的网络世界,各种病毒和陷阱,能躲就躲!
总结不知道从什么开始,老同学这三个字变成了一个敏感词,而微信聊天界面上突然出现的一句“在吗”,也总是让人浮想联翩,甚至有些担惊受怕!
很多人会觉得我的做法有些冷漠无情!但我想说的是,成年人的世界都不容易,很多人的生活都是如履薄冰,经不起太多波澜!所以,很多人像我一样,没有太多的精力和充足的资本去分辨,哪一个是真情,哪一个又是假意!
总之,多年不联系的老同学,突然向你打招呼,一定要谨慎谨慎再谨慎!就像我遇到的这几种情况,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做回复,稍有不慎,可能就会满盘皆输!
成年人的世界,都不容易!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人更应该活的实际一点!
断机杼的故事?
断机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传说故事之一,讲述了一个女子为了爱情不惜放弃自己的家庭和婚姻的故事。
相传,春秋时期,有个名叫孟姜女的女子,她的丈夫被强征去修建长城而死在了工地上。孟姜女深爱着自己的丈夫,她决定前往长城寻找他。在漫长的旅途中,她经历了许多艰辛和磨难,但最终还是到达了长城。
然而,当孟姜女到达长城时,却得知自己的丈夫已经死了,而且尸体还被埋在了长城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她跪在长城前哭泣着,希望能够与丈夫相见一面。突然间,她感觉到自己的衣服被撕开了一道口子,一根银色的针从里面露了出来。
孟姜女惊讶地发现,这根针是从长城上的机器上掉下来的,而这个机器正是用来缝制长城的。她意识到,这些机器的运转声和震动声,就是自己丈夫死亡的声音。孟姜女悲愤交加,她用尽全力撞开了长城,找到了自己丈夫的尸体。她哭着将丈夫的尸体抱回家中,然后用一把剪刀剪断了自己的头发,以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是无价的,有时候为了爱情,人们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和家庭,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如何提高学生成绩?
你有没有想过?当学生最终进入社会后,再没有标准答案,再没有老师讲课,他怎么学习?怎么工作?怎么生活?家长和老师究竟要教给学生什么去面对社会的挑战?是成绩吗?我想任何人都会说,NO!
对此问题,我的看法是:
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才是老师和家长要给予一个学生的最终“武器”。有网友说:学生不学,家长不管,老师不敢管,可以肯定地告诉你,你无法提高学生成绩。因为提高成绩的三个必要条件你都失去了,凭什么提高学生成绩?这就好像打仗,天时、地利、人和你都不具备,凭什么打胜仗?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想说得是,我们要站出来一起来解决问题,在工作中要加入教育的宽度、厚度和深度,用教育专业的技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01
教育的宽度
我们需要思考,老师们在学校里给孩子准备了多少体验式学习,为学生进入社会后的行动是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给了他们相关的技能,让他们能应对来自社会的挑战;我们能否在课堂里、校园里、社区里为孩子提供真实的社会活动;我们需要知道孩子是怎么度过他一周的学习生活,并因此给出合理的建议。
02
教育的厚度
北京十一学校的总校长李希贵说:“学校是学生寻找同伴的地方。有老师做过调查:“在新的班级里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有87%的学生选择了“尽快结交新的朋友”。而我们的老师,特别是家长,还以为学生来学校是为了学习新知识。”
李老师的一番话,需要引起我们所有的老师认真地思考一下,学校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我们每天忙来忙去是为了什么?孩子在想同伴,我们在想成绩——大白话一点说,驴唇不对马嘴;文明一点解释,南辕北辙。
我们老师们要思考怎么才能帮助到孩子,怎么能给他们更多的启发,然后才是慢慢的放手,让他们能够自己面对社会。
如果从这一点来看,语文、英语、数学、化学、物理等科目是不是要重新思考怎么教学,才能让孩子学起来有兴趣、有动力。
03
教育的深度
首先,教师的发展要和学生喜不喜欢你这个你每天都要面对的培养目标紧密的联系起来,而不是家长期望,不是学校发展,也不是国家目标。老师需要专一,而不是摇摆不定。
另外,老师们需要卸掉自己职业生涯中不能承受之重——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老师不能改变孩子的性格,老师不是万能的“救世主”。随着家庭教育带来的孩子的性格优缺点和行为模式,还得家庭来改变。
最后,老师们需要让孩子尽快的社会化,为今后的社会生活做好准备,这样做才能让孩子在进入社会后不再无所适从,重新学习社会规则。
04
总结
教育学其实就是关系学,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师生关系好了,孩子的感觉就好了;学习的动力和兴趣也就恢复了,老师的教学目标也就容易达成了,教育也就会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
这也是我们家长、老师和学生所期望的吧!
【陪娃儿读书的娃儿她爸】独特观点(第71篇)
——END——
“我一直在努力学习像阿德勒一样思考和生活,我相信我们可以带着勇气去幸福的生活。”
我是【陪娃儿读书的娃儿她爸】,以我70后中年男人的家庭教育经验和你一起,我们共同进行一次有深度的思考,找出一个有温度的答案。
谢谢持续关注我,感谢!
与孟子有关的故事有哪些?
1、孟母三迁
孟子的母亲为了他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搬了三次家。
2、始作俑者
这句成语出自于《孟子·梁惠王上》:“仲尼(孔子)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战国时,有一次孟子和梁惠王谈论治国之道.孟子问梁惠王:“用木棍打死人和用刀子杀死人,有什么不同吗?”
梁惠王回答说:“没有什么不同的。”
孟子又问:“用刀子杀死人和用政治害死人有什么不同?”
梁惠王说:“也没有什么不同。”
孟子接着说:“现在大王的厨房里有的是肥肉,马厩里有的是壮马,可老百姓面有饥色,野外躺着饿死的人。这是当权者在带领着野兽来吃人啊!大王想想,野兽相食,尚且使人厌恶,那么当权者带着野兽来吃人,怎么能当好老百姓的父母官呢?孔子曾经说过,首先开始用俑(古时陪同死人下葬的木偶或土偶)的人,他是断子绝孙、没有后代的吧!您看,用人形的土偶来殉葬尚且不可,又怎么可以让老百姓活活地饿死呢?”
根据孔子“始作俑者,其无后乎”这句话,后人将“始作俑者”引为成语,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某种恶劣风气的创始人。
3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
战国时代,诸侯王国都采取合纵连横之计,远交近攻。
战争连年不断,可苦了各国的老百姓.孟子看了,决定周游列国,去劝说那些好战的君主。孟子来到梁国,去见了好战的梁惠王。梁惠王对孟子说:“我费心尽力治国,又爱护百姓,却不见百姓增多,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说:“让我拿打仗作个比喻吧!双方军队在战场上相遇,免不了要进行一场厮杀.厮杀结果,打败的一方免不了会弃盔丢甲,飞奔逃命。假如一个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却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贪生怕死’。”
孟子讲完故事,问梁惠王:“这对不对?”梁惠王立即说:“当然不对!”孟子说:“你虽然爱百姓,可你喜欢打仗,百姓就要遭殃.这与五十步同样道理。”
成语比喻那些以小败嘲笑大败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来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质相同的做法。
4、孟子和庄子的故事
孟子和庄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们分别是儒家和道家的代表人物。儒家的要求积极入世的,所以孟子不辞辛苦、疲于奔命地宣扬自己的“仁政”,但是总是不能被接受,孟子不惜在朝堂之上与人发生激烈的辩论。
道家是消极出世的,庄子说“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把世间万事都看的虚无缥缈的,都认为那不是真实的,因为万事都会消亡的,所以与其积极要求做官,实现所谓的理想抱负,不如把自己隐藏起来,做一个内心自由自在的人。
所以当楚国的大王派人来请庄子做楚国的丞相的时候,面对这个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机会,庄子却轻易放弃了,而且是再三推辞,因为他认为这样就会让他失去身心自由,凡是不能让他自由自在活着的东西,哪怕是高官厚禄也是不算什么的。
孟子强调仁义,强调要提高自身修养,要实施“仁政”,要与人为善,缓和社会关系,但是这一套在庄子看来根本就是伪命题,道家是讲究虚无的,他们巴不得社会回到原始社会小国寡民的状态,是老实不相往来,这样就不会有矛盾了,社会上也就不会有战争了。
但是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儒家和道家,或者说孟子与庄子走的是两个极端,一个是积极的“进”,另一个是消极的“退”,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和处事方式,不过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都是在当时社会是无法实现的主张,他们都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