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作,如何通过散文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写作,如何通过散文提高写作水平?
这个问题,我想通过“一文,一技,一练”
来说明吧!
【一文】
会飞的蒲公英
童年的我,在初夏,常常和妈妈去小木屋后面的山坡.山坡上盛开着一丛丛火红的杜鹏、鹅黄的迎春、淡紫的牵牛……我快活地拍着小手,蹦蹦跳跳采摘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可妈妈却总是轻轻地挽着我走到山坡的另一侧,那里开满着一朵朵白色的小花.花儿怪逗人的:圆圆的脑袋,白白的茸毛,风一吹,就轻盈地飞了起来,飞呀飞,飞得老高老高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抓住一朵飞在空中的小白花.
妈妈说:"这是蒲公英,它从不满足于呆在偏僻的角落,最喜欢到外面的世界去闯荡."
妈妈的话,在我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晚上,我常常梦见自己变成了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广阔的世界上空飘荡.
不久,我上小学了,妈妈缝了个花书包给我,书包上绣着几朵白色的蒲公英,花旁还歪歪斜斜地绣着几个字——会飞的蒲公英.每天,我就像一朵快乐的蒲公英,在小木屋到学校的山路上飞来飞去.
一个有风的黄昏,我从学校跑回家,高兴地拉着妈妈来到开满蒲公英的山坡.我把老师刚刚教的儿歌《蒲公英的种子》唱给妈妈听,我一边喝一边在蒲公英丛中跳来跳去,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在我的歌声中轻轻飘上了天空.妈妈的神情有些激动,目光亮亮的,深情地追随着那一朵朵飘飞远去的小白花.
从妈妈的目光里我仿佛看到了晚上常常做的那个梦:一朵白色的蒲公英,在轻风的吹送下,飞呀飞,飞过一间间古旧的小木屋,飞过一片片茂密的山林,飞进金色的阳光中……
带着这个白色的梦,我考上了中学.那个绣着蒲公英的花书包旧了破了,有几个深夜,妈妈把花书包放在桌子上,望了好久好久.后来,妈妈又守着小油灯,为我做了一件蓝色连衣裙,裙上绣着一朵白色的蒲公英.每天,我穿着蓝色的连衣裙,在学校和山村的大马路上飞来飞去.
几年之后,一张从遥远的地方飞来的大学录取通知书,使我那关于蒲公英的梦是真切了.临别前的一个黄昏,风很大,妈妈和我不知不觉来到了小木屋后的山坡,山坡上一朵朵蒲公英飞得比以往更高了.我惊讶地睁大了双眼,妈妈站在离我不远的地方,眼睛里含着泪花.暮色渐浓,我和妈妈默默地往回走,快到小木屋时,妈妈拉了拉我的手,轻轻地说:"孩子,你算是一朵会飞的蒲公英了,但你还要飞得更高一些."
从此,我牢牢记住了妈妈的话,开始尽情地在大学的林阴小道上飞来飞去.
一年后,我把从林阴小道上飞进报纸和杂志的诗行寄给了山里的妈妈,并写了一段话:"妈妈,从你身边飞出的那朵娇嫩的蒲公英,不仅学会了飞,而且还懂得怎样才能飞得更高了."
很快,妈妈回信了,信里夹了一幅水彩画:一片蓝色的天空下,有一座开满了白色蒲公英的小山坡.画上题有一行字:山里的孩子.
从这幅画里,我读出了妈妈心中那片诚挚的向往——
蓝天下,一群群孩子,明亮的双眸,痴痴地凝望着山坡上一朵朵白色的蒲公英,口里欢快地唱着:我是一颗蒲公英的种子……
这不正是每一个山里母亲期待的吗?
【一技】
本文是一篇叙事性散文,它以抒情的笔调叙写了一位母亲鼓励女儿成功走出大山的奋斗故事。文章语言优美,条理清晰。它以时间为序,以“蒲公英”为线,串写了妈妈在女儿成长的不同阶段分别送给女儿绣有蒲公英的书包、连衣裙,以及绘有蒲公英的画的事情,以此激励“我”像蒲公英一样飞出大山,飞向更广远的世界,成为“会飞的蒲公英”。
在文中,蒲公英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既象征了“我”的成长,也寄托了妈妈对我的殷切希望,当然从更深远的角度来说,蒲公英更是象征了千千万万山里的孩子。同时,蒲公英的形象在文中被诗化,每个时期的蒲公英都那么美好而引人想象。
作文读者,我们可以从这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中获得一些写作上的启示。
其一、线贯始终,文成一体。一篇文章如果能有一条线索来贯穿始终,就能使文章结构紧凑,达到浑然一体的效果。写文章一定要谋篇布局,精心构思。为了使文章有清晰的思路,我们不妨可以考虑在文章中设置一条线索。线索串起文章内容,使原本零散的字词句段成为一个整体,凸显文章的价值。这就好比精美的珍珠需要精美的丝线来串联一样,只有连成整串的珍珠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价值。它可以装饰人体,提升个人品位。好文章也是如此,零散的思想就像散落在草丛中的珍珠,只有串成整篇的文章,思想才能熠熠生光。线索就起到了连缀的作用,一条有效的线索,能使文章的思想精髓明晰而快速地积聚起来,渗透进字里行间,让人阅读的时候,咂摸玩味,历久弥香。
其二、“象”由心生,以物征事。“象征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信息传递方式,它通过采取类比联想的思维方式,借助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上文中,蒲公英和人的成长也许本没有必然的联系,但通过作者对蒲公英特征的突出描绘,产生了由此及彼的联想,也让我们领悟到文章要表达的含义。
作者巧妙地抓住蒲公英“飞”的特征,把蒲公英和自己联系起来。蒲公英的种子能随风飞散到各地,“我”也一步步地走到更远的地方,蒲公英的四处安家,象征了我的成长经历。这种象征手法的运用,延伸了描写的内容,创造出一种艺术意境,引起人们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我们在写作中也要善用这种手法。作为象征的事物有很多,但无论是哪种事物,都一定要符合文章的立意,符合作者对主客观人、事、物的解读以及对文章内容的建构。总之,作为象征的对象一定是你内心最真诚的切实需要,它可以最大限度的满足我们对文章更深彻的阅读诉求。
其三、以物载情,情物交融。“无情不文章”,没有一篇文章不表达了作者的情感,不同的只是表达方式而已。有的直接而浓烈,有的间接而婉转。依我个人的经验来看,记叙文或散文中直接抒情的文章其实并不多,更多的则是把感情蕴蓄在某个载体之中。读这样的文章好比茗茶或品酒,我们并不希求冲下开水的刹那就浓香四溢,或打开瓶盖的瞬间就弥室生香。我们只是认为真正的好文章是值得慢慢品味的,尤其是作者的情感不需一进入文字就触到情感的激流,有一种喷薄而出的傲慢之势,它看似猛烈,实则简短肤浅,没有悠远长久的活力,它可能一瞬间就消耗殆尽,使你一下子就陷入了情感枯竭的尴尬境地。因此,茶就得慢慢品,越品越入味;酒就得慢慢酌,越酌越有劲。
含蓄隽永的文章中,个人情感的流露就像溪水的流注,从石缝间汩汩而出,溪水长流,汇溪成泉,汇成心湖。
【一练】
父亲的船
父亲到现在也没什么特别喜欢的事物,麻将?扑克?呵——据我所知,父亲从小到大最喜爱且唯一不变的喜好也就是捕鱼这件事了。
父亲从小在河里长大,对河有关的事可谓是无所不知。只要与他讲到那些和捕鱼搭边的事,父亲的眼睛就会发光,他不会感到疲倦,说话的语气时高时低,就像置身于江河之上,波涛汹涌,连绵不绝。
自打换了新房子,家边就多了条河。父亲很满意,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从那以后,父亲买了艘船,每天凌晨几点,都可以看见一个清瘦的男人驾着小船,用力地划着桨,自在地穿梭于清静的水面之上。小船划破平静的湖面荡起阵阵涟漪,就如父亲眼角边一圈又一圈的笑意。有时,摇得高兴了,男人会迅速地立起身子,摇摇晃晃,像个小孩。
每天都这样,风雨无阻。曾几次,因父亲腰不好而想去劝阻他,但每次看见父亲撑着船靠岸,一手扶着腰,一手拎着一桶子的生鲜从船上下来自在而满足的样子,我那些所谓“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的“豪言壮语”就再也不忍说出口了。
每当那时,父亲总会把一满桶的河鲜往地上一放,微笑着催促我说:
“快,儿子,快去把氧气泵拿来!今天的鱼很鲜呐!”
这时,我也就很乐意为他效这个小小的劳了。
父亲很快乐,我也很快乐。
曾几次,父亲也因身体不适休过几天假,但只要天一放晴,身子也仿佛好了。他会连忙带上装备,踏上“战舰”,离岸“出征”去了。
他说这是他的爱好,他一辈子也没干出个“伟大”的事,他就是爱抓鱼……但我从父亲的话语中听出一丝不甘。是啊,父亲从小在河边长大,又少年出去,闯荡江湖,经过几十年的打拼,也好不容易打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江山,但也积攒了一腰身的病痛,迫不得已,才渐渐淡出“江湖“。
父亲也没另外特别的爱好,尽管已经放下了十几年的本事,但只要一提到船,他便有说不完的话,一见到船,他便像见到了老友一样,为什么?我也说不清楚。
也许,船就像父亲的父母也像父亲的孩子,既教会了他成长也把他带回童年,始终不变的还是他爱的船及船爱他的那棵心。
【点评】
习作借鉴例文,准确找到线索,贯穿全文,并成功塑造出父亲的形象。同时,文章也具有自己的特色,尤其是独具风格的散文化语言,平淡质朴,如诉家常,娓娓道来。另外作者融情于“船”,船走情流,让我们体味到语言美的同时,也体味到至真至美的人情。
曹雪芹是如何写作红楼梦的?
作为一名作家,经常要阅读《红楼梦》,所以来回答您提的这个问题:曹雪芹是如何写作《红楼梦》的?
首先,我们要了解曹雪芹这个人,他的身世。
从公开的资料可以知道,曹雪芹(约1715-约1763),籍贯沈阳,生于南京,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务府正白旗包衣世家,他是江宁织造曹寅之孙,曹顒之子。可以看出,曹雪芹家境前期显赫,后期衰落,这一点跟他的《红楼梦》里是一致的,所以,曹雪芹写《红楼梦》,其实就来源于他的生活。
其次,我们要了解曹雪芹这个人,他的经历。
曹雪芹早年生活可以说锦衣纨绔、富贵风流。在雍正六年(1728),曹家被抄家,曹雪芹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迁址北京老宅(后又移居北京西郊)后,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就是在这段时间,对字画诗词、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从而在写《红楼梦》时能够写得那么丰富、那么专业。
再次,我们要了解曹雪芹这个人,他的思想。
曹雪芹“生于繁华,终于沦落”,曹雪芹热爱生活但又有梦幻之感,入世又出世,曹雪芹在探索人生方面的矛盾总是贯穿他的一生,本着对生活的热爱,不断追求,结局却又事与愿违。饱经沧桑,极大地丰富了他的思想,提高了他的文学素养。
正式因为以上几个方面积累和升华,曹雪芹才能够历经艰难,写出了《红楼梦》这一部鸿篇巨着。既是自身的写照,却又不仅仅限于自身,充分反映了世事的变迁和社会的变化。
内容编辑怎么提高写作能力?
谢谢邀请。
想先谈提高写作能力的三个误区:
1、读书多就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吗?很多朋友都认为,只要多读书,提高知识储备,写作能力是可以自然提高的。我们不能否认,如果一个人具有丰富的知识素材储备,是可以有助于提高写作能力的,但这并不是必然的。经常阅读可以提高的是阅读速度和知识吸收的能力,这是一种输入能力。而写作是一种输出能力,其考验的是一个人信息加工和表达能力。这是两种平行的能力。
2、写作可以靠技术实现吗?可以肯定的是,任何运用技巧写作出来的文章其实都不值得阅读,文章的核心是观点和思想,没有观点和思想的文章是缺乏生命力的,是僵尸文章。清朝的八股文其实就是一种高度依赖技术的写成的文章,文章结构、内容、思想,每一个点基本都有模式可循,但这样的文章,至今有一篇流传于世吗?
3、写作能力强是一种天赋吗?是也不是。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确实有人悟性很高,提高得快;而有人悟性差一点,提高的慢。但写作能力是天生的吗?不,对于一个人来说,只有输入能力是本能,而输出能力是后天逐渐形成的。既然不是先天存在的,那么就不是天赋,而是任何人都可以实现的能力。
那么,该如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记住下面这句话:
模仿,而后持续而持久地练习。这句话太简单了,恐怕很多小伙伴都会不自觉地嗤之以鼻。但扪心自问,正是这简单的十二个字,能够做到的又有多少人呢?
人类出生后所有的理性能力都是通过模仿学会的,只是这种模仿是不自觉的而已:你没有去过一天汉语学习班,却可以说一口流利的汉语;你没有学过一天筷子使用课,却可以用筷子吃饭,这就是模仿的力量。而当我们逐渐长大,我们有了自己的自主意识,我们对能力的模仿,也变成了主动的,我们所有能力的学习,其实本质上都是模仿。
如果你的写作能力很低,那么就必须要从模仿开始了。一篇优秀的文章,肯定有其可取之处,而通过模仿,并加以吸收,其可取之处就成了你的亮点。那么,模仿文章需要模仿什么?无非以下三点:
1、文笔
烂文章都是一样的烂,但好文章却各有各的好。美丽流畅的文笔是一篇好文章的必备要素,值得我们模仿。我们在日常阅读时,如果读到好的文章片段或者好句子,可以记下来,逐渐形成一个小文库。
2、结构
结构是一篇文章的筋骨,是文章形态的塑造元素。很多人写文章常常虎头蛇尾,或者如流水账,就是文章的结构出现问题了。我们在模仿文章结构时,要注意观察其结构特点,以及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特点,并加以吸收。
3、思想
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精髓。没有观点或者思想的文章,就算文笔再华丽、结构再惊奇,也不是一篇好文章。很多朋友就常常弄反了,注重文章表面功夫,却内容空洞,实在是本末倒置了。一个有思想的人,必定是喜欢思考的,只有常常思考,我们的思想才能越来越深刻。
当我们通过模仿,得到了文章写作的基本法则,剩下的就是需要持续持久地加以练习了。这种练习并不是无意识的,而是刻意练习。有一个理论叫作一万小时法则,是说一个人如果能够坚持练习1万个小时,他可以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大师。练习是没有终点的。我们能做的就是不断地练,不断地输出,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复盘,我相信,总会有一天,你的写作能力,会让所有人刮目相看!
最后给朋友推荐一本好书:朱家安先生的《文案觉醒》,这本书就是教人如何写出好文案的,希望能给大家帮助,可以一读。
希望大家都成为文章写作高手!!
命题依据与内容怎么写?
命题依据:你为什么要写这个题目,是什么影响了你选该论题,这就是命题依据。
命题依据=选题意义+选题背景
选题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那么我们在研究“怎么写”之前一定要搞清楚“写什么”,而一切都是以“为什么写这个”为根据的。
命题内容:
现状:目前国内外研究现状已有的进展、还存在哪些问题(已解决的、半解决的、未解决的);
问题:你要为你所在领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方案:你所有的研究方向、思路,是找到了新方法,还是对旧的方法进行改进,又或者是从其他领域引入本领域未用过的方法,将有什么创新的地方;
意义:写这个题目的意义(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你所要突破的难题,对本领研究发现有什么积极作用?
怎么发表论文?
论文的分类很多,我作为一名教师,在这里仅仅谈谈教育教学类论文的发表。目前我已经发表教育教学相关的专业论文20多篇,其中发表在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的有3篇,其他的大多发表在普通省级杂志期刊了。关于如何发表,其实方法非常多:
1、高质量的论文不愁“嫁”不出去发表的前提不得不说要有质量较高的论文才能谈发表,如果自己不会写像样的论文,何谈发表呢?你在教育教学中掌握了最前沿的理论,在某个方面有高屋建瓴的看法,甚至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国内专家学者都觉得大有价值,那这样高质量的论文有啥不会发表的的。有了高质量的论文,就要选择符合自己论文的期刊。
2、论文与期刊需要“门当户对”好多老师一边埋头教学,一边心有余力写点论文。写好之后就放着了,因为不知道该往哪里发表。现在我这里告诉大家,我10年前发表论文是打印稿在邮局邮寄出去,这样的发表,当时我也不懂往哪里发表,就邮寄在我手头拥有的报纸上,杂志上,大家猜,结果会怎样?事成大海,为什么啊?因为门不当户不对。同样的道理,有些老师是语文老师,写的语文论文,偏偏投给其他学科的杂志,能发表吗?可想而知。
3、“投其所好”精准投稿至关重要刚刚开始写作,谁都一样!我经过几年的打拼,与全国不同的编辑打交道,是他们教会了我怎么样写论文,如何写出高质量的论文。我现在想想,在发表文章方面,编辑才是最好的老师,也许他们一句话就会点醒梦中的你。什么是投其所好?就是你写的论文,要看适合在哪个杂志发表,就要求你要了解这个杂志,杂志级别越高,对论文的质量要求越高。所以建议大家先不要一下子就想发在国际级刊物上。很不容易的。
4、所有期刊都在你身边在这里,有老师就要问了,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期刊收录怎么样的文章?我这里教你重要的方法。很简单,利用网络资源,寻找杂志官网,切记不要上当受骗。在每个杂志官网先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论文,先看看投稿指南,再对应下自己写的论文,在选题方面,字数方面,立意方面是否适合,觉得适合就发,不适合再找别家。
5、一秒搞定论文发表论文也写好了,婆家也找到了。那接下来怎么办?找到期刊的投稿邮箱,把论文作为附件上传,然后属于期刊投稿邮箱,点击发送,OK!搞定了。另一种办法就是找到官网的投稿平台,把自己的论文按平台的要求上传,也是一秒钟的事,接下来就是等待结果,要做好石沉大海的准备,也要做好重新修改的准备。如下图我最近发表的论文
6、打消你心里的顾虑,版面费是怎么回事?确实,要版面费的期刊非常多,这不得不承认。甚至有许多教师在微信里被琳琅满目的“编辑”欺骗上当。那么收取版面费的期刊都是不正规的吗?也未必,有许多省级期刊为了限制论文发表人数过多,另外纸质杂志社遇到发展瓶颈了,想想你身边有几个老师还订阅纸质期刊,杂志社的“一家子”要生活,所以收取版面费也就顺理成章了。
7、不要版面费,给稿费的期刊有吗?首先肯定的回答,不但有,而且多。许多国家级的期刊,尤其是核心期刊,大都不要版面费,而且给作者给予一定的稿酬。这些杂志很多, 我也收到过一篇500元的稿酬,目前我发表论文,基本上都是向国家级的进攻,不图稿费,最起码不收取版面费,级别高也是对自己的肯定。
8、期刊“鱼龙混杂”,请擦亮眼睛6月份,我同事找我说,他发表了一篇论文,收取了500元版面费。让我审查下真假,我问他多少字,说2000字左右,刚好一页。哪怎么辨别真假期刊?我给大家也教一个办法,打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查询,输与期刊全名,点击搜索,没有就是有问题的,这里还不能确定真假,因为还有期刊善于“生儿子”,产生增刊、副刊、套刊等子女。还有个别的确是骗子,以假乱真的时有发生。
今天我就讲这么多,在论文发表与写作的道路上,我也算有一点点经验。如果您觉得有用,别忘了关注我,私信我。我会更详细的给您带来论文写作与发表秘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