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短语做后置定语
介词结构后置,介词短语做后置定语?
给你举例吧. anapple(onthetree).树上的一只苹果. abeautifulgirl(withalovelydog).带着一只可爱小狗的漂亮女孩. anewday(tocome).即将到来的崭新的一天. 这三句中括号中的都是 介词 短语 而且因为介词短语比较长,所以一般都要放在所修饰名词的后面.跟中国人的习惯不同,前面一大碓修饰的.英语中,一般所要描述的核心东西先说. 明白了吧
求10句介词结构后置句语文?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2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请奉命于孙将军求救)
3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于长勺战)
4具告以事。(以事具告)
5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裹以帷幕(以帷幕裹)
6形似酒樽,饰以篆文山龟兽之形(以篆文山龟兽之形饰)
7覆之以掌(以掌覆之)
8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9赵尝五战于秦 (《六国论》)
10申之以孝悌之义。(《寡人之于国也》)
什么是介词结构后置啊?
介词结构后置就是介词结构做定语,放在名词后面。例如:the apple on the table is red. on the table 在句中是 apple的后置定语,修饰前面的中心词apple。
状语后置句又叫什么?
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⑴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23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 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⑵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24 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 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25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 “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状语后置句
1.“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 穷人对富人说
2.“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着就是战胜别国在朝廷上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青色是从蓝中而来,而色比蓝更深
4.“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 把这个事情具体的告诉他
5.“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出生在我前面的,他懂得道理本来比我早
介词宾语后置是什么?
介宾短语后置,语文名词,介词“以”“于”“乎”“自”等后面带上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短语。这种介宾短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前边充当状语,在古代汉语中,却多数放在动词或者形容词后边充当补语。
通常出现“于”都是介宾短语后置,当然这是通常,有一两种情况不是,不过不用考虑。从现代汉语的角度说,古代汉语介宾短语的这种位置,就叫做介宾短语后置。例如:
1. 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2.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3. 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4. 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捕蛇者说》)
5. 皆朝于齐 。(《邹忌讽齐王纳谏》)
6.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
7.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陈情表》)
8.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陈情表》)
9.贤于弟子。 (《师说》)
10.而青于蓝。(《劝学》)
11.学于余。(《师说》)
12.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鸿门宴》)
13.具告以事。(《鸿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