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动物日是几月几日,古代乳娘是个什么概念

2023-10-19 07:00:05 96阅读

世界动物日是几月几日,古代乳娘是个什么概念?

在中国古代,很多家庭生了孩子之后,会请一个乳娘,主要职责是给孩子喂奶,兼照顾孩子的生活,也称奶妈、嬷嬷等。

通常来说,做乳娘的都是贫苦家庭的女子,因为她们为了生计,不得不放弃抚养自己亲生子女的抚养。普通家庭请乳娘,大多是因为生母奶水不够,不得已而为之。而权贵家庭请乳娘,那原因可就多了。

世界动物日是几月几日,古代乳娘是个什么概念

请乳娘是身份的象征

乳娘自古有之,《礼记·内则》记载:“大夫之子有食母,士之妻自养其子”。可见,大夫以上的权贵家庭才有资格请乳娘,士族和普通家庭的孩子,只能由其生母或主母来抚养。

如果一个权贵之家生了孩子,却没有请乳娘,会被认为吝啬、小气,被人嘲笑。反过来,如果级别不够,却仍请了乳娘来喂养孩子,那么就能在表面上彰显他们的地位。所以,无论够不够级别,只要条件允许,大多数家庭都会请一个乳娘来给孩子喂奶。

为了能生更多的儿子

古代人迷信,其中有很多是没有道理的,但一直以来人们都深信不疑,其中有一条就是,古人坚信女人在哺乳期间不会怀孕。

古代小孩子的哺乳期都很长,吃奶吃到三四岁是非常普遍的,如果由生母亲自哺乳,那么这三四年中,这个女人就不能为丈夫传宗接代了,所以要请一个乳娘来,自己则腾出功夫来,一心一意的生孩子。

我们看史书的时候,经常看到某女子三年生了两个孩子,或者四年生了三个孩子,这种家庭肯定都是请了乳娘的。

防止孩子与生母过分亲近

大家都知道,古代实行“一夫一妻多妾制”,也就是说一个男人会同时拥有好几个女人,而这些女人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妻子的地位最高,与男主人平起平坐,是家里的主母,而妾的地位就低得多,有的甚至活得不如丫鬟。

那么,如果是妾生了孩子,再由自己亲自抚养,那么孩子长大以后必定和生母很亲,肯定要处处为生母争取利益,这就会威胁到主母的地位了。尤其是主母本身没有儿子的情况下,庶子对她的威胁更大。

为了保证家庭的稳定,通常的做法是妾在生下孩子之后,都要交给主母来抚养。主母当然是没有奶水的,那就必然要请一个乳娘来帮忙。而孩子的生母,则必须要经过主母的同意,才能去看望孩子,而且次数绝不能太多。孩子长大以后,也必须称主母为嫡母,称生母为姨娘。

《红楼梦》中,探春就是家政的小妾所生,而她则是由家政的正妻王夫人抚养长大,所以她称王夫人为母亲,而称生母为赵姨娘。探春与生母的关系十分冷淡,赵姨娘在贾府的地位也很低,探春出嫁时,赵姨娘想去说一句祝福的话都没有资格。

如果是皇家,那么可能还有一个防止外戚专权的原因在里面。

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外戚专权一直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从汉朝的吕后、窦太后,一直到清朝的慈禧太后,都是典型的例子。情况最严重的,当属唐朝的武则天,直接自己就当上了皇帝。为此,汉武帝曾在立刘弗陵为太子后,杀掉了其生母钩弋夫人。后来南北朝时,很多政权也都实施了这个办法。

但儿子能被立为太子,其生母往往是皇帝最宠爱的嫔妃之一,并不是所有皇帝都有这个魄力,所以这个办法并没有坚持下来。妥协的结果,就是所有儿子不能有生母抚养,而是交给其他嫔妃抚养,以削弱孩子和生母的亲情。

比如清朝就规定,只有嫔妃封号以上的才有资格抚养孩子,但所有嫔妃又都不能抚养自己所生的孩子。比如雍正是德妃所生,但却要交给皇贵妃佟佳氏抚养,直到佟佳氏去世。雍正与生母的关系极差,在他登基前后,德妃给他出来不少难题,而雍正也不怎么亲近德妃,最终德妃郁郁而终。

还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

古代权贵家庭妻妾成群,但是正妻必须是明媒正娶、门当户对的,往往是大户人家的女儿,知书达理,无论品性修养,还是知识伦理,都比较优秀。而妾的来历就五花八门了,但大部分都是出身比较低的,各方面都不如正妻,所以为了更好的培养孩子,通常将孩子交给主母来抚养,这当然就必须请个乳娘来了。

皇家的做法则更彻底一些,他们为了培养出更加优秀的皇子,往往名义上抚养皇子的嫔妃,也不能与皇子朝夕相处,皇子稍微长大一些,就要送入专门的培训机构,由专业人士负责培训、教育。

还是以清朝为例,所有的子嗣都要送去南三所集中教养抚育,类似于现在的寄宿制学校,俗称“皇子托儿所”。虽然那里也有照顾皇子起居的保姆嬷嬷,但终究也无法面面俱到,随着皇子们的年岁渐长,有些事情还是只能靠自己,有利于磨练皇子们的自立能力,更加容易培养出优秀的接班人。

乳娘的待遇

通常来说,为了保证孩子的奶水质量,乳娘的待遇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在吃的方面,主人家都会特别关照。毕竟只有乳娘吃好了,喂给孩子的乳汁才更有营养。比如溥仪的乳娘王焦氏,每天都要吃一个清水煮的肘子,至于味道如何,大家自己体会即可。

皇家的乳娘一旦入宫,往往就意味着再也出不去了,只有极个别的情况才会放其回宫。但是,历朝历代的皇室乳娘无一不是显贵非常,即便中途出宫也从此荣耀乡里,衣食无优了。

历史上许多皇帝在登基之后,都会册封赏赐自己的乳娘。这就导致许多乳娘能享受到比较高的待遇,就如同一些权力很大的宦官一样。东汉时期的汉顺帝就曾经将自己的乳娘封为山阳君,《资治通鉴·汉纪》中记载:“初,帝之立也,乳母宋娥与其谋,帝封娥为山阳君。”结果宋娥不断干预朝政,而且还收受贿赂最终被弹劾。

明朝天启帝登基之后,封他的乳母客氏为“奉圣夫人”,极尽优待。可客氏很不安分,竟然和臭名昭著的大太监魏忠贤勾搭成奸,魏忠贤主要对付朝中的大臣,而客氏则主要对付后宫中的嫔妃,甚至包括皇子。朱由校好几个儿子早夭,就是私下了客氏手中,就连张皇后也被两次被客氏害得流产。朱由校死后,弟弟朱由检继位,即崇祯帝。崇祯毫不客气,下令诛杀客氏,并将其焚尸扬灰。

综上所述,古代权贵或者大富之家,为了保持家庭稳定,更好的培养孩子,往往请乳娘来喂养和照顾孩子,这既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实际需要。现代社会,一些有钱的家庭往往也会请乳娘,但其目的却主要是生母需要保持身材了,这与古代大不相同。不过,为了保持身材而请乳娘,无形中与孩子的亲情就淡薄了,被乳娘喂养大的孩子,长大后与母亲也不亲,可谓因小失大。

预测一下新冠什么时候可以在全世界真正地结束?

你好,我是国风

从当下的中国治疗经验来看,新冠的治疗周期为一个月多一点。从发病开始投入治疗基本上都可以在一个月左右恢复健康。

从最开始的武汉,〈因为是首发,缺少应对策略,前期工作没有经验,只能摸索疾控方法〉2020年1月23日开始封城,然后集中检测,集中隔离,集中治疗。至四月八日,中国第一波疫情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外面的世界开始精彩起来〉6月11日,第二波疫情袭来,地点是北京新发地。〈此次病毒并非来自武汉,而是来自进口的三文鱼,病毒传播能力超过武汉所发的一期病毒〉因为有了第一次控疫的经验,工作井井有条。至7月10日,病毒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然后是第三波疫情,2021年1月13日开始到2月20日基本结束,病毒来源于俄罗斯入境人员。然后就是最近的南京德尔塔新冠病毒疫情,7月16日开始,至8月19日基本结束。

当然,这是人工干预下的新冠病毒抗疫过程,如果无干预自然抗疫,〈现下官方统计的新冠病毒的死亡率为5‰左右。实际情况可能比这严重,假定死亡率为2%〉可能需要的时间要长一些。虽然病毒在不断的变异,但是无论是通过打疫苗还是自然生病后得到抗体后,新冠病毒的致死亡率都在降低,南京德尔塔病毒死亡率已经降到了极低,在国内的1500多个病患好像无一死亡!但在美印的德尔塔病毒死亡率达到4%以上。由此知美国印度的第一波疫情死亡率决然高于10%!

现数据病毒成体系的变异周期在四个月左右!

以上是新冠病毒基本数据,现在开始分析无干预的疫情流行趋势。由于新冠病毒的传播能力越来越强,而自由的欧美世界又坚拒个人防护,以现在的传播速度,基本上用不上两年的时间,欧美世界的人民就可以实现在新冠病毒面前躺平了!假设新冠病毒每变异一次〈至死率不变〉人类的抗体可以更新四次〈同时,由于自然得到抗体的过程伴随着2%左右的淘汰率〉。大约经过三至五代左右,新冠病毒的,威力就和人类得到的抗体持平了。躺平的状态下这一过程需要两年左右。

但是由于人工的干预,〈毕竟我们不可以无视任何一个人生存的权利。〉这一过程将大大拉长。也许至少要4到5年。以欧美人对抗新冠疫情的态度,他们是要躺平了〈当然,他们也有疫苗,也在以人工的手段进行的柔性躺〉。只有完全完成躺平,每一个人都经历一次甚至几次的劫后余生,这百毒不侵的身体才有可能和新冠病毒和平共处。至于中国,有疫苗!而且离着完成全民接种的目标已经不远〈现只有不足四亿人没有注射疫苗了〉。只要完成了全民接种,就等于构建了一堵强大的病毒传播防火墙。哪怕需要半年或者一年重新接种,我们也是不怕的。能面对病毒的变异,我也是不怕的。〈还有一个了不得的朝鲜,全世界实现全民免疫之后,对于丝毫没有抗体的朝鲜人民是最危险的。到时候肯定需要中国支援接疫苗接种!〉

全民免疫之后,就等于剪断了传播链,也断送了病毒变异的机会。最终人类会战胜新冠病毒。但这对于那些自由民主的西方世界,将是个无比痛苦的过程。〈很有可能要承受损失成百上千万的人民的生命〉

因此推测,新冠病毒将在2024或2025年结束!

你们见过最有洁癖的人是什么样子?

小霞是我见过最有洁癖的,她的洁癖有时让人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但想想,也能理解,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

1.洗手

小霞每次洗手都需要长达5分钟的时间。

双手擦上肥皂后,上下左右交叉,反复搓洗,比医院的医生的洗手程序还多,时间还长。

有时看她洗手就担心她的手会不会洗脱皮了?

2.床

她家里的床单清一色都是白色的。 每天早晚两遍都会把床单仔仔细细的用毛刷刷干净,决不允许床单上出现头发之类的。

平时床单一周洗一次,每次洗完后必须用热开水浸泡15分钟左右,再拿到太阳下面暴晒,才能彻底放心。

3.衣服和鞋

进家门时,换的鞋和衣服都在进门的一个单独的房间里。

为了避免外边的细菌带进屋里,换下的衣服,鞋子,包包,双手全部喷一遍,才能进屋里。

4.擦地

她家的地板从来不用拖把拖,她说拖把不能把边边角角拖干净。

地板每天都要擦两次,每次都是跪着擦地,说这样擦出的地才干净,才放心。

打扫完卫生后,她会眯着眼睛,从不同的角度看床上,桌子上、地上是否打扫的干净。

她的眼睛像一个扫描仪,哪些不过关,逃不过她的法眼。

5.洗衣服

她家用水非常多,因为当天的衣服必须 都要洗,从不隔夜。

每次经过她家,也总能看见阳台上层层叠叠堆满了晾晒的衣服。

她家的洗衣机有三个,一个洗内衣,一个洗外面的衣服,另一个洗床单被罩之类的其他物品。

6.卫生间和厨房

她对卫生间和厨房的标准更严格,每天打扫三次。

每天三顿饭后,她就在厨房忙活半天,碗筷及厨房的边边角角全部再打扫一篇。

卫生间台面,坐便更是她检查和打扫的重点。打扫完毕,再点香燃。

有时候问她,你干这么多活,累不累呀? 她说:肯定累,但是不彻底打扫干净,我觉都睡不着。

其实人活在世上,天都要和细菌打交道。

过度洁癖反而减弱了自身的抵抗力,医生如是说。

小霞的洁癖,让很多人看不惯。说她太矫情。

但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习惯,只要她自己愿意,也无可厚非。

毕竟每个人都是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模式的权利。

海蓝时见鲸是什么意思?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到底是什么意思?如何理解?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是一句时下流行的网红语。若论传播程度,估计可以和抖音那句“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有得一拼。通俗的翻译过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当你走到森林的深处时能看到鹿,游到大海的深处能看到鲸鱼。

林深时见鹿第一句的原话出处在李白的《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含义是:要想见到鹿,必须走进深林,要想见到鲸鱼必须在海洋中。《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是李白早年在戴天山读书时所作的五律。

此诗主要写作者上戴天山的所闻所见,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的访问道士不遇图,通篇着意于写景,真实自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道士世外桃源的优美生活境界。全诗风格清丽,充满着年轻人的朝气与孜孜以求的探索精神。

后面那一句“海蓝时见鲸”是现在创作的网络文学。网络上流行的全文是:

你说: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可我:林深时雾起,海蓝时浪涌,梦醒时夜续。

不见鹿,不见鲸,也不见你。

爱情有时候看上去转瞬即逝却又能在心里留存很久的东西。

这句话非常有意境,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梦醒时见你。

可是,愿望总是美好的,而现实却并非如此。

这句话的后半句:“树深时雾起,海深时浪涌,梦醒时夜续,不见鹿,不见鲸,也不见你。”

这才是爱情的常态。

不知道你每天想起无数次的人,还在你身边么?那些和你一样经历了爱情的人,他们又去了哪?那些明知道不会有结局的人和那些执念与不甘和不知足的耿耿于怀。

爱而不得,那不是爱情该有的样子。

我们都知道会爱过一些人,但却不知道爱上只要一瞬间。

我们都知道会错过一些人,但却不知道错过就是一辈子。

人生总会有些遗憾,遗憾没有坚持陪他走到最后,遗憾没有抓住那个对的人,遗憾自己没有努力让彼此幸福,那些遗憾就让它们住在心里吧,去和过去告个别,对着回忆说声再见。

失而复得,得而复失,都值得祝福。

爱的时候就再认真点,拥抱的时候就再用力点,告别的时候就好好的告别。

苦难总是会在不经意间落在我们的肩上,亦如那些曾经突如其来深陷其中的甜蜜。

我始终认为爱情这个东西,需要缘分也需要自己的争取。如果你的前任还爱着你,并且想要复合,而你也一直爱着ta,那么就可以去尝试一下。

"林深时见鹿,海蓝时见鲸"如果她想说的是后一句是“梦醒时见你”,那么希望你不要错失掉这次再次抓住ta的机会,也给自己幸福的权利。

祝福你,也祝看到这篇问答的人,都能够幸福美满。

你有过暧昧经历吗?

有啊。青春的故事,比青春痘留在我们脸上的坑,还让人难忘。我讲一个自己的故事,别被老公看到就好。

那时候我刚到墨尔本留学第二年,20岁左右吧。年少无知,但最单纯懵懂,无所畏惧的年纪。

我住在墨尔本东区的一个house里。

三室一厅一厨一卫,四个人一起share房租。一个房间是一对couple,一个房间是我,另一个房间住着一个男生。这个男生名叫Nathan,中国香港人,比我大三岁。

暧昧这种事没有边界,也没有人刻意开始。但我们就是记得住当中的细枝末节。我和Nathan的。

其实刚住进去的时候大家都不熟。我隔壁的那对couple,女生年纪与我相仿,我们还聊得多一点。与其他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只有点头之交。

就只是我在客厅捧着电脑的时候,他下课回家say hello;我拎着菜走到厨房的时候,他正好在热牛奶随便说句买菜回来了啊,这样的关系。

直到有一次我们家庭聚会(因为仪式感,所以周末我们偶尔会一起玩)。四个人商量说去钓鱼,还是去吃饭,还是去钱柜。

最后我们选择了钓鱼。

很奇葩,四个小朋友大晚上开车1小时去湖边钓鱼。当然我们都有渔证,家里也有成套的工具。天气冷归冷,但如果能钓上来几条鱼,今晚也算是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吖!

谁知道等鱼上钩需要花那么多耐心,等那么长时间呢?

墨尔本的冬天真的很冷。后来那对couple两个人躲进一件超大的棉大衣里,看着就羡慕。哎。我一个人坐在那儿,低头玩手机,双脚快要冻僵了。

这时候Nathan走过来问我,你冷不冷。

“冷吖,废话。”

“我车里还有件衣服,我拿来给你披在身上?”

“你不穿啊?”

“女孩子会比较怕冷一点”

不知道为什么,看着他高高瘦瘦的身影背对着探照灯,映在地上。我忽然被触碰到了。

那天钓到了几条鱼我忘记了,但我记得我们一起回家的时候。一路上我依旧套着他的衣服,他开车,那对couple坐在后座,所以我坐在副驾。

平时我就喜欢看男生开车的样子,干净,利索,帅气。那晚,月光一路尾随我们回家,照出他的半边侧脸。我装作不经意看他,好看死了!

然后路过一个障碍物的时候,他踩了一脚刹车。其实只是很轻的一刹,车只是略微颠簸了下。他却下意识把手伸出来挡在我面前。他怕我受伤?我还系着安全带呢。

但这次是真的被暖到了。嗯,很暖,是我心里王子的样子。

回家后家里那个女生神秘兮兮来找我聊天。她说Nathan是不是对你有意思啊,车上那个动作我看到了,这也太绅士了吧!

哈哈,哈哈哈哈哈。我也不知道啊。

那你对他怎么想啊,你看你也没男朋友,他好像也没女朋友。

哈哈哈哈,我,我没什么想法啊。

要么凑合你们成一对吧!

其实我们这个年纪放在中国大学,也就是一场普普通通的大学恋情。但在墨尔本,在这个家里,我们的关系似乎更紧密一点。因为我们是名副其实意义上的家人。我们都是中国人。

话说回来,自从家里有了两个热情又八卦的同学后。我和Nathan的交集好像确实多了不少:动不动就一起买菜做饭聚餐。

一起自己动手在家里院子里BBQ,要么就是叫上各自的同学朋友一起唱K。尤其周末晚上,几乎每晚我们四个都要跑去boxhill吃夜宵。

还有一起守夜过生日。甚至还一起半夜起床去看日出。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四个逗逼真的在这个房子里,过出了家的味道。

我和Nathan也就自然而然变成了一起吃早餐,吃午餐,吃晚餐,吃夜宵的关系。变成了一起开车去买菜,一起整理车上物品,再一起回家做饭的关系。变成了节假日一起盛装出席参加party,一起喝酒半夜回家的关系。变成了一起玩遍墨尔本及周边美景,一起看过日出泡过温泉的关系。

等等等等。

我觉得这个过程中最暧昧的就是:我和他每天说的“回家”,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家”。

“Nathan,你下课了跟我说,我煲好汤了,等下你们每个人都喝一碗哦。”

“好,路上堵车,我应该还有1小时才到家。”

“路上注意安全。”

“Chen,刚才家里断电了,你睡了吗,你怕不怕?”

“没,我还在学校图书馆,没回家。”

“那你先继续学习,等下有电了我告诉你,你再回来。”

“好。”

“哈哈我今天回家有点早,没想到你也在家啊。”

“是啊,我今天没课。”

“你记得今天是chadstone VIP Day吗?”

“记得,还有3小时就关门了,你一个大男生不会也喜欢趁折扣日逛街吧?”

“你想去吗?我带你去逛街啊。”

“真的假的,那你等我化个妆?”

“别化啦,没时间了,现在就走咯!”

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什么狗血淋头的剧情。

两个人不是非要一起面对过生离死别,才能叫作难忘。但有的人有的事,就是永远都在记忆里了。再也忘不掉了。

后来,他毕业了。他原本就打算毕业了回香港替他爸爸打理公司,这个计划一直没有变过。

他最后找我吃过一顿饭,是个晚上。他跟我说了很多莫名其妙,到现在我都没有听懂的话。意思是他家里不同意娶内地女孩,还有别的什么,balabala。我都没弄懂他什么意思,就只能坐在他对面,低着头使劲往嘴里塞饭。

再后来。在他毕业前的半个月,他忽然搬出了房子,说是要去悉尼待一小段时间放松心情。于是我们也忽然没有了联络。

他不再给我发信息,不再活跃我的朋友圈,不给我点赞,不给我回应。什么消息都没有了,就好像从来没有出现过。

你懂这种感觉吗?生活里突然少了点重要的东西。

记得那几天我一个人在家,还会不知不觉走进他曾经的房间,好让自己早点习惯这空荡荡。还能怎么办呢?

一个人离开,总是要还留在原地的人更多一点难受的。虽然我们之间什么都没发生。所以,没有承诺过,就不该有期待。

这就是暧昧,对么?

再后来的后来,有一天晚上我独自一个人在家。那对couple不在,然后有人敲门。我打开门,是他。一样瘦瘦高高站在那里,手插在裤子口袋里。眼神好像有一点点紧张。但也许是天太黑,我没看清楚。

我也紧张了下,但强作镇定,只是淡淡说了句,“怎么回来了,是有东西落了吗?”

他说,“就是最后回来看一下,我明天上午的飞机回香港”。

“哦,那你进来坐吧”。

“...算了...还是不进去了...以后像这样家里没人,你不要随便给人开门,听到没”。

“哦”。

然后就是沉默,两个人都不知道说什么。也许心里翻江倒海,但就是什么都说不出来吧。起码我是这样。

然后我就把门关上了,一个人进了房间。

现在这个房子,对我来说可能还算是个家,但已经不是他的家了。我再也不可能听到他在客厅和厨房走动的声音,再也看不到他穿着睡袍窝在沙发里的样子。

一年以来养成的习惯,忽然都要舍弃了。

他走后给我发了一条微信,是一首歌。

《不再联系》

也许还能在网上看到你的消息,也许我唱的歌还存在你的手机。也许我爱你埋在心底变成秘密,也许你想我的时候我也在想你。

我和你不再联系,希望你不要介意。要怪就怪当初没在一起,而你对现在也比较满意。

我和你断了联系,不代表我不想你。走到哪里还是会有惦记,而我也开始试着去忘记。抹去我们过去的放弃的所有交集。

ps:

这是我真实的故事,事情过去很多年了,记忆有点碎片化,但心情仍然在。我们现在微信还是偶尔偶尔,极少时间有一点联系,但不打扰,是我们更应该做的。

有些故事不只是一个故事,它也是一段青春,一段青涩回忆。今天把它写出来的时候,不知为什么,眼睛还是会有点红。

我现在每年还是会回墨尔本,前后住几个月。后来几年,我去看过当时我们四人一起住过的house。很遗憾,已经被房东拆掉了,换成了一个更大更漂亮的房子。

所以,所有的故事只能在心底。我相信我们都在彼此的心底,记住了这相互交集,但又自由自在的一年。

如果你看完了。谢谢你为我们的青春小插曲感叹。虽微不足道,但好在后来我们都变成了更好的自己。感谢每个人在我生命中出现过。谢谢你们。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