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杨广,秦始皇和杨广谁先出来的
隋朝杨广,秦始皇和杨广谁先出来的?
秦始皇先出来的呗。秦始皇是战国末期秦国的国王,后来吞并六国一统华夏,还统一了文字,统一了度量衡,统一了法律等自称始皇帝,也开始了封建帝制。秦始皇出生于公元前200多年。而杨广是隋朝第二个皇帝,史称:隋炀帝,是个暴君,也是一个六短之君。隋朝最终亡在他手。杨广大约在公元500年左右。应该比秦始皇晚出生6,7百年。
隋炀帝杨广扮演者?
在黄海冰版隋唐英雄传里,杨广饰演者是谢君豪,1963年生于香港,香港影视演员。
1989年以全职话剧演员身份出道。 1993年,主演舞台剧《南海十三郎》。1997年凭借电影版《南海十三郎》获第三十四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演员。 2005年,主演电视剧版《长恨歌》。2011年,主演谍战片《风云传奇》, 又主演家族传奇年代剧《娘心计》。2012年,主演抗日剧《枪械师》。 2013年主演古装奇幻剧《华胥引》。 2014年,出演舞台剧《杜老志》。 2015年参演民国爱情传奇剧《锦绣缘华丽冒险》,饰演向寒川一角。 2016年参演年代剧《那年花开月正圆》,饰演沈四海一角。
隋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暴君隋炀帝到底实行了怎样的残暴统治?
感谢邀请。
隋炀帝是一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但如果真的只是把他冠以“暴君”的恶名,我觉得有点武断了,其实评价一个人,还是得从两方面着手吧。
总体上,我对隋炀帝的评价是:被浮夸之心耽误了的强人。
我为什么说他是个强人,其实,从武功上来说,前期的隋炀帝还是能够降服周围部族的,突厥、吐谷浑对中原政权的认可度非常高,所以,这点上,也不能否认他是个强人。后来,整是他那浮夸的性格毁了他。
第一,论文才,隋炀帝在帝王领域里绝对算得上佼佼者。这个基本上没什么争议,连他自己也说过,要是以文才论高低,他也该做这个天子,可见他有多自信。当然,他的文才也不是盲目自信,水平确实是非常高的,感兴趣的童鞋可以找来看看。但是,文学出众的人往往有一个通病(虽不绝对,但比例甚高),那就是眼高手低,喜欢用感性的方式处理问题。动不动就拍脑袋干事,这种性格作为老百姓可以,但作为帝王,就容易把整个帝国毁灭掉。
第二,浮夸的心促使他滥用民力。事实上,隋炀帝的功绩还是突出的,修建东都洛阳,修建大运河,修建长城等等,但是,作为一个农业国度,做这类的大型工程,如果一件一件来,对民众的负担都已经非常巨大了,可隋炀帝却偏偏要在短时间内都要完成,这就造成了民力的透支,老百姓不种地就没了生计,也为日后的农民暴动埋下了祸根。
第三,浮夸的心使他要建立空前的武功。翻翻史书就知道,隋炀帝这个人建功之心实在是太过于强烈,上马了那么多的大型工程,民力已经不堪重负,可他这时居然要大规模征讨高句丽。现在来看,高句丽不算远,可那时候是靠人力和畜力的时代,后勤供应的压力非常巨大,而隋炀帝很讲排场,三次征伐高句丽都是百万级别的规模,可事实上,战力并未得到发挥,前两次征高句丽都大败而归,最后一次胜利在望,国家已经风雨飘摇,由于杨玄感的叛乱,他不得不率军回国,再次功败垂成。征高句丽的代价是巨大的,他赔上了自己的帝国。
第四,浮夸的心,致使他周围都是一些拍马溜须的小人。隋炀帝是个只能听好话,不能听真话的人。最典型的就是他的小舅子萧瑀,萧瑀此人才华出众,可就是说话比较难听,隋炀帝刚开始对他抱以厚望,后来却因为语言不和把萧瑀贬到外地为官。连小舅子的忠言他都不愿意听,那么他周围的人也就剩下一些小人了。这些小人的代表,有一个叫做宇文化及,此人向来嚣张跋扈,是典型的纨绔子弟,甚至为了钱敢冒着杀头的风险向突厥人出售铁器等战略物资,但是他也有优点,那就是很会讨领导喜欢,隋炀帝对他非常器重,众所周知,正是宇文化及结果了隋炀帝的性命。
隋炀帝的统治虽然残暴,可那些所谓的明君就不残暴吗?汉武帝残暴不残暴?唐太宗残暴不残暴?成吉思汗残暴不残暴?恐怕隋炀帝还不及这几位残暴,可中国的文化就是胜者为王败者寇,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关于隋炀帝那些弑父淫母的记载究竟是不是唐朝抹黑,这个还真不好说,至少,隋炀帝和萧皇后非常恩爱这点不用怀疑。
评价一个人,得有一个切入点,鄙人从他的性格为切入点说了以上的粗知浅见,不妥之处,还请方家多多指正。
杨广是汉人吗?
是的。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华阴人(今陕西华阴),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大兴,开皇元年(581年)立为晋王,开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为太子,仁寿四年(604年)七月继位。
手握重兵的杨广为何偏居江都不回师平叛?
准确的说他不是不回去平定叛乱。而是隋炀帝根本就不知道,北方叛乱已经如火如荼,即将把大隋王朝吞灭殆尽。
隋朝经过了隋文帝杨坚的开皇之治,已经达到了盛世太平的境界。而隋炀帝登基以后,又是一番文治武功。所以隋炀帝登机没有几年,他便沉浸在了盛世繁华的梦境之中。他个人本身就好大喜功,刚愎自用。
他最喜欢听的语言就是上天多降祥瑞,保佑大隋平安喜乐。他最反感的语言就是,哪哪又出现了多少盗贼。贡献了几座城池。大业11年元宵节唐国公李渊也就是隋炀帝的表哥,当着她的面对她说到如今天下盗贼蜂起,如果陛下再不派兵镇压反贼,恐怕天下将要大乱呀。结果隋炀帝一听勃然大怒。当场就斥责李渊谎报军情,唯恐天下不乱。
李渊一派忧心忡忡的模样。隋炀帝扭他不过,便问他身边的宇文述。虞世南。封德彝。等人问他们是不是盗贼泛滥,大隋王朝快要灭亡。
那些个人见皇帝勃然大怒,都对他说,如今盛世太平,就算是有些小毛贼,那也是微不足道的。
于是隋炀帝便将唐国公李渊治罪下狱。从此以后,他身边的那些大臣,更不敢对隋炀帝提到这一泛滥发兵平叛之事。
后来又有尚书令萧瑀说盗贼泛滥,需要派兵平叛。结果隋炀帝又是龙颜大怒。又问他身边的大臣,天下盗贼到底有多少?然后那些人告诉他说,天下的盗贼已被剿灭的,只剩十之留一。于是隋炀帝便高高兴兴的乘坐他的龙舟,去江都游玩,而凡是在他面前提起盗贼泛滥,发兵平叛的全部贬官。或者当庭杖毙。
所以隋炀帝不是不发兵平叛,而是不想评判,他不是不知道北方已经乱成一锅粥,而是他自己沉醉在盛世繁华的梦境之中,不愿意醒来。最终葬送了大隋王朝,葬送了自己的身家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