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暑,2020年6月23日属于哪个季节
2020年小暑,2020年6月23日属于哪个季节?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斗指丙;太阳黄经为120°;公历7月22—24日交节。“暑”是炎热的意思,大暑,指炎热之极。大暑相对小暑,更加炎热,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湿热交蒸”在此时到达顶点。大暑气候特征:高温酷热,雷暴、台风频繁。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自古以来,民间都有大暑三伏天饮凉茶(伏茶)的习俗;伏茶顾名思义,是三伏天饮的茶,这种中草药煮成的茶水有清凉祛暑的作用。此外,还有烧伏香、晒伏姜等习俗。
2020年三伏天一共多少天?
2020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8月24天结束,历时40天。
初伏:7月16日-7月25日,共10天
第1天2020年7月16日
第2天2020年7月17日
第3天2020年7月18日
第4天2020年7月19日
第5天2020年7月20日
第6天2020年7月21日
第7天2020年7月22日
第8天2020年7月23日
第9天2020年7月24日
第10天2020年7月25日
中伏:7月26日-8月14日,共20天
第1天2020年7月26日
第2天2020年7月27日
第3天2020年7月28日
第4天2020年7月29日
第5天2020年7月30日
第6天2020年7月31日
第7天2020年8月1日
第8天2020年8月2日
第9天2020年8月3日
第10天2020年8月4日
第11天2020年8月5日
第12天2020年8月6日
第13天2020年8月7日
第14天2020年8月8日
第15天2020年8月9日
第16天2020年8月10日
第17天2020年8月11日
第18天2020年8月12日
第19天2020年8月13日
第20天2020年8月14日
末伏:8月15日-8月24日,共10天
第1天2020年8月15日
第2天2020年8月16日
第3天2020年8月17日
第4天2020年8月18日
第5天2020年8月19日
第6天2020年8月20日
第7天2020年8月21日
第8天2020年8月22日
第9天2020年8月23日
第10天2020年8月24日
2020年三伏天注意事项
222是什么季节?
2021年二十四节气时间:
立春——2021年02月03日--22:58:39
雨水——2021年02月18日--18:43:49
惊蛰——2021年03月05日--16:53:32
春分——2021年03月20日--17:37:19
清明——2021年04月04日--21:34:58
谷雨——2021年04月20日--04:33:14
立夏——2021年05月05日--14:47:01
小满——2021年05月21日--03:36:58
芒种——2021年06月05日--18:51:57
夏至——2021年06月21日--11:32:00
小暑——2021年07月07日--05:05:19
大暑——2021年07月22日--22:26:16
立秋——2021年08月07日--14:53:48
处暑——2021年08月23日--05:34:48
白露——2021年09月07日--17:52:46
秋分——2021年09月23日--03:20:55
寒露——2021年10月08日--09:38:53
霜降——2021年10月23日--12:51:00
立冬——2021年11月07日--12:58:37
小雪——2021年11月22日--10:33:34
大雪——2022年12月07日--05:56:55
冬至——2021年12月21日--23:59:09
小寒——2022年01月05日--17:13:54
大寒——2022年01月20日--10:38:56
由此可知2.22是春季。
2020年安徽入伏和出伏时间?
安徽2020年7月16日入伏,8月24日出伏。
2020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时间如下:
2020年初伏时间:7月16日-7月25日,共10天。
2020年中伏时间:7月26日-8月14日,共20天。
2020年末伏时间:8月15日-8月24日,共10天。
“三伏天”,就是指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两个节气之间的日子,大约是阳历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之间。“三伏天”一般持续三、四十天,是一年当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暑气潜伏于地”(想想都觉得热),所以“三伏天”代表一年里最炎热的时期。
七月的节气?
1、农历七月的节日
七夕(七月初七 8月8日)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双七、香日、星期、兰夜、女儿节 或七姐诞等。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早在《诗经》时代,人们就对牛郎织女的天象有所认识,在东汉时就出现了人格化的描写:“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
有文字记述的七夕始于春秋中期(《书经》时代),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中元节(七月十五 8月22日)
中元节 俗称鬼节、七月半、施孤、地官节或斋孤,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地区七月十四),与上元节、下元节合称三元。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民间有祀亡魂、放河灯、焚纸锭的习俗,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
2、农历七月的节气
处暑(七月十六 8月23日)
处暑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四个节气。斗指戊;太阳黄经为150°;公历8月22—24日交节。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这时三伏已过或近尾声,白天热,早晚凉,昼夜温差较大,不时有秋雨降临。处暑这一节气意味着进入气象意义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