埙的指法,六孔埙的入门吹法

2023-10-01 04:30:04 83阅读

埙的指法,六孔埙的入门吹法?

六孔埙的入门指法是右手无名指按住底部的第一个孔,中指和食指分别按住第二和第三个孔,左手的无名指按住底部与第一个孔平行的第四个孔,中指和食指分别按在第五和第六个孔上,两手的小指轻放于埙底部,起托持埙体的作用。

埙的指法,六孔埙的入门吹法

吉他和埙哪种比较容易学呢?

建议看一篇文章《信息爆炸时代如何学吉他》

在10多年前,互联网尚未发达的时代,学吉他信息是匮乏的,有个笑话是这样,以前不管学木吉他、电吉他、还是贝斯,都是看同一本书叫《吉他三月通》,大家练的东西都一样,大家会的和弦都一样,大家学的歌曲都一样,大家错误的观念也一样。

随着时代,书籍出版愈丰富,网络信息爆炸,音乐曲风日渐多元,玩音乐人越来越多,学吉他这件事忽然变得很“复杂”,视频,文章教学突然间出现一堆神人各据山头。

好笑的是,以前学吉他是苦无信息,连看个国外乐团演唱会都要去copy录像带,什么点弦、推弦、扫弦都只是硬模仿依样画葫芦,现在是信息太多,多到满出来。即便是同一个技巧,同一种观念,每个视频教的也不一样,一下这派说什么什么,一下那派说什么什么,搞得大家很乱。

结果现在学生遇到的最大问题不再是“信息不足”,而是“无所适从”。看一下那个,东练一点,看一下那个,西练一点,也不知道自己在练什么,更不知道自己练得东西实不实用。

先来谈谈“知识”本身。这世界上所有的知识学问原则上都有它的“系统架构”,所谓系统,就是指每个看似独立个体的单位,彼此存在关联性,有纵向的等级递增,也有横向的观念延伸,彼此间交织成一门专业知识。

比如数学,加减是基本,乘除是加减观念的进阶,分数继续延伸,然后继续代数…二元一次方程式…所以你想想看,假若今天学吉他用数学比喻,今天练习三角函数,明天练习分数加减,后天玩玩微积分,然后同学说机率学很重要,你又跑去练,接着学长说代数才是王道…请问你这样数学有可能学好吗?当然不可能。

学习任何知识都要融会贯通,你才会有一种:“哇!原来是这样啊”的感觉,也唯有这样才能真正明白每个独立个体知识的真谛,所以重点在“贯通”,进而“融会”。

因此对现在初学者来说,“信息爆炸”未必是好事,因为你连要先学加减还是乘除都不知道了,网络教学神人再多对你来说没有太大意义。最后你只会觉得好庞大喔,好错综复杂喔,好蜿蜒崎岖喔…然后放弃,或是乱练乱弹。

那要怎么学呢?答案就是:先把核心学扎实

你要把整个系统看做“一棵树”,树有最粗的树干,然后分支几根次要树干,再继续分支次次要树干…一直下去才有叶子。而整个知识系统最重要的核心就是“那根树干”,所有延伸都是源自“那根”,任何长的再诡异的树枝、叶子,都脱离不了它,那就是所谓的“核心知识”。

回到音乐来看,很多人讨厌学乐理,为何?因为太复杂,你随便找一篇关于和弦的文章,它可能条列一堆变化方法,写出一堆公式,但你根本不知道彼此间的关系,又何能运用自如?乐理最基本的就是“音阶”,“和弦”由“音阶音程”组合,和弦组合成“顺阶和弦”,顺阶和弦是一首歌的原型(也就是树干核心),然后才会延伸一堆有的没的变化、延伸、代理、经过等各种运用。如果你脑袋没有“核心”,直接去看一本关于延伸和弦的乐理书籍,我保证那对于你来说就是一本无字天书。

技巧也是,“垂勾滑推”四项是最基本的左手核心,“点弦”其实就是垂勾的再延伸,“颤音”要练好,推弦要先稳。而这些回到原点就是“手指的独立性”,也就是“爬格子”,所以你练吉他不好好爬格子,后面不用废话了,因为不可能练好。

讲到这你应该懂我意思了,信息爆炸,武林绝学尽出,不论是降龙十八掌、独孤九剑、少林72绝学都变成可以Download的数字文件,但你武学底子要够深,马步要扎实,不然Download了再多秘籍,就只是个档案而已。

OK,那对初学者来说,要怎么找到那个核心?要怎么分辨是不是主要树干?要怎么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找到一条稳健的道路呢?分享几个观念给大家参考。

一、大数法则。

所谓大数法则就是“最多交集”的意思,比如你找技巧视频教学,会发现讲“扫弦”的人比讲“垂勾弦”的人要少很多,那通常垂勾弦就比扫弦来的核心,来的根本。

比如练习音阶,你会发现玩五声音阶、大小调音阶的人比“调式音阶”的人多,那就先搞清楚五声音阶,大小调的观念,之后再去研究调式保证快很多。

比如大家都在练什么歌曲你就跟着练,这些歌通常都有它的经典性,跟学习价值。

比如你去书店翻翻书,发现很多书都有这首歌,这个技巧,这个观念,那就去把它通通学起来。

二、从简单的东西开始练。

这是经验,通常核心延伸出去的东西都比较难,你不论去翻书、还是找视频,那种一看就想日天的高级技巧,通常都不是核心,比如一首歌上面的和弦都很诡异,按起来都很不合乎人体工学,那就表示它变化很多,你必须先把一些基本和弦的歌曲练好练熟,再来进阶,而且通常那些“奇怪和弦”的指法也多从一些基本和弦变化而来。

三、找一个老师帮你把核心建立起来。

曾有学生问,现在网络信息这么多,你们吉他老师的价值是不是一直下降?我笑说,吉他老师的“价格”确实在下降,但跟信息爆炸关系没那么大,反而因为信息爆炸,好的老师才更重要,更显得它的价值。你想想,现在连手机都拍得越来越接近出单反的画质了,那请问全世界的摄影师使否通通失业没饭吃?答案是没有!反而因为数字照相普及,真正屌的摄影师才更显得珍贵。

一个好老师是消化过信息的,他会把重要的东西去芜存菁提炼出来,他知道核心在那,知道什么基本功要练得扎实,什么不急可以慢慢练。比如打鼓,一定有些核心技巧跟手法是全部音乐风格共通的观念,不要东学一个西学一个,今天看人家双踏踩很快,就去狂学双踏,看人家线性过门很屌,就埋头练线性。

以前学功夫是徒弟跟师父,大家闭门造车交流少,所以技巧跟观念都会有各门各派的缺陷,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交流平凡,比较没有这问题,但延伸出另一个现象就是学艺不精,杂乱无章,看人家Metal屌就去速弹,听人家Funk舒服就练切音,这些都不好,要融合“师徒制”,“信息爆炸”两者优点,懂得“核心系统学习法”才能学得扎实有效率。

师父领进门,先建立核心树干,但你不见得要走向跟师父一样的门派路线,你可以打开网络这个大千世界,好好去修习各种延伸的枝干/树叶,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一套武林绝学。

陶笛好学么?

1、如果有笛子的基础会好学一些。陶笛(英语:Ocarina,也译作奥卡利那笛、洋埙、瓦埙、土笛、鼓浪笛等),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陶笛多数是一种源自意大利、状似潜艇、有哨口、通常用陶土烧制的吹管乐器。

2、中国陶笛(实用新型)哨口类气鸣土乐,借鉴中外历代陶土乐器基本特点改革研发,指法指序科学便捷,音域宽广,通常为陶土烧制的吹管乐器。

到中年一直想练习并精通一门乐器?

我个人觉得,你所列举的这三件乐器都不算好。为什么这么说呢?我首先从三件乐器的特点来解释一下。

一、埙。埙是最古老的乐器之一,开始是原始人打猎为了呼唤野兽用的,后来才发展成了玩的乐器。其特点是:低沉、悠扬、“哀怨”,有“呜呜”的感觉。虽然学起来简单,但是,大多数人不太喜欢这种声音。另外,埙表演的场合也不多。

二、口琴。口琴价格便宜,学起来简单,所以,是改革开放前比较流行的乐器,现在条件好了,可选择的乐器种类多了,现在学口琴的人就很少了。另外,口琴的音色单调,也不太符合今天人们的审美。

三、萧。音色低沉、悠扬,在许多民族音乐里可以用到。萧虽然只有6个或者7个孔,看起来简单,其实不好吹,对气息的要求非常高,如果没有笛子的基本功,是吹不好萧的。

中年人学习乐器,无论男女,我个人觉得比较适合的还是葫芦丝。

一、首先,葫芦丝虽然是小乐器,但它是民族乐器,高雅大方。其特点就是声音优美、悦耳动听;

二、葫芦丝能吹绝大部分的民歌,表演和使用的场合比较多,比如:各种庆祝活动等;

三、葫芦丝学起来简单:不费劲能学精。即使5、6岁的孩子也能学好。

什么古典乐器好学?

陶埙。远古流传过来的陶土乐器,构造简单,几个洞,几个音,十分好学,易上手,吹奏时有种与古代对话的感觉。

口笛。一个孔,或几个孔,两边通。如此简单的构造全靠两手和嘴的配合控制。所以,有一定的控制力和音准概念才能驾驭好,是现代音乐家根据远古的骨笛构造在70年代发明出来的。

葫芦丝。很多人都会演奏葫芦丝,更有二人转演员用鼻孔吹奏,你想想,能难哪去,有几天时间估计就能吹出调调来。

竖笛。很多学校都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竖笛的吹奏,这件乐器不难,全靠指法。对于提高乐感认知很有帮助。

古筝。如果想学一件大点的,有规模的乐器,还能上得了台面的,古筝是你得不二选择。虽然丝弦较多,但掌握起来并不难。多学、勤练,很快就能独立演奏的。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