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朝鲜半岛历史上为什么没有被纳入中国版图
朝鲜半岛,朝鲜半岛历史上为什么没有被纳入中国版图?
在中国历史上,汉代、唐朝,曾经真正统治过朝鲜,把朝鲜纳入了版图。剩下的时间里,朝鲜大多都是作为藩属国。春秋战国时期,商朝后裔建立的箕氏朝鲜,控制朝鲜北方,箕氏统治中心在辽东,北朝鲜只是边疆区,南部朝鲜更是荒凉。
战国末期,箕氏被燕昭王夺取辽东及鸭绿江东部沿海的一部分领土后,箕氏又向朝鲜南部扩展,建立了卫氏朝鲜。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可能因为朝鲜太过于荒凉而放过了朝鲜。到了汉代,卫氏朝鲜虽然臣服汉高祖,但是阻挠朝鲜南方的三韩部落向汉朝进贡,其实就是维护自己在朝鲜半岛的霸权体系。汉武帝一气之下,发兵灭了卫氏朝鲜,在朝鲜中北部设立了四个郡(立乐浪、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正式将北朝鲜纳入中国版图。那为什么后来的朝代都没有将朝鲜严格纳入中央王朝的统治?
所有这类问题都能归结到统治的成本问题,特殊的地缘因素导致直接统治的成本过高,不是不能,是不值得,所以中央王朝的选择一般都是羁縻政策(朝贡体系),无论是安南还是朝鲜,都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下面从地缘角度详细展开。
由于大兴安岭和蒙古高原的存在,华北地区大部分时候只能通过燕山边上那条狭窄的辽西走廊(山海关)与辽东地区联系,而北部“渔猎民族”很容易切断这种联系。因此这块古典时期最北部的农耕区成为拉据区也就不足为奇了。
这意味着中央帝国想要控制朝鲜,必须先要稳定的控制东北地区,然而,狭隘的通道,意味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理条件,使得中央帝国想要控制东北平原就已经是力不从心了。更别说更远一点的朝鲜半岛了。中央帝国反倒是经常容易被来自东北地区的渔猎民族入侵,鲜卑,契丹,女真都曾肆虐中原。
从图上(东亚地缘图2)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核心区在陆地上只能通过辽东地区与朝鲜发生联系。而辽东地区的前突位置又使得它很容易被“渔猎民族”所占据(也包括朝鲜半岛上的民族)。因此汉族很难将势力长驻于朝鲜半岛。
而朝鲜半岛的北部地形多山(80%山地),不利于农业生产,但利于防守,而南部有几个相对面积较大的平原,农业相对发达。这样也独立形成了一个类似于中国的南北互肋的地缘结构。即北部地区用来阻隔外地的入侵,南部地区提供相应的经济支援。(朝鲜人口2300 万,韩国 5000 万,双方面积相近,人口差距却将近一倍。就是这种差异造成的) 【可以将越南地形图和朝鲜半岛地形图结合一起看,很有意思。】
因此从地缘角度看,无论是其他渔猎民族(半岛民族也是渔猎民族出身),还是汉族都很难打入这个小系统。因此朝鲜半岛的独立也就可以解释了。
最后提一句,中央王朝是到了近代闯关东大移民才解决了东北问题。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没有得到实际的利益,只是取得了表面的臣服。后来高句丽崛起,唐朝薛仁贵东征高丽,将朝鲜半岛重新纳入中央势力范围。之后,又一度失去控制,直到元朝,对朝鲜的控制时间稍微长一点。唐代以后,中国少数民族政权也多次进攻朝鲜,例如高丽契丹战争、高丽蒙古战争、后金高丽战争等等,但是朝鲜始终保持相对的独立性,仅仅成为藩属国,没有像汉朝、唐朝那样纳入中央管理。除此之外,就是蒙元时代了。从文化上看,朝鲜半岛一直都属于大中华文化圈,文化习俗很多都是相通的;从文明程度来讲,都属于农耕文明,占领朝鲜可以直接夺取耕地,从地域来讲,朝鲜不像西域突厥,距离长安洛阳都很近。但是都划不来
不纳入版图有几个原因其一,中国很少侵略他国。打匈奴、蒙古以及塞外胡人等,都是为了防守,他们翻过长城奸杀掠夺,无恶不作,他们打中国能得到实际的利益。中国打他们基本什么都捞不到,要马粪、羊皮、还是蒙古马,我们没有什么需要从那里得到的,中国的反击纯属是为了自保。朝鲜半岛的势力,他们打不过中国,也不骚扰中国,也没有大面积耕地,没有值得中国需要的必需品,古代中国长时间占据朝鲜是亏本买卖。
其二,朝鲜半岛在较早的时间内,形成成熟稳定的国家,不类似于蒙藏新疆这些偏远地区,虽然地处偏远,但是人口稀少、文明程度低,民族众多,形成不了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古代中国出师比较容易。反之,朝鲜也是偏远地区,但是人口相对稠密,形成相对独立的国家,具有一定的战斗力。中国不是大规模出师,往往败多胜少,如果大规模出师,即使胜利了,付出的代价也大,与获得的利益往往不成正比,反而不如纳入藩属国经济实惠。
其三,无论是高句丽、三韩政权,进入封建社会较早,文化程度也较高,但是从来没有像匈奴、突厥、契丹、女真、满族这些少数民族政权一样大规模的入侵中原王朝。朝鲜政权对中原政权威胁,远没有那些少数民族威胁大,不是中原王朝打击的对象。
还有一个最重要原因,朝鲜的情况跟越南很类似。中原王朝要统治越南,中间隔着广西,广西本来就民族众多,山多林密,历来就不安定,中原王朝只有先解决广西之后,才能从广西去安定越南。朝鲜的情况更甚,中间隔着辽东,辽东历史上出现过许多强大的政少数民族政权。例如,鲜卑、匈奴、女真、契丹、满族建立了多个强大的政权,辽国、金国、元朝、以及后来的清朝就不用说了。中原地区不可能越过辽东去解决朝鲜问题。所以,辽东少数民族政权,客观上也是朝鲜维持自己的独立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朝鲜的特殊的地理位置,三面环海,内部多山的半岛,人口集中,使他们易守难攻,进入封建社会较早,文明程度高的情况下,更容易走上自己的独立文明之路,从而未被纳入中华版图。
朝鲜地下真的有石油吗?
朝鲜半岛是个石油资源贫乏的地方,长期以来朝鲜和韩国一直想勘探出石油,千方百计地在陆地和海上勘探寻找石油,但收获都不大。
在地质上,中朝间的黄海海域有“北黄海盆地”,可能存在丰富的油气资源,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和勘探出石油来!因此目前为止,朝鲜没有什么有规模像样的油田!
什么是半岛问题?
国际上的半岛问题是指朝鲜半岛无核化问题。在朝鲜半岛上,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就是北朝鲜为了和美国对着干,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利益,不顾其他国家的反对,私下研制核武器,惹怒了国际社会,国际社会组成六方会谈,参加国有朝鲜,美国,中国,韩国,俄罗斯,日本。六方会谈没有取得成果,这个问题一直在搁置。
为何唐朝在帮助新罗统朝鲜半岛后?
谢邀。原因其实很简单,唐朝对这片土地没兴趣,而且在和新罗的战争之中,唐朝大军也无法将其击败,可见新罗的实力并不弱,如果唐朝想要强行建立统治,那么损失的就太多了。
众所周知,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虽然在东亚地区实力强大,但对藩属国却总是仁义相待,从不恃强凌弱。照理说,这些藩属邻邦对于古代中国应当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然而却有这么这一个小国,曾接受了中原王朝的鼎力相助,最后非但没有报恩,甚至还反咬一口。
▲隋朝时的高句丽、百济、新罗
这个忘恩负义的小国就是新罗。在历史上,朝鲜半岛也存在着一个特别的“三国时期”,新罗位于东南方向。由于新罗当时十分弱小,压根没有办法和百济和高句丽相抗衡,时常被另外两个国家轮番攻打,国土被渐渐蚕食,时刻面临着要被灭国的困境。更要命的是,为了分一杯羹,大洋彼岸的日本菊花王朝也准备支持百济来对付新罗。对于这时的新罗而言,灭国似乎已经是注定的结局,只不过是时间早晚罢了。
▲高句丽王城遗址
在这危难关头,新罗果断向大唐王朝求助。唐朝秉承大国风范,毫不犹豫地就伸出援手,派遣将领刘仁轨带军驰援。此时,日本部队已抵达百济并与之整合,汇聚了六万大军,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刘仁轨带领着七千唐军精锐,在白江口跟日军交战。谁也没想到,刘仁轨靠着这七千兵力,就把两国联军几乎打的全军覆没。日本眼看军事实力完全不对等,只能悻悻然退出朝鲜半岛。
▲白江口之战所在位置
大唐乘胜追击,帮助新罗彻底消灭了百济,然后在百济故地内设立了熊津都督府,将其正式划入大唐版图。此后,大唐面对新罗的另一宿敌、盘踞东北及朝鲜半大的强大政权高句丽,进行了长达七年的战争,最终也将其消灭并纳入大唐版图之中。当然,新罗在这一过程中也没闲着,趁机吞并了百济和高句丽的大量城池,国力有了大幅提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大唐不仅救了新罗一命,还帮其扩张地盘,给新罗带来许多好处。
▲唐高宗李治剧照
可是新罗在完成扩张后,野心却日渐膨胀,觊觎起了大唐王朝在朝鲜半岛的土地。最终,新罗不顾旧日恩情,直接跟大唐翻脸。咸亨元年(公元670年),新罗文武王公然向大唐开战,大举进兵。这场战争一打就是七年,双方互有胜负,尽管新罗长期处于劣势,但是大唐短期内也无力将其直接消灭。长期的军备投入,让新罗国力亏空、日渐不支,最后新罗为避免灭国,向大唐派遣使者,试图道歉和解。
▲唐朝晚期新罗势力范围
唐高宗李治最终接受了新罗的道歉,但要求新罗对大唐称臣纳贡。为了让新罗心甘情愿地称臣,唐高宗最终将朝鲜半岛大同江以南的所有土地都赐给了新罗。对于新罗而言,这可谓是一份意外大礼,输了战争却还赢了土地,于是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中原王朝的藩属国。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新罗还是保持了它的小人品行,时常趁中原内乱之际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数百年下来,竟然从大同江扩张到了鸭绿江,令人唏嘘感慨不已。
参考文献:
《旧唐书》
人口主要分布在哪个海的沿岸?
我来答
朝鲜半岛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西部黄海沿岸。
如汉江平原,湖南平原,全南平原,大同江下游,十二三千里平原等地,
因为朝鲜半岛地势东高西低,西部有肥沃的耕地,密集的河流,更加适合农作。
朝鲜半岛的城市主要有——
韩国—汉城,釜山,大邱,仁川,光州,大田,蔚山等
朝鲜—平壤,咸兴,清津,新义州,元山,南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