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人运动摇篮,红色摇篮是什么意思
中国工人运动摇篮,红色摇篮是什么意思?
红色摇篮是指江西与中国革命历程紧密相连。江西是最重要、最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近现代革命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1922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萍乡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这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产业工人支部、中国工人阶级第一个工会组织和第一个经济组织。
因而安源被称为“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南昌举行了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此有了自己的军队。
故南昌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摇篮”之誉。1927年9月,毛泽东同志带领湘赣边界地区秋收起义的部队,在井冈山创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大文豪郭沫若高赞井冈山是“革命胎盘”。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宣布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并组成中央军事委员会。这是我党建立人民政权的探索和尝试,它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各根据地、各部分红军的中枢指挥作用,扩大了党的组织,也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根据地建设,以及后来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和组织管理人才。
1949年,新中国成立,当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负责人大部分都是新中国中央政府的各级领导。所以讲,瑞金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摇篮”是再贴切不过的了。由此可见,江西为中国革命的“红色摇篮”。
江南造船厂是上市公司吗?
是上市公司。
江南造船厂已改制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南造船),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大型现代化造船企业,现有职工2万人。
作为“中国第一厂”,江南造船见证了一个半世纪的沧桑,延续了很长时间,蓬勃发展。它在中国创造了数百项第一,被称为民族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源地,产业工人的摇篮。
经过资产重组和整合,江南造船目前占地517万平方米,总海岸线3561米,分为三个生产区。可以满足各种海军舰艇的建造需求,也可以建造全系列液化气船、超大型集装箱船、公务船、科研船、破冰船等特种船。
一觉醒来朴树的父亲火了?
朴树的父母有多牛?当科学家有叛逆的孩子,当爸爸和学历无关。
有一个高中学历的男人,但是他写的每一首歌的歌词都极其完美。甚至很多高学历的人看完都觉得自怜。
这个人就是朴树。
如果你不相信我,听听《永远年轻,平凡的路,生命如夏花》,骄傲的上校,白桦林,那些花:
没有名校背景的朴树,不是中文系的,只有高中学历,但是他写了一首歌,一首脍炙人口的歌。
这是运气吗?这是礼物吗?不,都不是。除了他自身的天赋,也和他身为北大教授的父母的教育有关。
很多人说朴树是个传奇,但他的父母更传奇。
朴树的父亲是中国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研究所博士教授、中国“双星计划”发起人之一蒲祖荫。
濮祖荫的简历让人瞠目结舌:
北京大学毕业后,先后去美国、德国访问学习,后在北京大学任主任、博士生导师。我获得的所有奖项都是国际奖项。
查了一下知网,原来濮祖荫发表和合作发表的论文多达270篇,在SCI上被引用2700多次,都与物理和宇宙有关。
当有些人还在为明天的午餐发愁的时候,濮祖荫张口就来了太阳风压力变化引起的磁层漩涡。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濮祖荫对工作近乎疯狂。朴树回忆道。
“小时候有很多次半夜醒来,爸爸在工作。”
濮祖荫的学生回忆说,他的生活非常简朴,他的世界里只有科学。
不要以为只有朴树的爸爸很厉害。朴树的母亲绝不是攀援的凌霄花,而是与他并肩站立的橡树。
朴树的母亲刘萍也在北京大学任教。她是中国第一位女性计算机工程师。
说起来,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还挺感人的。
两人原本是初高中同学。他们上学的时候,都是年级榜的响当当的人物,只是当时都不认识。
后来,濮祖荫考上了北京大学空间物理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为了响应刘萍支援新疆的国家号召,他被选派到Xi交通大学学习计算机。
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再次相遇,浦祖荫对刘萍一见钟情,于是主动向她表白,却被当场拒绝。
濮祖荫认为没有机会了,于是回到北京继续学业。
可能上帝受不了吧。缘分周而复始,让两人在六年后重逢。有了濮祖荫的再次表白,刘终于答应了。
之后,两人携手至今已有半个世纪。
1966年春天,他们结婚了。
2018年,他们还参加了在北京大学举办的“2018退休教职工金婚庆典”。他们穿着传统的唐装,手拉手走在红地毯上。
朴树父母之间的爱情是完美的。按理说,这应该是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
家住北京燕园,两人都是北大教授,育有两个男孩。这个家庭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是当时社会的顶级搭配。
但即使是这样一个看似幸福的家庭,也有很多意外。
这个意想不到的名字叫朴树。
朴树出生在北京大学的家庭医院。这个家庭大院聚集了全国各地的高端学术人才。这里出生的孩子,其实都有一条写好的未来路线,就是北大附中小学,北大附中,出国留学,成为科学家或者留校当老师。
每一个出生在北大家庭医院的孩子,都逃不出这样的人生轨迹,或者说是生活牢笼。
朴树本该像机器人一样走老路,但在朴树“小升初”考试那年,他语文加数学得了满分200,考了173,北大附中录取线173.5。
朴树因为0.5分之差而蒙羞。
公园的记忆:
“我真的很自卑。不考上,父母不能为人。”
因为0.5的分数,当时已经有社会地位的蒲祖荫卑躬屈膝,四处求援,来回跑了一个月都没有成功。
朴树都看在眼里。他觉得自己彻底失败了,再也笑不出来了。
过了一天,他月经回家,见溥淑总是闷闷不乐,就问:
“我怎么没见过朴淑孝?”
一句话惊醒了朴树妈妈,马上带她去看医生。医生给他做了一个小测验,其中一个是:
“如果你死了,你觉得你身边的人会怎么样?”
朴树直接选择了“没关系”。
朴树心理测试的最终结果是“少3分不正常。”医生判断他患的是青春期抑郁症,这让他的父母很震惊。
这时候朴树想彻底放弃学业,转而学习音乐。
濮祖荫不同意,但担心朴树病情恶化。他们约定,只要朴树考上大学,就不再束缚朴树。
1993年,朴树考入首都师范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濮祖荫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但这时,朴树说:
“我替你考了,就不去了。”
北大教授儿子不上大学?濮祖荫接受不了,双方各退一步。朴树同意尝试,但高二那年她一意孤行,辍学了。
濮祖荫怕儿子在社会上受苦后回来,于是低声下气地找了很多人,最后帮他保住了一年学籍。
濮祖荫当时觉得儿子还是有出路的。如果他在音乐上没有成功,他就可以继续他的学业。
为了朴树,他像朴祖荫一样傲慢,谦虚到两次求人。但是作为父母,谁不深爱自己的孩子呢?可惜当时的朴树并不知道父亲的深爱。
退学后,朴树在家呆了两年,直到学籍到期。
我爸不敢轻易发火,我妈就来朴树提醒他,要不要出去给你找个端饭的工作?这时候,朴树才发现,他要养活自己。于是找到高歌,想卖点歌赚钱。
高信誓旦旦地说:正好我一个哥们刚从美国回来,开了一个还不算啥的公司。来当歌手吧。
伙计,那是宋克,公司是麦田公司。
在高的帮助下,朴树于1996年录制了他的第一首独唱单曲《冬天的火车》。1997年发行个人单曲《久违的海》。可惜两首歌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轰动。
转折点是在1999年。
这一年,朴树发行了自己的首张个人音乐专辑《我去公元2000年》,收录了《在希望的田野里》、《那些花》等10首歌曲,其中《白桦林》获得了数十个奖项,让朴树一夜之间闻名全国。
之前朴树多次向父亲表达自己追求音乐事业的决心,但只要不做出成绩,朴祖荫总有一天会为他规划退路,总是担心儿子眼高手低。
但《我去公元2000年》的成功,终于让濮祖荫松了一口气。
之后朴树的音乐生涯几乎一帆风顺,每一首单曲的发行都在社会上引起了一场风波。《我到2000年》之后,《夏生花》《猎户座》等专辑相继发行。
出道十几年,专辑不多,但每首都是极品中的极品。
朴树成名后,有人采访朴祖荫:“我儿子没有走你的路,你没有阻止他吗?”
濮祖荫回答:“我自己不懂音乐,但我尊重孩子的兴趣。音乐是他的生命,就像学术是我的生命一样。”
濮祖荫的回答其实是假的。
蒲祖荫的音乐非常好,达到了小提琴的一级水平。
但是浦祖荫为什么要那样回答记者呢?因为浦祖荫知道堵是没用的,既然没用,不如做个幕后人替儿子打掩护。
表面上看,朴树作为名门望族是叛逆的,但实际上,在他叛逆的背后,总有一个父亲的支持。就算朴树最后在音乐上没有任何建树,他的人生止损线早就被父亲定义好了。
这大概就是天下父母之爱吧。很明显,我尽力为你掩饰,但最后,我还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我不懂音乐。
在《鲁豫有约》的一段采访视频中,鲁豫问朴树见过父亲几次?
朴树不太承认,和父亲之间似乎总有隔阂。
这个差距来自于他那一年丢掉的0.5分。
年轻时的叛逆。
从父母期望他考上北大,成为科学家,他选择了退学,最后拿到了高中毕业证。
朴树的内心其实是以父母为耻的,却不知道濮祖荫已经以他为荣了。
但濮祖荫是传统的专制型领导,明明以儿子为荣,却总是关心其他的一切。
2000年,听说儿子要上春晚,濮祖荫和刘萍早已搬好凳子,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儿子。
濮祖荫看到朴树的样子后,厌恶地对别人说:“这小子总是拉着脸,好像别人欠他钱似的。”
但说完之后,我立刻盯着电视,生怕错过每一秒。然后我把视频存了下来,时不时自己回放。
有一次,濮祖荫做了一个空间物理的讲座。总的来说,据主办方介绍,浦祖荫是物理学家,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双星计划发起人。但是这一次,组织者说:
“这是朴祖荫,朴树的父亲。”
说完,台下二三十名研究生起立鼓掌。
航天界的同事开玩笑说“你老了,现在还不如你儿子出名”。他自豪地说他比我更出名。
因为朴树的走红,濮祖荫不再只是双星计划的发起人。
而是濮祖荫,朴树的父亲。
然而,这不是一个科学家的悲哀,而是一个父亲的荣耀和光辉时刻。
很多不了解朴树家庭的人都很好奇。为什么一个高中毕业生能写出这么优美浪漫的歌词?
朴树虽然高中学历,但身后有两位北大教授。
虽然我们一直在喊这不应该是一个争爹的时代,但这个世界永远是一个争爹的世界。
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教养上的,性格上的,知性上的等等。
做朴树不容易,做濮祖荫更难。
他是北大的博士和物理学家,但他也有教育智慧:面对儿子的越轨行为,他没有选择盲目地杀死他,而是选择默默地托起他。
这样的智慧与学历无关,纯粹是一个父亲的做法。
职业学院能称为高校吗?
谢谢悟空邀请!职业学院一般特指高职高专院校,这类学校均属高等职业教育,所以职业学院是高校。而职业学校则一般是指中等职业院校,如中专学校、职业高中、中技、各类职业培训学校等。
目前,我国有高等职业院校1418所,这些学校每年都为各行各业输送数百万技术技能型人才,可以说高职高专院校就是培养我国工匠型人才的摇篮。
尤其是最近几年,全国各地涌现出一大批职业教育的“黑马”,这些各省(市、自治区)优质高职院校“黑马”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真正起到了引领、示范和推动、支撑作用。所以,职业教育功不可没,高等职业教育更是不可小嘘。
连续四年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百强院校榜单,供大家参考。
你们知道吗福建船政交通学院?
初建成时的船政。照片中部有三座品字形分布的2层洋楼,左侧是船政前学堂,右侧的是后学堂,山上的是洋员监督寓所。后学堂右侧隔壁白色围墙中的一片平房,则是船政的艺圃。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是现代位于福州,以秉承了清末船政学堂的血脉而自豪的一所公办职业院校。
然而如果追溯起校史渊源来,现代的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实际上和严复、詹天佑、邓世昌、萨镇冰们当年学习过的船政学堂并没有什么关系。实际上,因为当年的船政学堂实际上是分为前学堂、后学堂两所学校,格外还有一所鲜为人知的艺圃,由这三所学校共同构成了船政教育机构,但三所学校的教学特点、发展脉络各有不同。
前学堂
前学堂是船政创办的工程技术学校,主要培养舰船设计师、机械设计师,以及工程师等人才,早期因为采取法文教学,又称为法语学堂,因为紧邻总理船政衙门,所以又叫作前学堂。民国成立后,于1913年收归海军部直辖,更名福州海军制造学校,1926年由于国家经费紧张,学校被撤销,并入由后学堂发展而来的福州海军学校内,就此校史终结。
后学堂
后学堂是船政创办的海军军官学校,初期培养海军航海军官,之后又加入了轮机专业,严复、詹天佑、邓世昌、萨镇冰等曾经就学的是这所学校,因为从总理船政衙门的位置看过去,这所学校的校舍较前学堂远,所以称为后学堂,因为采取英文教学,又叫英语学堂,该校是近代中国最重要的海军军官学校,可谓是近代中国海军的摇篮。民国成立后,后学堂在1913年也被收归海军部直辖,更名福州海军学校,1926年福州海军制造学校并入该校。民国南京政府成立后,1930年将福州海军学校更名为海军学校,成为南京政府唯一的一所海军军官学校。抗日战争期间,海军学校为躲避战火、保持教学,从福州马尾相继迁到福州鼓山、湖南湘潭,最终迁至贵州桐梓,在大山中继续为中国海军培养人才。抗日战争胜利后,海军学校由贵州迁至重庆,由于蒋介石当时对闽系海军采取打压政策,具有浓郁闽系背景的海军学校最终在1946年被并入新成立的海军军官学校,就此校史终结。
艺圃
艺圃是清末设立船政时为了培养初级工程师、技术工人而开设的职业技术学校,采取半工半读的学制。民国成立后,该校更名为福州海军艺术学校,不归属海军部直辖,而隶属于福州船政局,属于工厂附设的技工学校。1934年,由于经费短缺,海军艺术学校停办,经陈绍宽、萨镇冰等海军将领筹资设法,将该校的性质改为私立学校,由陈绍宽任学校董事长,更名私立勤工学校。抗日战争爆发后,私立勤工学校内迁到闽北,在福建尤溪、将乐等地坚持办学,开设造船、航空机械、制机等专业。1945年抗战胜利后,私立勤工学校回到福州,1946年省立林森商船学校并入勤工学校,校名改为福建省立高级航空机械商船职业学校,简称高航校。新中国成立后,高航校继续办学,1952年全国教育系统院系大调整时,高航校被撤销,其造船专业并入上海船舶工业学校,后归并入今江苏科技大学,航海专业并入厦门集美水产学校,后经辗转变迁,并入大连海事大学。
1980年,原高航学校校友苦于母校无存之痛,经努力于1982年获得福建省批准,设立马尾商船学校,开展中专教育。1988年马尾商船学校更名福建船政学校,1999年福建船政学校和福建交通学校等四所学校合并,成立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1年,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更名福建船政交通学院。
由此,从血脉上来说,福建交通职业学院属于是船政艺圃的延续,与培养了大量海军军官的船政后学堂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目前中国直接流淌着船政艺圃血液的学校有大连海事大学和江苏科技大学两所,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则属于是奉船政艺圃为宗的学校。另外在海峡对岸,位于左营的台湾“海军军官学校”,则一定程度上与当年被他吞并的海军学校(船政后学堂)有渊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