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究竟是谁的儿子,秦始皇是芈月的孙子

2023-08-24 22:45:05 82阅读

秦始皇究竟是谁的儿子,秦始皇是芈月的孙子?

不是,芈月的儿子是秦昭襄王,芈月是嬴政曾祖母。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于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其子秦孝文王(公元前302年―公元前250年),亦称安国君,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秦孝文王之子秦庄襄王(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47年),秦始皇之父,战国末期秦国国君。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 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

秦始皇的弟弟是谁?

秦始皇的弟弟是成蟜。

秦始皇究竟是谁的儿子,秦始皇是芈月的孙子

成蟜姓赢,具体的出生年月在历史上面没有记载,只记载了他是战国末年时期秦王朝的公子,是秦庄襄王的儿子,秦始皇嬴政的弟弟。

在秦朝后期成蟜在屯留地区背叛了秦王朝向赵国投降,史称成蟜之乱,在秦始皇派兵平定了叛乱以后。

他的手下军官因为连坐全部被斩首处死。同时屯留的老百姓也因此流放到外地,成蟜为了逃命逃到了赵国,最后被赵国君王赐予了封地饶。

嬴政的爹?

赢政的父亲是秦庄襄王赢异人,赢异人是秦昭王的孙子,安国君的儿子

而他的儿子叫扶苏和胡亥?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搞清楚一点,秦始皇从来都不叫“嬴政”!这是后来近现代史学界为了方便而“约定俗成”搞出来的一个名字。太史公在《史记》中已经明确交代了,秦始皇叫赵政。太史公所处的时代离秦始皇只有百年余,而且掌握着大量宫廷档案,是不可能将“千古第一帝”秦始皇的名字搞错的。换言之,秦始皇叫赵政、不是嬴政。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始皇者,秦庄襄王子也。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

古人的姓与氏

姓氏始于何时已经无考,但有文字记载的周代姓氏便已经是一种非常成熟的存在了,有明确史料记载,商王为子姓。换言之,至少在商代,姓氏这个东西便已经出现了,而且已经“分家”了。为何要如此说呢?原因很简单,商纣王帝辛的叔叔比干因为被分封在了比地,便以比为氏、名为比干了。难道比干不姓子?非也、非也,他的确姓子,但名字却不叫子干,这就涉及到先秦时期古人的命名习惯了。

先秦时期,因为长期实行分封制,由大宗分封出去的小宗旁支往往会以职位、封地等等为氏,以示与大宗的区别。为了进一步强调这种大小宗的区别,先秦时期的男性往往不称姓而称氏。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不姓原本的姓了,姓还是那个姓,只是不用在名字里而已。如投汨罗江自尽的那位屈原,他就是楚国的宗室,姓芈。但是,因为其先祖是小宗、被分封在了屈邑,他家这一支便以屈为氏以示与楚国大宗熊氏的区别。换言之,楚怀王熊槐和屈原其实都姓芈,他们是同宗、是“一家人”,只是因为屈原家后来沦为了小宗,故而以屈为氏而已。

简单说,姓与氏的区别就如同一棵树,姓是主干、氏是分支,同姓者可以分出许多不同的氏,各支的男性后裔都称氏而不称姓。秦国宗室为嬴姓赵氏,按照先秦时期的命名习惯,男性称氏,秦始皇自然名叫赵政而不是嬴政。到战国时期、尤其是战国中后期,周天子的分封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加之后来秦国、秦王朝大力推行郡县制,久而久之,姓氏分家的土壤也便不复存在了。七国宗室后来虽然有那么多后裔,却鲜有新分出的氏了。但有一点是明确的,至少在秦王朝灭亡之前,贵族男子还是称氏不称姓的,原本的氏依然存在,只是没有再继续增加而已。

秦王朝建立之后,全面废除了分封制、代之以郡县制,姓氏分家的土壤彻底没有了。最终,姓和氏合二为一,成为了现而今常见的姓氏。自汉王朝开始,姓氏已经基本合并了,许多原本的旧贵族也纷纷以氏为姓,随大流了。人们经常说什么同姓者“五百年前是一家”,实际上不同姓者两千年前也可能是一家。

先秦时期女性的命名规则

先秦时期男性称氏,那么女性呢?因为先秦时期的女性不存在分封之事,更加不存在另立门户之说。因此,女性无论是隶属于哪个“氏”,她们都不称氏,只称姓。如著名的秦宣太后,为何史籍称其为“芈八子”?就是因为她姓芈,八子是秦国后宫的等级,大概其相当于后来的妃、嫔、贵人之类。换言之,宣太后和楚怀王熊槐、屈原都是同宗,都是“一家人”。

但是,中国古代的史家对女性向来“惜墨如金”,尤其是先秦时期,能在史籍中留下记载的女性,往往也只是留下一个姓而已,鲜有能留下全名者。如周成王的生母、太公望(姜子牙)的女儿,在史籍中也只留下了“邑姜”这个名字。有的女性甚至只留下了一个排行,如仲姜、孟姜之类,仲、孟实际上就是排行而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姜几姑娘”“姜几丫头”之类……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先秦时期女子称姓不称氏。否则,太公望的女儿就应该叫邑吕而不是邑姜了,不是吗?

公子的称呼

在先秦时期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即七国的“公子”。这些七国君主的儿子们出现在史籍中时往往既不称姓、也不称氏,只称名。在名字前加上公子,如秦孝公的庶长兄公子虔,就是被商鞅割掉鼻子的那位。虽然他叫赵虔,但史籍中通常都是以公子虔称之,而不称其为赵虔。当然,随着姓氏的合并,后世一些史家也有以赵虔称之的,但并不属于主流。当然,国君也是如此,大概其是一种尊称吧。如秦始皇为秦王期间,史籍中就曾被称为秦王政。但无论怎么说,在汉王朝之前、甚至更靠后的一段时期里,从来没有嬴政、嬴虔这样的说法……

书归正传,为什么秦始皇的儿子叫扶苏、胡亥?原因很简单,这只是他们的名字而已!实际上他们叫赵扶苏、赵胡亥,或者按照古人的叫法,叫公子扶苏、公子胡亥也是正确的。但无论怎么说,他们都不叫嬴扶苏、嬴胡亥,他们更加不姓扶、不姓胡!王老五被称为“老五”,难道他就姓“老”了吗?扶苏与胡亥同样道理。

秦赢泗与秦始皇的关系?

嬴政是嬴驷的玄孙,换句话说嬴驷是秦始皇的曾祖父。嬴驷是秦孝公嬴渠梁的儿子,是后来的秦惠文王。秦惠文王之后是秦武王嬴荡。后来武王举鼎而死,他的异母弟弟秦昭襄王嬴稷即位。而昭王的儿子孝文王嬴柱即位三天就薨了。孝文王的儿子秦庄襄王嬴异人(后改名子楚)即位。嬴子楚的儿子就是秦始皇嬴政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