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八大怪有哪些,陕西八大怪的来历
陕西八大怪有哪些,陕西八大怪的来历?
说到陕西八大怪大家可能都不陌生,面条宽的像裤带,锅盔大的像锅盖,盆碗难分开 油泼辣子一道菜,帕帕头上戴,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嫁外,秦腔吼起来 。那么它们到底是怎么来的?
一怪面条像腰带,关中豪爽,爱吃宽面,厚面,所以喜欢将面和硬揉软、擀厚、切宽。“扯面宽得像裤带”。一根面条可当一顿饭,吃的快,又耐饱,拉架子车、上山扛石头,自然有力气。
二怪锅盔像锅盖,关中人喜欢用秸秆烧火做饭,而且喜欢一大家子在一起烧饭吃,避免浪费,从而用的锅基本口径都在80公分以上,烙的锅盔自然就和锅盖一样大了。
三怪油泼辣子一道菜,在四川,四川人只是把辣子当成一种调料,而在陕西“油泼辣子”却是一道正经八百的菜肴。陕西很家户都门前也会挂满一串串喜人的红辣椒。 “油泼辣子”看着红、闻着香、吃着辣,既能用来调面,又能夹馍吃。
四怪盆碗难分开,;老陕人都知道,咱老陕吃饭,喜欢用一种耀州产的近1尺的白瓷青花大碗“老碗”吃。这种老碗比小盆还大,所以往往碗盆难分。
五怪帕帕头上戴,以前在陕西地区盛产棉花,当地人习惯把用棉花织成的手帕戴在头上,它既可防尘防雨防晒,还可以擦汁擦手和用来包东西,夏天戴手帕,为了方便农耕作业,冬天戴手帕主要为了保暖,农村地区的妇女旧时会有带头巾的习惯。
六怪房子半边盖,无论是在西安城还是陕西农村,都随处可见“一边盖”的房子。何为一边盖?一般的房子房顶为人字形,可是陕西的房子却是人字的一撇。为什么要把房子盖一半?旧时人们比较贫穷,这种半边盖的房子都是土木结构,能节约大量的木材,这种格局的四合院是关中居民的主流。“房子半边盖”是关中一大景观。
七怪姑娘不外嫁,中地区土地肥沃,所以极少有人为生存而奔波于他乡异地。因而有“老不出关(潼关),少不下川”的谚语,久而久之,不仅男人们不外出远行,就连姑娘们也不远嫁他乡。旧俗认为自己的女儿嫁到外面会受欺负,而外面的媳妇娶到家里又怕丢失,所以一般情况下姑娘是不往外嫁的,基本都会在县内。
八怪秦腔不唱吼起来,其特点是高昂激越、强烈急促。尤其是花脸的演唱,更是扯开嗓子大声吼。其实是陕西人豪迈热情,声音浑厚,人多一起时候声音多洪亮。在陕西农民农作或者放牧时,隔山头碰见了,总要拉一拉话,打发一下无聊的时光,要是不认识,唱秦腔,民歌也是一个可以认识交流的方法,故而山头回响着浑厚的声音。
陕西八大怪到底怪在哪里?
陕西省,可以说是中国最有文化底蕴的地区,是早期中国文明重要的发源地。在老陕西人的生活习惯中至今保留了太多具有年代历史的印记。而陕西八大怪则指的是陕西人与其他地区的人生活习惯上显著不同的八大特点!
第一怪,板凳不坐蹲起来。在老陕西人的日常生活中。以前并不常见凳子这种日常用品,平时无论是吃饭聊天,还是会见客人。大家都是在自家院子里或者屋里面蹲着,就这样面对面的聊天说话!尽管后来生活条件变好有了凳子等日常物件,许多老陕西人也不习惯去坐着聊天吃饭。还是保持着蹲着说话吃饭的习惯。
第二怪,房子半边盖。陕西省大部分地区主要位于我国的黄土高原。这里位于我国的半干旱地区,降雨量偏少,土质坚硬结实。因此在陕西高原地区便催生了一种特殊的建筑物。那便是我们常常听说的窑洞。而窑洞就是依坡而建。因此只需要掏空山坡,然后将窑洞的前方进行砖砌即可。后边则是利用原有的山坡土体。因此被称为房子半边盖。
第三怪,姑娘不对外。陕西省由于具有独具地方人文特色的陕西民俗。而且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受制于交通不便。陕西的姑娘一般不会远嫁他乡。而是选择在当地与本省的男子结婚生子。其实这样的现象在以前的社会,每个省份都是如此。
第四怪,帕帕头上戴。陕西省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又处于黄土高坡,气候干旱,风沙较大。因此每年一半以上的时间都会刮起大风,扬起灰尘。因此老陕西人在日常生活中便习惯在头顶戴一块帕帕。用来防止头发中不要藏那太多的灰尘和污垢。
第五怪,面条似裤带。陕西省是我国的面食王国。因为在陕西主要的粮食作物便是小麦。而勤劳的陕西人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的发明并掌握了一系列制作各类面食的技法。而陕西人豪放大气的性格使得当地人在制作面条之时并不喜欢精细的面条,而是喜欢粗犷带劲。因此陕西的面条尤其是裤带面宽大厚实。吞进一口,满嘴留香。
第六怪,锅盔像锅盖。所谓的锅盔实际上是北方人口中所说的烧饼。南方人喜欢把锅盔做的又薄又酥脆,个头也小。但是北方人则喜欢将烧饼制作的又大又圆又厚实。而陕西人制作锅盔则发挥到了极致。将锅盔制作的犹如锅盖一般,又大又圆。相传这是因为老秦人曾经行军打仗之时,便将这种大如锅盖的锅盔串起来背在身上作为行军打仗的干粮。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陕西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耐存储的面食。
第七怪,油泼辣子一道菜。如果你去陕西人的家中做客,或者在陕西的街头巷尾吃一碗面。你会发现可能这碗面并不需要什么上等的佳肴作为配菜,而陕西人会为你准备一份秘制的油泼辣子浇在面条的上面。伴随着热油倒入辣椒粉之中,火辣辣的油泼辣子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儿。根本不需要再配菜就可以吃下一碗面,甚至吃上几碗都没问题!
第八怪,秦腔不唱吼起来。在黄土高坡生活的老陕西人们。在日常的劳作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陕西人特色的秦腔。而秦腔不同于其他的地方戏曲或者小调。秦腔并非是唱出来的。而是凭借着强大的肺活量吼出来的。这是因为黄土高坡之上沟壑纵横。为了能够让秦腔的声音传播的更远。因此都是演唱秦腔之时都是憋足了气力吼出来。方显秦人的大气磅礴!
以上便是陕西的八大怪。这是拥有几千年文明历史沉淀的陕西人在日常生活中和文化传承中形成的独具地方特色的文化风俗。但愿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承载着历史和一代人记忆的文化风俗不要消失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中,而是能够在一代代陕西人的生活中继续保留下去,继续发扬光大!
陕西八大怪的八幅图是谁写的?
法国插画师美珊女士创作了陕西八大怪漫画。
1、第一怪:板凳不坐蹲起来。
2、第二怪:房子半边盖。
3、第三怪:姑娘不对外。
4、第四怪:帕帕头上戴。
5、第五怪:面条像裤带。
6、第六怪:锅盔像锅盖。
7、第七怪:油泼辣子一道菜。
8、第八怪:秦腔不唱吼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关中八大怪”有时被称作“陕西八大怪”,
如何看待陕西八大怪习俗影响到现在陕西人的生活和经商习惯?
八大怪随时间流逝慢慢的就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但依然也有一些作为地域文化特色得依保留,如裤带面,辣子是道菜,锅盔象锅盖,吼秦腔。裤带面,锅盔自不带言,这是陕西面食的经典,就辣子是道菜来说,之所以能够成为饮食文化特色,一方面反映了陕西人嗜辣不输湘川地区,加之辣子与馍和锅盔结合更是经典之作,不由人不想。吼秦腔,这种感觉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这个感觉对一些年过中年的人可能深一点,尽管有人说听不懂,但有一个时髦的说法叫音乐无国界,秦腔艺术作为黄土高原文化,她的高昂呛凉之声,纾发了人们生活中的所有,其韵其情不由人不随之而想而思,这就是其韵的魅力,也是其生命的意义。其他的如凳子不坐蹲起来,这个似乎与人的生活方式或文明有关,必净脱鞋和穿鞋蹲在凳子上还是不好,影响别人。房子也已经钢筋水泥的时代了,一般都是楼房了。其他两项也是随着社会发展,早就逐渐消失。如帕帕,想买都买不到,市场上根本没有,也就无法头上戴了。
西安八大怪是什么?
1、板凳不坐蹲起来
“蹲景”成为关中地区特别是农村最有名的亮点,这一怪独步天下,关中人的“蹲景”是地球上的绝版。有的人蹲半天腿不酸腰不痛,实属一种硬功夫。关中人喜欢蹲是从古文的“坐”演变而来的。古人“坐”的本意就是跪,将膝盖并直端坐于席上,屁股的重量全压在双脚后跟上。
2、房子半边盖
传统的中国家居一般都是“人”字型结构,关中地区把这种房子叫“安间”房,又叫上房。里面住着主人和老人,结构都是厅房、两边是卧室。 一个院落除了上房还有偏房,在关中叫厦子房,房子的结构是“人”字的一半,就是半边盖的“怪”房子。
3、姑娘不对外
这一怪很多地区都有,只是在关中地区现象更突显,人情味也更浓郁。“两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关中男人的写照,它的正面意思是关中男人恋家恋婆娘,在“玩龙玩虎不如玩黄土”的小农时代,这种思想也算正统。既然关中男人还不错,那么,这里的姑娘自然爱嫁当地郎了。
4、帕帕头上戴
在关中风俗中这一怪最好解释了。过去人的生存环境差,黄土高原上风刮尘扬,烈日毒辣,妇女们出门干活串户没个遮蔽可不行。遮阳伞、防晒霜、口罩、墨镜是现代女性的生活必需品,过去的关中女人没这样的条件,她们生活中有一块整端漂亮的布做手帕就不错了。
5、面条像裤带
说其像那裤带,说的是那面做的宽度和长度,在关中地区的面馆,一碗面只有一根面条,但若要让个弱女子能把这根面条吃完,那也是难事。
6、锅盔像锅盖
由于关中地区以前为了避免浪费,且属于大家庭吃饭的传统,所以,每家每户都有很大的锅做饭,所烙出的大饼和锅底相当,并且由于面体发酵比较好,厚度适中,俗称“锅盔”。
7、油泼辣子一道菜
关中人对于辣子情有独钟,爱吃,而且和别的地方吃法不同,不吃干辣子面,而是油泼辣子。秦椒是很有名的,不但辣味十足,且具有独特的香味。
8、秦腔不唱吼起来
这里的唱戏指的是秦腔表演。其实秦腔也不是真吼起来的,只不过演员表演起来确实很卖力气,开玩笑说是“叫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