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ibor是什么意思,但是国家怎么知道自己印多了还是少了呢
shibor是什么意思,但是国家怎么知道自己印多了还是少了呢?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是我的专业,我来帮你回答这个问题。
一、货币为什么只允许国家来印?中学课本经济生活中对于纸币的定义是这样的: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一开始很多老师还以为只是一句病句,老教材里面在最后那个“的”后面加上“价值符号”,如今把这四个字删了。
通过定义我们不难发现,货币必须是国家来发行,但是特殊情况也有,比如中国香港地区可以单独发行港币,这就是为什么还要在国家后面标注:或某些地区。
自古以来货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维系整个国家经济社会运行的最重要的工具,就如同人体内部的血液。所以历来统治者都会把发行货币的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里,中国古代从秦朝度量衡开始就已经体现了这一点。说白了货币的统一印刷也是国家社会统一的需要和象征。
二、国家发行货币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任何国家发行货币都不是胡乱发行的,不是说开足印钞机就可以的。如果印多了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如果印少了更有可能引发通货紧缩。那这里的多和少到底怎么来衡量?什么叫印多了,什么情况下又属于印少了?
归根结底,国家发行货币的多少取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社会财富极大丰富的情况下,往往需要发行较多的货币来满足,而在社会财富极度紧缺的情况下,往往则不需要,比如在原始社会。
那么在今天随着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国家如何来衡量这些财富多少?从而依据这个标准来发行数适当的货币数量呢?这里面我举一个例子。
今天市场上有各种琳琅满目的商品,每一件商品的数量和价格相乘就计算出了这种商品的价值大小。然后把所有商品价值的大小加在一起就构成了整个社会价值的总量。国家就依据这个总量来发行货币即可。这里面有一个计算公式:
货币的发行量=商品的价值总量/货币的流通速度
注意上述公式分子我们已经可以模糊地计算出来,还有一个分母就是货币流通速度,所谓货币流通速度就是说假设目前市场上就你我两个人,你买我的东西,我卖给你,你给我钱,然后今天交易到此为止,回家睡觉。这就说明今天货币只在你我之间流通了一次,当然这是假设,其实今天货币在市场上流通速度是很快的。
当然实际上国家依据上述公式来发行货币也必将难以统计准确具体的情况,因此,发行货币往往要么多一些,要么少一些,一般会多一些,所以通货膨胀时候相对多一些。再依据发行后市场表现进行一定的微调。
1W和Shibor?
1W是一周的意思,3M是三个月。我一般都买一个月的,也就是1M。我感觉这个比较划算些。
lpr利率转换是什么意思?
自2019年12月28日以后央行的贷款利率都要基于LPR利率,已经签订的个人房屋贷款要在2020年3月至8月间转换成LPR利率或者固定利率。
一、 贷款基准利率
在此之前都是施行贷款基准利率。见图1
3、房贷
自2015年以来,五年以上的贷款基准利率为4.9%。由于现在“房住不炒”政策,基本上都是上浮利率,分首套房和二套房情况,多套房现在很多地区限购或者不准贷款,所以暂时不考虑。
首套:4.9%×(1+10%)=5.39%(以上浮10%为例)
二套:4.9%×(1+30%)=6.37%(以上浮30%为例)
在购房后,与银行签订购房协议后利率将不再改变,除非央行的基准利率变化才会相应变化。
4、利率双轨制
现行的基准利率在施行时存在双轨制,无法有效的起到引导作用,因此要改为LPR形式。
见图2
注:央行将钱将钱投放给商业银行的手段有很多种,但主要锚定MLF:
1) SLF(酸辣粉)即常备借贷便利,是全球大多数央行都设立的货币政策工具,就是在商行缺钱时,可以1对1地将商业票据、有价证券、信贷资产(债券)等抵押给央妈向央妈申请一碗“酸辣粉”充饥。
2) SLO(酸辣藕)即超短期逆回购,以7天时间以内的短期回购为主,遇节假日可适当延长操作期限,采用市场化利率招标方式开展操作,主要是救急时使用。
3) MLF(麻辣粉)即中期借贷便利,顾名思义比短期借贷时间长一些,也是抵押贷款,期限一般为3个月。MLF一般是定向投放,要求商行向三农、小微企业和重点扶持方向企业,主要目的是刺激相应方向的发展,带有浓厚的政策色彩。
4) PSL(披萨篮)即中期市场利率调节,其抵押补充贷款期限通常较长,以3-5年为主。
央行可以通过增加MLF的投放数量,降低它们的利率,这样商业银行就更加愿意从央行借款并投放到市场中,这样市场金钱变多,促进相应方向经济发展,反之则可降低市场上的金钱。者是市场化的调控手段,如果央行定的利率过高,商行也不会愿意借钱,可以从同类银行拆借或者用其他方式筹钱,所以是市场利率。
见图3
基准利率是由政策决定的,因此当市场利率和政策利率同时存在时,会导致货币传导不畅。举例说明:
央行通过降低MLF利率,增加投放数量,商业银行更愿意借款,但是政策利率即基准利率不变,那么个人和企业觉得利率高不从商行贷款,那么多放出的钱还是没办法进入实体经济。商行为了把得到的钱贷出去只能向大企业,比如:房地产企业、央企、国企等。所以导致大企业不断扩张,负债也越来越高,小企业得不到贷款反而越来越难生存,这就是双轨制带来的货币传导不畅。虽然可以同时调节MLF利率,又调整基准利率,那么就又是用政策的方式决定经济,为了建设市场经济向市场靠拢一定要减少政策干预,所以推出了LPR利率即贷款基础利率,取消政策利率即贷款利率。
二、 贷款基础利率LPR
见图4
采用LPR后商业银行的自主权更大,在第二次加点时可根据个人和企业的资质做调整。
2、 LPR定价
LPR利率是由18家银行报价,剔除最高、最低报价,对其余报价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后,得出的贷款基础利率平均利率,每月20日重新报价计算。
18家银行:5家国有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5家股份制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2家城商行:西安银行、台州银行,2家农村商业银行:上海农商行、广东顺德农商行,2家外资银行:渣打中国、花旗银行,2家民营银行:深圳前海微众银行、浙江网商银行。
由上可知,各种代表性银行均有,因此LPR定价更有代表性,不会乱出价,若总是最低或最高就被剔除更换了。
通过设定LPR后,从而取消了基准利率,央行只要通过调整MLF这些利率就可以向市场做货币操作,而且传导直接,将两轨并为一轨,即形成了市场化的定价方式。
具体转换见图5和图6
房贷利率彻底变了?
感谢邀请。本来这个问题我是拒绝回答的,但见此问题后,我内心翻滚,更如有鲠在喉,方一吐为快。
房贷利率新政无需过分解读,抛开一大堆专业术语、高深词汇,很简单,就一句话:首套房利率优惠取消,二套房利率指数上浮。二套房的最低利率界限不得低于5.45,具体上浮多少,因城施策,各地方自己商量着来。
粗一看,貌似利率全面上浮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这个问题上,央行已经明确定调:“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与当前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实际最低利率水平基本相当。”“与改革前相比,居民家庭申请个人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基本不受影响。”
从短期的实际利率水平来看,新政仅会对极少数最优质的客户产生轻微影响,但对绝大部分购房人来说,影响并不大。如果新政执行下来以后的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大致维持目前的水准,那么理论上来讲,最优质的新发放房贷借款客户的购房成本将有所上升。
举个例子:首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按8月20日5年期以上LPR为4.85%);
二套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不得低于相应期限LPR加60个基点(按8月20日5年期以上LPR计算为5.45%),与当前我国个人住房贷款实际最低利率水平基本相当。
这意味着之前的房贷利率得看央行公布的“贷款基准利率”的时代已经结束,以后新增贷款都要看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而从短期来看,央行保持了新政与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水平的基本稳定,新政影响的总量有限,未来不仅房贷利率不会显著下降,房地产贷款的相关增量也会保持不扩张,增速也会逐步降下来。
长期因素是房地产长效调控的机制将逐步落地,不以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保持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基本稳定,坚决贯彻落实“房住不炒”的精神,,完善贷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是新政明确的重要方向。
新政落地对房价会不会有影响?答案是否定的。
贷款利率新政的执行是为了更加契合房住不炒的基调,对于楼市既不是利好,也不是利空,只是通过调整利率规则平衡市场供需之间的矛盾。旨在确保定价基准平稳有序转换,维护借贷双方合法权益,落实好房住不炒的原则,引导房地产市场进入长效管理的调控机制。
对于贷款利率的调整,购房该买房的还是要买,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新政还有一个多月的缓冲期,10月8日以前的按揭贷款,仍按老政策执行,和新政无关。如果银行已经受理按揭但还没放贷的,不受政策影响。
最近贷款利率的调整已经在网上宣扬得火热一片,不少专家纷纷出来解读新政,利空利好者都有。建议专家们无需过度解读,购房者们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不要盲目听从“专家建议”。买房这件事,最终还得听自己的,有需求、有能力就可以买,对于真正需要房子来解决实际需求的人来说,任何时候都是买房最好的契机!
感谢您的阅读,我是大师侃房,一个专注于地产营销、置业答疑的迷糊大叔,偶尔智商掉线,但专业从不疲软。很荣幸让我于千万人之间,在千万年时间的无垠荒野里,遇见了你,恰逢其时。希望我的文字能够给予您借鉴,带给您温暖。房贷利率是不是会便宜了?
8月17日,央行发布重磅消息,决定改革完善市场报价利率(LPR)形成机制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利率传导效率,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但央行副行长刘国强明确表态称,在“住房不炒”总基调下,房贷利率不会下降,将继续落实房地产长效管理机制,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稳定性。因此,大家不要再寄希望于降低房贷利率。
事实上,在今年7月底中央政治局召开的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后,就已经表明了房地产即将退出中国经济舞台的中心,不再以房地产市场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与此同时,不断重申“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住房不炒”原则,在这种调控加强的情况下,如果还指望着房贷利率下浮本身就有些多余。因为金融监管部分早就对房地产市场融资环境收紧,实施定向货币收缩。
从目前房地产的形势来看,房地产融资早已不是贷款利率的问题,而是还能不能贷、有没有贷款额度及贷多少的问题。比如说,最近多家银行上浮首套房贷利率的同时,也有部分银行已经暂停了房贷业务。从对首套房贷利率进行上浮以及暂停房贷业务,就充分说明了金融监管部门是要对房地产供需两端同时出手,实施精准“打击”,但很不幸的是已经误伤刚需。
必须要指出一点,房地产市场融资分为开发商端融资和销售端融资,也就是供需两端的融资环境。对于开发端融资环境的收紧早就不言而喻的,我们现在就重点说销售融资端,也就是个人房贷业务,由于居民房贷大多属于长期限贷款,为配合对房地产企业融资的管理,此次LPR利率形成机制的吹风会上,央行明确表示不会下降。
总之,在“住房不炒”的形势下,在中国经济重心正在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下,收紧对房地产市场的融资环境乃大势所趋。对于个人房贷利率来说,已经不是下降的问题,而是打算上浮多少比例甚至还有没有额度的问题。比如,最近有些地方已经上浮30%至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