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是秦国灭的吗,西周为什么不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周朝是秦国灭的吗,西周为什么不是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按照自己独特的历史发展轨迹一路走到今天的。这一点,与西方社会的类比性很差。
进入夏代家天下制度以来,便是中国宗法制封建社会的开始。宗法制历经夏商的发展,到了西周时期,宗法制是其成熟阶段。
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秦始皇一统中原,采用了郡县制代替了宗法制。其目的便是加强中央集权,这便是集权制封建制度的开始。
那秦朝二世皇帝在位三年就覆灭?
引言
前221年,挟六代之烈,秦王嬴政终于灭掉六国,一统华夏。此时,坐在王位上的赢政踌躇满志、思绪万千。
1想当年,自己只是一个和父亲一起被抛弃在赵国的人质,自己的父亲只是别人眼里的“可居奇货”,自己的母亲只是一个商人的姬妾,而自己呢,甚至连真正的父亲是谁都说不清楚。
父亲逃回秦国后,自己和母亲被赵国围捕,整天在逃亡的路上惶惶不可终日。
上天佑我,安返秦国,继承了王位,可那时候我还只是个十三岁的孩子啊!
朝政被那个和自己说不清楚关系的吕不韦把持,而自己母后却终日淫乱,自己只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
但这一切我都挺了过来,不仅夺回了本就该属于自己的政权,还完成了秦六世都没有完成的统一大业!
我赢政历经重重磨难,却仍能完成如此宏图霸业,功绩堪比三皇五帝!在我的治下还要完成超越三皇五帝的千秋大业!
这,就是秦王赢政在完成统一大业时激情豪迈的凌云壮志。
于是,秦王赢政自称始皇帝,被后世称为秦始皇。其实,从这个时候起,秦朝早早覆灭的种子就已经被埋下了。
2华夏民族是一个讲究“仁、义、礼、智、信”的民族,这也是华夏民族得以延续五千年的道德基础。
秦始皇创下了不世的伟业,却也建立了一个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皆因对先皇无敬畏之心,不知礼、无仁爱。
在秦始皇眼里,华夏大地就是他建立丰功伟业的载体,而泱泱万民只是供他驱使的奴仆。万民如蝼蚁,他们的疾苦从来就不是始皇帝关心的事情,酷刑苛役也自然而然的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这就是秦朝早亡的根本原因。
3胡亥当然是秦亡的直接原因,但胡亥只是个花花公子,放在现在就是个坑爹的官二代,本就无帝王之术,本身也不是皇位的继承人,只是被赵高、李斯给推上了皇位,而且即位后也无心朝政,只图荒淫享乐,这就是一个家庭教育问题,始皇帝不注重对皇子正确的教育培养,从而酿成了苦果。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说到公子扶苏,如果扶苏即位,秦朝可能就不会那么快灭亡了。其实不然,在始皇帝的暴政下,秦朝已是危如累卵。扶苏虽有宽仁之心,却无果敢之力,面对挫折就饮鸩自尽,所以扶苏并不是能成大事者。可除了扶苏,还有能担大任的继承者吗?秦始皇有十八个儿子,却没有一个有能力的皇位继承人,这难道不是一个讽刺吗?
所以,秦二世亡,也是因为秦始皇没有培养出合适的接班人所致。或许,始皇帝是准备找到长生不老的金丹而永世执掌政权吧。
4国之将倾,必有奸佞,秦灭亡的最大奸佞自然就是赵高了。但赵高是什么?放现在就是个司机,当然是御用司机。本来老板信任自己的司机也正常,但司机做为老板鞍前马后最亲密的人,必须要严格的管理,可就是这个司机却最终左右了继承人的选择,这在后世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赵高先后逼死扶苏和胡亥,是秦亡的直接推手,但在干部选拔和任命上犯错的秦始皇才是赵高乱政的始作俑者。
5李斯也是胡亥篡位的直接参与者,李斯绝对是一个能臣,但却不是一个忠臣,自己的利益一定是高于国家利益的。李斯贵为秦国丞相,却不能忠于国家,可见在秦始皇的治下,高级官员的价值观导向出现了严重问题,诺大一个秦国,却没有一个可信任之人,这难道不也是秦亡的原因吗?
结语成也始皇,败也始皇。在秦始皇的治下,大秦帝国已经是大厦将倾,无法挽回,秦二世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秦始皇创立了大秦帝国的宏图霸业,却也亲手毁掉了自己的社稷江山!这,非常值得后世警醒。
我是小生学史,欢迎朋友们指正。
西周初年那些著名的诸侯国后来是怎么灭亡的?
1、齐国:始封国君为吕尚,战国时期,齐国权臣田氏通过贿赂周王,并通过魏国等国向周王请求得以封为齐侯,完成了田氏代齐。齐威王继位后,姜齐的最后一任国君齐康公吕贷无后,封邑转归田氏齐国。公元前221年,秦灭田齐。
2、鲁国:始封国君为周公旦。春秋时期,鲁国日益缩小。公元前255年,楚国灭鲁
3、宋国:始封国君为商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公元前286年,齐闵王联合魏国等国灭宋;
4、晋国:始封国君为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并被周王正式册封为诸侯。20年后,晋幽公死后,地入魏国,晋国灭亡;
5、燕国:始封国君为召公,公元前222年秦灭燕;
6、卫国:始封国君为卫康叔。战国时期,卫国在韩、赵、魏三国的侵夺之下日益萎缩,只占有濮阳一地。秦国灭魏后,把卫国迁至野王。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废卫君角为家人,卫国灭亡。
7、蔡国:始封国君为周文王第三子蔡叔度。蔡叔度作乱国除,后周朝又复封其子蔡胡。公元前477年,楚国灭蔡;
8、陈国:始封国君为胡公满,他是周武王的闺女婿。公元前479年,楚国灭陈。另公元前672年,陈国内乱,陈宣公杀公子倭,陈厉公陈佗之子陈完逃到齐国,被齐桓公封于田,所以陈完又称为田完。公元前386年,田完后裔田和代齐为诸侯,是为田齐太公。公元前221年,秦灭田齐。楚汉之际,田氏纷纷复国,但不久为汉军一一破灭。
9、楚国:始封国君为熊绎。公元前224年,秦军击败项燕(项羽的祖父),楚国灭亡。
10、吴国:始封国君为周章,公元前473年,越国灭吴;
11、虞国:始封国君为周章之弟虞仲,公元655年,晋献公灭虞;
12、虢国:始封国君为周武王的叔叔虢叔,公元前658年晋献公灭虢;
13、杞国:公元前445年,楚惠王灭杞;
却被秦国短短几年时间就灭国?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战国七雄并立,天下兵戈不止,兼并战争不休。在战国时期被认为最有希望一统六国的楚国,可以说是强盛一时,辖地千里,拥兵百万。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大国强国却抵挡不住大秦铁骑,在短短几年之久被灭亡,成为秦国的一个郡县之地,令人扼腕叹息。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腐败的楚国内政无法抵挡秦国的进攻楚国在前中期的确可以说是励精图治,发愤图强,由一个偏远的蛮夷之国变成了睥睨天下的大国。然而后面的几位楚王大多数都是穷奢极欲,不思进取。
《墨子》当中记载楚王好细腰的事迹称:“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黎黑之色。”
可以看出当时的楚王昏庸的一面,成为了不良风气的带头人。楚灵王之后的楚平王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仅荒淫无度,而且还将满门忠义的伍家灭门,导致后世伍子胥引吴军大破楚国,平王被鞭尸。楚平王是多么令天怒人怨,荒唐至极。
楚平王
如果是最高统治者的昏庸是一个时代的不幸,那么楚国日益僵化的政治体制,腐败的内战外交则是一个国家的不幸。昔日吴起入楚,通过改革变法让楚国日益强大,但是支持变法的楚灵王一死,吴起就惨遭旧贵族保守势力的围攻。一代名臣,最后竟然死无全尸。
《吕氏春秋》当中记载称:“荆王薨,群臣攻吴起,兵于丧所,阳城君与焉,荆罪之。阳城君走,荆收其国。”
可见保守势力的强大,在改革轰轰烈烈的战国时期,楚国强大的保守势力在扼杀变法的同时,也葬送了楚国的未来,贵族把持政权,贪官污吏横行,如此腐败的国家怎么可能对秦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频繁的对外征战,疲软的楚国军队,让楚国国力耗费一空春秋战国不变的主题之一就是战争,楚国作为南方一霸必须要通过兼并战争来维持霸主地位。在前期的楚国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一往无前。然而中后期的楚国军队便渐渐地开始呈现出疲软的状态。
《史记》:“宛之宗姓伯氏子嚭及子胥皆奔吴,吴兵数侵楚,楚人怨无忌甚。”
原来的小弟吴国居然多次打败楚国,甚至攻破楚国国都,差一点灭亡楚国。当时楚国的军队已经有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的态势,甚至楚军还在使用青铜武器作为主要装备使用,在铁制兵器面前显得不堪一击。
在楚国末年对外征战更是频繁不已,楚国的末代君王楚考烈王继位,任用春申君黄歇为令尹,多次对外发动战争,曾经一度收复了被秦国占领的城池。然而当时的楚国其实早已经是回天乏术,春申君组织六国的最后一次合纵战争,最终以失败告终,楚国实力大减。
“至函谷关,秦出兵攻,诸侯兵皆败走。楚考烈王以咎春申君,春申君以此益疏。”
当时六国的军队对于秦国可以说是达到了闻风丧胆的地步,秦国一统天下已经是势不可挡之势。经过多次大规模对外战争失败的楚国,既没有兵器之利,也没有兵员之优,对上秦国自然是一败涂地,秦国灭亡楚国可以说是必然之势。
商鞅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大增,实力底蕴异常雄厚战争作为国与国之间的较量,比拼的就是综合国力的强弱与否,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秦国与楚国早已经不在一个层次之上。秦国以一己之力对抗山东六国就说明秦国的实力已经是首屈一指了,奋六世之余烈的秦国在雷霆一击之下楚国自然是无法阻挡的。
《史记》记载:“王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六十万人伐。”在此之前,秦国派遣大将李信率军二十万伐楚大败而归,不久之后秦始皇又派遣六十万大军伐楚,可见秦国底蕴深厚。而楚国却早已经是伤筋动骨,在绝对实力的碾压之下,灭亡楚国可以说是指日可待。
王翦
秦国灭楚之战人才济济,加速楚国的灭亡个人的作用虽然微弱,但是有时候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作用,在秦国灭楚之战当中,秦始皇派出了赫赫有名的王翦担任统帅,王翦身经百战,参与了灭赵、灭韩等诸多战争,以败少胜多闻名与世,被秦国军队奉为“军神”。“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
不仅如此,当时参与灭楚之战的还有宿将蒙武等人,可以说是人才济济,良将无数,谋士如雨。反观楚国仅仅有项燕一个名将,自然是疲于奔命,辅之以优秀的统帅将才,秦军犹如一架高效率的杀戮机器,攻城掠地无往不利,成为迅速灭楚的主要原因之一。
项燕
总结楚国作为南方霸主,在曾经也可以说是风光一时,然而却被秦国迅速灭亡,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个是楚国日益腐败的内政外交,统治者以及保守腐化的贵族势力,阻挡了楚国做大做强。其次是楚国军队实力不能与秦国相提并论,无法阻止起有效的抵抗。再有就是秦国拥有绝对的实力碾压楚国,最后灭楚之战当中秦国一方人才济济而楚国却是平庸之辈居多,因此迅速灭楚自然不足为奇。
战国时的楚国是被谁所灭?
1、战国时期楚国是被秦国所灭,当时楚国君王是昌平君,芈姓熊氏;秦国君王是秦始皇嬴政。
2、简介 楚国是周朝时期华夏族在中国南方建立的一个诸侯国。楚人是华夏族(汉族原称)南迁的一支,最初起源地在河南新郑,即祝融之墟,又名有熊之墟(新郑在上古时期又称有熊,有熊相传为黄帝的国号)。楚人的祖先最早活动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是玄帝颛顼的后人。后在上古冲突中及商王朝的驱逐下,逐渐南迁。
3、历程 楚熊渠时期,西征庸国,东攻扬越。春秋前期,楚大举进攻蛮人,史称楚武王“大启群蛮”。楚文王时期,灭萧国、邓国、绞国、权国、罗国、申国等国。前306年,灭越国。公元前224年,秦国将王翦率领60万秦军南下攻楚都寿春,楚军溃败,亡于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