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亚包含哪些国家,东南亚哪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最强

2023-07-25 05:45:04 93阅读

东南亚包含哪些国家,东南亚哪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最强?

东南亚哪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最强?中国自古有“国兴则家兴,民富则国强,有兵就有权,兵强则国固”的说法。只有国家强大了,说话才有份量;国家强大,离不开军权和民心。军队强大是一根定海神针,水(民心)能载舟,也能复舟。在亚洲的东南岸,太平洋的西安,大洋洲的北岸,印度洋的东岸,有这样十几个东南亚国家。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东南亚有那些国家。越南、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新加坡、东帝汶,共十一个国家。他们中有“千岛之国”和“火山国”印度尼西亚;有“世界名车之国”文莱;有内陆之国老挝;有“千佛之国”泰国;有“佛塔之国”缅甸等等。东南亚国家总面积约448万平方千米 ,人口45000多万 ,90多个民族,华侨很多,地理上包括中南半岛和南洋群岛两大部分,属于热带雨林气候和亚热带雨林气候。资源丰富,盛产水果 ,降雨丰沛,都属于发展中国家,成立了“东盟”组织。

东南亚包含哪些国家,东南亚哪个国家的军事实力最强

大家知道一个国家富强,经济发达,人民安居乐业,才能有强大的国防力量。因为一切都是需要钱发展的,没钱寸步难行,温饱都是问题,何以发展科技、国防、军队、公共设施?小编带大家看一下东南亚各国财力和军力情况排名。一、从2015年GDP来看一下各国排名: 1. 印尼,0.85万亿美元, 2. 泰国,0.37万亿 3. 菲律宾,0.30万亿 4.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都是0.25万亿 5. 越南,0.16万亿。二、 再看军事实力排名:先看陆军排名: 1. 越南 2. 印尼 3. 泰国 4. 缅甸 5. 马来西亚 。然后是海军排名: 1. 印尼 2. 泰国 3. 越南 4. 菲律宾 5. 缅甸。 然后空军排名: 1. 泰国 2. 越南 3. 菲律宾 4. 印尼 5. 新加坡 。

因此综合实力排名 应该是: 1. 印尼 2. 泰国 3. 越南 4. 菲律宾 5. 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各国的陆军军事实力: 一、印度尼西亚陆军情况:23.5万人。坦克和装甲车1088辆(其中坦克500辆,装甲车588辆),各种火炮2350门以上,防空导弹发射安装93部,陆航飞机80余架。二、泰国陆军情况:19万人。坦克和装甲车1789辆(其中坦克787辆,装甲车1002辆),各种火炮1100余门,反坦克导弹300杖以上,陆航飞机300架。 三、越南陆军情况:约41.2万人。坦克和装甲车3435辆(其中坦克1935辆,装甲车1500辆),各种火炮1.5万门以上。

综上所述,东南亚军事力量最强三个国家分别是: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三个国家军事力量不分伯仲,印度尼西亚最有钱,可以支持国防军队发;泰国军队和越南军队都是有过战队经验的,作战经验丰富。有人会问,泰国不是有航母吗?其实泰国的“差克里·纳吕贝特号”航空母舰,已经11 年没有舰载机了,根本行不成战斗力了,作为东南亚唯有有航母的国家,航母现在已成摆设,只有挨打的份罢了。好了就写到这里吧,谢谢阅读。

东南亚八国是哪八国?

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

其中老挝是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越南、老挝、缅甸与中华人民共和国陆上接壤,仅东帝汶不是东盟成员。

东南亚(SEA)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中南半岛因位于中国以南而得名,南部的细长部分叫马来半岛。

马来群岛散布在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广阔海域,是世界最大的群岛,共有两万多个岛屿,面积约243万平方千米,分属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东帝汶、文莱和菲律宾等国。

东南亚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十字路口"。马六甲海峡是这个路口的"咽喉",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东盟的宗旨和目标是本着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建立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奠定基础,以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东盟成立之初只是个保卫自己安全利益及与西方保持战略关系的联盟,其活动仅限于探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1976年2月,第一次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会议签署了《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以及强调东盟各国协调一致的《巴厘宣言》。

东南亚小国有哪些?

东南亚的小国家有位置于马来半岛上的新加坡共和国,面积714.3平方公里,人口564万人。另一个是文莱达鲁萨兰国,位于东南亚加里曼丹岛北部,面积5765平方公里,人口42万人。这两个国家是东南亚地区的最小的国家。当然亚洲还有很多个较小面积的国家,如马尔代夫,不丹王国,巴林国,卡塔尔,阿曼,科威特等等的亚洲小国家。

东南亚哪些国家过春节?

除了中国,还有一些国家受到我国文化影响,也过春节:

1.新加坡。是一个华裔人口众多的国家,其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春节也就成为新加坡一个重要且气氛浓厚的节日,有拜年“换橘子”,访亲拜友拍“全家福,交换”红包,“穿新衣戴新帽”等传统习俗。

2.菲律宾。邻近中国大陆,且华人在当地经济领域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春节也慢慢的成为菲律宾的重要节日之一。一般的节日包括贴春联,挂红灯笼,舞狮子,放烟火等中国传统的庆祝方式,有挂“八大圆”、“十二大圆”,十字架烧香,吃甜年糕等习俗,中菲相结合的春节习俗。

3.越南。越南是历史受中国文化影响最深的国家,很多习俗都非常的相近。腊月廿二三日送神、大年初一小孩子向长辈拜年、贴春联等习俗。

4.泰国。泰国过春节,也叫也叫"泼水节"。新年景象身上,以驱除邪气。

5.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过春节习俗大体一致,需要买菠萝,拜年要带橘子。

6.马来西亚。

为什么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人口密度远大于其他地区呢?

饥饿:爱尔兰民族的梦魇

1845年,爱尔兰的农民发现他们种植的土豆染上了一种罕见的病菌,大量的植株在没有收获时就已经烂在了田里。大面积的歉收,使得爱尔兰岛上损失了25%的人口,多达100多万人被饿死,另外还有100多万人远走美洲大陆。

在当时的世界,只有英国政府有能力和资源对爱尔兰岛上发生的饥荒进行救助。然而由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的影响,英国政府对爱尔兰大饥荒保持了奇怪的类似于“中立”的立场。英国政府的不作为,使得大量的爱尔兰人因为饥饿和贫穷死去,那些漂洋过海到达美国大陆的爱尔兰人特别珍视土地——饥饿,在很长时间里成为爱尔兰民族挥之不去的梦魇。

(马尔萨斯)

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发表于1798年,是工业革命前,人均生产力不足时期政治经济学的经典理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以人口问题做出的研究专著,对近代以来的很多思想家都产生过影响。该理论以土地报酬递减规律为基础,认为由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食物生产只能以线性增长,赶不上以指数增长的人口需要,并认为这是"永恒的人口自然规律"。马尔萨斯的理论有三个主要命题:

1、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显著的抑制;

3、这些抑制全部归纳为道德节制、贫困和罪恶。

以此来看,世界各地的人口,天然地被土地所能生产的生活资料限制,即我们经常说的土地承载人口的上限——希特勒的“生存空间”理论就与此有关。在中国历史上,唐代之前,人口一旦上升到6000万,就会超出了土地承载能力。因为人口增加过快,生活资料逐渐缺乏,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社会发生动乱。随之而来的战争、瘟疫等,即“收到某种非常有力而显著的抑制”。英国政府据此理解爱尔兰饥荒是爱尔兰岛上的一次“抑制”行为,英国政府据此表现出了不负责的决策。当然,这其中,还涉及到很多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因素,比如英国将爱尔兰当成殖民地来对待,对殖民地发生的灾难,宗主国缺少积极应对的道义责任。

(都柏林雕塑:爱尔兰大饥荒)

殖民:欧洲人差点被饿死在欧洲

同样的情况,适用于全球各地。其实要说到生育意愿,世界各个国家的人都很强烈,这是根植在人内心的生殖基因。欧洲人口一直受限于土地承载能力,贫瘠、多雨的土地,不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历史上,欧洲对外发动的侵略和征服战争,多数都与人口过剩有关,包括航海大发现。

葡萄牙在15世纪时躲过了黑死病的侵袭,大量人口的涌入,使得小小的国家容纳了过多的人口,整个国家都面临着饥饿的威胁。葡萄牙国王将目光投向了海洋,要寻找前往东方的海路,因此兴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殖民帝国。葡萄牙扬帆出海时,他们有多少人口呢?100多万而已。饶是如此,就已经然让这个国家不堪重负了。

随着航海大发现,欧洲国家纷纷前往美洲大陆建立殖民地,欧洲过剩的人口都被遣送到这些殖民地,比如澳大利亚就是英国流放罪犯的地方。北美洲的圣劳伦斯河入海口的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是著名的渔场,在15到17世纪提供的渔业,在农业歉收的欧洲,提供了大量的食物。荷兰之所以能以小凌大,即在于荷兰发明了鲱鱼保鲜的方法,掌握了欧洲粮源,挣到了大量的贸易利润。

于此可见,由于欧洲的土地规模不大,湿润多雨,日照不足,使得土地生产的物资不多,因此也就难以养活更多的人口。英格兰在1588年击败“无敌舰队”开始谋求全球海洋霸权时,整个国家也不过几百万人口,而法国靠着16世纪1100万人口就能够在欧洲建立起稳固的霸权了。同时期的印度有9200万人,中国明王朝有8600万人,即使东瀛小国日本都有2600万人——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出现了“战国时代”,很多吃不上饭的武士、浪人侵扰中国沿海,被称为“倭寇”。

(过剩的人口组成的倭寇)

雨热同期:东亚、东南亚物产丰富

与欧洲相比,东亚、东南亚、南亚一带,条件优越的多。由于地处亚热带,日照、雨水等涉及农业生产的要素都具备,因此土地能生产出来更多的物资。印度由于整个大陆有50%的土地可以被开发,恒河流域、印度河流域都蕃息着大量的人口。至于中国,更是具备亚热带、温带、草原带等多种气候,庞大的国土面积,以及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成都盆地、关中平原等地方都是适合大面积垦殖作业的地区。虽然与撒哈拉沙漠同处一个纬度,但是由于靠近太平洋,有太平洋暖湿气流的影响,使得中国的土地都成了沃土。中原古称“豫州”,意是大象出没的地方。现在的河南一带,在汉代之前,是一片亚热带的风貌。所以,古代中原地区最先被开发,也最早成为中国经济重心。

因此,大面积的适合垦殖作业、具备良好的农业生产要素的土地,成规模地出现在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是这些地区自古以来就拥有众多人口的前提条件。

大一统政治:为人口的增长保驾护航

除了这些之外,政治制度是这些地区能够长期保持大量人口的保障。欧洲国家战国时代一直演进到现代,自从查理曼帝国分裂,欧洲从来没有统一过,越来越碎片化的地缘政治,更小的土地规模,还有上千年来的互相敌对仇杀,使得欧洲国家在面临自然灾害时的抗打击能力非常小。比如前文提到的爱尔兰大饥荒,一个小岛,只有7万多平方公里,而且还大多数都是山地,一旦发生较大规模的自然灾难,人都没地方逃难。欧洲国家彼此之间存在有严重对立情绪,一个国家遭灾,另一个国家没有趁机踩上两脚就已经是人品高尚了。所以,这也是欧洲国家人丁不旺的原因,抗打击能力太弱了。

(欧洲各国都遭到维京人的侵袭)

不仅仅是抵抗自然灾害,还有外来入侵也是如此。欧洲国家的规模太小,遇到维京海盗这样的武装暴力团伙,欧洲那些国家的国王们都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看着这些强盗烧杀掳掠。

东亚地区则一直都有大一统的政治传统,中原板块也具备足够的经济能力和人口规模完成中国本部的统一。这样一来,国家的抵抗自然灾害和外部入侵的能力就大为增强。比如梁惠王说:“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因为中国的政治大一统,使得即使某一地受灾,可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国政府自西汉开始,就设置了“粜仓”,用于丰年收粮,歉年赈灾之用。

在对待外部威胁上,游牧民族曾数次掀翻了西亚、北非的文明,还给欧洲留下了“上帝之鞭”的警讯。然而,几千年来,游牧民族不断向南冲击,看似气势汹汹,实际上游牧民族并不具备征服这样一个大国的能力。只要不折腾,中国这样的体量的国家就难以被征服,使得中国的社会安定,人口会有更强的恢复能力。

(梁惠王:寡人之于国也)

印度的人口众多更像是一个例外:因为印度底层人们的麻木,使得征服者与原统治者更容易达成一致。因此印度历史上比较少有大规模的战争和人口灭杀,出现的动乱很快就会被平定,人口数量也得以恢复和保持。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宗族政治的发展

至于东南亚地区人口的数量多,与中国、印度的情况相比来看,则与深受中华文化的文化传统的影响有关。

欧洲国家与东亚国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这样截然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风格迥异的政治和社会制度。

欧洲的个人主义的源流,往文化上追溯,可以是基督教、犹太教关于个人救赎的教义,以及基督教对个人传教的支持和鼓励,充分肯定个人的力量。在18世纪中期的英国,个人主义逐渐与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融合,形成了敢于冒险、私有财产、个人权利等强烈的个人主义哲学基础。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东亚、东南亚的传统的集体主义精神,集体高于个人,每个人都被纳入到集体的价值体系中来,为集体做出更多贡献。这样的文化传统,聚焦到一个词是“多子多福”。东亚政府也是建立这样的家族、宗族文化的基础上,因为政府也强调对宗族、对家族的义务,并形成法律,在社会上推行,形成了绵延至今的集体主义文化。

(建立在个人主义价值观基础上的美国)

到了近代,工业革命之后,随着土地耕作技术的发展,土地物产更为丰富,欧美白人通过殖民占据的土地更多——人口得到了大爆发,从蜗居欧洲一隅到如今遍布全球,繁殖力惊人。然而由于东亚、东南亚、南亚地区因为历史原因,人口基数一直很大,因此虽然人口增速不比这些欧美国家,依然是数量最多的。

只是马尔萨斯《人口论》言犹在耳,虽然如今的土地物产和科技水平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丰富,但是人口规律作用必然会造成贫困和罪恶。只有通过不断增加教育和科技创新,使得人口变成人力资源,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智力资源,推动社会不断的进步,才能使得地球容纳更多的人口。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