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复新疆,引得春风度玉关说的是谁

2023-07-16 02:45:03 90阅读

收复新疆,引得春风度玉关说的是谁?

引得春风度玉关说的是西征的清朝大军

这是晚清军事将领杨昌浚所作的《恭诵左公西行甘棠》。

收复新疆,引得春风度玉关说的是谁

全诗是: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

译文是:

大将军率军西征尚未完成宏愿,仍然看到湖湘子弟遍部天山。那西征的清朝大军,正是沿着夹道成阴的左公柳,把春天带到了边疆,让春风吹到了玉门关外

清末收复新疆是胜利还是失败了?

当时的左宗棠已经收复了,肯定是胜利的。

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真的是竭尽全力。尽管结果不是那么如意,但是在他的军事能力范围内,他尽力了。

清军进入新疆后,与沙俄对峙数月,决心与沙俄决一死战。

当时的沙俄,得知左宗棠“三路大军收复伊犁”的方案后,又见左宗棠的部队,气势如虹,有决一死战的架势。

觉得自己没有把握战胜左宗棠,还是回到了谈判桌。双方再次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这仍然是个不平等条约,虽然收回了伊犁,但还是割让了7万多平方公里,增加赔款500万两。

为了收复新疆,左宗棠真的是竭尽全力。尽管结果不是那么如意,但是在他的军事能力范围内,他尽力了。

在西征新疆之前,他曾写过一封家书,甚是感人:

西事艰阻万分,人人望而却步,我独一力承当,亦是欲受尽苦楚,留点福泽与儿孙,留点榜样在人世耳。

他只是希望,以身作则,给世人做个榜样。

希望后继有人,能自强不息。

左宗棠就是这样一个铁骨铮铮的人,对于侵略者,打得赢,不退让,打不赢,也要竭尽所能与敌人拼死一战,绝不投降,坚决捍卫国家的领土。

每每读及这一段,都让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他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晚清政府为何在新疆建省?

新疆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公元1755年,也就是乾隆二十年,清政府发兵新疆,灭了准格尔汗国,又先后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形式上基本统一了新疆。

这个时期的新疆,其管理形态上可谓是军政合一,也就是所谓的军府制。清朝在新疆地区的最高长官是伊犁将军,新疆全域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其中回部等民族管理上实行伯克制。

嘉庆二十五年,即公元1820年,张格尔在英国人怂恿、支持下发动叛乱。 清宣宗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新疆境内爆发七和卓叛乱,这些,都直观的促使清政府开始不得不思考如何调整对新疆的管理形式。

朝野上下都感受到军府制度军政不分,纵向管理不彻底,不能有效、有力的保障新疆稳妥发展。

当时著名思想家魏源,也就是《海国图志》的作者,他对于新疆问题做了探索性的思考。

他旗帜鲜明的提出,新疆不应该因俗施治,也就是说,不能一味给予特殊政策,新疆南北应该一律实行郡县制度,大力引进外来人口。

而对此作出更早更详细设想的是改良主义者龚自珍,清道光九年,即公元1829年,他就直接提出新疆设置行省方案,龚自珍从移民、区划调整、管制改革等具体层面,做出了具体的草案性建议。

龚自珍的关于新疆设置行省方案在清政府的大水池子里没有荡起多大的波纹,可是,却被左宗棠视为珍奇,左宗棠后来对于新疆设立行省的方案,多以龚自珍建议为蓝本。

清德宗光绪三年,也就是公元1877年,左宗棠西征大军已经基本完成新疆收复之战之后,清政府正式命左宗棠筹划新疆建立行省事宜。

左宗棠也煌煌千言的写出了他对设立新疆行省的设计和构思,其方案大略就是以郡县制度为主,伯克制度为辅,一省两制。

而最后出人意料的是,清朝廷采纳了左宗棠麾下要员,也是左宗棠左膀右臂的刘锦棠的全套方案。

清德宗光绪十年,即公元1884年,清政府正式设立新疆省,以刘锦棠为第一任新疆巡抚。

回到问题本身;“晚清政府为何在新疆建省?”

晚清政府之所以在新疆建立行省,是对当时中国边疆治理制度的重大改革,使新疆与内地的实质性分治局面得到彻底的改变,打下了中央政府的烙印,也增加了治理新疆的军事、政治实力,形式上与西北各省遥相呼应,步调一致,渐次淘汰掉旧有的军府制、伯克制,根基上稳定了新疆,为我国的行省制度打下了初步的基础,意义深远。

为什么不开通西安到乌鲁木齐的动车组列车?

西安~乌鲁木齐客运铁路由三部组成,即:西宝高铁(167Km)、兰宝高铁(401km)和兰新高铁(1776km)构成,这样整个线路全长达2344Km左右,而这三条线路的运行上限均为250Km/h!目前西安~乌市之间有12趟非动车组列车,运行时间在23~35小时不等!兰州~乌市D车组运行12个小时左右,二等座550元左右,耗时还是较长的!若西安~乌市开行直通D车组列车,最快也得15个小左右!在时间上与航空相比,优势不足!

西安~乌鲁木齐之间这三条客运铁路穿越西安、兰州、乌鲁木齐三个路局/集团公司。

兰新高铁

西宝高铁

兰宝高铁

兰州~宝鸡~西安之间沿线城市较多,D车车次相对较多,人口也较密集,上座率相对较高,兰州~乌市之间距离近1800km,沿线西段人口城镇少,上座率并不高。因此从经济效益上考虑可能暂无必要吧!不过未来随着兰张三四线的开通等西安~乌市之间也可能会开行直达D车组列车。

乾隆灭准噶尔时间?

乾隆初年,清廷和噶尔丹策零议和告成,双方划定牧场,息兵罢战。

乾隆十年(1745年)噶尔丹策零死后,准噶尔部上层为争夺汗位发生内讧,策妄阿拉布坦谋臣大策凌敦多布之孙达瓦齐在辉特部台吉,策妄阿拉布坦外孙阿睦尔撒纳帮助下夺得汗位。

得到汗位后达瓦齐和阿睦尔撒纳不和,互相攻伐,阿睦尔撒纳战败帅残兵2万人降清。达瓦齐为人荒淫无度,不理政事,结果众叛亲离,厄鲁特蒙古多个部落先后归附清朝。

平达瓦齐

厄鲁特三车凌和阿睦尔撒纳的内附,使清朝完全掌握了准噶尔内讧和互相残杀以及达瓦齐众叛亲离的情况。准噶尔的内乱使乾隆下定决心乘势出兵新疆,完成最后统一西北大业。乾隆二十年(1755年)二月,清朝发兵5万兵分两路, 直捣伊犁。

由于厄鲁特和西域各族人民对准噶尔贵族的内江和残暴统治十分不满,希望早日实现统一和安定局面,也由于清朝政府制订和贯彻了对准噶尔比较稳妥的政策,因而清政府统一西北的行动,受到牧民和各族人民的支持和拥护。

当清军往征达瓦齐途中,准噶尔“大者数千户,小者数百户,携酮酪,献羊马、络绎道左,行数千里,无一人抗颜者”。达瓦齐没有料到清军会提前行动,部下的不战而降使其阵脚大乱,仅带亲信七十余人逃往天山以南投奔乌什,结果为乌什城阿奇木伯克霍集斯擒获送交清军 。

达瓦齐被押送至北京后,乾隆鉴于达瓦齐本人对朝廷并无恶意,免死加恩封为亲王,入旗籍,赐地京师,充分显示了乾隆皇帝怀柔远人的用心。

平阿睦尔撒纳

清朝顺利统一西北后,论功封赏阿睦尔撒纳为双亲王,食双俸,并封他为辉特汗。但阿睦尔撒纳并不满足,而是觊觎整个准噶尔的汗位。他当初归附清朝也不过是为了利用清朝铲除对手达瓦齐。尽管清朝封其为双亲王,权势倍增;但他欲壑难填,不久又聚众叛乱 。

乾隆二十二年春,清廷遣军从巴里坤等地分路进击,清军攻势凌厉,加上此时准噶尔地区瘟疫流行,叛军很快溃败,阿睦尔撒纳兵败后,逃往哈萨克,在哈萨克首领阿布赉追捕下,只身带了七八人逃入俄占区谢米巴拉厂斯克要塞,于九月得痘身亡。由于清政府的坚持,俄国最后交验了阿睦尔撒纳的尸体。清军平定准噶尔贵族分裂叛乱的战争,至此取得了胜利。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