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怎么死,李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2023-02-23 01:44:03 99阅读

李斯怎么死,李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李斯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可以说,他对世界历史都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他是法家思想最成功的实施者(并非首创者,其思想多来自韩非),也是封建制度的总设计师。他设计的国家基础架构、政治制度框架、阶级统治模式,两千多年,都被中国历朝历代所使用,甚至,世界上很多国家,至今还在沿用类似的模式。

李斯怎么死,李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什么影响

1、实施三公九卿制,将军、政、监察分离

在李斯的建议下,秦朝废除了周朝一直实行的分封制,采用三公九卿制,将军、政、监察权分离,互相制衡。这种政治制度,无论东西方国家,至今还有这种制度的影子。

这种思想与西方的三权分离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2、统一度量衡,设立国家标准

统一度量衡,是李斯的又一个创举,这对国家经济发展和流通的作用不可估量。原来六国各自混乱不明的度量衡,都被废止,由秦朝统一制定。

在当代,各个国家对很多经济、技术等方面都制定了严格的国家标准,这都是从李斯这里开始的。甚至,国际上,都制定了基本单位,来统一度量衡。

3、修驰道,建立纵观东西南北的“国道”

为了保证秦朝的政令能够通畅地在各地实施,也为了保证全国物流运输,李斯建议在全国修驰道。一个以咸阳为中心的交通网,就这样建立了起来。

至今,许多国家都修建了纵贯全国的铁路网、公路网,这种模式,也是借鉴了李斯当年的做法。

4、实行郡县制,分管地方行政区域

实行郡县制,管理地方行政区域,这种政治体制,一直使用到现在。这从根本上废除了原来的血缘政治,变成了官僚制。

至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采用类似的郡县制进行行政区域管理。我们现在都采用类似的区域管理制度,从省、市、区县,到乡镇、村。

5、统一货币,将铸币权收归国家

李斯在晚年向秦始皇上了最后一道奏折,废除原来六国流通的货币,统一使用秦朝的秦半两,民间不得私自铸币,只能由国家统一发行。这在世界经济史上是一个创举,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好比现在的人民币必须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

不可否认,李斯对中国历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是他晚年贪恋权贵,篡改遗诏,对秦二世奉承附从,最终被腰斩灭族,也只能是自作自受。

和李斯的关系又是怎样的?

韩非子,战国后期最著名的思想家。韩国国王的儿子,被称为“韩非子”。他和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喜刑名法术之学”,是法家的创始人,是中央集权制最早的理论提出者。

韩国当时是最弱的诸侯国,总是被欺负。韩非子多次上表父亲韩王(韩恒惠王),建议其进行改革,韩王听不进去。韩非子很郁闷很失望,他纵观一些由弱变强的国家事例,“观往者得失之变”,写下了《孤愤》,《古蠧》,《内外储》,《说林》,《说难》五部著作,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法学思想,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悲愤。

《史记》记载,秦王看到了韩非子的《孤愤》和《古蠹》两本书后,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

秦王对韩非子的书很欣赏,就问李斯是何人所著?李斯说是韩国的韩非子所写。秦王后来就命攻打韩国,是要见到韩非子。韩王不能招架秦国的进攻,就命韩非子出使秦国。

韩非子到秦国后,秦王让其说说对秦国的发展展望。可是,韩非子是个“口吃”,于是就用笔写下了长篇论述。结果被李斯,姚贾嫉妒,在秦王面前说韩非子是韩国公子,一心向韩,不如“过法诛之”,秦王听从了建议,下令将韩非子下狱。不久李斯派人送毒药给韩非子,韩非子要见秦王不得见,含恨死如。后来秦王后悔时,也已经晚了。

关于韩非子的死,《史记》上是这样说的。有很多不同说法,李斯将韩非子介绍给了秦王,为何又嫉妒他陷害他的。

还有一种说法是,秦王多疑。他虽然喜欢韩非子的学术思想,但其怀疑不信任韩非子。这样一个人才不能为自己所用,被别人所用,势必对自已形成威胁,所以韩非子只能死。

另外还有说是,韩国派人游说秦王修“郑国渠”时,韩非子在其中积极周旋,后被秦王说这是一起弱秦的“间谍”事件,而李斯正是这种说法支持者,这样李斯必然与韩非子产生针锋相对的立场。所以韩非子被下狱毒死,韩非子是为了保护韩国而死。

韩非子,公元前约280年——公元前233年!

李斯为什么被赵高陷害致死?

与其说李斯是被赵高和胡亥害死,不如说是被自己害死了,为什么呢

李斯是个追逐富贵名利的人。李斯年轻的时候,是楚国一个郡中的小吏,用现在的话说,也就是地方政府的小公务员。李斯不愿意一辈子做一个地方的小小公务员,用尽一生只为了追求富贵,聪明绝顶的他,靠着拥有极佳的说服力与判断力,成功获得秦王的信任,踏上飞黄腾达之路。

与扶苏政见不合。李斯能够得到秦始皇的赏识,官至丞相,说明他和秦始皇君臣同心,政见相同,互相欣赏,他也为秦国统一大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扶苏过去对始皇的种种作为有着诸多不满,甚至不惜数次直谏。而始皇的种种作为,「斯皆有力焉」!扶苏怎么可能会喜欢李斯?而李斯怎能不担心扶苏继位后自己的命运。所以他从心里就不希望扶苏继位。

手里没有实权。李斯在秦始皇死后,也只是丞相,儿子李由在外面,鞭长莫及,真正掌握着军队的是有玉玺在手的胡亥,所以在秦始皇死后,在受到赵高威胁的时候,他没有可以反抗的实力。

被赵高威逼利诱搞定了。秦始皇死后,李斯怕引起天下大乱,每日照常令人送水送饭,不让外人知道死讯。赵高找到李斯,各种劝说,说现在没人知道太子是谁,我和胡亥说是谁就是谁,而且扶苏信任蒙恬,扶苏继位定会重用蒙恬而不是你,最重要的是你们的命在我的手里,李斯无奈,在权衡利弊之后选择了和赵高同谋。

胡亥继位之后便不可能容得下这为有着自己秘密背叛主子的人,便趁机罗列各种罪名将其杀害,经过一系列精心策划,李斯的罪名终于被赵高罗织而成,再也无法改变了。胡亥的昏庸,赵高的阴毒,都是他始料不及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荀子的结局?

春申君死后,荀卿被废黜,就在兰陵安家。李斯曾是荀卿的学生,后来在秦国当了丞相。荀卿嫉恨昏乱世道的政治,国家被灭亡,君主遭乱离,接连不断,不遵循王政大道,而被神鬼所迷惑,迷信吉凶之兆。

鄙陋的儒生拘泥于细枝末节,如庄周等人以其能言善辩淆乱世俗,于是他考察儒家、墨家、道家的所作所为及成败得失,加以整理论述,著作数万言而去世。因而葬在兰陵。

李斯的一生算是个成功者还是失败者?

李斯是秦帝国的第一任丞相,也是帮助秦始皇一统江山最重要的人。他从一个普通的平民,成长为帝国丞相,这本身已经是奇迹了。又帮助秦始皇一统江山,那更是名垂青史。

可惜的是,晚年的李斯,也避免不了老糊涂的毛病。按照《史记》的记载,他为了自己的权位,不惜与赵高、胡亥这些宵小之徒合作,最终惹得腰斩的下场,三族皆灭。

那么李斯算不算是一个成功的人呢?我认为算的,不能因为他的结局,我们就否定了李斯的一生。他这一生做的事情,可能很多家族几代人都无法完成。

一、李斯从贫寒之士,逐渐成为秦王嬴政的心腹。

李斯这个人其实很普通的,不管是智商还是学识,最早的时候跟大多数人一样。可是李斯心怀理想,他有一股子冲劲儿,他想要在乱世之中,建立一番功勋。

既然有这样的想法,那么李斯自然是要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的。于是他开始四处求学,最终求到了荀子的门下。

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学已成,度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无可为建功者,欲西入秦。---《史记》

他在荀子这里学习帝王之术,与韩非子是同门师兄弟。所谓帝王之术,其实也就是法家思想,教你怎么去管理国家。

这个专业跟李斯的目标,那是对口的。为此李斯也是废寝忘食,学习十分刻苦。学成以后的李斯,跟普通人那就拉开差距了。

此后李斯直奔咸阳城而来,他明白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身边的人如果都贪图享乐,那么自己也不会有什么出息。反之身边的人如果都有远大目标,那自己也会跟着上进。

李斯到了咸阳以后,以自己的三寸之舌,赢得了当时的秦国丞相吕不韦的赏识,从而有了和秦王嬴政交流的机会。

这个时候的李斯,并没有放过任何一次表现的机会,所以他能够抓住机会。在于秦王嬴政的攀谈之中,他将自己的全盘计划都说了出来,终于得到了嬴政的重用。

二、李斯的想法,基本都得到了实现。(1)、离间六国,分而击之。

远交近攻,那是范雎在秦昭襄王时期提出了国策,这会儿李斯又拿出来向秦始皇提了出来。而且李斯的想法更加细致,不光要远交近攻,而且要离间六国。

始皇可其议,收去诗书百家之语以愚百姓,使天下无以古非今。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同文书。治离宫别馆,周遍天下。明年,又巡狩,外攘四夷,斯皆有力焉。---《史记》

六国拧成一股绳,那秦国就有被灭亡的危险。六国如果互相怀疑,那么秦国便有了一统江山的可能。而且他提出,要先灭了韩国,让其他五国感到害怕才行。他的策略的确得到了嬴政的肯定,后来也的确是这么干的。

(2)、统一文字、度量衡。

过去每个诸侯国都有各自的文字,这是比较繁杂的一件事。尤其是公文不好上传下达,为此李斯提出建议,必须要有一种官方文字取代地方文字。

于是秦国的小篆就这么成为了秦帝国的官方文字。为了方便全国人学习,李斯亲自写了《仓颉篇》七章,作为官方文字的学习教材。

六国的度量衡,也是完全不同的。为此李斯也上书表示,应该要统一度量衡,这有利于秦帝国经济的发展。

所谓度,也就是长度单位,以寸、尺、丈为主要单位,采用十进制。所谓量,也就是体积单位,以合、升、斗为主要单位,也是十进制。所谓衡,那就是重量单位了,24铢为一两,16两为一斤,10斤为一钧,4钧为一石。

不光如此,甚至连测量的工具都给确定了下来,可见李斯有多么细心。在法律和制度上,李斯也采取了一定措施,确保度量衡的推广运行。

(3)、废除分封制度,提倡的郡县制成为后世参考。

分封制实行了很长一段时间,尤其是周王室大肆分封,所以才会出现了后来的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以至于地方诸侯的权威已经超过了周天子。

很显然,从秦帝国的角度出发,分封制完全不利于秦帝国的万世长存。为此李斯提出建议,以郡县制完全取代分封制,将天下分为36个郡,郡管理县。

虽说秦帝国没用多长时间,两代就灭亡了。可是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的好处大家有目共睹,为此郡县制也就成为了后世两千多年来,一直沿用的制度。

即使汉朝有分封制,但是也不可能放弃郡县制。因为郡县一直在朝廷的手里,而分封出去的土地,则落在了诸侯王的手里。

(4)、统一货币、车同轨。

摆在秦始皇跟前的,还有一个重要的难题,那就是天下的货币都不统一。每个诸侯国曾经都发行过大量各自的货币。

这也是统一道路上最艰难的一步,因为要废除天下货币,那就是断了老百姓们的生路,那秦帝国也不可能长久。所以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十来年后,才打算对这件事动手。

就算如此艰难,李斯还是提出了统一货币的概念。李斯打造的圆形方孔半两钱,成为了后世争相效法的钱币,整个封建时代,一直都在沿用。

要致富,先修路,这件事对秦帝国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天下的商人要想到咸阳来经商,需要翻山越岭,这显然不利于咸阳的发展。

为此李斯又提出了修路的方略,以咸阳为中心,修筑了两条重要的管道。一条通往燕国、齐国旧地,一条通往楚国旧地,将全国和咸阳连在了一起。为了让车辆在官道上畅行无阻,李斯规定了车轨的宽度统一为6尺。

总结:人的一生要多幸运,才能像李斯那样实现心中所有的构想?

李斯实在是太幸运了,他遇到了秦始皇,所以他的所有构想都能够得到实现。我觉得这就是李斯最大的成功。

结局谁也说不清楚,可是过程中,李斯就已经做到了很多人永远都无法企及的高度,如果这样的人都不算成功的话,那真的没有什么成功的人了。

当然了,李斯的人生并不完美,他因为秦始皇的生而走向成功,也因为秦始皇的死而走向了灭亡。不过瑕不掩瑜,李斯的人生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资料:《史记》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