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氦原子,核聚变发动机原理是什么
两个氦原子,核聚变发动机原理是什么?
核聚变发动机是一种利用核聚变反应产生能量的发动机。其原理是将氢等轻元素通过高温高压等条件聚变为氦等更重的元素,释放出大量能量,产生高温高压的等离子体,从而驱动发动机运转。
具体来说,核聚变发动机利用了氢原子的核聚变反应,将两个氢原子聚合成一个氦原子,同时释放出大量能量。这个过程需要高温高压的环境,通常需要采用惯性约束聚变、磁约束聚变等技术来实现。
核聚变发动机的优点是能量密度高、燃料来源广泛,而且产生的废物较少,不会产生核污染等问题。但是,核聚变发动机的技术难度较大,目前还没有实用化的核聚变发动机问世,仍需要进一步的研发和实验。
辐射分为哪三种射线?
辐射分为三种射线:阿尔法射线(α)、贝塔射线(β)和伽马射线(γ)。
阿尔法射线是由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组成的核粒子流,其带电量为+2。因其质量大,速度慢,在物质中传播能力弱,所以对人体威胁较小。
贝塔射线是由高能电子组成的带电粒子流。它的带电量为-1,速度较快,穿透力比阿尔法射线强,但也不如伽马射线。
伽马射线是一种高频率、高能量、无质量、无电荷的电磁辐射。它具有极强的穿透力和渗透力,可以穿过几乎所有物质,并直接影响人体细胞结构。因此,伽马辐射对人体健康威胁最大。
什么是核子结合原子核?
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氦原子,这就是热聚变核反应,氢弹爆炸就是这原理。
聚变和裂变是怎样区别的?
聚变和裂变是两种不同的核反应过程,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核反应的物质和方式。
聚变是指两个轻核聚合成为一个更重的核的过程。聚变反应通常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如在太阳和恒星内部的核心中,氢原子核通过聚变反应形成氦原子核,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聚变反应的产物通常是较重的原子核和高能粒子。
裂变是指一个重核裂变成为两个较轻的核的过程。裂变反应通常需要中子的轰击,如在核反应堆中通过将铀等重元素轰击中子,使其发生裂变反应,产生大量的热能和辐射。裂变反应的产物通常是较轻的原子核、中子和大量释放的能量。
总之,聚变和裂变是两种核反应过程,其区别在于聚变反应是将两个轻核聚合成为一个重核,裂变反应则是将一个重核裂变成为两个轻核;聚变反应通常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裂变反应则需要中子的轰击;聚变反应的产物是较重的原子核和高能粒子,裂变反应的产物是较轻的原子核、中子和能量。
强行压缩水会出现什么事?
水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但是原子核的体积非常非常小。
如果一个原子有一个足球场那么大,原子核只有足球场中间趴着的蚂蚁那么大。从体积上来说,原子的体积比原子核的体积要大10,000亿倍。
而且,在原子核外围运行的电子体积是无穷小。
所以,原子中间绝大部分都是空隙,当然是可以压缩的。通常水不能被压缩,是因为原子核和电子都带电,接近的时候会产生强大的斥力(包括简并压力)。
水难以压缩,但是也不是完全不能压缩。
大家坐好,现在我们就开始压缩水的旅程,看看在高压下水到底会发生什么变化。
在1万个大气压之内,水的体积几乎不会变。
在15万个大气压下,一个1米×1米×1米的立方体水,会变成0.99米×0.99米×0.99米,水的体积只会缩小百万分之1。
这个时候什么也不会发生。
继续增大压力,加压到45万个大气压。分子之间的距离缩短,分子内部的共价键断裂。然后氢原子在液体状态下旋转,部分电子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这个时候水会变颜色,从透明变成了不透明和黑色。
继续加压到480万个大气压,这个压力已经超过了地球最中心的压力(380万个大气压)。
这个时候水会突然从黑色变得有光泽,核外电子变成金属中的电子,这就是所谓的金属氢。
这样巨大的压力,可以用金刚石顶砧实现。
●2017年,美国哈佛大学西尔维拉团队最终在465到495 GPa之间的压力下制造出了金属氢。
480万个大气压,是地球上机械压力能够实现的极限。
在木星的内部也有这样的压力,所以木星的内部有一大团金属氢。
但是,即使压缩到这个程度,氢原子离能够产生核聚变的程度还差得很远。
继续加压到3000亿个大气压。这就是太阳内部的压力,这个时候水的体积会缩小到原来的1%。1米×1米×1米边长的水立方体,会压缩成0.22米×0.22米×0.22米的水立方体。
如果这个时候的水(当然这个时候已经不是水了,为了方便我们仍然这样叫)仍然维持常温,仍然不会发生核聚变。
因为这个时候原子核和原子核之间的距离仍然非常巨大,而且它们之间有强大的库伦斥力。
维持3000亿个大气压的压力,同时把水的温度加热到一千五百万度,才会产生极其缓慢的核聚变。
因为不可能4个原子核同时碰在一起,只有两个原子核按照概率碰撞,每4个氢原子平均要700万年才能变成一个氦原子。
这还要借助一种所谓的隧道效应,来跳过电斥力形成的能量壁垒(隧道效应的强弱和温度有关)。
在这种情况下,0.22m×0.22m×0.22m的氢氧混合等离子浆体只能放出0.04瓦的功率。连一个LED的灯珠都点不亮。
在地球上实现如此高的压力和温度,需要借助激光的光压。
这个装置通常用来模拟核爆炸,中国的模拟装置叫做神光,美国的叫做国家点火装置。
美国国家点火装置,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全称为: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美国能源部国家点火设施,简称NIF。
这个装置使用192个激光器,把光束投射到靶室中间的一个含有聚变材料的微型玻璃球上,产生极高的温度和压力,点燃聚变材料。
NIF中使用的激光束从主振荡器开始,作为一个单一的低能(红外)激光脉冲,持续时间从100万亿分之一秒到250亿分之一秒。光束被分成48个新的光束,通过单独的前置放大器,每束光的能量会提高100亿倍。
然后,这48束光束中的每一束又分成4束新的光束,被送入192个主激光放大器系统。每束光通过特殊的玻璃放大器和可调反射镜来回传输,将光束再放大约15000倍,将其波长转换为紫外线。
最后,192束光被射入直径10米的真空靶室,在1/10,000亿秒的时间内,在激光器的聚焦中心可以产生1亿度的高温和1000亿个大气压,引发核聚变。
这是人类能够制造的最高的压力和温度,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水才会爆炸。
继续增加压力,把一立方米的水压缩成半径1.68*10^-26米的小球,水会变成一个吨级别的微型黑洞,就会把地球给吞掉。
但是,这是地球上的技术无法实现的。
理论上欧洲强子对撞机可以制造出极其微小的黑洞,但是由于质量太小,黑洞会很快蒸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