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梅的诗意,你喜欢古文化的什么
墨梅的诗意,你喜欢古文化的什么?
中国古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琴,棋,书,画,诗,酒,茶,香,培养兴趣爱好,过有品质的生活,做有品质的人。下面我从“意象”这个视角展开分析:
琴琴位列传统文化琴、棋、书、画“四艺”之首。中国传统文化中,琴是一种地位崇高的乐器。一直以来,就有“左琴右书”和“士无故不撤琴瑟”之说。琴和书一样,有着浓郁的书生气息,是士大夫阶层自我修养和交际的重要工具。
琴,是知音情谊的见证。《吕氏春秋·本味篇》有“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素琴是《全唐诗》出现频率次数最多的一种琴了。辞源讲,素琴就是不加装饰的琴。《礼·丧服四制》中有“祥之日,鼓素琴”。素琴,别名祥琴。《晋书·陶潜传》中说“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素琴,还叫陶琴,陶令琴等。
李白《戏赠郑溧阳》:“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素琴本无弦,漉酒用葛巾。清风北窗下,自谓羲皇人。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郑溧阳,溧阳县令郑晏。李白诗中看到陶渊明和郑晏二人相似性,表达了琴酒自乐、悠然自得逍遥生活的赞美。
白居易《池上幽境》提到素琴,“袅袅过水桥,微微入林路。幽境深谁知,老身闲独步。行行何所爱,遇物自成趣。平滑青盘石,低密绿阴树。石上一素琴,树下双草屦。此是荣先生,坐禅三乐处。”素琴,是名士风雅清高的表征。
刘禹锡《陋室铭》中也有说到素琴,“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素琴,成了陋室里的知音好友。
贾岛《送别》中讲到素琴,“ 丈夫未得意,行行且低眉。素琴弹复弹,会有知音知。”素琴,体现了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
素琴是淡雅的,超脱的,恬静的,清逸的,“清丽而静,和润而远”。
棋毫无疑问,棋也是一个古老物件,蕴含这丰厚的文化。棋,是一种雅致的休闲娱乐活动,也是一种才能的展示,还是感情交流的一种方式。。
《论语》有“子曰:‘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博弈,就是下棋的意思。
汉乐府诗有“投壶对弹棋,博弈并复行”。
杜甫《江村》有“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真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好一副闲情逸致、其乐融融的场面啊。
宋代赵师秀《约客》有“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本来想借着下棋来消磨时间,打发春日夜晚时光,结果客人迟迟不来,于是苦苦等待。
唐寅《题画诗二十四首》“柳杨阴浓夏日迟,村边高馆漫平池。邻翁挈盒乘清早,来决输赢昨日棋”。夏日的清晨,温度是熨贴的。邻家老大爷也是个执着的人,拿着棋盘盒又来展开战局,毕竟昨天还没有论出个输赢呢。
清代袁枚《随园杂兴》有“花下开酒觞,觞毕作棋戏”。这是多么好的休闲方式啊。
钱谦益《后观棋绝句》“寂莫枯枰响 ,秦淮秋老咽寒潮。白头灯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一股凄清的悲秋凉意跃然而出。
王安石《对棋与道源至草堂寺》“北风吹人不可出,清坐且可与君棋。明朝投局日未晚,从此亦复不吟诗”。这是王安石在北风呼啸的冬天,与友人屋内下棋。
下棋,讲究心神俱静,不可心浮气躁。其实,这恰恰是一种境界。气定神闲,宁静致远,这一闲一静之间,自有脱俗押韵呈现。
书书,是儒家礼、乐、书、御、射、数六艺之一。书,也是文人琴、棋、书、画四艺之一。
书,心画也。字如其人,通过一个人的字,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德行。书法,意象思维解读,用语通常比较玄幻,进而上升到道德甚至人格层面。这,也体现了文人具备丰厚的综合修养,以及触类旁通的情感迁移。
蔡邕“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试,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苏轼《论书》“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缺)一,不成为书也”。
岳珂跋苏轼贴“先生立身大节,下睨万古,刚毅迈往之气,固宜磅礴八级,流见于翰墨文字间”。
欧阳询《三十六法》“澄神静虑,端己正容,秉笔思生,临池志逸”。
黄庭坚《论书》“学书要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
书,讲求澄神、静虑、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书,起着完善个人品格,提高文化修养的功效。
画国画,分为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三类。其中花鸟画,以梅、兰、竹、菊为经典题材,比喻君子高洁品格。梅、松、竹,还被称为岁寒三友。
明代陈继儒《小窗幽记》有“雪后寻梅,霜前访菊,雨际护兰,风外听竹。固野客之闲情,实文人之深趣”。由此可见,古代文人墨客对梅兰竹菊“四君子”的喜爱之情。
梅,不由得想到林逋这个人,谥号“和靖先生”。他结庐孤山, 种梅养鹤,有“梅妻鹤子”之称。这里,梅有不求功名利禄的清高品格。他的《山园小梅》尤为耳熟能详,“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宋人王淇《梅》“不受尘埃半点侵,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这首诗也被曹雪芹《红楼梦》所引用,用来特指稻香老农李纨。
陆游一生咏梅,化梅为身,“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他托物言志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元代王冕画梅成癖,喜“野梅”,不喜“官梅”。他画墨梅, 运笔穹健,枝繁花密,彰显光明磊落、正直孤高的情怀。他的《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岁寒三友之兰,空谷幽兰,幽香袭人。兰,喻幽贞,喻高洁,喻隐士。洁身自好,坚贞不屈。
孔子在《家语》提到兰,“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不芳”。“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而与之俱化”。
东汉牟融《山寺律僧画兰竹图》“偶来绝顶兴无穷,独有山僧笔最工。绿径日长袁户在, 紫荃秋晚谢庭空。离花影度湘江月,遗珮香生洛浦风。 欲结岁寒盟不去,忘机相对画图中”。
蕙质兰心一词比喻女子, 女子心地蕙心一样纯洁,品质兰花一样的高雅。柳永《离别难》“有天然,蕙质兰心。美韶容,何啻值千金”。
竹,让我们不自觉地就想到竹林七贤和苏东坡。东晋孙盛《魏氏春秋》是这样介绍竹林七贤的,“(嵇)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内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七贤与竹子放在一起,与当时的佛教兴盛也有关。总之,竹成了玄学高士的象征意象。
宋代苏轼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这是苏轼在说画竹高手文与可。
菊,花之隐逸者也。菊花是高洁品格的象征,菊花有凌风傲霜的飒爽英姿。
陶渊明一生最爱菊花。他写了很多关于菊花的诗文。他的《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国维《人间词话》“如入无我之境”。而一提到南山,不由得想到寿比南山。陶渊明喜用菊花泡水泡酒饮用,也是取菊花延年益寿之功效。
宋代张孝样《鹧鸪天》“一种浓华别样妆,留连春色到秋光。能将天上千年艳,翻作人间九月黄。凝薄雾,傲繁霜,东篱恰似武陵乡。有时醉眼偷相顾,错认陶潜作阮郎”。
毛泽东《采桑子》“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何等的胸襟和气魄。
诗中国是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
严羽严沧浪《沧浪诗话·诗辨》“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唐诗灿若星河,王昌龄《诗格》“诗有三境:一曰物镜;二曰情境;三曰意境”。
唐人写诗,如同今人发朋友圈。
得意时,如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遍长安花”。失意时,如李白“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谁更流”
送别友人时,如王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朋友久别重逢时,如杜甫“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下雪时,如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下雨时,如韦庄“江村入夏多雷雨,晓作狂霖晚又晴”。
酒苏轼好饮酒,而且还自己酿酒。他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时期所作,经历宦海沉浮的苏轼,实现了旷达和超脱的蜕变。
酒,源于祭路神而与送别密不可分。送别时多有酒,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紧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高楼送客不能醉,寂寂寒江明月心”。王昌龄用蒙太奇手法的诗《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如许浑《送客归湘楚》“无辞一杯酒,昔日与君深”。离别之情千难万难,万语千言都在酒中。
白居易颇具小资情调的《问刘十九》“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说到酒,还不得不提到的一个诗人就是李白,“《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茶一直以来,茶文化都非常盛行。饮茶,本身就是一种舒缓,一种净化,可以让人暂时忘却焦虑,可以抚平人焦躁的内心。茶文化,给人一种脱俗悠然的美感,可以让人抛却世俗的繁杂,回归心灵的宁静。
在唐朝时, 茶文化正流行, 众多文人雅士喜欢借用“茶”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君子”之德。
皮日休《茶中杂咏·茶瓯》“邢客与越人,皆能造兹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枣花势旋眼,蘋沫香沾齿。松下时一看,支公亦如此”。
白居易《宿蓝溪对月》“新秋松影下,半夜钟声后。清影不宜昏,聊将茶代酒”。日本人就非常推崇白居易,喜欢白居易闲适伤感的诗风,尤其是《长恨歌》和《琵笆行》。爱屋及乌,日本人的茶道文化发展尤为精湛。
香香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说文解字》“香,芳也。从黍从甘”。可见,芳香,香由谷物之香甜辗转而来。
香,有用于祭祀,从殷商时期一直延续下来。
香,用于薰香、除秽、香身、驱虫、医疗等,今人多用。
唐诗宋词中也有很多“香”的意象。宋之问《灵隐寺》“桂子月中落, 天香云外飘”。此处天香指的是佛教圣地神圣空灵的气氛。王维《少年行》“执知不向边庭苦, 纵死犹闻侠骨香”。此处侠骨香象征高洁的品质和高远的志向。柳永《木兰花》“玲珑秀扇花藏语,婉转香茵云衬步”。此处实为歌妓舞姿袅娜。欧阳修《玉楼春》“半辐霜绡亲手剪,香染青蛾和泪卷”。此处写深闺中人相思如焚的急迫心情。
曹雪芹《红楼梦》中多次提到香。黛玉葬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天尽头,何处是香丘”。此处突出了黛玉凄惨悲苦的身世。
林黛玉制灯谜谜底“更香”,颈联“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说到计算时间用的更香,我想到了窦文涛《圆桌派》,节目开始,焚上一根香,香燃尽了,节目也就结束了。
宝钗“最怕熏香,好好的衣服,熏得烟火气的”。但宝钗因为热病,需要吃冷香丸,以至于她闻起来她闻起来还是有一股香飘飘的。
元妃省亲一节,提到“又有销金提炉焚着御香”。醉酒的刘姥姥误入宝玉卧房倒头呼呼大睡,袭人寻到“忙将鼎内贮了三四把百合香,仍用罩子罩上”,是为通过熏香去除异味。可见,清代贵族非常流行熏香。
——END——
(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必删)
王冕中墨梅表达诗人贞节自守是什么意思通俗易懂的文?
墨梅 王冕我家洗砚池边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 (1)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2)吾:我。 (3)吾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有句话叫“三百年前是一家”。 (4)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5)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6)痕:痕迹。 (7)清气:清香的气味。 (8) 乾坤:天地。 注:“吾”读 wú 二声。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要留下清香的气味弥漫在天地之间。 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精神,实际上写出了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质和坚贞纯洁的节操。 也是作者鄙视流俗,坚贞自守的高尚情操。
托梅言志的诗句有哪些?
一夜相思”一句用拟人手法写梅花,“相思”竟至于“一夜”,体现了词人孤独寂寞之状。“水边清浅横枝瘦”一句化用“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诗意,既写梅花的形象,亦暗写月。“水边清浅”是梅生长的环境;“横枝瘦”形容梅花的风韵姿态;“瘦”字照应上句,是“相思”的结果。“相思”是此词意脉。“相思”不得,故梦;梦不得,故千里寻人,遥致情怀;寻人致语仍难遗缱绻孤寂之情,遂有问;由问而突出梅花在凄雨寒云之下傲然挺立的清标风神,从而也就抒写出词人坚持正义不怕打击不屈不挠的人格,完成了意境创造。
“小窗如昼,情共香俱透。”这两句咏月与梅。上句写月,暗及窗内之人,“如昼”二字描绘了皓洁的月色,月照“小窗”,体现出室内人的难眠之意;下句“情”因“相思”而生,“香”从嗅觉上写梅花,“透”字自月光转出,而用“共”、“俱”二字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情景交融。 “清入梦魂,千里人长久。”两句意蕴丰富有哪些你毕生难忘的的绝美诗句?
与您分享!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之间,如此而已。--《庄子·知北游》生死契阔,与子成说。--《诗经》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白居易《简简吟》我是长安倦客;二十年,软红尘里。无言以对,青灯一点,神游天际。--文廷式《水龙吟》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笑。--苏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李煜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辛弃疾《贺新郎》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平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萨松《于我,过去,现在及未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人生得意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天上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王国维《蝶恋花》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王勃《滕王阁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心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罗隐《蜂》我有一瓢酒,足以慰风尘。尽倾江海里,赠饮天下人。--韦应物《简卢陟》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杂诗十九首》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夫天地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南林别儿童入京》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滕王阁序》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醉后不知在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唐珙《题龙阳县青草湖》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李延年《李延年歌》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秦观《鹊桥仙》
希望喜欢!
墨梅这首诗的内容是什么?
墨梅
王冕 (元)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首题画诗,全诗以画作真,诗情画意融合无间,意蕴深邃,耐人寻思。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本人高洁的品格与淡泊名利的胸襟。题为“墨梅”,意在明志。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表面上在赞赏梅花,实际上是表明自己的立身之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