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水浒怎么刷银票,隋炀帝究竟是个怎样的君王

2023-06-17 06:45:05 90阅读

qq水浒怎么刷银票,隋炀帝究竟是个怎样的君王?

一个人要是倒了霉,所有的倒霉事都是他的。

其实从君王的大概念上,隋炀帝还算干得不错呢。

qq水浒怎么刷银票,隋炀帝究竟是个怎样的君王

说杨广弑父夺位,其实李世民也是夺位,好在没要了他爹的命。

说杨广杀兄害弟,这个李世民也干过。

说杨广好色夺嫂,这个李世民确实没有,他睡的弟媳妇。

说杨广征高丽打败仗,徒耗民力,这个李世民也一样。

这俩其实挺像的,一个成了昏君的代表,一个成了万代明君的榜样。

历史就这么有意思。

对明君功绩的记载尽量美化,对其过失无限缩小;对倒霉蛋的功绩尽量缩小或删除,而对其过失无限放大。

可以理解,墙倒众人推嘛,又不是杨广一个人倒霉,夏桀、商纣也倒霉了啊。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这话可是唐太宗自己说的。

看看杨广都干了些啥:

一、开凿京杭大运河

大运河和万里长城是齐名的,并称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

开运河是隋文帝杨坚就开始干了(这老家伙莫非想去扬州看琼花?),杨广是继承,扩大和完成了这项工程。

大运河自贯通了中国南北,是中国古代的水运大动脉。

考试用的套话:加强了对南方地区的政治和军事控制,便利了“南粮北运”,促进南北的物资运输,经济交流,加强了文化、艺术及科技的交流和发展。

这些作用一直延继到现在,历朝历代都受益,至今仍然在使用,运力称次于长江。

这是千秋伟业,这功劳必须记住。无论隋炀帝的出发点是什么,功绩是客观的。

二、南征北战,辅助父皇统一

不注意的,还以为说的是李世民呢。其实,杨广也是个能征惯战的将才。

开皇八年,晋王杨广率大军五十一万,兵分八路,“百万雄师过大江”,发动了解放陈国的渡江战役。

败陈军,俘萧摩诃。俘陈后主、张贵妃、孔贵嫔,斩施文庆。收图籍,封府库,资财一无所取。

此后,陈地归入隋朝,隋朝得州三十,郡一百,县四百。杨广凯旋还朝。

这是军功,灭国之功, 和李世民一样。当然,我认为:其实,战略战术都是韩擒虎那帮宿将们制定和实施的,杨广属于赚个资历,挂了个名。从后来的经历看,他好像军事水平很一般,这不能和李世民比。

三、改革行政,改革封爵和官制

大业元年,下诏废除诸州总管府,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改革封爵制度,下诏:“自今以后,唯有功勋,乃得赐封”,又规定“百官不得计考增级”,必须德行功能显著者,才能升级。

废除三师、特进官;废除都督以上至上柱国凡十一等及八郎、八尉、四十三号将军;将光禄、金紫、银青等九大夫,建节、奋武等八尉定为散职。

改三卫为三侍,废除直阁将军、直寝、奉车都尉、别将等武官。只保留了王、公、侯爵,其余都予以废除。精简尚书省六曹,改为每曹各设侍郎一名。

套话:裁减了冗官,精简了机构,削弱了北周的贵族势力。

注意:这个事情上,他是严重地得罪了各大贵族势力。

四、创立科举

这是隋炀帝开天辟地的创举,太牛了。

科举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改变了人文思想。甚至影响到欧洲的文官制度。

隋炀帝设置了明经、进士两科,并通过“试策”的方式选举人才,这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

从此,无论门第高贵还是出身贫寒的读书人,都可凭借才学做官。

这是千秋万代的功业,直到今天,你若是读书进身,就得记住,这碗饭是隋炀帝给你的。

五、收可汗,通西域,抚台湾

大业三年,隋炀帝巡视北境,在榆林千人大帐内设宴款待启民可汗和诸部落酋长。

大业七年,处罗可汗入朝临朔宫。

大业五年,西巡河右,亲征吐谷浑。设置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通往西域的南、中、北三道的门户便全部掌控,设置了西域校尉。

大业三年,隋炀帝派遣羽骑慰朱宽、海师何蛮到流球,就是台湾。

后又派陈棱、张镇州率军到达流球。

此后,两岸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进一步加强和融合。

这是开疆拓土的功劳。而且,说实在的话,这放在唐朝,就成了功绩,放到隋炀帝法上,就是罪恶,有点不公平。类似的事情,唐朝可没少干。

六、加强和外国的往来

大业三年,遣使者从海道出使赤土和日本,大约在同时,由陆道遣使到吐火罗、厨宾、石国、天竺、波斯。

百济、新罗多次遣使来隋。

日本遣使来隋,随行学生和僧徒,长期留居,学习佛法,礼制和政令。隋朝的礼制、政令促进了日本的大化改新。

东南亚各国林邑、赤土、真腊、婆利、丹丹、盘盘等十余国。

中亚昭武九姓国,即康、米、史、曹、何、安、那色波、乌那曷、穆等九姓国都遣使来隋朝。

大业十一年,东都大宴。突厥、新罗、靺鞨、契丹、吐火罗、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等国均遣使朝贡。正月二十二日,又“大会蛮夷”,会见在东都的全国各族及世界各国人士,设鱼龙曼延之乐进行招待。

所谓的万邦来朝吧,我认为,实际上大部分都是来讨便宜的,隋朝有钱,生活好,来了沾点光。

客观上也促进各民族的交流。只要能做朋友,不打仗,花点钱也值。历朝历代包括李世民,也都是这么干的嘛,就是维护一个大中国体系。

七、促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

尊崇南方文化,重用南方文人,推崇南方文艺。

书法艺术亦综合南北,为唐代书法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音乐进行发掘、整理和保护,“七部乐”改编为“九部乐”。吸收了异族音乐风格,沿用至唐朝。

编撰《诸州图经集》,《区宇图志》,《西域图记》。

我认为这个初始目的主要是为了个人爱好和享受,客观上对文化有利。李世民也搞这些,《秦王破阵乐》,书法,舞蹈,图志,一点不少。

八、三征高丽

开皇十八年,高丽王高元联合靺鞨进攻辽西,被隋击退。隋文帝发兵三十万进击,高元遣使谢罪,罢兵修好。

隋炀帝即位后,要求高元入朝,但高元拒绝,隋炀帝发动征伐。前二次战争均被迫退兵,未能取胜。

大业十年,隋炀帝亲征,在辽东半岛击败高丽军队。高丽王高元被迫立即遣使请降,隋增设了辽东郡。

在高丽用兵这事,只要能够得着,历朝历代都这么干,保护东北平原,防止窥视野心。李世民干过,元明清都干过,宋朝是没资格。

九、免课,存粮,造船,兴建东都

免除了妇人、奴婢之课。

隋朝粮食贮备非常充足,仓库富实是中国历史上很少见的。

造龙舟,将原由太府寺兼管的官府手工业划归少府监管理。

兴建东都,洛阳的商业比长安更为繁盛。

免课存料都没错,造龙舟肯定是为了自己享受。兴建东都还是很有用的,就象现在的搞开发区,从经济政治上看,都是好事情。

兴建东都,发展南方的城市,唐朝也这么做,这并不是坏事。

“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

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客观的讲,隋炀帝干的这些事情,大部分还是对国家和历史发展有利的。

他的问题在于:国家刚刚统一,各方控制尚不稳固,大规模地改制,使旧有的贵族势力利益受损严重,引起强烈不满。而他所搞的诸项事业,又耗资巨大,人力物力都过度使用,这就严重地削弱了自己的力量,使贵族势力有机会向他发起进攻,而他所做的事情,并未得到民众,官员等各方的支持。

也就是说,他做的好事挺多,但有利的地方并未马上体现出来,而坏处却马上就能看到。所以大家都反对他,他又过贫削弱了自己,给了大家干掉他的机会。

等到后来,历史即使证明了他的正确,但是,大家也死不认账,谁也不愿承认自己的自私和愚蠢,干脆就把黑锅让他一个人背了算了。

他就成了弑父杀兄,蒸母夺嫂,残害忠良,好大喜功,愚蠢残暴,自私自利,猪狗不如的东西。

所有能想到的倒霉事都栽到他头上。

反正,他无法辨驳。

有哪些关于历史的冷知识?

谁能想到抗战时期,在主场作战都很难和日军抗衡的国军却在抗战刚刚胜利结束的时候于越南再次吊打法军呢?

法军一直以来都给人很强大的印象,不管是他们的陆军还是海空军,那都是在战火中不断成长起来的,然而这样一直强大的军队在历史上却两次被中国军队于越南打败。

第一次自然就是左宗棠率军帮助越南人民抵抗法军的反殖民战争,虽然最后清政府迫于国际上的压力最后还是失去了越南宗主国的地位,但就战争的结果来看,法军却是被左宗棠率领的清军打得大败。

关于这段历史相信小伙伴们都比较了解,这里就不再赘述了,毕竟今天主要是和大家聊聊国军在抗战刚结束时与法军在越南的这场大战。

‬日寇投降

随着“小男孩”和“胖子”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咆哮过后,日军被彻底吓傻了,这原子弹他们不是不知道,但没想到威力尽然如此之大,若是在不投降,恐怕日本民众就惨了,日军本着最后一点人性,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了无条件投降。

虽然说是说投降了,但仍有大量的日军驻留在了中国、东南亚各地,这部分日军就需要有军队前往缴械,接受他们的投降。

当时根据《波茨坦公告》的精神,盟军方面规定北纬16度以北地区,也就是中国境内以及越南北部、老挝大部分地区的日军由中国军队受降,南方则由英军受降。

这个规定看似没什么问题,但由于当时英军在东南亚的数量实在是太少,于是就叫上了法军一起,这两兄弟在一起就有问题了。

这两兄弟在欧洲虽然有些恩怨,但在其他地方却表现得比亲兄弟还亲。进入越南南部完成对日军的受降后后,英军直接无视了当时越南已经建立以胡志明领导的政府,把越南南部的行政权直接移交给了法国。

但法军狼子野心,控制了南部后又妄图重返越南北部,恢复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这就让位于越南北部的国军很为难了。而且当时法军有着美军和英军在背后支持,嚣张得不得了,一方面给重庆方面施压,另一方面则集结重兵准备经海路从越南海防港强行登陆驱逐中国守军。

‬老蒋的小九九

看到这,在结合老蒋一直以来的常规操作,相信大家不难猜出老蒋的决定了,不过这里还是说一下。

当时老蒋压根就没想过要与中国共产党合作,谈判无非就是拖延时间,让他有时间把集中在西南的国军主力调到华中、华东、华南、河北、东北等地接管城市并布防。

老蒋如此想法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必须要得到英、法、美等西方列强的支持。而且在越南受降的国军也需要前往东北布防。

于是就有了中法于1946年2月28日在重庆签订的《中法协定》,其中就承认了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并承诺将军队撤离越南。

而交防则于3月1日至15日从海防开始,一步一步于31日在河内结束。

‬法军的挑衅和威胁

然而时间刚刚来到3月5日上午,法军就有点迫不及待了,驻海防领事阿夫申一份刊登有中法谈判并协定的法文报纸来到了负责驻守海防的国军第一方面军第53军第130师的驻地找到了师长王理寰,要求准许法军登陆。

这种拿着报纸来就要要登陆的无理要求自然是被王理寰拒绝了,并说他没有接到上级的相关命令,而且国际间的交防也必须要按正式手续办理。

这话说得合情合理,而且此时也还没到交防的最后期限,阿夫申被说得一愣一愣的,一时间也找不到什么理由了。

于是就开口威胁王理寰道:“法军20000余人已经从西贡乘19艘军舰来到了海防港,如果你们等命令到,就已经耽误了,到时候会影响法军在越南北部的全局行动。”

然而王理寰依旧不为所动,并告诫阿夫申道:“我是军人,受土有责,任何人都不能侵犯我军的利益,也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法军这种行为不仅非法,还危害到了中法友谊,还请领事先生回去告诫法军停止前进,以免双方发生误会。”

王理寰不畏强权,一席话说得铿锵有力,不容置疑,而且最后表明了誓死捍卫职责的决心,不愧为中国军人。

但事情还并没有就此结束。中午时分阿夫申再次来到130师驻地找到王理寰,称法军军舰已经抵进海防,他无法制止法军,执意要求130师撤离海防市,如若不然,法军只好强行登陆,用武力解决问题。

一番话威胁的意味很深,但王理寰仍就表现得很坚决,并指出:“130师至今没有接到上级的相关命令,而且在河内召开的中法越三方会议还没有结果,如果法军坚持一意孤行,那么所引起的一切后果都将由法军负责。”

而就在阿夫申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再次离开后,王理寰意识到法军很有可能会强行登陆,于是立即召集了参谋长王冠英等一众130师高层,商讨应对措施。

会上,参谋长王冠英对局势进行了分析,他认为法军在越南南部的兵力根本就没有那么多,其宣称有20000余人,19艘军舰不过是虚张声势,最多不超过10000人和10艘军舰。而且英、美等国迫于国际影响,肯定也不会直接参与登陆,最多就是提供武器、装备。

王理寰听后觉得合情合理,于是下达了备战命令:参谋长到市区内布置巷战相关事宜,而王理寰则亲自在港口布防。

作为主力的338团1营配属两个连的工兵作为守备部队,1连负责守卫码头,集中了全连火箭筒6门,60式迫击炮6门,轻重机枪6挺,战防炮2门,火焰喷射器一具。

另一方面王理寰还与海防市的民众做了解释,130时自从60军处接防海防以来,与当地群众相处融洽,所以很快就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群众还自行组织了救灾、救援和医疗队伍,协助130市拱卫海防。

到了傍晚时分,那个不死心的阿夫申又来了,明显是来下最后通牒的,他说法军军舰已经抵达海防近海,将于3月6日6时许抵达海防港并登陆。由于无线电不通,他联系不上军方,所以也阻止不了,希望王理寰可以理解,说完阿夫申就离开了。

王理寰听后冷哼一声道:“无线电不通那他是怎么知道法军军舰已经到了近海的?”

‬大快人心的战斗

阿夫申离开后,师长王理寰下达了一系列命令,海防市全面禁严,电厂和水厂由军队接管,船只全部驶入内河20里处,关闭港口和灯塔,法国侨民禁止出入。

当然,如此大的事情,王理寰是做不了主的,由于53军军长回国了,暂时联系不上,王理寰就于5日晚向副53军副军长赵镇藩汇报了计划,并得到了赵镇藩的同意。赵镇藩也第一时间将计划汇报到第一集团军司令部。

3月6日凌晨2时许,守军发现法军军舰,发射了十几枚信号弹后,没有得到法军的回应。

3时许,法军军舰驶入海防港,守军再次对空鸣枪示警,勒令法军停止前进,依旧没有得到回应。

不多时,法军军舰分3队队列集结完毕后突然向海防港开炮,并朝着岸上进行示威扫射,时间长达半个小时。

期间码头储存弹药的仓库被法军炮火击中发生了爆炸,一时间火光冲天,爆炸声更是惊天动地,海防市的群众此刻都在后方积极的准备着。

火力宣泄完毕后,法军军舰朝着岸边的码头靠拢,338团沉着应对,并没有第一时间进行还击。

而是当第一艘法军军舰靠近时,338团的火力才准备倾泻了出去。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法军军舰三次试图冲进码头都被守军击退。

见突破不了,法军暂时退却,修整了一番后再次派出了6艘军舰发起了进攻。

见敌军来势汹汹,王理寰集中全部的火炮,朝着最前面的3艘法军军舰齐射而出,那场面甚为壮观。

由于密集的炮火覆盖,两艘法军军舰被打得冒起了大火和黑烟,明显已经重伤失去了战斗力,其中一艘更是直接被击沉,死者、伤者众多。

法军也没想到中国守军的火力如此之猛,战斗力如此强悍,其余军舰见状纷纷掉头逃窜。

而这支法军舰队的司令阿巴努见通过武力根本就无法强行登陆,于是挂上了白旗。王理寰在得到阿巴努的请求后才下令停止了射击。

‬战后

此役,130师共计击沉法军军舰1艘,重伤2艘,毙伤500余法军,而己方仅有数十人受伤。

随后,阿巴努乘小艇靠岸与130师谈判。阿巴努一开始嚣张不已,宣称130师不遵守两国的协定,破坏盟友间的友谊。

王理寰冷笑着一条一条驳斥了回去,阿巴努老脸一红无奈选择了认错和道歉,谈判也得以正式开始。

谈判结果为:法军于3月6日偷袭中国守军驻地海防,最终被中国守军击败,此次误会责任全部在于法军。

战斗对海防群众造成的损失全部由法军负责。法军保证以后不会再发生类似事件。被中国击沉的法军军舰在中国守军的监督下允许打捞。

中国守军无条件释放在战斗过程中俘获的法军士兵,双方伤亡由各自负责。

3月6日下午,中法双方在协定上签字。中国在历史上有多少年没有在条约、协定中这么理直气壮过了?实在是大快人心。

‬结语

这就是著名的中法海防之战。国军130师师长王理寰不畏强权,给予敌人以沉重打击,直至撤防,法军都没能在海防登陆。在当时也给予了越南人民抗击殖民者的信心。

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收入水平?

想知道老白的月薪相当于现在的什么收入水平,那就必须了解一下《武林外传》这个故事所处的时代。我们且看一下此剧的介绍

那么我们就了解了,此剧的故事是发生在明朝万历年间。万历是明神宗在位时所使用的年号,明朝使用此年号共48年(1572年-1620年),为明朝所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

贵金属白银在我国发展成为通行的货币,是自宋、元以来货币经济发展的结果。它于明代中叶获得正式的货币地位,并发展成为流通中的主要货币。宋、元以来,白银在民间流通甚广,明初,为了推行纸币制度,曾严厉禁止民间使用白银进行交易,但始终未能阻止白银的流通。民间的货币使用倾向,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于是统治者不得不让步,明中叶以后,白银在货币中的地位不断巩固。当然,这也与流通领域里的白银数量大量增加有关,这一时期的白银主要是靠海外贸易而流入的白银。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大量的白银被开采出来,而中国拥有欧洲人所喜爱的丝绸、陶瓷等手工业品,所以欧洲人(主要是葡萄牙、西班牙)在美洲开采的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客观上为白银成为当时的流通货币奠定了基础。

明朝中后期,白银的购买力也多有变化,但我们也有一个大概参考标准,即大米的市场价格。万历年间,以《万历会计录》和《宛署杂记》等史料记载,当时一石大米的价格,基本维持在八钱左右,当时的一石约为现在的94.4公斤,也就是8钱银子能买现在的大约190斤米,而两钱银子大约能买到47.5斤米,我们取个整数按50斤来算。刚查了一下某东的大米价格,普通款大约在25-30元10斤,五十斤的话也就125-150元。

所以,从我们的换算来看,老白的工资还是相当低的,但是人家客栈管吃管住,还有个喜欢他的老板娘,这100多块的工资也是值了。

你认为最经典的小说是什么?

“高瘦的身材,锐利的目光,细长的鹰钩鼻子,肩披斗篷,头戴礼帽,口衔烟斗,机警果敢,博学多闻,足智多谋。”

这样一个独特鲜明的形象,便是百余年来享誉盛名的英国大侦探——夏洛克·福尔摩斯。

最经典的小说有各种标准,博库君这里在这里推荐英国小说家阿瑟·柯南·道尔最著名的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这里来聊一聊柯南·道尔和福尔摩斯的趣事~

你可知道:作者柯南道尔一度把自己笔下的福尔摩斯给“杀死”?

“我必须把福尔摩斯干掉!”

1887年,在《比利时圣诞年刊》上,第一本以福尔摩斯为主人公的侦探小说《血字的研究》发表,名声大噪。

小说中福尔摩斯出神入化的推理能力让所有读者深深痴迷,贝克街221号B的公寓成为了伦敦地标,不少的粉丝更将福尔摩斯称之为智慧的代名词。

此后一段时间内,道尔陆陆续续地创作了24篇以福尔摩斯为主角的短篇小说,并集结出版,又引起了一阵轰动。可以说,福尔摩斯系列让柯南道尔迅速声名远播。

但道尔并没有很高兴。

1891年11月在一封给母亲的家信中,道尔写道,“我考虑杀掉福尔摩斯……把他干掉,一了百了。他占据了我太多的时间。”

在道尔看来,福尔摩斯系列小说只是一种不入流的趣味文学,它不仅抢夺了自己创作的其他文学作品的光芒,使它们不受到大众的赏识,更排挤了自己作为小说创作者应该有的地位。

所以,在1893年12月发表的《最后一案》中,道尔让福尔摩斯和他的死敌莫里亚蒂教授一起葬身于莱辛巴赫瀑布。

可这个结局让小说的读者们非常不满,整个伦敦都震惊了。人们成群结队地示威游行表示抗议,有人到连载报社砸报馆,有人甚至扬言要谋杀作者……连当时的英国女王都出面说,“都是柯南道尔的错”。

在一层层的社会压力下,柯南·道尔不得不使夏洛克·福尔摩斯重新复活。1903年,道尔发表了《空屋案》,福尔摩斯死里逃生。

“我已经确信唯灵论的真实性。”

但十年后重新复活的福尔摩斯和十年前的福尔摩斯已经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差别。

福尔摩斯虽然仍旧是那个带着些神经质的老烟枪和瘾君子,但他破获的案件却较复活前的案子多了些神灵的隐秘色彩。

在小说中无比推崇理性和科学的柯南道尔,晚年却完完全全地陷入了唯灵论的神秘信仰。他兢兢业业于向公众宣传唯灵论,甚至连妻子珍也被拉来充当“灵媒”的角色。

美国人哈利·胡迪尼一直希望能和已经去世的“圣洁的母亲”沟通。道尔听说后,毫不犹豫地请胡迪尼来家里“见证奇迹”。

他让妻子担任“灵媒”,和天堂里胡迪尼的母亲对话,仪式结束后,妻子以极快的速度在本子上写下了“胡迪尼母亲”的发言,用的是英文字。

但胡迪尼的母亲却是个犹太人,只会说德语,于是道尔和胡迪尼之间出现了一场公开的撕逼,引起了轩然大波。

“我母亲是犹太人,只会说德语。”

“也许她在天堂学了英语。”

除去此类事件,这个拿着当时最高稿费的小说家还自费创作了一部又一部关于神灵的文学作品,他基本上放弃了福尔摩斯系列小说的创作,先后写了《精灵到来》、《唯灵论史》等充满说教色彩的作品。

一直到去世,道尔都沉迷于这类唯灵论的宣传,可不得不说,这种举动严重拉低了他的声誉。

阿瑟·柯南·道尔名句摘选

不要让一个人的外表影响你的判断力,这是最重要的。感情会影响理智的。

生活是很枯燥的。我的一生就是力求不要在平庸中虚度光阴。

谦虚和骄傲都是与事实相悖而行的。

头脑是我的一切,身体只是一个附件。

也许你本身不发光,但你是光的载体。有些人本身不具备才华,可具有激发才能的能力。

电子馆藏书目:《福尔摩斯探案集》,欢迎借阅~

你从中看出了杜月笙怎样的为人?

这种大手笔大气魄,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同时显示出了杜月笙的人生智慧,同时也告诉我们,他为什么会成为上海滩的街头大人物。

杜月笙在晚年的回忆录中揭示了这一件事情的真相,其中当然会有玄机了,大家想想,身为青帮老大,杜月笙不绑别人就够好的了,怎么还能容忍自己被绑架,而且还多给人家50万呢,而且后来没抱复?

怎么着这件事情也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绑架案。

话说这件事情发生在侵华战争爆发后,上海沦陷,杜月笙虽然都是地头蛇,但也不想给日本人卖命,毕竟盗亦有道,他们也有自己的规矩,那就是要讲义气,爱国家。

也不是所有人都像杜月笙一样,比如说张啸林一开始就直接投靠日本人当了汉奸,而黄金荣则留在上海静观其变。

所以上海沦陷之后,杜月笙就去了香港,1938年他又受蒋介石之邀回到重庆,顺便从战争中发一点小财。

在重庆的日子,杜月笙带领自己的小喽啰们赚钱,赚的是风生水起,因此结识了许多国民党高层,各种关系玩的也是游刃有余,但是日子过得很逍遥的杜月笙却遭到了一次绑架。

一天杜月笙坐着自己新的别克轿车去银行办事,在办事回来的途中却发现司机和车子竟然都不见了,在杜月笙感到费解的时候,突然身旁出现两名壮汉将他压到旁边的军用轿车里,因为有枪杜月笙没法反抗。

钱能解决的事就不是事

随后杜月笙被带到一个绑架地,绑匪开口就是40万。对杜月笙一合计,自己可能平日里因为各方打交道可能会得罪一些人,不知道是哪些仇家,但是既然是要钱,那就好办。

杜月笙向来讲究不存钱但存人脉,就是他生存之道,他为人豪爽仗义,一听说绑匪才要40万,顿时心血来潮,一挥手就是给你90万,财散人聚,这是他成为大哥的道理。

但是谁的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杜月笙如此豪爽,除了在乎钱之外,他也是迫切的希望自己被释放,只要自己得了空间,想调查出来是谁干的,不也很简单吗,到时候无论是报复还是不报复,都是自己一句话的事,出来混的总是要还的?

杜月笙很快带着绑匪,到当时中央大饭店的老板,著名的实业家,也就是杜月笙的朋友刘航琛家中,取得了90万,潇洒给了绑匪。

并且将绑匪送至码头,那此时也存了一个心眼,就是想打听一下绑匪的幕后指使到底是谁,码头之后,拿到钱的绑匪自然是喜不自胜,哪有心情去管杜月笙心里的小九九;最终说出那辆劫持杜月笙的车,其实是他们借来的。

杜月生凭借自己的关系查到了这个车的主人叫做金九林,而在调查背景的时候,却蓦然发现这个金九林竟然是黄金荣的徒弟。

故事的真相

这可不是大水冲了龙王庙,学生用脑子一想就知道,如果没有黄金荣在背后,金九林就是吃了豹子胆也不敢绑架自己。

这个时候的杜月笙很矛盾,不知道该不该向自己的老大哥下手,毕竟他是黄金荣和林桂生一手带出来的,会不会被人说成是恩将仇报?

在矛盾之际,他收到了一封来自上海的信,写信人不是别人,正是黄金荣。

信中黄金荣写到,自己目前手头紧张,所以用这个方法借着钱花。

都有人感到心里非常不爽,有点心寒,在信上无奈写下,大哥何必如此?

只要黄金荣张口,别说杜月笙有钱,就算杜没钱,他也愿意两肋插刀,这样做实在是置兄弟情已于不顾,让杜月笙这个重义气的人觉得很受伤很失望。

大哥可能是觉得自己混的风生水起,有些不舒服,但自己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大哥的好兄弟啊!

但既然如此,也就当报恩了!

他也没有说什么,这件事情也到此为止了。

杜月笙一生慷慨,为人仗义,这一辈子可以说是帮助了无数的人,直到晚年,他却将家里厚厚的一沓借条全部烧毁,足见大气,而且他一生从来不向别人借钱,这样的人人缘如何能不好呢,一生都在践行不存钱存人脉的道理,也怪不得杜月笙能够成为上海滩的一方人物。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