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六的祝福语,过年初一到十五各地有什么不可不知的讲究

2023-06-10 11:30:04 96阅读

大年初六的祝福语,过年初一到十五各地有什么不可不知的讲究?

#丁酉新春#广州习俗

过年前

大年初六的祝福语,过年初一到十五各地有什么不可不知的讲究

每年年廿八都要"洗邋遢",将家里的卫生都搞好

在年初一前三日:廿八,廿九,三十每个区都有迎春花市,这几天都可以去逛花市。

拜年,送大桔

拜年,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农村老人常说?

请点击关注【乡村关中】, 分享不一样的“三农”精彩。

今天是端午节,恰逢高考,在此祝愿所有学子取得好成绩。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每年到了端午节这一天,全国各地的人们都是要举办各种活动,最为熟知就是端午节吃粽子,挂五彩绳,挂艾叶等,我们仅限于对端午节习俗的了解,却不知端午节还有什么禁忌,对于一些传统节日,在农村里确实有很多的讲究,关于端午节有什么禁忌?我也是从我奶奶口中所得知的。作为“三农”领域民间观察员的【乡村关中】跟大家分享如下:

第一,在人们在端午忌恶日。

五月往往被人们称之为不吉利的月份,五月初五端午节又称为“重五”,是恶上加恶,是五月中最不吉利的一天。所以,端午节这天有“躲午”的习俗,没有满周岁的小孩必须送到外婆家驱凶避祸。 当然这是人们的传说而已,也是过去医疗设施比较落后,人们对事物认识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而采取的自我心理疗法,不足为信, 这也是不存在,大家也看看热闹就对。

第二,人们在端午忌五毒。

什么是五毒?五毒是指是指蛇、蝎子、壁虎、蛤蟆和蜈蚣。相信很多人都看过“白娘子”的桥段吧,在过去农村人们当日饮雄黄酒来去避灾,话说随着五月气温长高,天气炎热,“五毒”纷纷出动会祸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这一天老农们多会用买一些五毒的图案,用针来刺破,来驱赶毒害!“忌五毒”主要是为了提醒人们注意预防害虫和疾病。

第三,人们在端午忌游泳。

我们知道,端午节是祭祀屈原投江而流传下来的节日!现在虽然没有过去“祭祀”那么隆重了,但是在农村,老人总是教导孩子,这一日不可去河边、池塘等地游泳嬉戏。按照老人们的说法“小心水怪把你们抓去!”其实,这没有什么科学道理,但是,此时天气转热,农村小孩子安全意思薄弱,老农这样说是为了孩子们的安全着想,这在农村有很多惨痛的例子,时常在耳边回荡,也是警惕小孩们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第四,忌丢失儿童的香包。

一些地方,端午这一天,小孩子会佩戴香包来辟邪。端午节过后,必须要把小孩子戴过的香包烧掉,代表把晦气清除。如果把佩戴的香包丢失了,小孩子这一年都有可能不消停。当然这也是人们一面说辞,我们不足信以为真,听听也就罢了。

第五,忌吃娘家的粽子。

很多地方的农村,端午节有出门的闺女会拿些礼品回娘家,尽尽孝道,但很少在端午节当日去,一般都会提前买些东西回娘家,这是因为在一些地方有种说法“端午吃了娘家粽,家人一个都不剩”,这句话也纯属民间说法,因为到五月端午前后,过去人们的粮食青黄不接,这时去娘家以为来讨要粮食度日的,所以民间就用这个邪恶的语言教育过了门的女儿。

第六, 端午节不能说快乐,只能说安康。

端午节是祭祀屈原的节日,是对先人缅怀的意思,所以我们说快乐是不合适的,说安康是对于先人的尊敬,同时也祝愿我们平安健康。其实这种说法也是民间说辞,因为过去人称端午为“毒五月”,这也是过去的健康节,当然见面问候只能说安康了,这不是显得很更加合理吗?

总之,农村习俗基本上都有一定的规矩,比如这一天应该必须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不管是该做的还是不该做的,其最终目的是一样的,那就是希望亲人吉祥安康,幸福快乐!!对于一些民间俗语,随着人们思想认识的提升,也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其滞后性越来越明显,我们不能受这样的思想困扰,而理应抛弃。

我是职业农民【乡村关中】,我们一起关注“三农”动态,解析“三农”热点,剖析“三农”万象,探索“三农”规律,推动“三农”发展。你对此有何高见,欢迎留言分享。

今天是大年初六祝福语?

今天是大年初六,顺心顺意日,在这吉祥的日子里,看着,你的照片是顺眼的,听着,你的声音是顺耳的,念着,你的名字是顺口的,写着,你的故事是顺手的,总之,只要一想到你,我就是顺心的。

孩子们有哪些要知道的习俗?

中华传统文化一直以言传身教的方式来传递。过年习俗不少,各地也有些不同,我所知道的很多也是来自我的父母辈,爷爷奶奶传教的,以下便简单说说。

腊月二十三祭灶神

都说进了腊月便是年。

腊月作为农历年的最后一个月,过年衣食准备都是从进腊月开始的。比如灌腊肠,采买干货,挂腊肉,腊鱼,鸡等等。

腊月二十三,我们也叫小年。小的时候,我的奶奶外婆都是这一天,清扫完厨台,便点香烧蜡,祭拜灶神的。民间说,这一天,灶王神要上天的,所以此时祭拜就是为了让他们给玉皇报告时说点好话,保佑明年家里人顺利吉祥。

对于我们现代生活来说,显然已经不用烧香点蜡了,这一天就是清扫一下厨房即可。

除夕前祭祖

在我们家,祖墓在农村。

每年除夕前都是要去故去的长辈墓前,烧纸纪念的。每年这个时候,烧纸摊都是生意兴隆。

除了现买的印刷有现代样式的各种衣服纸品,还会焚纸钱。

焚烧前,先要用人民币的正面朝下,用手在纸上按拓,我们叫“印纸钱”。

此时,还要清理一下墓园周围的杂草杂木,等所有工作完成,一大家人都会集中在祖宗墓园跟前,点三香两蜡,烧纸钱纸马,最后燃放鞭炮。

鞭炮声完, 无论老幼,每一位都向祖先一一叩头。

除夕守夜

这个大概全国都一样的,全家集体守岁吃团圆饭,守岁自然是要过了凌晨十二点,然后准点燃放鞭炮,所谓爆竹声声辞旧岁。

在我年轻未成家前,每年除夕等过了十二点,便离开家,找同学朋友去玩通宵了。

现在基本上是陪着老人,过了十二点半就困了,回自己的小家睡觉了。

当然,这天除夕的时候还有两个活动。一是包饺子,二就是帖春联了。

只是现在的城市化进程,很多家户门上都是没办法贴春联的,最多贴个福字而已。

而此期间,也是边看着春晚,边抽个空给远方的亲人电话问候拜年。

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不出门,地上的垃圾收集后,不能倒。这是父母告诉我的,一地的垃圾鞭炮纸,其实都是代表着财运,倒掉自然是不好的。

起床后, 带着孩子去又来爷爷奶奶家,孩子给爷爷奶奶道吉祥拜年。

孩子给爷爷奶奶拜年的时候,我是不强调磕头的。不过孩子每次都是挺虔诚的 ,跪下给父母磕头的,我也乐呵呵的看着。等孩子磕完头,父母便乐呵呵的压岁钱放在孩子手里,而这些压岁钱往往都是父母提前去银行换的崭新的钱币。

我想,对于我们的孩子,他们所想的大概是,磕头越虔诚,压岁钱红包越大吧。

淡去的年味

所知的大概如此,现在生活资源远远超过我幼年的所想,可年味越来越淡了,周围越来越安静了。手机的普及,很多亲友祝福都变成一个个的汉字。也但愿我们的孩子不会忘记这些过去的传统节日、传统习俗。因为,很多习俗里有着中华民族一直恪守的孝与善

大家来说说过年各地的习俗?

过年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 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地特有的风俗习惯。在全国各地过年的习俗各有所不同,形成了各地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一直相传至今。 我的家乡广东清远过年特別的习俗也有很多。

年廿八,洗邋遢

在年廿八这一天,按照我地清远人传统是要洗邋遢的,家家户户都会把房屋的里里外外,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得干干净净,衣被蚊帐用具洗刷一新,还要把屋内精心布置一番,把这年不好的东西全部扫除掉,去迎接新的一年了临。

贴春联也是我家乡的习俗,春联是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桃符,演变而来,在朱元璋曾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须写春联一副,一缀新年,此后”,春联相全至今,在年三十的当天,晚饭之前家家户户都贴春联,在房屋大门与延院大门都贴上一对好意头的对联。

贴年画也有好多家庭都有贴,年三十当天.晚饭之前,好多家庭都有在大门上,房门上,大厅里,贴上各种吉祥富贵的年画,让新春充满欢乐热闹的气氛。

除夕夜,.做年飯.

年三十是除夕夜,工作有多忙、多累全家人都会在欢聚一堂吃年夜饭,也是吃团圆饭。为了置办年夜饭,许多家庭都会在这天来准备,早上去集市釆购鸡.鹅.猪肉. 鱼等。中午家里大人在家里开炉,炸蛋散、煎堆、油角等。傍晚家庭成员全部围坐卓旁,团聚共吃丰盛的团圆饭。

团圆饭之后大人家长赠予孩子压岁钱。守岁也开始,年长者守岁为辞旧,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延长父母寿命,守岁一直到零时,零点钟声一响,新年就正式开始,家家户户都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新年就正式开始了。 年初一,拜年拿红包

新的一年开始了,人人都早早起来,穿上新衣服新鞋,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到祠堂上香拜神,祈求在新一年里一切顺顺利利,之后在村里左右邻居相互登门拜年,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村里的晚辈。

年初二,回娘家

年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会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带上必备的糖果,水果,饼干,鸡等回到娘家。母亲把女儿所有必备物品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

初三,赤口

我家乡大年初三不拜年,正月初三是赤口,又称赤狗日,据说,赤狗是口怒之神,遇之则容易引起口角,好多人都会在意,所以这天最好是不出户。

初四,初五,初六

都是走亲的时候,还有好多亲戚都要相互拜年,相互说上不同的祝福语。对亲友的小孩派上利是红包。

初七,全民生日.

正月初七为人日,这天是人人都生日。早上我家会到神庙拜财神,祈求新的一年,生意兴隆。

初十,起丁

我们村每逢双春兼闰月那年初十,有起丁活功。"起丁"即把生男孩称为添丁,凡是男孩都要举行起丁,一生只有一次,起丁者年龄不分大小。父母都会在男孩结婚前任何一个双春兼闰月的好年,都有办起丁话动,起丁习俗最好集体举行,在祠堂里集体举行起丁仪式。起丁话动十分隆重,所有起丁男孩先向列祖列宗参拜,并祈求祖先保佑孩子健康成长。这天也要在祠堂里挂上一盏精美的灯笼,灯笼一直挂到元宵。当天大举庆贺,十分隆重,摆下酒席,宴请全村的人和亲戚前来喝酒兴贺。 元宵节

元宵节家家都拜神。初十自家孩子起丁的,到十五就要落灯。早上8点,起丁的孩子来到祠堂拜祖先,参拜完就要将漂亮的灯笼卸落来,拿到祠堂外面当天烧掉。傍晚摆下洒席,宴请全村人前来宴席。元宵就这样结束,过年也随着结束。

.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