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来历,腊八节设定的时间

2023-05-25 06:30:04 93阅读

腊八节的来历,腊八节设定的时间?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八日为腊八节。

腊八节的由来和风俗

腊八节的来历,腊八节设定的时间

腊八节是我国腊月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

腊八节的风俗50字?

腊八节的风俗有祭祀、吃腊八粥、泡腊八蒜、制作腊八豆腐、吃腊八面、吃麦仁饭等。例如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这一天喝腊八粥这一习俗的来历,是和佛陀成佛的故事有关的。

西宁腊八节并不喝粥,而是吃麦仁饭。腊月初七晚上将新碾的麦仁,与牛羊肉同煮,加上青盐、姜皮、花椒等佐料,经一夜文火煮熬。

在陕西省渭北一带的澄城地区,腊八节一般是不喝粥的,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早上,家家户户都要吃碗腊八面。

泡腊八蒜是一道主要流行于华北地区的传统小吃,是腊八节的节日食俗。

腊月食俗的由来?

在我国民间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腊月初八为腊八节,有吃腊八粥的习俗。

腊月是一年之岁尾,正值寒冬。民谚云:“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正是言之其冷。这时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闲”之说。农事上是“闲”了,但人们生活的节律并未因此而放慢,人们怀着愉悦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节迈进的步伐。春节,是中国人传统的三大节中最为隆重的一节。而腊月,正是迎接春节的前奏曲,在这个前奏曲里有着丰富的内容。首先从喝腊八粥开始,然后人们要扫房、请香、祭灶、封印、写春联、办年货,直到除夕夜。广义地说过年,应该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甚至可以说从喝腊八粥就开始了,一直要过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结束。而过去一些官宦人家,甚至还有拖至二月二“龙抬头”那天过年才算结束,从古典名著《红楼梦》中就可看到。

腊月“寒冬腊月”描写的是农历十二月,即草木凋零,冰峰雪盖的隆冬。“腊月”二字由来久远。这种称谓与自然季候并没太多的关系,而主要是以岁时之祭祀有关。在我国人们把岁终祭祀祖先,祭拜众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的祭奠仪式称为“腊”。在商代,人们每年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祀,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其中的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后来将冬祀称为“腊祭”。 因“腊祭”时常备以野外猎获的禽兽为供品,所以“腊祭”亦称“猎祭”。 汉应劭《风俗通义》谓“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三曰“腊者,逐疫迎春”。又载:“阴历十二月也,以是月腊祭百神,故谓之腊月。” 到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统一全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将举行冬祭这一天称为“腊日”。 所以说腊月是个“祭祀之月”。腊日当时并不固定哪一天。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并不吃腊八粥,只是祭祀诸神的日子。

《荆楚岁时记》中记载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据传,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修行深山,静坐六年,饿得骨瘦如柴,曾欲弃此苦,恰遇一牧羊女,送他乳糜,他食罢盘腿坐于菩提树下,于十二月初八之日悟道成佛,为了纪念而始兴“佛成道节”。中国信徒出自虔诚,遂与“腊日”融合,方成“腊八节”。并同样举行隆重的仪礼活动。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人们借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并祈求丰收和吉祥。

过年,对于中国人来说是极富有魅力的。为了过好年,中国人要拿出近一个月的时间做诸多准备。人们要忙着对保佑、赐福于他们的神祗、祖先有个交待;要对一年来的往来账目有个结算;要对亲戚、邻友、同僚给以节日的慰问,以使今后能更好地相处。对一年来的家庭事、个人事都要加以总结,以使在新的一年里,个人能更有进步,家业更加兴旺。

腊八节节的来历10字左右简短?

腊八节的来历简短

腊八节最早记载于宋代,为了纪念佛教释迦牟尼“成道”,教徒于此日举行会,以米和果物煮粥来供佛。佛教传入中国后,各寺院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久而久之,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流传下来。

谁知道腊八节的由来?

所谓“腊八”,就是农历腊月初八,也是一个传统节日。

关于这个节日的由来,有多种说法:

一曰来源于五帝之一的颛顼氏“赤斗打鬼”;

二曰来自印度,“佛祖成道”纪念日;

三曰秦始皇修长城给民工发粥纪念日;

四曰西晋一懒惰青年“痛改前非”纪念日;

五曰岳飞抗金“喝粥取胜”纪念日;

六曰朱元璋“鼠洞取粮、熬粥解饿”纪念日……

等等,说法不一,也无从考证。

笔者认为:不管哪种说法,都有典故,均含“祭拜”、“纪念”之意,索性不去深究,知此足矣。

至于“腊八”的风俗习惯,各地也不尽相同。就我们东北地区来讲,是要吃“腊八粥”的。因为此时的东北,接近“大寒”节气,天气寒冷,平均气温也在零下20℃~30℃左右,素有“腊七腊八、冻掉下巴”之俗语。说“祭拜”“纪念”也好,说“驱寒健体”也罢,反正是要吃“腊八粥”的。

具体做法也很简单,就是把五谷杂粮混在一起,同时加入大枣、桂圆、冰糖等果品,至少要七八种以上,熬成粥,味道还真不错,香甜可口。再备上“腊八蒜”,吃了还想吃。

既表达了“纪念”意义,又起到了防寒健体的作用。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