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三别,杜甫作品安史之乱前后对比两首诗
杜甫三别,杜甫作品安史之乱前后对比两首诗?
1、在安史之乱以前,杜甫主要是进行学习游历。那时社会富足安定,是其创作的准备期,同时在思想上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代表古诗:《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表达了自己“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抱负。
2、在安史之乱以后,诗人曾陷敌阵,曾逃难于危急,也曾积极抗敌。国家命运危险、人民灾难深重,使他感到彻骨的国破家亡之痛。49岁开始,经历了长达十一年的西南漂泊生活,虽然他生活困窘,甚至常常挨饿,但他却定下了一千首诗,反映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就在这个时期,杜甫创作出了千古名篇“三吏”和“三别”这类现实主义诗歌,于是他变成了一个忧国忧民诗人,无论他的处境如何,他都在关心国家安危和人民疾苦。
代表古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
杜甫的三力三别?
诗圣杜甫的三吏是:《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是指:《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三使三别是哪三使?
三史:《新安史》《石壕史》《潼关史》。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是杜甫的作品,杜甫在诗中所表现的矛盾,有他自己思想上的根源,也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不幸和困苦,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同情。
杜甫和李白写的圣诗?
杜甫和李白都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们在他们的创作中也涉及到了圣诗。
杜甫写过一首名为《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的诗,其中有这样一句:“大圣无言以对,倚天不愧为孤标。”这句话指的是佛教中的大圣,即指佛陀,称他为“孤标”,意味着他是众生中的一位卓越者,表达出作者对佛教的敬仰之情。
李白的圣诗则是以“仙”和“道”为主题,体现了他对道家和神仙的向往和追求。比如,他的一首名为《庐山谣》的诗中就有“万仞峰前赌赛子,一览众山小”这样的句子,表现了他追求神仙、仙界的理想追求。
李白和杜甫的并称是什么?
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创作了《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有《李太白集》传世。
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有《杜工部集》传世。
1.李白和杜甫之诗境界高远,天人合一,出神入化,为世代文人所敬仰。
2.李白的诗歌创作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如:“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等。
3.杜甫诗艺精湛,沉郁顿挫,影响深远。如:“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