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精神是什么,五四精神的核心要求

2023-02-22 01:04:03 104阅读

五四精神是什么,五四精神的核心要求?

五四精神的核心内容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民主与科学是五四精神的核心,勇于探索、敢于创新、解放思想、实行变革是民主与科学提出和实现的途径,理性精神、个性解放、反帝反封建是民主与科学的内容。而所有这些,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因此,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应该把这些方面结合起来,为振兴中华民族而努力奋斗。

总之,五四精神代表着诚实的,进步的,积极的,自由的,平等的,创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爱互助的,劳动而愉快的,全社会幸福的统一体。 因此五四精神就是升华了的爱国精神。

五四精神是什么,五四精神的核心要求

作为当代中学生该如何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

1. 我们弘扬“五四”精神,要与时代相结合。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要把爱国的精神牢记在心中,达到科学的进步。要诚实守信,不能撒谎,勤劳刻苦互帮互助,积极工作,为了祖国的强大而努力。

2.当代的中学生要学会负起责任,经得起每一场考验,在危险的时刻要学会抓住机会,知道困难也要前进,不要浮躁,耐得住孤独,不要好高骛远,要勇敢的进行创新,这才能够给祖国的经济带来帮助。

3.五四运动所提出来的科学民主,就是一种创新的动力。创新精神是一种年轻人的光荣传统,是五四精神的灵魂之处,我们必须要完美的传承和发扬下去。只有不断提高了我们的创新的能力,祖国才会越来越强大。

4.发扬这种创新的精神,我们要在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要用知识把我们的头脑武装起来,并且要付诸于行动。好好学习,不是在口头说说而已。

五四精神的比喻?

五四精神像号角唤起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五四精神像炬火,点燃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燎原之火

五四精神在当代的延续和发展?

90年前,在积贫积弱的中国爆发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运动——“五四”运动。这既是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也是一场高张“民主与科学”大旗的思想启蒙运动。今天,在国力日益强盛、政治走向民主、文化不断繁荣的背景下,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反思“五四”精神的影响,探究其传承与发展,有利于更好地把握“五四”精神在当代青年中的价值定位。

(一)“五四”精神的实质内涵。首先要厘清“五四”的时间界限问题。放在中国思想发展史的长河中来考量,“五四”时期并不是仅指爆发“五四”运动的1919年,而应该是从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始,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止。《新青年》的编者和读者是青年,“五四”运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是青年,组建“新民学会”、“觉悟社”、“改造社”等著名社团的也是青年,参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多数还是青年。“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李大钊语)整个“五四”时期,青年思潮激荡着社会思潮,青年精神改变社会精神,因此也就有了后来的“五四”青年节。

关于“五四”精神,研究者见仁见智。诸如“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主义精神”、“科学与民主”、 “人文启蒙”、“奋斗与牺牲”、“探索与创造”、“思想解放”、“反传统”等等。但真正能够起统领作用的当属“爱国主义精神”、“民主与科学精神”。

时代精神塑造着青年,青年创造着时代精神。

(二)“五四”精神在历史中蜿蜒前行。不论是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还是延安时期的青年运动,都因处于战争动乱年代,在某种意义上是“救亡压倒了启蒙”(李泽厚语),但“五四”的基本精神依然在中共根据地与国统区爱国知识分子中传承延续。毛泽东在延安提出的跳出“历史周期率”和“实事求是”两大命题,正是民主与科学精神的具体体现。与之相辉映的是,以李公朴、闻一多为代表的国统区爱国知识分子追求民主自由的不屈精神。

两股力量最终汇成一处,催生出一个青春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由激情到理性——当代青年追求民主的路径。民主,对于有着几千年封建文化传统的中国来说,首先是一个全面理解、科学认识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国门初开带来的中外政治文化的强烈反差,导致了某种极端情绪,好像一提及民主,就等同于“三权分立”、“多党执政”、“普选制”等等。部分知识分子鼓吹简单搬用西方现成的民主政治制度模式,显现出焦虑、亢奋与浮躁的激情,一度偏离理性的轨道。

进入新世纪以来,从《民主是个好东西》到《让民主造福中国》,俞可平以学者身份第一次把民主这一深奥的学术概念讲得如此通俗淋漓,清晰地勾画出中国的民主路线图。这恰似“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引发了强烈反响,“很解渴”。民主不应是概念性的、平面的,而是正如俞可平所言,“既是一个实体,又是一种程序”,“就像陀螺,必须运转起来才有意义。”

事实上,由于主导政治文化的导控、市场经济的消解以及世俗文化的冲击,理性、智能、变通、效果和社会价值这些现代政治意识已经进入当代青年的政治道德范畴,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心态已不同于改革初期的浪漫亢奋,而是趋向于现实、冷静。

换言之,当代青年对民主的理解更加深刻,对民主的要求更加强烈,而其行为却更加理性,更具建设性。

(四)科学精神与当代青年。科学的本义自然包括科学技术,而不局限于此。五四时期各学派所提倡的“科学”,已不囿于自然科学,也包括社会科学。正如韦典华在纪念五四运动70周年时说:“科学绝不只是科学技术;更主要的,它是一种世界观,一种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态度,一种精神。正是在这一点上,五四的先驱们超越了他们的前辈,把中国人对科学的认识从器物的层面提高到文化的层面,科学精神,概括地说,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当代青年掌握着最前沿的科技知识,新兴的行业和领域已成为青年才俊展示智慧和能力的舞台。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大多能够客观正视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对重大事件和社会现象做出比较理性的判断。其心态正在由浮躁转向平和,由虚漂转向务实,由偏执转向包容。近年来多项调查表明,广大青年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是比较满意的,对党和国家的各项改革政策是认同支持的,对未来的发展是充满信心的。

(五)当代的爱国主义精神就是改革开放精神。爱国主义是“五四”精神的主旋律之一,也是贯穿于五千年兴衰史的民族精神的内核。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爱国主义同时又是一个行为范畴,只有把对国家民族的美好祈愿落实到具体实践活动上,才是名副其实的爱国主义。

抚今思昔,我们会欣然发现,“五四”时期的爱国主义已不再是狭隘的爱国主义和纯粹的民族主义了,它反帝但不盲目排外,爱国却不闭关自守,它把反对帝国主义外来侵略和反对本国的封建专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救亡与启蒙、爱国与输入西方新思想统一起来。也就是说,“五四”时期的爱国主义精神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在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精神与“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是贯通的。改革者以开放的胸襟,自新的勇气,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励精图治,攻难克坚。事实上,改革开放正是自1840年以来“救亡图存”主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续,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本路径。

改革开放30年打造出了一个新的青春中国,一个到处充满蓬勃生机与创造活力的国度!

五四精神和铁人精神的含义?

五四精神,是指五四运动中的精神,即:忧国忧民、热爱祖国、积极创新、探索科学的爱国主义精神。

“铁人”是五六十年代社会送给石油工人王进喜的雅号,而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也集中体现出我国石油工人精神风貌。铁人精神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等。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的生命力。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