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去经年,还有全文以及出处是什么

2023-05-15 03:45:03 100阅读

此去经年,还有全文以及出处是什么?

这句诗的意思是: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出处: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此去经年,还有全文以及出处是什么

选段: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

扩展资料: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此次离开,经年累月,良辰好景对自己来说都是无意义的。有人认为这是柳永的感言,是对送行者说的。这样的理解有不合情理之处:离京之人,行走天涯,有车船劳顿之累、羁旅行役之苦,何来良辰好景。因此,此句应为送行者所言。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你离京而去,不在我身边,我有再多情怀,也找不到倾诉的对象。“风情”一般用于女性,当理解为送行者的情怀。既是送行者的情怀,那么词人应如何设身处地替行者设想。

妙处就在于,词中运用了代言的手法,拟用送行者的口吻来述说。这样就理顺了词人与送行者之间的关系。本词中,送行者是女性,柳永拟写了这位送行者的目中所见、心中所感。

反之,若从直抒的角度来理解,就会产生不少矛盾,例如离别是谁离、谁别、谁留,分不清楚。若从代言的角度理解,就比较清楚明白,离开的是离人,留下的是送别女,送别女的心绪非离人心绪,离人却借送别女之口道出了离情别意。

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中的经年是什么意思?

一、释义

意思是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二、出处

出自《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三、原文节选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四、译文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道我今晚酒醒的时候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366303166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就算是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起欣赏呢?

扩展资料:

赏析:

1、《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3、《雨霖铃》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在刻划心理。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

4、这首词的情调因写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却将词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的痛苦刻划的极为生动。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参考资料:

是什么意思此去经年?

此去经年:去:离去;经:再经过。故人从此一别就要好多年了。

句子

若是,此去经年。我默默祈祷,愿你用心牵着你所爱的手,相濡以沫,幸福到老。

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此去经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无一不是秉烛夜读,无数的汗水浸透本本书,其中滋味只有你我深深知晓。曾与我并肩的你,现在可好?

此去经年和此去今年的区别是什么?

此去经年,去:离去;经:再经过。就此离去了一年又一年。此去今年,只是说过了今年而已,没有反复的意思。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此去”以下,以情会景,放笔直写,不嫌重拙,由“今宵” 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噎”想到“更与何人说”,回环往复又一气贯注地抒写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不尽愁思。

本词是柳永代表作之一,写其离开汴京与伊人的惜别之情。上片写别时之场景,情意缱绻,下片设想别后之凄凉,深情绵邈。开头三句叙事,点明时地与气候特点,渲染气氛。时当初秋,满目萧瑟。又值傍晚,暮色阴沉,更兼急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悲鸣。所见所闻,无不凄凉。

“都门”三句以传神之笔刻画典型环境中的特殊心境。正在难舍难分之时,船偏要出发。“执手”二句写难舍之情与激动之至,纯用白描手法,形象逼真生动,如在眼前。结二句设想别后的征程。“千里”写其遥远,“暮霭沉沉”状其惨淡,“楚天阔”衬其孤单.境界开阔而情思悠远。换头用推进累加手法抒写别情之难堪,别离已令人伤怀,深秋时别离又推进一层。

“今宵”三句是承上句,暗应上片“都门帐饮”句,意谓别后只有借酒昏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几句在有情人中传唱不息。待醒来时所见只能是“杨柳岸,晓风残月”了。境界开阔清幽,游子落寞凄凉之情怀具在画面之中,情与景会,遂成千古之名句。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