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四川地震频发,3级以上地震5年400余次
为什么四川地震频发,3级以上地震5年400余次?
地也是活的,上面那么多建筑,压的实在憋屈,所以它得动动身子。
今年四川地震频发是为什么呢?
四川在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区,青藏高原平均海拨4000米,四川与青藏高原连接,海抜平均三千米不足,由于青藏高原是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时的边缘地带,所以隆起了一截,隆起的青藏高原也带动了四川西部地形的次级隆起,所有四川就有不少地理上的"断层结构",由于断层结构不稳定,在已知的断层还有可能产生次生的断层,这就是地震的来临。
有时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断层的变化,例如挖洞,蓄水在断层的应力集中地区形成湖泊,这些地方就会发生地震,四川的地震频发不是天灾就是"人祸"所至。
四川可能发生8级地震吗?
四川7级以上大地震已经有6次之多,哪些地方发生过7级以上地震,有可能发生8级地震吗?为什么四川频繁发生地震?
到现在为止,四川发生过21次5-6级地震、8次6-7级地震,以及6次7到8级地震。而距今差不多刚好12周年的5·12汶川地震,便是震级达到8.0级、四川境内已知破坏最强的一次地震。那么,为什么四川会频繁发生地震,有可能再次发生8级大地震?
8级地震的破坏力有多大?
大家都知道,地震级数是反应地震强弱的一个度量指标,主要是通过整个地震过程中释放了多少能量来判定。大家可别认为相差只有一级两级的地震破坏力相当,其实,当里氏规模增强一级的时候,地壳所释放的能量就相当于增加了32倍左右;而当里氏规模增强两级的时候,便意味着地壳所释放的能量与低两级的地震相差了1000左右。
既然里氏震级是根据地壳所释放的能量来进行划分,这也就意味着能量的大小是可以通过具体公式来进行换算的,如下:
E=10^4.8×10^(1.5M) 焦耳
该这个公式中出现的M就是地震级数,一次地震释放了多少能量,只需要将地震级数带入公式计算即可。简而言之,8级地震所释放出的能量就大约是6.3×10^16焦耳,相当于1500万吨TNT当量。
一次地震的破坏性,当然不会只跟震级有关,比如,发生在四川的5·12汶川地震之所以会造成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除了震级大释放大量能量之外,还跟它是浅源地震有关。这种地震地震源深度只有10到20千米,所以它的破坏力会比中深源地震强得多。而地震之后出现的附带自然灾害也会对当地人的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尤其是夏季暴雨后更容易突发泥石流。
四川境内地震带的分布特征
整体来说,四川境内的地震多为板内地震(位置),发生该位置的天然地震也大多都是构造地震。可以说,在四川境内发生过地震级3级以下的地震多不胜数,只不过由于此类地震释放的能量较小,我们人体往往也是感觉不到的,全靠放置在各个地方的地震仪器记录下来。
要知道,强震这个词可不能随便用的哦,当这个词用来形容地震的时候,说明单次地震震级至少达到了6级或6级以上。
四川之所以会频繁的发生地震,这跟它的地理特征密切相关。在四川东经104度以西的区域,集中了好几个被大家熟知的地震带。比如:
金沙江地震带(1870年曾发生过巴塘7.285级地震)、龙门山地震带(2008年曾发生过8.0级汶川地震)、鲜水河地震带(仅仅是7级以上的地震就发生过8次)、理塘地震带、松潘-较场地震带(曾在1933年发生过茂县叠溪7.5级地震)、安宁河-则木河地震带(曾分别在1536年和1850年发生过2次7.5级强震)、名山-马边-昭通地震带(曾在1974年发生过地震带上最大的7.1级永善地震)、木里-盐源地震区(曾在196年发生过盐源、宁蒗间6.7级地震)。
简而言之,四川境内有如此多的地震带分布,就意味着本就会比其他地方发生地震的概率更高,也更有可能发生破坏性相对较大的构造地震。并且,即便是四川不在地震带上的地区,也有可能发生地震,一方面可能是受到地震带上地区地震的影响,另一方面,并不是只有地震带上的地方才有可能发生地震,只是发生地震的概率不同罢了。
地震预警跟地震预报是一回事吗?
首先,我们需要清楚一点,以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是做不到把地震像天气一样提前预报的。所以,我也只能告诉大家四川发生过哪些大地震,为什么四川会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区域,但并不能预测之后是否一定会发生八级地震。目前,在四川很多地区使用的地震预警系统,与部分人以为的地震预报不是一回事。
当我们的手机接收到地震预警信息的时候,实际上地震已经发生,而地震波正从震中朝着我们的方向传来。而地震预警的意义,就是在地震波到达我们的所在地之前,提前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向我们发出预警,从而帮助我们争取到更多应对地震发生的黄金时间。而地震预警利用的原理,其实就是地震的P波和S波传递存在时间差,比如,对于哪些距离震源位置有50公里左的地区来说,它们可以利用这个时间差提前10秒左右知道有地震发生,而距离更远的90到100公里区域,则可以将时间提前到20秒左右。
简而言之,地震这种地球上再常见不过的自然现象,只有当其破坏力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对我们生产和生活带来影响。但是,介于大型地震发生原因不同于其他灾难,我们只有学习地震发生时如何自救,以及关注地震预警系统的通知信息。不管是“地震云”,还是“地震鱼”这些民间传言能预报地震的现象,事实上都没有任何科学依据可言。
为什么大的地震基本都发生在5月呢?
5月21日云南漾濞发生6.4级地震,5月22日青海果洛州玛所发生的7.4级的大地震,再联想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我国西南部地区俨然成了一个地震频发的地震带,严格来说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及欧亚地震带的一部分。
其实,发生这样的大地震也不足为奇,因为这个地区处在印度洋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碰撞交接地带,这个位置,正好是位于地震的活跃带,这里发生的地震均属构造型地震,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了。
(“海底扩张说”认为,由于洋底岩石不断生长和地球不断扩张,从而把老的岩石向两侧推挤,进入巨大的板块下面,造成这些老岩石的消亡,而使洋底岩石永远处于年轻状态。 “板块构造说”认为,地球岩石圈不是一个整体,而是被一些活动的海底构造和海岭、岛弧、海沟和海底水平断裂等分害成大小不等的块体。这些块体浮在炽热的下地幔表面不断运动,每个板块内部地壳稳定,而板块之间的边缘带上的地壳活动较强,板块运动引起了地壳运动,推动海底扩张使洋壳不断更新。当两上板块相撞挤压时,就形成了崇山峻岭;相对错动时,就形成断裂。海岛和海沟是由两个板块俯冲并上提而形成的。
由于板块不断的发生摩擦和碰撞,板块运动分为两种,一种平行运动,一种垂直运动,平行运动会使板块发生碰撞挤压,两者在碰撞的过程中,会继续释放大量的能量,我们将这种能量称之为地应力,地应力的强弱和板块活动有关,但是脆弱的地壳肯定无法承受强大的地应力。地壳受压到一定程度就会断裂造成火山爆发和地震。)
约在2.4亿年前印度洋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欧亚大陆板块移动并发生猛烈撞击,印度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底下,使得碰撞区域的地表出现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伴随着印度洋板块的继续北移,在漫长的地质作用下形成了青藏高原。
由于印度洋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还在继续漂移碰撞运动,且印度洋板块拱起的欧亚大陆板块脆弱部分不定时地发生断裂以及地底能量的剧烈释放,也就形成了2008年以来我国西南地区的级别较大的地震
为什么四川是我国地震多发地?
从地层板块结构分析,与科学角度看法,四川硬地,源于硬层岩石板层,运动岁月变化,产生多发地震,己说明这一点,是与地理有关连的,但是填实后,也是有隐定时间段,不用担优,安全重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