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来历简介,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诗歌
端午节来历简介,端午节的来历习俗和诗歌?
端午节来历
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所设立的节日。
端午节习俗端午节的时候大家都会吃粽子来庆祝节日,相传是为了保护屈原投江后不被鱼儿吃掉。
端午节的时候大家还会去赛龙舟,这是非常盛大的活动,很热闹。
端午节诗歌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七律.端午 老舍 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 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 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端午节的由来的历史?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罗江自尽,后人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端午节的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在传承发展中杂糅了多种民俗为一体,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端午节来历文言文形式?
原文: 端午 阴历五月五日,旧俗谓之端午。是日也,缚艾为人,削蒲为剑,悬之门上,以避鬼魅。焚香草,饮雄黄酒,以避邪疫。又食粽子,赛龙船。相传此举为吊屈原也。原,战国时楚人,工文章,怀才见忌,于是日自沉江水而死。后人赛龙船,即招原之魂也。食粽子者,投粽于水,以吊原也。粽子以箬裹米,而缠以五色线。箬与五色线乃蛟龙所畏,粽入水,不为蛟龙所食也。凡此种种,虽无意识,亦采风问俗者所应知耳。 译文: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传统节日端午节。每到这天,人们就用艾草编出一个假人,并用蒲棒削尖成剑形,挂在门上用来驱鬼镇宅。焚烧香草,喝雄黄酒以为驱邪怯病。大家又吃粽子,聚在一起赛龙舟。据说这些习俗是为了祭奠屈原。 屈原,战国时期的楚国人,文采卓然,引起同僚的嫉妒排挤,于是在泊罗江投水自尽。后人们赛龙舟就是为了招屈原的魂魄。吃粽子并将粽子扔进江中也是为了祭奠屈原。粽子是用箬竹叶包裹糯米,然后用五彩线绑缚二制成的一种食品。箬竹叶与五彩线是蛟龙所害怕的,粽子投入水中蛟龙不敢吃掉。 以上的这些习俗,虽然不是一定要掌握的知识,但也是关心风土人情的学者应该知道的学问。
端午节各种习俗有什么来历?
多谢好友邀请!
端午节习俗的来历,就是当地当时的民意。各地的习俗不一样,代表各自的特殊意义。
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各有其习。为顺民意,国家专定假期。
形式多样,表达心意,各显其特,皆大欢喜!😄😄
你能说得出来吗?
多谢邀请!
端午节的由来?
好像是伟大的楚国爱国大诗人——屈原!
报国无门,投江自尽!
楚国老百姓为了紀念这位爱国的大诗人!
选择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赛龙舟,包粽子,然后把包好的粽子煮熟,投进汨罗江,为了让江里面的鱼不要吃咬屈原的尸身!
好像据说,屈原还是被鱼吃咬掉了半边脸,屈原有一个女儿,就给屈原用黄金打造了半边脸,下葬以后,考虑到怕有盗墓贼盗墓,屈原的女儿由此给屈原修建了十二座坟墓,这样一来,盗墓贼就忘而却步了!
还有,据说屈原随身佩戴的那把价值连城的宝剑被埋在了屈原家的大门口的下面!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
也许只是个传说!
还有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的这天或者提前几天全国人民都要在门框和各个窗户左右两边插上艾叶,这样首先是为了辟邪,其次是为了防止虫夹蚂蚁的入侵!
最后还有,就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天要把雄黄加大蒜子加水调拌均匀,然后围着整栋房子或者屋子洒一圈,这样是为了防止有毒的野生动物入侵家庭室内。比如说蛇啊,蜈蚣等等!
总之,我们湖南省汨罗市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大体上就是这样!
感谢大家关注!
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全国各族人民能来汨罗市屈子文化园游览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