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博古的简介,中国历史上哪些事情的发生

2023-05-07 21:45:04 113阅读

红军博古的简介,中国历史上哪些事情的发生?

史书当中最不缺的就是『匪夷所思』,兹要是能干成惊天动地的猛事,那些个猛人基本就只有『匪夷所思』四个字可以形容。

匪夷所思的心狠手黑匪夷所思的运气爆棚

这种例子一抓一大把,简直覅太多。

红军博古的简介,中国历史上哪些事情的发生

老妈带你玩行为艺术

吕雉,刘邦先生的发妻,汉高皇后,妥妥猛人一枚。刘先生登上人生巅峰以后,吕小姐已经年老色衰,老头开始往家里带狐狸精,其中最得宠的便是戚夫人。

据说戚夫人不仅长得花容月貌,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尤擅舞蹈,给老头弄的五迷三道的,几次想要立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为储君。等到刘邦归西,吕小姐的儿子刘盈坐上龙椅,立即新仇旧账一起算,拿戚夫人做起了行为艺术。

——《史记-吕太后本纪》

太后(吕雉)遂断戚夫人手足,去眼,煇耳,饮瘖药,使居厕中,命曰“人彘”。居数日,乃召孝惠帝(刘盈)观人彘。孝惠见,问,乃知其戚夫人,乃大哭,因病,岁馀不能起。使人请太后曰:“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孝惠以此日饮为淫乐,不听政,故有病也。

场面之血腥无法想象,如果按写实的手法拍电影,肯定是限制级,连吕小姐的亲儿子汉惠帝都忍不住吐槽『这TM不是人干的事』。

刘盈本是一个颇有仁爱之风的君子,一直想保住弟弟刘如意的命,结果弟弟刚被毒死,又被亲妈来了一场震撼教育,人就彻底废了,声色犬马麻醉自己,不理朝政,年纪轻轻随他爸去了。

老爸教你一句话,人间不值得

刘盈其实挺倒霉的,不仅摊上一个爱搞行为艺术的亲妈,还摊上一个信奉『人间不值得』的混蛋亲爹。

——《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汉惠帝刘盈)、鲁元(鲁元公主,刘盈亲姐),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

在彭城,刘邦打了败仗,被项羽大军追杀。刘先生嫌马车跑的太慢,一脚就给亲儿子(汉惠帝刘盈)和亲闺女(鲁元公主)踹下车。

夏侯婴同志实在看不下去,给俩孩子又抱回车上。刘先生当时就急眼了,这种时候还管俩小逼崽子干毛!气的拔剑就要弄死夏侯婴。所幸一行人最终得以逃出生天,否则历史就得全盘重写。

众目睽睽之下,为了逃命,把俩孩子一脚踹到车下,换做一般人多少得有点思想斗争。而刘先生踹自己亲儿子亲闺女,都能够如此云淡风轻,只能说声“牛逼”!

烧锅开水煮了你

张春华,司马懿发妻,宣穆张皇后,历史上确有其人。按照《晋书》的说法,这位宣穆张皇后『少有德行』。有没有德行不好说,但张小姐绝对是一号猛人。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

宣帝(司马懿)初辞魏武之命,托以风痹,尝暴书,遇暴雨,不觉自起收之。家惟有一婢见之,后(张春华)乃恐事泄致祸,遂手杀之以灭口,而亲自执爨。帝由是重之。

司马懿刚出道那会,不愿意为官,在家装半身不遂。晒书的时候,遇到暴雨,司马懿情急之下忘了自己是个『瘫子』,站起来收书。恰好被家里一个婢女看见了。司马懿还没整明白啥事。张春华就亲手给婢女咔嚓了。为了毁尸灭迹,还亲自上手把婢女尸体煮了……

这心狠手辣的程度,搁谁看在眼里都得刮目相看,所以『帝由是重之』!可怜婢女倒了八辈子血霉,莫名其妙被人弄死,临到头还被下了汤锅!

不知道司马懿先生是怎么想的,一般人摊上这么个心狠手黑的媳妇,恐怕都是『敬她是条汉子』,而多于喜爱。

你个老东西,怎么还不死!

电视剧《军师联盟》里面,司马懿和张春华伉俪情深,狠狠的撒了一波狗粮。事实上,猛人跟猛人很难产生感情。

自打柏夫人得宠以后,张小姐就很难见到司马先生了。有一回司马懿病了,张春华前去探望病情。这事别说是夫妻,普通朋友之间也算正常吧。

也不知道司马懿哪儿来那么大邪火,直接给张小姐怼了:老东西看着就讨嫌,过来干毛!这话说的就挺戳人肺管子了。考虑到张小姐之前在婢女身上的生猛表现,只能说司马懿是条汉子!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

其后柏夫人有宠,后(张春华)罕得进见。帝(司马懿)尝卧疾,后往省病。帝曰:“老物可憎,何烦出也!”

张小姐是个气性大的人,被怼了自然不能善罢甘休。扭脸开始绝食,要给自己饿死。老娘要饿死自己,几个儿子自然坐不住了,也都陪着绝食。

这就是要搞事情了,司马懿也算是个识时务的人,立刻跑去给张女士道歉认错,风波这才算过去。按照司马懿的说法,饿死这老东西没啥大不了,只是我几个好儿子跟着受苦了。

——《晋书·卷三十一·列传第一》

后惭恚不食,将自杀,诸子亦不食。帝惊而致谢,后乃止。帝退而谓人曰:“老物不足惜,虑困我好儿耳!”吹啊吹啊,我的骄傲放纵!

大明王朝十六任董事长,朱老四应该是仅次于他爹朱重八的天字第二号猛人。而如果单以运气论,朱老四可能比他爹还要猛。

朱老四虽然拿了他爹的《祖训》作为抢班夺权的理论依据,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纯属扯虎皮当大旗,所以支持造反的人并不多。朱老四的北军跟南军相比依然是以弱击强。但你架不住老天爷给面儿,每逢情况危机,西北晴天呼呼就来一阵妖风给朱老四解套。

建文二年四月,李景隆兵进河间,眼看形势对北军不利,突然一阵旋风咔嚓刮断了李景隆的帅旗。朱老四又顺风放了一把火,结果南军大败。

——《明史》

时南军益集,燕将士皆失色。王奋然曰:“吾不进,敌不退,有战耳。”乃复以劲卒突出其背,夹攻之。会旋风起,折景隆旗,王乘风纵火奋击,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人。

建文三年三月,朱老四又跟盛庸在夹河死磕上了,两边正是拉锯的阶段,又特么来了一阵大风。按说大家吹的都是一样的风,可偏偏朱老四就能乘风追击,而盛庸就大败。

——《明史》

是日复战,自辰至未,两军相胜负,东北风忽起,尘埃蔽天,燕兵大呼,乘风纵击,庸大败。

这事还没完,平安和吴杰赶来帮忙,迎头跟朱老四怼上,结果这神奇的大风又来骄傲放纵了一把,朱老四又一次乘风破敌。

——《明史》

闰月戊戌,遇于藁城。己亥,与战,大风拔木,杰、安败走,追至真定城下。

每次看到这里,老衲都忍不住替诸葛丞相脸红一下。跟朱老四这种随时随地要风得风的天赋属性相比,诸葛丞相还要登台做法,简直是弱爆了。

你要觉得朱老四这就算逆天的话,你还是图样图森破,还有更匪夷所思的。

带你去看流星雨

朱老四还只是时不时来阵风,跟汉光武帝刘秀先生相比,那只能算战五渣。

更始元年六月,绿林军与王莽爆发了著名的昆阳之战。王莽一路高歌猛进,打的绿林军大将王凤都计划投降了。

关键时刻,老天爷看不下去了,刘秀这样的位面之子,不能眼瞅着他玩完。于是乎突然天降陨石,给王莽咔咔一顿砸。是的!少年郎你没有看错,就是天上掉陨石。

——《后汉书》

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既然已经出手,老天爷就甭客气了,要来就来个全套的。刘秀先生追击王莽时,来了一阵飓风,连屋顶都能刮飞的那种。王莽大军瞬间土崩瓦解,死伤无数。

——《后汉书》

会大雷风,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虎豹皆股战,士卒争赴,溺死者以万数,水为不流。

这种级别的魔法攻击,别说王莽,就是美国队长来了也未必扛得住,最后输得一败涂地绝对不冤。

红军为何要长征?

蒋介石大肆捕杀共产党人,白色恐怖之下,实际掌握着中央领导权的王明犹如惊弓之鸟,他到处躲藏,最后藏在了上海郊区的一座庵堂里。他觉得能够救他于危险之中的还是苏联人。王明给米夫打电报要求去苏联,米夫立即回电邀请他到共产国际工作。临走时,王明安排了中共中央的工作,这时张国焘已被派往鄂豫皖苏区建立中央分局,周恩来将被派往中央苏区任书记,由于在上海的中央委员已经所剩无几,经共产国际的批准,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成立,其成员是张闻天、陈云、康生、卢福坦、李竹生等,总书记是年仅24岁的博古。

这时,由于险象环生的局势,上海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决定迁往苏区。1933年1月,经秘密交通站护送,博古、陈云、张闻天先后到达瑞金。

自此,创建于上海的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在繁华的大城市里存在了12年后,搬到了中国的乡村。博古到达中央苏区两个月后,一位共产国际军事顾问也到达了中央苏区。他是博古请来的,博古要求同志们一律称他为“李德”,取“姓李的德国人”之意。

就在中共中央谋划革命根据地和红军发展新战略时,蒋介石也在策划对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围剿”。蒋介石在四五年间,对红军进行了五次大的“围剿”。

第一次“围剿”:1930年11月至 1931年1月,蒋介石兴兵10 万,悬赏5 万光洋,缉拿朱德、毛泽东、彭德怀、黄公略,以江西省主席鲁涤平为总指挥,长驱直入,分进合击。红军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诱敌深入,5 天内打了两个胜仗,歼敌一个半师,取得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

第二次“围剿”:1931年4月至 1931年5月,蒋介石对红一方面军发动第二次“围剿”。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总指挥,兴兵20 万,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红军继续采取诱敌深入的战略,连打5次胜仗,歼敌三万多人,缴枪二万余支,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红军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第三次“围剿”:1931年7月至 1931年9月,蒋介石亲任总司令,德、日、英军事顾问参与战事筹划,调兵30 万,分路围攻,长驱直入。红一方面军三万余人,在毛泽东指挥下,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避敌主力,共歼敌7 个师、17 个团,俘 1.8 万人,缴枪1.5 万支,取得第三次反“围剿”的重大胜利。

第 四 次“ 围 剿 ”:1932年12月至1933年2月,蒋介石自任“鄂豫皖剿匪总司令”,委何应钦任“赣闽粤湘剿匪总司今”,先以30万兵力围攻鄂豫苏区,10万兵力围攻湘鄂西苏区,得手之后再集兵50万进攻中央苏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周恩来遵照中央的指示,创造了红军大兵团伏击作战的历史,歼敌三个师,俘敌万余人,缴枪万余支,打破了敌人的第四次“围剿”。

第五次“围剿”:1933年9月25日至 1934年10月10日,蒋介石置民族危机于不顾,在南昌设立全权处理赣、粵、闽、湘、鄂五省军政事宜的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南昌行营”,集兵百万,几乎倾全国之兵,其中用于中央苏区50万。其嫡系部队倾巢而出,蒋介石自任总司令。由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红军中占据统治地位,拒不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用所谓的“正规”战争代替人民战争,使红军完全陷入被动,节节败退。

1934年10月10日,红一方面军主力部队被迫撤离,开始长征。

先后有四支红军部队进行长征。

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福建长汀、江西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历时一年有余,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油画:长征途中的红军

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是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1934年10月16日晚,86000名红军将士跨过江西于都河,开始了史无前例的战略转移——长征。

遵义会议始末?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博古“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

这次会议初步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长征主要人物?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撤离长江南北各苏区,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第一位:杨得志。杨得志长征中担任第一先锋红一团团长,他智勇双全,骁勇善战,指挥了强渡大渡河、强渡乌江天险等战斗,成为长征中我军的一员名将。杨得志抗日战争时期担任过344旅旅长,解放战争时期担任过华北军区19兵团司令员,1955年,杨得志被授予上将军衔。

不敢面对现实的自己?

我来说说为什么,我曾经跟你一样,后来我了解了真实的世界才明白怎么回事。那很残酷。

这其实并不怪你的父母,而是因为你根本对这世界了解的太少。你的修为不够。

你以为我在说笑吧,请接着看。

从描述来讲大致可以判断出,你心中其实自负,认为自己的知识、方法、技能非常好非常有力,自己非常厉害,潜意识里认为自己应该很容易就能做好。

你的潜意识里对自我、对你做事的成果的要求和期望甚高,高到你的努力根本达不到你的要求,所以你会失望。

但是你在做事之前,没有考虑到会出现怎样的困难,且没有心里准备,所以很容易放弃。

你的世界观已经和真实现实割裂了。

我可以给你一条真实的观点,告诉你真实的世界,真实的做事是什么样的。

一个人,无论他多牛,无论他多聪明,无论他做事方法多么好,只要想把一件事做的杰出、做好、达到甚至超过他自己的期望,那么,一定,我告诉你,百分之一万,他会遇到阻碍,就是困难,不管他的计划多么完美。

这个事越大,困难就越大,经常会,让你束手无策乃至于无法忍受。

因为人会为自己的无能而愤怒。

因为这些困难在不停的折磨你,让你感到无能为力,让你感到心烦意乱,让你想要放弃,而且很多时候你还意识不到它们的威力。只是简单的就放弃了。

对每个人,都一样,不论你是天皇贵胄还是哈佛教授,都一样,你想做好,你就得去面对困难,而困难之所以为困难,就是你认为你当下无法解决的问题,棘手的问题,难以忍受甚至想都不愿意去想的问题。

另一个是,只要你想做好一件事,哪怕是扫地这么简单的事,你都得用心,得付出的足够多。

就是这样,曾经我遍寻整个中西方哲学,看过了成功学不知凡几,多少的名人传记,多少的聪明方法,可仍然未能改变我的现状。

终于有一次,很久以前了吧,是写论文,我一直逃避到最后两天了,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写,也没有人教。我只能靠自己。最后,我决定要用我所有学到的方法论搞定它。

怎么写?不知道。能参考前人的吗,可以,去哪儿找?不知道。有对应专业的吗?不知道哪里有。老师是否有要求呢?不清楚。写作计划有没有?不知道。论文选题呢?不知道。查阅资料呢?不知道。太多的问题堆积在一起,我一个也难以解决。

什么都不知道。

但是我决定要做下去。

来吧,有什么问题,我就收拾你什么问题,我这次一个都不躲开。

在我咬着牙忍受了所有令人恶心的困难之后,想尽所有的办法去攻克他们的时候,在我每一次没有办法想要放弃说去他妈的我要打游戏的时候,我都忍住了。几乎是两天两夜我没有怎么休息,我顶着冬日的寒风,没洗的头发坐在电脑前,双眼布满血丝。

不停的出现问题,不停的解决,不停的逼自己继续坐着,比我高考复习的时候还要难受的多。

在最后截止日期,我把它交出来了。

它很漂亮,让人赏心悦目,版面舒服,结构完整,论点清晰资料翔实。

它的模样的正好跟我的狼狈,形成了两个极端。

直到如今我还我记得那次交论文,一大半的人被点了学号修改,唯独没有出现我的名字。

那一次以后我开始反思,看着草稿纸上我写了九页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我思考喜欢借助纸笔储存思考信息),我忽然明白了一件事,如同晴天霹雳一样炸醒了我。

因为真正的让我最后做成、做好论文的,不是我学过那么多的哲学,那么多的方法,而是一次又一次的付出和努力,一次又一次的直面自己当时无法解决的困境和挑战,然后征服它们。

面对恶心的问题,不放弃而是绞尽脑汁想办法,面对惰性,不是回头上床睡觉或者打游戏,而是逼着自己干下去。

我终于发现这个世界的伟大定理,如果你要做杰出的人、如果你要做杰出的工作,你的面前就只有一条路,不放弃的苦干。

这意味着,出现再多的问题,你必须面对而且解决,它们常常是你意料之外的。

出现再多的困境和惰性,你都必须坚持,即使你的内心几乎被火烧一样。

接着我去查曾经的书,曾经的偶像和伟人们,我想尽力去印证这个定理,我从他们是否遇到困难,怎样面对的角度去出发去看他们。

惊人的相似。

我的偶像,毛主席,五百年一遇的雄主,中华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揭开盛世,扫平天下敌寇,外扬国威。成就不世伟业。

他是怎样的呢?十几岁就遇到了巨大的困难,因为不愿听从父亲安排回家接管家业,在父亲断掉生活费的情况下仍旧不回头,毅然坚持理想和学业。

这好像听起来没什么,我们可以换位思考。

你读高中的时候,离家出走,家里断了你所有的的生活费,你没有经济来源,你怎么办?你还能有雄心壮志,抱负理想,坚持学业的心吗?换个比较轻松的,你还愿意考大学,自己供自己读书吗?

何况是在那样一个落后的年代里,物资匮乏,许多地方还饿死人。是多大的困难。

到了革命时期,困难更是数不胜数,敌我力量的悬殊、博古李德犯的错误,中央红军的巨大损失,强大日寇的侵略,上万军队的围剿,没日没夜的长征。

太多太多了。

主席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的成就,而更在于他的坚韧、他的品格,也更可以说,主席的这种精神,也成就了他。

古今多少英雄,无一例外,都是如此的。

这就是,唯一的路。

这不是鸡汤,如果你不信的话你可以照着做几天,你真的坚持的下来,你完全可以用肉眼看到改变。因为这就是真实的法则。

以上。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