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圣是,诗鬼分别是谁
诗圣是,诗鬼分别是谁?
大杜:杜甫,小杜:杜牧 诗圣--杜甫 诗仙--李白 诗佛--王维 诗鬼--李贺 另外:诗豪--刘禹锡 诗囚--孟郊 诗奴--贾岛 诗骨--陈子昂 诗杰--王勃 诗狂--贺知章 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
李白杜甫苏轼王安石的字号分别是什么?
李白是诗仙 杜甫是诗圣 刘禹锡是诗豪 王安石是半坡居士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王安石北宋朝代的人。,生于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卒于元佑元年5月21日(公元1086年)。字介甫,晚号半山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
李白杜甫的诗是谁搜集并流传下来的?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清代文人赵翼在《论诗》中发的这句“牢骚”,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诗仙诗圣在历史上多么人气爆棚。那么问题来了:古时候没有媒体,没有网络,有时候传递一封家书可能都困难,这些诗作到底是怎样传播开来,并且流传后世的呢?
李白、杜甫、高适共游梁园 /纪录片《 千古风流人物 》选准“平台”,帮诗歌多涨粉丝唐诗究竟是怎么样流传的?别说,古人还真有一套法门。唐诗是当时人表达情感的方式之一,就像我们现在发朋友圈一样,“题壁诗”是唐代文人青睐的诗歌传播方式,也是诗歌俘获万千粉丝的奇特平台。说是题壁,其实只要兴之所至,逢着各类建筑或者山石桥栏树干等凡能写画图形文字处,皆可题写作画。唐代文人尤其喜欢这法子,据统计,光是唐代题壁诗的作者就有三百余位,留下的作品更是近千首。
宗小姐千金买壁/纪录片《千古风流人物》诗人寒山便是题壁诗的头号拥趸。据考,出身官宦的寒山多次投考不第,被迫出家。或许正因此,寒山就着林野宽旷,写了许多题壁诗。正所谓:“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寒山写了多少题壁诗呢?按照《太平广记》的说法:“有好事者随而录之,凡三百余首…… 能警励流俗。”估计寒山自己也没想到,这些自留于石壁上的心绪抵挡了岁月侵蚀,更在流传中激起了无数思想的共鸣。除了能收获粉丝,题壁诗还能传情。传说崔护落榜散心,在都城之南偶遇佳人,后故地重游,情愫萌动,门扉题诗,才有了千古名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此外还有大家耳熟能详的陆游唐婉,也是沈园之外题词应和,互道思绪。一块块静言不语的壁板,活脱脱地成了诗人传情、诗歌“涨粉”的线上社区。
绍兴沈园中的题壁诗《钗头凤》“奏乐”挥毫,请诗歌舞出高阁唐代文人薛用弱的《集异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玄宗年间,诗人王之涣、王昌龄、高适同在洛阳游学,三人关系不错,诗歌也各领千秋,难分高下。 一天,三人到酒楼小饮,见几位梨园女子登楼而来,又闻丝竹之声响起,于是决定来一场特殊的比赛——看谁的诗歌被编入歌词最多!不一会儿,婉转的歌声飘转而来,正是王昌龄的诗作,王昌龄带着些许得意,用手指在墙上划了一道,当作计数。 一曲又一曲,却不见王之涣的诗歌,王之涣有些急了,一咬牙,指着歌女中最貌美出色的一位和好友打赌,若是这位姑娘还不唱自己的诗,自己便认输弃权。好在不久后这位姑娘开口,乐声流淌而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下子王之涣喜出望外,三人的说笑声惊动了乐师和歌姬,大家才知道原来“词作者”就在现场。 这便是成语“旗亭画壁”的来历。听着颇为传奇,其情其景却并非虚构。宋人王灼曾有言:“李唐伶伎取当时名士诗句入歌曲.盖常俗也。”的确,很长一段时间里,音乐一直扮演着诗歌的导游,带领新词绝句跃出纸面,走出高阁,流于街巷,传于众口。
影视剧中唐代饮宴歌舞的场面。来源/电影《妖猫传》截图早在汉代,便由朝廷出面设立了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乐府”,其职能中有一项就是派人到各地巡览,“采诗制礼作乐”。曹孟德时,“登高必赋,被之管弦,皆成乐章”。宋时此情更为普遍,传唱甚至成了一众诗粉为喜爱的作品“打榜”的方式。例如国民文人柳永,超高的“人气”哪里来?不正是凡有井水处,即能歌咏柳永词的盛景?有人说,中国人的骨子里有种诗意,过着过着,就让日子成了诗。你以为这是诗意的比喻,其实这何尝不是古人文化生活中的实景。情感表达是诗,音乐、生活皆是诗,千百年来,诗歌早已融入中国人的基因,成为文化生活的一部分。
采集编撰,让诗歌穿越时光“采诗”也是古代诗歌流传的一个法子。班固记录:“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尽管“采诗”一说尚存争议,但许多文献和研究认为,这种原始的诗作采集和整理行为正是早期诗歌传播和流传的重要途径。《诗经》很可能便得益于此,其中的“国风”和“小雅”便极有可能是周王朝通过诸侯各国协助普遍“采诗”的结晶。《诗经》收集诗作305篇故而俗称“诗三百”,数千年后,乾隆年间的小官孙洙和夫人徐兰英效法先人,从唐诗中选编三百首佳作,一番商讨切磋,编纂出一本《唐诗三百首》,自此,家塾孩童学诗有了真正的“课本”,唐诗跨越千年时光获得了新的生命活力。
说到唐诗就不得不提胡震亨编撰《唐音统签》的故事。都知道李白在他生活的时代已经负有盛名,殊不知李白的诗差点失传。据说李白生前曾将自己毕生的文稿交予族叔李阳冰,叮嘱李阳冰为自己编集子以便流传后世。李阳冰没有辜负他的期望,用心整理出了《草堂集》,一共10卷。可惜的是,《草堂集》日后失传了。明朝时,浙江著名的藏书家、文学家胡震亨放弃大好仕途辞官回乡,全力搜集唐诗。他用了整整十年时间编撰所成的1033卷《唐音统签》,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私人编书,也是日后清代纂修《全唐诗》的蓝本。此后,胡震亨又用了七年时间编纂刊辑《李诗通》,比较完整地收录了李白在当时留存的作品。
《唐音统签》一部《唐音癸签》书影。来源/国家图书馆“孤篇压全唐”的张若虚只有两首诗流传后世,“白日依山尽”的王之涣只有六首诗留了下来。一千多年里,也不知道有多少唐诗失传。也庆幸因为胡震亨耗费一生精力,才使得李白的作品得以流传后世。
李白杜甫共同被尊称为什么?
李白,杜甫,白居易被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唐代三大诗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三位诗人的合称,其中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白居易被称为“诗魔”。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1,李白,字太白,别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与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李商隐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秋浦歌》。
2,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拾遗、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
3,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魔”、"诗王"。 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
主要作品为《秦中吟》、《新乐府》(包括《卖炭翁》等(《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后人又编为《白香山诗集》。他是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通俗派的代表,相传老妪可懂。
唐代最厉害的三位诗人分别是谁?
我是予小草,我来回答。
王勃天才,李白浪漫,杜甫现实!王勃的《滕王阁序》千古绝唱,李白浪漫诗歌精神宝库,杜甫为百姓呻吟,为天下愁!要说到唐朝最厉害的诗人,一定绕不开这三个人。
王勃,初唐四大杰出诗人之首。6岁能写文章,9岁可以指出颜师古注《汉书》中《指瑕》十卷的错误之处,并且还能纠正修改。16岁,进朝廷当官,被唐高宗称为奇才,26岁,草稿都不用打,一气呵成写下千古绝唱《滕王阁序》。
李白,被世人称为“诗仙”。李白出身在一个商人家人,不穷不富。5岁,诵六甲(唐代小学识字课本),15岁,已作诗多首,并在家乡有了一定的名气。
18岁,出游四川,增加阅历。18岁之后,断断续续游走了大半个中国。李白的诗歌中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擅长夸张和想象奇特的手法,具有鲜明的个人浪漫主义色彩!
杜甫,被诗人称为“诗圣"。杜甫在长安长大,爷爷和爸爸都是做官,但到他这一代家道衰落,加上杜甫的仕途不顺,后来又因安史之乱,杜甫被迫漂泊不定的生活。杜甫擅长现实主义手法,诉说老百姓的困难和自己的悲愁和怀才不遇之情。
杜甫,其实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穷,家里的房产和田亩还是有根基在的。杜甫在世的时候并不出名,后来声名远播,才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王勃有初唐神童之称,26岁那年写下《滕王阁寻》一气呵成,连草稿都没打!英年早逝,连唐高宗都惋惜不已王勃,从读书到做官的过程,几乎一帆风顺。当,之后,他引起两个大事件,几乎断了他的仕途之路。
第一次:16岁,担任沛王府修撰,为讨好沛王李贤的欢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
第二次,21岁了,担任虢州参军任,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
王勃26岁那年,准备去交趾看望父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
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这篇文章用了大量的典故,对偶工美,对比铺叙,色彩鲜明。
滕王阁序整篇诗序如果全部找出来会影响大家阅读效果,为此,我把其中非常优美的句子,一一举例子给大家看下: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整篇诗序,重点珠描绘滕王阁雄伟壮丽的景象,而侧面则抒发了王勃主人公怀才不遇的感慨情怀。不管是写洪州胜景、滕阁盛况,还是叙抒王勃的遭际情绪,都能洋洋洒洒落笔,一点也不僵硬,多次出现的典故更是恰当贴切。
王勃将静态的事物写成富有动态之感,富有生命力,这一拟人化的处理,也是滕王阁序的一大特点。
王勃随后前往交趾途中溺水惊悸而死,《滕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唐高宗看此文本想重用他,得知王勃已经逝世,惋惜不已。
李白作为才子,自然也有自己的远大抱负,可惜并未能实现,离开唐玄宗的他,继续游行,一路上创作的千古流传的诗歌更是数不胜数李白的《将进酒》写得非常出名:霸气,豪迈,洒脱!李白当时在政治上被排挤,受打击,理想不能实现,常常靠饮酒来发泄胸中烦恼和不快!
这首诗就是借着酒劲写出来的,借酒消愁,感叹人生易老,来抒发怀才不遇之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杜甫忧国忧民,安史之乱之后,来到了四川,无论是仕途不顺, 还是个人人生不如意,内心始终装着众生杜甫的《春望》是一首非常著名的爱国诗:写得非常悲凉,战争已经打了3个月了一边担心国家存亡,一便担心盼望家书的到来,清楚全家老少的安危。尤其,是最后两句,因为担心国家,担心家人,愁闷和忧伤占据了他全身,白发也不断抓绕中越来越少,连束发的簪子都插不上了。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王勃,李白,杜甫,都是唐代杰出的诗人。他们的作品,可以透过千百年的传承,依旧通过情真意切的文字感到现代这个浮躁时代的人们, 这本身就是他们强大的实力的证明。
我觉得不单单是他们三位诗人最厉害,比如:白居易,李商隐,苏轼,欧阳修,陆游等等诗人也很厉害,他们的诗歌历经了千年的筛选,可以传承到今天,就是优秀作品最好的证词。
喜欢的可以关注我哦,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看,持续不断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