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玉笛暗飞声,柳色半声笛是古代谁的诗
谁家玉笛暗飞声,柳色半声笛是古代谁的诗?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热爱故乡是一种崇高的感情,它同爱国主义是相通的。李白自己从小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作为祖国的一部分,她的形象尤其难以忘怀。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这才是它感人的地方。 这首诗全篇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自己闻笛的感受。这笛声不知是从谁家飞出来的,那未曾露面的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并不准备让别人知道他,却不期然而然地打动了许许多多的听众,这就是“谁家玉笛暗飞声”的“暗”字所包含的意味。“散入春风满洛城”,是艺术的夸张,在诗人的想象中,这优美的笛声飞遍了洛城,仿佛全城的人都听到了。诗人的夸张并不是没有生活的依据,笛声本来是高亢的,又当更深人静之时,再加上春风助力,说它飞遍洛城是并不至于过分的。 笛声飞来,乍听时不知道是什么曲子,细细听了一会儿,才知道是一支《折杨柳》。所以写到第三句才说“此夜曲中闻折柳”。这一句的修辞很讲究,不说听了一支折柳曲,而说在乐曲中听到了折柳。这“折柳”二字既指曲名,又不仅指曲名。折柳代表一种习俗,一个场景,一种情绪,折柳几乎就是离别的同义语。它能唤起一连串具体的回忆,使人们蕴藏在心底的乡情重新激荡起来。“何人不起故园情”,好像是说别人,说大家,但第一个起了故园之情的不正是李白自己吗?
春夜洛城闻笛平仄读法?
一、平平仄仄平平仄二、仄仄平平仄仄平三、仄仄平平平仄仄四、平平仄仄仄平平全诗: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城落叶闻笛原文?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抒发了诗人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其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全诗扣紧一个“闻”字,抒写诗人自己闻笛的感受,合理运用想象和夸张,条理通畅,感情真挚,余韵无穷。
谁虚度年华青春就会褪色出自哪里?
这句话出自《庐山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阶前落雁声,犹如人恋声。
谁道临岐愁,百尺竿头思。
若待上林花,须吹百之琴。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谁谓河广难度浅,千般恨,只在一帘之前。谁虚度年华青春,谁误了浮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