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起源于哪个朝代,你知道的最有意思最有情趣的打油诗是什么
春节起源于哪个朝代,你知道的最有意思最有情趣的打油诗是什么?
推荐三首搞笑“打油诗”:
1、 与苏轼合作打油诗泉泉泉泉泉泉泉,好似珍珠倒卷帘。
此人莫非苏东坡?然然然然然然然。
传闻北宋有个不知名的小县令,十分仰慕苏轼的才华,一直以他为榜样,特别爱做诗。
有一次他和同僚外出游玩,看着飞流瀑布,诗兴大发,开口便吟:“泉……泉泉……泉泉泉泉……”
好尴尬,找不到词儿了,就一直“泉泉”的支吾着,旁边的人也是半吊子,压根帮不上忙。
这是,突然有人答道:“好似珍珠倒卷帘”,泉水叮咚,晶莹夺目,倒挂于悬崖边,不就像珍珠一样吗?
这句接的甚是巧妙,不仅应景还押韵。
小县令顿时一脸惊艳的,循声望去,只见来者器宇不凡,文采飞扬:“这位莫不是苏东坡?”
苏轼拈须一笑:“然然然然然然然”,说完便离开了。
于是,便有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神作,小县令也算是心想事成,美梦成真了。
2、 嘴欠找抽——高人“纪晓岚”这个婆娘不是人,天上王母下凡尘。
生的儿子都是贼,偷来蟠桃献母亲。
传说有一次,纪晓岚参加一位老太太的寿宴,喝多了,轮到他献祝寿词的时候,张口便说:“这个婆娘不是人。”
老太太一听,鼻子都要气歪了,要轰他出去。
纪晓岚有急智啊,立刻笑呵呵的接着道:“天上王母下凡尘”。
好嘛,大家一下子喜笑颜开,尤其是老太太,更是高兴的不得了。
纪晓岚见众人笑的欢,又开口道:“生的儿子都是贼”。
得,又把一帮儿子气的嘴歪脸斜。
他却不慌不忙的吟出最后一句:“偷来蟠桃献母亲”。
你说这纪晓岚是不是存心来找揍的啊!
但不得不佩服他的脑袋瓜,骂了人,人家还得笑呵呵的谢谢他,高,高啊!
3、 欧阳修——史上最文雅、最隐晦的差评传说有一次他到一家饭店用餐,点了几道招牌菜,等吃完之后,店家便去问个评语啊,好提高提高店里知名度:“客官,饭菜合口乎?”
欧阳修也不说话,留下四句诗,扬长而去。
店家看着这诗一头雾水,在旁人指点下,才明白何意:
大雨哗哗飘湿墙,——无檐(无盐,不咸)
诸葛无计找张良。——诸葛找张良,说明他没成算(无蒜)
关公跑了赤兔马,——马跑了,是因为没缰绳(无姜)
刘备抡刀上战场。——刘备上战场,说明无将(无酱)
没盐,没蒜,没姜,又没酱的,没滋没味,能好吃嘛?!
汗,这太委婉了,我肯定是听不出来。
你知道六十年代过年都吃什么吗?
上个世纪60年代,一顿毒蘑菇要走了4位亲人的生命,也就是我妈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
60年代生活条件非常艰苦
60年代,妈妈悲惨的孩童生活现在家里珍藏了一张有些磨损的黑白照片,这是世上仅存的外公外婆的影像,也是我的妈妈唯一能看一看她的爸爸妈妈长什么模样。
60年代,妈妈还是一个四、五岁的小孩,一家人是靠做“打铁匠”养活,那个年代国家也处于大饥荒年代,家里缺粮,孩子也多,吃不饱是经常的事。
毒蘑菇要走了家里四个大人的命
一顿毒蘑菇要走了4条人命饿肚子年代,大人们总得想办法填饱一大家人的肚子,有人提醒某处一堆蘑菇,家里大人便高高兴兴采了回来。也许是当时知识有限,对有毒食物认知有限,也或许是真的太饿了,家里大人就把蘑菇煮来吃。
结果家里四个大人全部殒命,也就是我妈妈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我大舅舅还是小孩,吃了一点点,侥幸活了,我小舅舅才几个月,喂一口吐出来,我妈是女孩子最后才上桌,因此再出事前还没吃到毒蘑菇。
局限于当时的交通以及医疗条件,发现蘑菇有毒时,大人无法得到有效抢救,家里4个大人一夜殒命。
寄人篱下的生活大人殒命,听说家里值钱的东西都被搬走拿走,最后,小舅舅和我妈妈年纪比较小,被寄养到他们的舅舅家,我大舅舅从12岁就开始吃百家饭。都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
这是真实的故事,并不是小编在杜撰,因为妈妈小时候很可怜,所以我们现在几个子女都很疼爱自己的妈妈。
60年代吃晒干的地瓜丝
有时候也会问妈妈他们小时候吃什么,妈妈说,就是吃地瓜丝,蒸米饭上面铺一层晒干的地瓜丝,米饭只能吃到一点点,然后过年才能吃到一点肉,杀一只鸡,自己吃一点,大部分还得留着招待亲戚串门。
60年代的生活,真的非常艰苦,感恩我们现在能过上如此幸福、安逸的生活。
过去五六十年代的时候?
五六十年代最穷的是三年困难时期,一年平均每天二两粮,瓜菜代,树皮草根,最难吃的是“淀粉”——是把干树叶,秸秆粉碎了做的,吃了干燥拉不下屎。再困难过年也要吃上饺子,那是希望的象征,一年到头的乞盼。最困难的时候妈妈怎么张罗来的面不记得了,只记得还匀出一点留第二年糊窗户用的,过年的饺子是二合面的。那时可能是不经常吃面食,和面时不是殇水就成过硬,不象现在吃面食得心应手。妈妈经常提醒要三净:盆净,桌净,手净,其主要目的是节约,珍惜粮食。吃饺子的时候父母总是让我们先吃,他们忙这忙那的,上桌后也是象征性的吃几个就说饱了,留下来让我们下顿吃,他们饭后会喝很多蒸饺子水。感谢父母,我们兄弟姐妹没一个掉队。那时的饺子是什么味已不记得,记得是再困难也要在过年时吃顿饺子,不管是什么面什么馅,那不仅是期盼,也是希望。
现在过年和以前有何区别?
感谢邀请:
首先祝朋友们新春快乐;现在的过年与以往有什么不同,鄙人只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谈一谈,相信每个人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的,希望可以求同存异吧;鄙人是个八零后,家住东北的沈阳。。。以前对于过年,我们充满了期待、兴奋;而现在对于过年似乎只是在走一个过场,也许只是因为我们长大了,背负的责任多了,而快乐就逐渐的变少了!以前的时候年货要提前好久就要采购,下手晚了很多东西就买不到了;而如今物质极大的丰富,大年三十当天采购年货都来得及,有时候鄙人也搞不懂,既然什么时候买都行,为什么各大超市都人满为患呢?过去家庭不富裕,通常整几个肉菜、买只烧鸡,就已经是非常不错了,那时候我们还小,经常会因为抢个鸡大腿大打出手,而如今无论是哪一盘菜都会剩下不少,虽然我们不必再去争抢一只鸡腿,但也没了回忆!几十年前的沈阳在春节时是有雪的,那个时候也许热岛效应不强?也许还没有大量使用除雪剂?总之那个时候还处于孩童的我与兄弟姐妹们可以尽情的玩一天雪、玩到身上的衣服都湿湿的,晚上还可以一起放鞭炮,其乐融融,每一年都令人回味无穷;虽然那个时候玩的东西很少,但我们在不断创造快乐!现在各种娱乐的方式太多了,鄙人已经连续三年没有看春晚了,也没什么理由,忙着给这位拜年、忙着给那位发红包,总的来说现在过节休息甚至比上班还要累!过去鄙人很喜欢放烟花,现在压根没心思买烟花,即便家里人已经买好了,鄙人也没心情放!过去虽然物质并不丰富,但过年时充满了浓浓的年味;而如今物质极大的丰富,但过年的意义似乎早已不如当年那般重要了,过去过年时在走心、现在过年只是走个过场,还能不过咋的?也许“年”从未改变,而改变了的只有我们自己,过去我们年少,完全不必担负起任何的责任,我们过年时可以做到尽情,我们尽情的玩、闹;而现在做不到了,因为我们已经长大了,不可能在真正的无忧无虑了,每个人都有着属于他的使命,所以我们再无可能做到尽情欢乐,这也许就是成长的烦恼吧?
你感觉现在过年和以前相比?
作为农村出身的我非常乐意回答这个问题。
记得小时候一直盼望着过年。那时候穷,家家户户都是靠种田为生。一年四季都是吃菜园里的菜,肉基本都吃不到。到了过年的时候基本家家户户都会杀猪,准备年货。
作为小孩子的我唯一期盼的就是过年。因为过年的时候有平时吃不到的水果零食,还有一身崭新的衣服。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的则是除夕夜和春节。除夕的时候晚上一家人坐在火盆旁边烤火边吃饭喝酒,一起守岁到天亮。天刚亮,我就穿着崭新的衣服踏出家门去姑姑家拜年,一进门就磕头,姑姑姑父给我包了个红包别提有多高兴了。而现在的春节感觉就像走个形式,吃个酒席一样。生活条件好了,吃喝啥都感觉不到那么新奇。去亲戚朋友家话也变少了,简单的说一句新年好。以前拜年需要10来天才能走完所有亲戚朋友家,现在两三天就拜完年了。想想小时候的春节就是一场盛宴,吃到了滋味温暖和快乐。现在的春节是一顿残羹,没吃完就离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