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谁,心在汉指的是谁

2023-04-20 15:05:03 88阅读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谁,心在汉指的是谁?

谢邀,此语所指明确,主要专说三国时期关羽和徐庶二人,建安5年(公元200年),刘备兵败投袁绍,关羽为保护刘备家属,不得己降了曹操,曹爱将如命,对云长礼遇甚厚,拜为偏将军,封为汉寿亭候,三日一小宴,五曰一大宴,但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降汉不降曹″,为报曹操知遇之恩,他策马于万众之中,杀颜良,诛文丑,解曹军白马之围,曹溫酒敬羽,更加喜羽,派羽老乡大将张辽劝说,关羽说:″我知曹公对我很好,但我受备之厚恩,立誓生死与共,绝不背叛备″。曹无可奈何,只好作罢,当打听到备之下落,拜书告辞,过五关斩六将,与刘备、张飞会合,因而后人多称关羽"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民传俗语,在戏剧曲艺中常能听到,后来这句话常用来比喻人在某地心却怀念异地亲人,也常用来比喻人在敌对双方的某一方挂职,心却向往着另一方。徐庶也是三国中一位足智多谋的人物,早期做过刘备军师,后因曹操假冒徐母筆迹致书徐庶,徐是孝子,不得己离备回家与母相家,被曹所逼强留帐下,徐临行向备表示:″纵使曹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并向备推荐了在南阳的诸葛孔明,才有″三顾矛庐″请孔明出山故事。后来有一歇后语″徐庶进曹营丶一言不发″。关二爷的″忠、义″多为后人称赞。

身在曹营心在汉说的是谁,心在汉指的是谁

人在朝野心在汉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和身在曹营心在汉相同,现代意思是人虽然在外边朋友很多,但心使终在家里一个人身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曹在营心在汉的意思?

这句话是说:“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在曹营心在汉,成语典故,出自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典故中曹营指三国时期的曹操阵营,曹氏政权;汉指刘备政权或者历史当时没落的东汉王朝(身在曹营心在汉的典故有多人,因人与事件的差异,所以汉的指代有所差别)。身在曹营心在汉意为栖身在曹操阵营中的蜀汉五虎上将关羽,心里却是依然思念忠于刘备(或是汉朝)。比喻人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不在自己的志向之地,有身不由己之感。此处为了凸显关羽的忠义,而现代却多用语贬义。在三国中,与身在曹营心在汉典故相关的有多人,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人物故事应有三人:关羽,徐庶,荀彧。

身在曹营心在汉指的是三国演义里面哪一位人物?

个人认为是徐庶,不仅善终,后代也没有卷入魏国后期以及西晋的政治斗争中,早早地从乱世中脱身,算得上是最幸运的人。

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刘备投奔荆州刘表,屯驻新野时,徐庶这位谋士前往投奔,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不过,徐庶南下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不得已辞别刘备,进入曹营。后来此事被艺术加工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等歇后语,被广为流传。

对于徐庶这位谋士来说,因为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描绘,所以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但是,就真实历史上的徐庶,和演义还是存在一定的区别。那麽,问题来了,徐庶离开刘备,归降曹操后,最终的结局是什么?

首先,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徐庶(生卒年不详),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对于徐庶来说,家乡属于后来曹操的势力范围内,就曹操来说,挟天子以令诸侯后,选择将东汉朝廷定都许昌。公元192年,徐庶为了避乱,与同郡石韬南下至荆州居住。在东汉末年,中原地区战争不断,不少人才都选择迁移到相对稳定的荆州,比如诸葛亮。

而就徐庶来说,到了荆州后正好结识了诸葛亮,并且形成了比较友好的关系。公元201年,在中原地区被曹操击败的刘备南下依附刘表。面对前来投奔的刘备,荆州刺史刘表选择让他于新野驻扎抵御曹操。

在汉末三国这一历史阶段,刘备不仅是汉室皇叔,而且求贤若渴,这正好吸引徐庶前来投奔。不过,徐庶虽然获得了刘备的其中,但是,因为自己的母亲被曹操所掳获,徐庶只能选择辞别刘备,前往曹营。在这之后,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表示“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或者说徐庶和曾经的关羽一样,心在身在曹营心在汉。

但是,根据《三国志》等正史的记载,黄初四年(223年),徐庶在魏国被任命为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其中,就御史中丞这一官职来说,汉朝时期为御史的次官。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御史拥有监察百官的职责。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曹操曾改御史中丞为宫正,取其纠弹百官朝仪的职掌而言。由此,对于徐庶来说,担任魏国的御史中丞,不仅不是一言不发,反倒是要经常说法,比如向魏国皇帝进谏等。

至于徐庶担任的右中郎将这一官职,在汉末三国时期成为了一个大致介于将军和校尉之间的阶层,其职位、品秩、权力差异很大,统兵将领亦多用此名。由此,相对于司马懿、诸葛亮、鲁肃等谋士,徐庶的官职是相对较低。换而言之,在人才济济的魏国,徐庶并没有获得多大的重用。

最后,太和二年(228年),诸葛亮率军北伐,听闻徐庶与石韬(郡守、典农校尉)官职都不太高。对此,诸葛亮也认为这是魏国的谋士太多了,所以徐庶得不到重用。在笔者看来,徐庶没有在魏国获得重用,一方面是因为魏国人才众多,比如曹操手下就拥有郭嘉、荀彧、荀攸、程昱、司马懿等众多谋士,另一方面也跟徐庶自己的能力有限存在一定的关系。

换而言之,徐庶的真实能力,显然被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扩大了。在公元228年后的几年,徐庶病逝。总的来说,对于徐庶这位谋士来说,在刘备手下并没有立下什麽功劳,最大的功绩应该就是推荐了诸葛亮。至于离开刘备,归降曹操后,徐庶也比较默默无闻,只是在魏国担任了不高不低的官职。不过这就够了,比前后那些死于非命的大人物,太低调反而是好事。

对了,道教还有说话,老徐后来在蓬莱山修炼,成仙了,这结局除了关羽之外,也是没谁了……

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神回复?

得到了你的人没得到你的心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我们会做删除处理。